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 浙二医院血液内科
概 述 定义: 由于止血机制 ( 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纤溶功能和抗凝等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 出血不止,称为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可分为: 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正常止血机制 正常生理性止血机制主要包括: 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及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 一 ) 血管因素 外伤后止血作用中,血管所起作用有: 1. 血管收缩性 2. 血管壁通透性和完整性 3. 血管内膜的促血栓形成作用 4. 血管内膜的促凝特性 5. 内皮细胞的抗纤溶活性
血管内皮细胞促凝功能示意图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 vWF 血小板 PAI-1 纤溶 抑制 VII a TF (EC) XXa IXIXa 凝血酶 凝血酶原 血液凝固
( 二 ) 血小板在止血机制中的作用 ( 血小板因素 ) 血小板粘附、展开、聚集、释放等的反应,形成有效 的血小板血栓 ( 白色血栓 ) “ 封闭 ” 损伤的血管壁、防止 过量的血液流失。同时,血小板因子 3(PF 3 ) 在凝血过 程中,特别是在 FIXa 、 FVIIIc 、 Ca 2+ 参与下形成复合 物,激活 FXa ,起着相当重要作用
(三)凝血机制在止血中的地位 (凝血机制) 组织损伤引起毛细血管床、小动脉 和微静脉 的撕裂导致血液进入血管外软组织。为防止 过量出血,此时机体凝血系统被启动 凝血系统启动一般认为是通过内源性和外源 性二种途径
“ 瀑布 ” 机制血液凝固过程 “ 模型 ” FXII FXI FIX FXIIa FXIa FIXa HMWK Ca 2+ FVIIa FVIII FVIIIaFIXa/FVIIIaFVIIa/TF T Ca 2+ FXa FX FV FVa FXa/FVa Ca 2+ PT T Ca 2+ FGF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 T
( 四 ) 纤溶系统 它在体内对血凝块的溶解和维持强力血管系统发挥 重要作用。 纤溶系统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 , u-PA)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PAI-1 、 PAI-2) 。 纤溶抑制作用位点: 1. 在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 (PAI-1 、 PAI-2) 2. 在纤溶酶水平:通过 2 抗纤溶酶 ( 2-AP) 作用 抑制纤溶酶活性
纤溶系统的活化与抑制示意图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 t-PA (+) u-PA (+) PIA-1 (-) PIA-2 (-) 纤溶系统过度激活可引起出血性疾病。 ( + )表示激活 ( — )表示抑制
( 五 ) 抗凝系统 抗凝系统是维持血液呈液态的重要因素。若抗凝 系统过度活动亦可引起出血性疾病。其主要包括:正 常血管内皮系统有防止血栓形成和单核 - 吞噬细胞系 统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但更主要的是:
1. 抗凝血酶 (AT 、 ATIII) 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约占血浆生理性抗凝活性的 75% 主要功能是灭活 Fxa 及凝血酶 2. 蛋白 C 系统: 包括蛋白 C(PC) 、蛋白 S(PS) 及凝血酶调节蛋白 (TM) 等组成, 它们共同互相配合通过灭活 FV 和 FVIII 而发挥抗凝作用
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主要抗凝机制: 直接抗 FXa 作用; 在 Ca 2+ 存在条件下,有 抗 TF/FVIIa 复合物作用 4. 肝素: 主要由肺或肠粘膜肥大细胞合成,抗凝作用主要为抗 Fxa 及凝 血酶
出血性疾病分类 按止血机制障碍发生的各种环节,出血性疾病可分 为: 一、血管异常 先天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获得性: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老年性紫癜 …... 二、血小板异常 包括量的异常和质的异常
1. 血小板数量减少 先天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范可尼综合征等 获得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脾亢、骨髓受浸润 2. 血小板数量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 …...
3. 血小板功能异常 先天性 粘附功能障碍: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聚集功能障碍:血小板无力症 分泌功能障碍:贮存病 获得性: 尿毒症、心肺旁路、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等 …...
三、凝血因子异常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 血友病 A( 缺乏 FVIII) 、血友病乙 ( 缺乏 FIX)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 缺乏症 …... 获得性: 肝病、维生素 K 缺乏症、尿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四、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异常 主要见于:肝素过量、香豆素类过量、敌鼠钠中毒、抗 FVIII 、 IX 抗体形成、蛇咬伤、溶栓药 ( 尿激酶 ) 过量 …… 五、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先天性:血管性血友病 (VWD) …… 获得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诊断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应包括完整的病史、详细的体检 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 一 ) 出血史: 详细询问:出血部位、发生和持续时间、外来因素、有无服 药史等 ( 二 ) 家族史 ( 三 ) 体检: 皮肤、粘膜、关节、血肿、肝、脾、胸骨压痛、心肺等 …...
综合病史及体检结果,确认临床特点,初步可分为:血管 / 血小板疾病与凝血因子异常性疾病
( 四 ) 实验室检查 ( 一 ) 初筛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时间 (BT) 、血小板计数 、凝血时间 (CT)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性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 (APTT)
( 二 ) 确诊试验或称特殊试验 1. 血管异常:毛细血管镜检,血 vWF 等检测 …… 2. 血小板异常: (1) 血小板计数: (2) 血小板功能检查: 血小板粘附功能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膜糖蛋白分析
3. 凝血因子缺乏特殊试验 初筛试验有 APTT 延长、 PT 正常或 APTT 及 PT 均延长, 则应作凝血因子特殊检查,可测定因子的血浆浓度: 包括 FVIII 、 FIX 、 FXI 、 FXII 、 FV 、 FVII 、 FII 、 FIB 等, 也可有目的参照下列表的检查流程。
初筛试验 用病人血浆和正常混合血浆: 50:50 混合后重复异常项目试验 PT 正常, APTT 延长 PT 延长, APTT 正常 PT 延长, APTT 延长 PT 正常, APTT 正常 50:50 混合血浆 APTT 正常 50:50 混合血浆 PT 正常 50:50 混合血浆正常 作凝血因子 VIII 、 IX 、 XI 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单独 FVII 缺乏 ( 少见 ) 多个因子缺乏 (VitK 缺乏, DIC) 单因子缺乏 (X , V , II , I) 多因子缺乏 (VitK 缺 乏肝病、 DIC 等 ) 需考虑的实验室检查 包括: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FXIII 缺乏 2 - 抗纤溶酶缺乏 单个凝血因子轻度缺乏 血小板质和量 血管性疾病
初筛试验 用病人血浆和正常混合血浆: 50:50 混合后重复异常项目试验 PT 正常, APTT 延长 PT 延长, APTT 正常 PT 延长, APTT 延长 50:50 混合血浆 APTT 异常 50:50 混合血浆 PT 延长 50:50 混合血浆延长 循环抗凝物 ( 抗 FVIII 、 IX 、 XI) 循环抗凝物 ( 抗 FVII) 循环抗凝物 ( 抗 X 、 V 、 II 、 I) 非特异性抗磷脂抗体 ( 常见 ) 非特异性抗磷指抗体 ( 少见 ) 非特异性抗磷脂抗体 ( 常见 ) 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流程
4. 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 (1)FVIII 因子抑制物:可作定性和定量检测 (2) 抗磷脂抗体检测 (APA) 、包括狼疮抗凝物 (LA) 、 抗心肌磷脂抗体 (aCL) 、 APA 可用酶联免疫吸附 分析或免疫分析法确定 APA 抗体
防治 一、病因防治 遗传性 ( 先天性 ) 出血性疾病主要做好婚前咨询,禁止 近亲结婚,妊娠时羊水基因缺陷检查 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及对症治疗, 包括避免应用肝素,禁用抗血小板功能药物,避免外 科手术,肌肉注射等,危急的外科抢救手术应作充分 准备
二、止血措施: 血管性疾病:安络血,大量维生素 C 等 血小板功能障碍疾病: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减少疾病:必要的对因治疗等 及输注血小板等 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输注凝血因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