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章 热量交换 ——辐射换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粉体工程研究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章 热量交换 ——辐射换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粉体工程研究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热量交换 ——辐射换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粉体工程研究所

2 内 容 辐射换热基本概念 黑体辐射换热的基本定律 实际物体与灰体的辐射 角系数 两个灰体间的换热

3 辐射换热基本概念 1. 热辐射特点 (1) 定义:由自身温度和热运动的原因产生的,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的能量;
(2) 特点: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就会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 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伴随能量形式的转变; 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 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有关; 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4 辐射换热基本概念 2. 电磁波谱 电磁辐射包含了多种形式,而我们所感兴趣的,即工业上有实际意义的热辐射区域一般为0.1~100m(波长)。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c =  式中:c—光速; — 频率; — 波长,m 电磁辐射波谱

5 辐射换热基本概念 3. 物体对热辐射的吸收、反射和穿透 当热辐射投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一般会发生三种现象,即吸收、反射和穿透,如图所示 吸收率
物体对热辐射的吸收反射和穿透 吸收率 反射率 透过率

6 辐射换热基本概念 反射又分镜反射和漫反射两种 漫反射 镜反射 对于大多数的固体和液体: 对于不含颗粒的气体: 对于黑体: 镜体或白体:
透明体: 反射又分镜反射和漫反射两种 镜反射 漫反射

7 辐射换热基本概念 4. 辐射力E: 光谱辐射强度E (单色辐射强度): 显然, E和E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E、E关系:
单位时间内,全波段内,物体的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发射的所有波长的能量总和。 (W/m2); 光谱辐射强度E (单色辐射强度): 单位时间内,单位波长范围内(包含某一给定波长),物体的单位表面积向半球空间发射的能量。 (W/m3); 显然, E和E之间具有如下关系: E、E关系: 黑体一般采用下标b表示,如黑体的辐射力为Eb,黑体的光谱辐射力为Ebλ

8 辐射换热基本概念 定向辐射强度 单位时间内,从空间指定方向的微元立体角内离开单位可见辐射面积的全波段的辐射能量。单位是W/m2sr,用I表示。 方向所辐射的全波段能量 方向的立体角 方向的可见辐射面积

9 立 体 角 球面面积除以球半径的平方称为立体角,单位:sr(球面度). 立体角定义图

10 立 体 角 微元立体角 可见辐射面积

11 辐射换热基本概念 定向辐射力 单位时间内物体单位辐射面积向空间指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所辐射的全波段的能量,单位是W/m2sr,用E表示。 有效辐射 本身辐射和反射辐射之和称为物体的有效辐射

12 黑体辐射定律 1. 黑体概念 黑体:是指能吸收投入到其面 上的所有热辐射能的物体,是 一种科学假想的物体,现实生 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却可以人
1. 黑体概念 黑体:是指能吸收投入到其面 上的所有热辐射能的物体,是 一种科学假想的物体,现实生 活中是不存在的。但却可以人 工制造出近似的人工黑体。 基本性质: a.吸收率为1;不反射,不透过 b.漫反射表面 c.在给定温度下,黑体的辐射能力最大

13 黑体辐射定律 1.Planck定律 (揭示了各种不同温度下黑体的光谱辐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规律 ): 最大光谱辐射强度的波长
式中,λ— 波长,m ; T — 黑体温度,K ; c1 — 第一辐射常数,3.742×10-16 Wm2; c2 — 第二辐射常数,1.4388×10-2 WK; 右图是根据上式描绘的黑体光谱辐射力随波长和温度的关系。 m与T 的关系由Wien偏移定律给出 最大光谱辐射强度的波长

14 黑体辐射定律 2.Stefan-Boltzmann定律:
式中,=5.67×10-8w/(m2K4),是Stefan-Boltzmann常数。 T是黑体的绝对温度,K 黑体在波长1和2区段内所发射的辐射力:

15 (6) Lambert 定律(黑体辐射的第三个基本定律)
黑体表面具有漫射表面的性质,在半球空间各个方向上的定向辐射强度都相等 它说明黑体的定向辐射力随天顶角呈余弦规律变化,法线方向的辐射力最大 ,因此, Lambert定律也称为余弦定律。

16 Lambert定律图示 沿半球方向积分上式,可获得了半球辐射强度E:
对于黑体来说,其法线方向上的辐射力为总辐射力的1/倍,即等于定向辐射强度 Lambert定律图示

17 实际固体和液体的辐射特性 1 辐射率 前面定义了黑体的发射特性:同温度下,黑体发射热辐射的能力最强,包括所有方向和所有波长;
真实物体表面的发射能力低于同温度下的黑体; 因此,定义了辐射率 (也称为黑度)  :相同温度下,实际物体的半球总辐射力与黑体半球总辐射力之比:

18 1 辐射率 上面公式只是针对方向和光谱平均的情况,但实际上,真实表面的发射能力是随方向和光谱变化的。 方向 波长

19 辐射率 因此,我们需要定义方向光谱辐射率,对于某一指定的方向(, ) 和波长
对上面公式在所有波长范围内积分,可得到方向总辐射率,即实际物体的定向辐射强度与黑体的定向辐射强度之比: 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为

20 几种非导电体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定向发射率( )(t=0~93.3℃)
2 实际物体的定向辐射力 几种非导电体材料在不同方向上的定向发射率( )(t=0~93.3℃)

21 黑体、灰体、白体等都是理想物体,而实际物体的辐射特性并不完全与这些理想物体相同,比如,(1)实际物体的辐射力与黑体和灰体的辐射力的差别见图;(2) 实际物体的辐射力并不完全与热力学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3) 实际物体的定向辐射强度也不严格遵守Lambert定律,等等。因此,在工程上一般都将真实表面假设为漫发射面。 实际物体、黑体和灰体的辐射能量光谱

22 注意 服从Lambert定律的表面称为漫射表面。虽然实际物体的定向发射率并不完全符合Lambert定律,但仍然近似地认为大多数工程材料服从Lambert定律; 物体表面的发射率取决于物质种类、表面温度和表面状况。这说明发射率只与发射辐射的物体本身有关,而不涉及外界条件。

23 3 实际固体的吸收比和基尔霍夫定律 黑体 1. 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表面积上的总辐射能
3 实际固体的吸收比和基尔霍夫定律 1. 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表面积上的总辐射能 2. 选择性吸收:投入辐射本身具有光谱特性,因此,实际 物体对投入辐射的吸收能力也根据其波长的不同而变化,这叫选择性吸收 3. 吸收比:物体对投入辐射所吸收的百分数,通常用表示,即 Semi-transparent medium 波长为的投射辐射,w/m2 所吸收的波长为的投射辐射,w/m2 黑体

24 基尔霍夫定律 1859年,Kirchhoff 用热力学方法回答了这个问题,从而提出了Kirchhoff 定律。最简单的推导是用两块无限大平板间的热力学平衡方法。如图所示,板1是黑体,板2是任意物体,参数分别为Eb, T1 以及E, , T2,则当系统处于热平衡时,有 平行平板间的辐射换热

25 此即Kirchhoff 定律的表达式之一。该式说明,在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物体的吸收率等与它的发射率。但该式具有如下限制:
整个系统处于热平衡状态; 如物体的吸收率和发射率与温度有关,则二者只有处于同一温度下的值才能相等; 投射辐射源必须是同温度下的黑体。

26 1. 角系数的定义 角系数的定义、性质及计算 在介绍角系数概念前,要先温习两个概念 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总辐射能,记为G。
1. 角系数的定义 在介绍角系数概念前,要先温习两个概念 投入辐射:单位时间内投射到单位面积上的总辐射能,记为G。 (2)有效辐射:单位时间内离开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为该表面的有效辐射。包括了自身的发射辐射E和反射辐射G。G为投射辐射。 有效辐射示意图

27 角系数的概念及表达式 (1) 角系数:有两个表面,编号为1和2,其间充满透明介质,则表面1对表面2的角系数F1,2是:表面1直接投射到表面2上的能量,占表面1辐射能量的百分比。即 同理,也可以定义表面2对表面1的角系数。从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得出角系数的应用是有一定限制条件的,即漫射面、等温、物性均匀

28 对于平面和凸面: 对于凹面: 2. 角系数性质 角系数主要有以下五个性质。 (1) 相对性 (2)自见性
2. 角系数性质 角系数主要有以下五个性质。 (1) 相对性 (2)自见性 指一个物体表面向外辐射的能量,到达自身表面,或者说被自身表面拦截的百分数 对于平面和凸面: 对于凹面:

29 (3) 完整性 对于有n个表面组成的封闭系统,据能量守恒可得: 角系数的完整性

30 (4)兼顾性 在任意两物体1、3之间设置一透热体2,当不考虑路程对辐射能的影响时,有: 物体1到2、3的辐射能相同

31 (5)分解性 当两个表面A1和A2之间辐射换热时,如单独把A1分解成A3和A4 ,单独把A2分解成A5和A6 ,有:

32 辐射换热热阻 组成辐射网络的基本热阻 (1)表面辐射热阻 从内部看,物体表面辐射出去的净热量为 从外部看,向外界发出的辐射能为有效辐射
由上两式可得有效辐射J: 表面辐射的净热量Q: 因为: 所以有: 表面辐射热阻

33 辐射换热热阻 (2)空间辐射热阻 物体表面1辐射到表面2的辐射能为 物体表面2辐射到表面1的辐射能为 净辐射传热量为 空间辐射热阻

34 被透明介质隔开的两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黑体表面 如图所示,黑表面1和2之间的辐射换热量为 表面1发出的热辐射到达表面2的部分
表面2发出的热辐射到达表面1的部分 净热量法:利用表面的投射辐射、有效辐射的概念,建立表面内部能量平衡式,或外部能量平衡式,可以得到各表面的净热量、角系数、温度、辐射物性的相互关系。这就是净热量法。 黑体系统的辐射换热

35 被透明介质隔开的两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下面来分析两个等温漫灰表面封闭系统内的辐射换热情况。如图所示,两个表面的净换热量为
表面1发出的热辐射到达表面2的部分 表面2发出的热辐射到达表面1的部分

36 被透明介质隔开的两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根据前面导出的热阻,有: 于是有

37 被透明介质隔开的两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1) 有: (2) 即A2无限大有: (3) 有:

38 被透明介质隔开的两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例:两无限长套管,内管和外管的温度分别是527℃和27℃,辐射率均为0.8,内管以热辐射形式传给外管的热量是1060W/m,内管直径是20mm,求:外管直径为多少? 解: 内管向外管的辐射面积 外管向内管的辐射面积 可以应用公式:

39 被透明介质隔开的两固体表面间的辐射换热 已知 代入上式: 解得:d2=0.051m=51mm

40 多表面系统辐射换热的计算 净热量法虽然也可以用于多表面情况,当相比之下网络法更简明、直观。网络法(又称热网络法,电网络法等)的原理,是用电学中的电流、电位差和电阻比拟热辐射中的热流、热势差与热阻,用电路来比拟辐射热流的传递路径。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离不开角系数的计算,所以,必须满足漫灰面、等温、物性均匀以及投射辐射均匀的四个条件。下面从介绍相关概念入手,逐步展开。

41 多表面系统辐射换热的计算 节点1 节点2 利用角系数的完整性、互换性和自见性可以求解方程。 节点3

42 多表面系统辐射换热的计算 (1)有一个表面为黑体的封闭体系 方程可以简化为二元方程组; (2)有一个表面绝热(也称重辐射面)的封闭体系
注意: ( 1)节点的概念;(2)每个表面一个表面热阻,每对表面一个空间热阻;(3)以及画电路图的一些基本知识 (1)有一个表面为黑体的封闭体系 方程可以简化为二元方程组; (2)有一个表面绝热(也称重辐射面)的封闭体系

43 多表面系统辐射换热的计算 总结上面过程,可以得到应用网络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A 画等效电路图(热阻图);
B 列出各节点的热流(电流)方程组; C 求解方程组,以获得各个节点的等效辐射; D 利用公式 算每个表面的净辐射热流量。

44 多表面系统辐射换热的计算 例:一烘干漆的炉子截面为三角形(如图所示),一表面为1200K,另一表面是绝热的,烘漆的面维持500K,为第三表面。各边宽度均为1m,1=0.8,R=0.8,2=0.4。当稳定操作时,维持供热表面温度为1200 K。求: 1. 单位炉子长度的加热量;2. 绝热表面的温度。假定:1. 稳态情况;3. 所有表面均为漫射灰体;3. 表面R为绝热面;4. 忽略对流换热;5. 忽略端部效应。 解:1)首先画出热阻图。

45 多表面系统辐射换热的计算 所以,1、2面间的热阻为: 由对称性有: 由已知可求出各面积: 单位面积上换热量为:

46 多表面系统辐射换热的计算 2)在单位长度炉长上: 再由: = W/m2 =59043 W/m2 解得: 即:

47 辐射换热的强化与削弱 由于工程上的需求,经常需要强化或削弱辐射换热。
强化辐射换热的主要途径有两种: (1) 增加发射率;(2) 增加角系数。 削弱辐射换热的主要途径有三种: (1) 降低发射率;(2) 降低角系数; (3) 加入隔热板。 其实插入防热板相当于降低了表面发射率。

48 小 结 辐射换热基本概念 黑体辐射换热的基本定律 实际物体与灰体的辐射 角系数 两个灰体间的换热


Download ppt "第三章 热量交换 ——辐射换热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粉体工程研究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