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 浙二医院血液内科. 概 述 定义: 由于止血机制 ( 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纤溶功能和抗凝等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 出血不止,称为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可分为: 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血栓与止血检测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一、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 (一)血管壁的作用 (二)血小板的作用  (三)凝血因子的作用 (四)抗凝血系统的作用 (五)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作用  (六)血液流变学改变.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 黄晓明 陈嘉林. 人的止血机制 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Blood_clot.swf.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南方医院血液科 李小芳 出血性疾病 概述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白血病 概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出血性疾病概述 ( haemorrhage diseases). 【定义】 出血性疾病是止血功能障碍所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全 身多部位出血。 出血性疾病是止血功能障碍所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全 身多部位出血。
止血与凝血功能检查 Tests for the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coagulation 诊断教研室 诊断教研室.
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3 第一节 概述 l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 皮肤、粘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 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病。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 抗凝药物的实验室监测 1 2 血管壁 血小板 凝血系统 抗凝系统 纤溶系统 一、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 影响出凝血 的因素.
第二十五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 Ⅹ Ⅹ 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 ( + ) 凝 血凝 血凝 血凝 血 纤 溶,抗凝 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溶酶原 激活物 血栓形成 ( Ca 2+ ) 血栓溶解.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抗磷脂综合征 (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 APS ). 一.概论 定义:由于磷脂抗体存在引起临床出现 的一组征候群 主要症状: 血管栓塞 自发性流产 血小 板减少 ……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出血性疾病概论. 目 录 定义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分类 诊断 治疗 定 义 由于止血机制(包括血 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 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称 为出血性疾病。
凝血因子制品的临床应用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输血科 李碧娟. 概 述 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 的物质  凝血三要素: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 酸中毒时凝血因子不工作  低体温时血小板不工作.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一、贫血 贫血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症状 【护理评估】 (一)病史 贫血发生的速度、贫血的程度 (二)身体评估 评估主要体征,包括皮肤 甲床、粘膜是否苍白、血压的改变、肝 脾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三)心理 - 社会资料 (四)辅助检查.
血栓止血概述 与 血管壁止血功能检查及疾病诊断
第十二章 凝血和抗凝血平衡紊乱.
骨 髓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泰山医学院临床学院 诊断学教研室 周丽.
出凝血筛选试验及其临床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苏薇.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血小板检测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平均容积 血小板分布宽度.
出凝血监测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重症医学系.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内容纲要: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苏薇 出凝血试验病例分析.
止血与血栓系统的平衡 凝血因子 血小板 纤溶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肺结核.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具有抗血栓作用的酶抑制剂 血栓形成的三个因素: 1)血管壁改变 2)血液成分改变 3)血流改变.
第二章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第一节 概述 出血(bleeding) 止血(hemostasis)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血液凝固调节系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 胡翊群.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血液科 徐建民.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第十四章 止血药 熟悉止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掌握三七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熟悉蒲黄的主要药理作用.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艾 清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一节 临床症状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张义侠.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 D I C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张东华 学时数:0.5学时.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血栓与止血检测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出血性疾病概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抗血栓药.
凝血与凝血异常疾病.
第二节、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 丙型血友病.
血 友 病 (hemophilia)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肿瘤中心血液科 高素君.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 血友病 (hemophilia)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查.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血栓形成及其治疗 进展 周浦医院心内科 张湘.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任何器官缺血都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许多疾病会导致血液成分或性质改变,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具有运输、缓冲、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出 血 性 疾 病 概 述 中山二院血液内科 李益清.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江苏省血液研究所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王明山 凝血特殊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王明山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抗磷脂综合征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出血性疾病 浙二医院血液内科

概 述 定义: 由于止血机制 ( 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纤溶功能和抗凝等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 出血不止,称为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可分为: 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正常止血机制 正常生理性止血机制主要包括: 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及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 一 ) 血管因素 外伤后止血作用中,血管所起作用有: 1. 血管收缩性 2. 血管壁通透性和完整性 3. 血管内膜的促血栓形成作用 4. 血管内膜的促凝特性 5. 内皮细胞的抗纤溶活性

血管内皮细胞促凝功能示意图 内皮细胞内皮细胞 vWF 血小板 PAI-1 纤溶 抑制 VII a TF (EC) XXa IXIXa 凝血酶 凝血酶原 血液凝固

( 二 ) 血小板在止血机制中的作用 ( 血小板因素 ) 血小板粘附、展开、聚集、释放等的反应,形成有效 的血小板血栓 ( 白色血栓 ) “ 封闭 ” 损伤的血管壁、防止 过量的血液流失。同时,血小板因子 3(PF 3 ) 在凝血过 程中,特别是在 FIXa 、 FVIIIc 、 Ca 2+ 参与下形成复合 物,激活 FXa ,起着相当重要作用

(三)凝血机制在止血中的地位 (凝血机制) 组织损伤引起毛细血管床、小动脉 和微静脉 的撕裂导致血液进入血管外软组织。为防止 过量出血,此时机体凝血系统被启动 凝血系统启动一般认为是通过内源性和外源 性二种途径

“ 瀑布 ” 机制血液凝固过程 “ 模型 ” FXII FXI FIX FXIIa FXIa FIXa HMWK Ca 2+ FVIIa FVIII FVIIIaFIXa/FVIIIaFVIIa/TF T Ca 2+ FXa FX FV FVa FXa/FVa Ca 2+ PT T Ca 2+ FGF 内源性途径 外源性途径 T

( 四 ) 纤溶系统 它在体内对血凝块的溶解和维持强力血管系统发挥 重要作用。 纤溶系统包括: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 , u-PA)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PAI-1 、 PAI-2) 。 纤溶抑制作用位点: 1. 在纤溶酶原激活剂水平 (PAI-1 、 PAI-2) 2. 在纤溶酶水平:通过  2 抗纤溶酶 (  2-AP) 作用 抑制纤溶酶活性

纤溶系统的活化与抑制示意图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 t-PA (+) u-PA (+) PIA-1 (-) PIA-2 (-) 纤溶系统过度激活可引起出血性疾病。 ( + )表示激活 ( — )表示抑制

( 五 ) 抗凝系统 抗凝系统是维持血液呈液态的重要因素。若抗凝 系统过度活动亦可引起出血性疾病。其主要包括:正 常血管内皮系统有防止血栓形成和单核 - 吞噬细胞系 统清除激活的凝血因子,但更主要的是:

1. 抗凝血酶 (AT 、 ATIII) 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约占血浆生理性抗凝活性的 75% 主要功能是灭活 Fxa 及凝血酶 2. 蛋白 C 系统: 包括蛋白 C(PC) 、蛋白 S(PS) 及凝血酶调节蛋白 (TM) 等组成, 它们共同互相配合通过灭活 FV 和 FVIII 而发挥抗凝作用

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主要抗凝机制:  直接抗 FXa 作用;  在 Ca 2+ 存在条件下,有 抗 TF/FVIIa 复合物作用 4. 肝素: 主要由肺或肠粘膜肥大细胞合成,抗凝作用主要为抗 Fxa 及凝 血酶

出血性疾病分类 按止血机制障碍发生的各种环节,出血性疾病可分 为: 一、血管异常 先天性: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获得性: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老年性紫癜 …... 二、血小板异常 包括量的异常和质的异常

1. 血小板数量减少 先天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范可尼综合征等 获得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脾亢、骨髓受浸润 2. 血小板数量增多: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 …...

3. 血小板功能异常 先天性 粘附功能障碍: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聚集功能障碍:血小板无力症 分泌功能障碍:贮存病 获得性: 尿毒症、心肺旁路、抗血小板药物应用等 …...

三、凝血因子异常 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 血友病 A( 缺乏 FVIII) 、血友病乙 ( 缺乏 FIX)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 缺乏症 …... 获得性: 肝病、维生素 K 缺乏症、尿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四、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异常 主要见于:肝素过量、香豆素类过量、敌鼠钠中毒、抗 FVIII 、 IX 抗体形成、蛇咬伤、溶栓药 ( 尿激酶 ) 过量 …… 五、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先天性:血管性血友病 (VWD) …… 获得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

诊断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应包括完整的病史、详细的体检 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 一 ) 出血史: 详细询问:出血部位、发生和持续时间、外来因素、有无服 药史等 ( 二 ) 家族史 ( 三 ) 体检: 皮肤、粘膜、关节、血肿、肝、脾、胸骨压痛、心肺等 …...

综合病史及体检结果,确认临床特点,初步可分为:血管 / 血小板疾病与凝血因子异常性疾病

( 四 ) 实验室检查 ( 一 ) 初筛试验: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时间 (BT) 、血小板计数 、凝血时间 (CT) 、凝血酶原时间 (PT) 、活性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 (APTT)

( 二 ) 确诊试验或称特殊试验 1. 血管异常:毛细血管镜检,血 vWF 等检测 …… 2. 血小板异常: (1) 血小板计数: (2) 血小板功能检查: 血小板粘附功能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小板膜糖蛋白分析

3. 凝血因子缺乏特殊试验 初筛试验有 APTT 延长、 PT 正常或 APTT 及 PT 均延长, 则应作凝血因子特殊检查,可测定因子的血浆浓度: 包括 FVIII 、 FIX 、 FXI 、 FXII 、 FV 、 FVII 、 FII 、 FIB 等, 也可有目的参照下列表的检查流程。

初筛试验 用病人血浆和正常混合血浆: 50:50 混合后重复异常项目试验 PT 正常, APTT 延长 PT 延长, APTT 正常 PT 延长, APTT 延长 PT 正常, APTT 正常 50:50 混合血浆 APTT 正常 50:50 混合血浆 PT 正常 50:50 混合血浆正常 作凝血因子 VIII 、 IX 、 XI 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单独 FVII 缺乏 ( 少见 ) 多个因子缺乏 (VitK 缺乏, DIC) 单因子缺乏 (X , V , II , I) 多因子缺乏 (VitK 缺 乏肝病、 DIC 等 ) 需考虑的实验室检查 包括: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FXIII 缺乏  2 - 抗纤溶酶缺乏 单个凝血因子轻度缺乏 血小板质和量 血管性疾病

初筛试验 用病人血浆和正常混合血浆: 50:50 混合后重复异常项目试验 PT 正常, APTT 延长 PT 延长, APTT 正常 PT 延长, APTT 延长 50:50 混合血浆 APTT 异常 50:50 混合血浆 PT 延长 50:50 混合血浆延长 循环抗凝物 ( 抗 FVIII 、 IX 、 XI) 循环抗凝物 ( 抗 FVII) 循环抗凝物 ( 抗 X 、 V 、 II 、 I) 非特异性抗磷脂抗体 ( 常见 ) 非特异性抗磷指抗体 ( 少见 ) 非特异性抗磷脂抗体 ( 常见 ) 出血性疾病实验室检查流程

4. 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 (1)FVIII 因子抑制物:可作定性和定量检测 (2) 抗磷脂抗体检测 (APA) 、包括狼疮抗凝物 (LA) 、 抗心肌磷脂抗体 (aCL) 、 APA 可用酶联免疫吸附 分析或免疫分析法确定 APA 抗体

防治 一、病因防治 遗传性 ( 先天性 ) 出血性疾病主要做好婚前咨询,禁止 近亲结婚,妊娠时羊水基因缺陷检查 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及对症治疗, 包括避免应用肝素,禁用抗血小板功能药物,避免外 科手术,肌肉注射等,危急的外科抢救手术应作充分 准备

二、止血措施: 血管性疾病:安络血,大量维生素 C 等 血小板功能障碍疾病:输注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减少疾病:必要的对因治疗等 及输注血小板等 凝血因子缺乏性疾病:输注凝血因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