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免疫病合并严重冠脉病变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张抒扬. 免疫病心血管受累概述 免疫病 CAD 与早发 AS 临床表现与诊断 发病机制探讨 治疗与预后  part I  part 2  part 3  Part 4  part 5 免疫病的心血管受累 风湿免疫病,以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及和炎性表现为主要特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糖尿病血脂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苏 青. 血脂管理的重要性 2013 CDS 指南之血脂管理 2015 ADA 指南之血脂管理 内 容.
抗磷脂综合征 (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 APS ). 一.概论 定义:由于磷脂抗体存在引起临床出现 的一组征候群 主要症状: 血管栓塞 自发性流产 血小 板减少 ……
1907 年 1907 年 Wassermann 建立梅毒诊断方法 Wassermann 建立梅毒诊断方法 1950 年 1950 年 Moore 等 SLE 梅毒血清反应生物学假阳性 Moore 等 SLE 梅毒血清反应生物学假阳性 1957 年 1957 年 Conley 和 Hertman SLE.
系统性红斑狼疮 新分类标准. 前 言 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  国际临床协作组( systemic lupus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ng clinics, SLICC )  在美国风湿病学会( American.
常用疾病名称 1. 风湿性疾病 英: rheumatic diseases 日:リゥマチ性疾患 2.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英: diffuse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 DCTD 日:广泛性结合组织病 3. 胶原病 英: collagen diseases 日:胶原病 ○
风湿病多系统损害的特点及防治策略 湘雅医院 游运辉. 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 风湿病的概念 风湿性疾病(风湿病)是一组累及关 节及关节周围组织且以内科治疗为主的 一组疾病。
第八章 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 (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 SLE ) 李英丽 哈尔滨医科大学.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鞍山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心脏病的分类  先天性  获得性 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高血压病  心脏瓣膜病  心肌疾病.
赵世华 放射科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无创性影像诊断在 ACS 中的应用. 亚秒完成扫描 剂量降低 80% 克服心律不齐 扩大应用范围 MRI 空间分辨率提高 64 排容积 CT 平台 44ms 时间分辨率 4 扇区重建 MDCT MRI 冠状动脉 心脏结构与功能 CT 和 MRI.
对糖尿病人的心血管疾病的 早期预防: 通过晚期预防来治疗还是评 估个人的风险? 第一部分 Professor John S Yudkin Professor of Medicin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Norwegian Postgraduate Course in.
Your company slogan 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 Your company slogan 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
痹 证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内容提要 概说 1 病因病机 2 诊查要点 3 辨证论治 4 预防调护 5 临证备要 6 结语 7.
风湿性疾病概论 ( Rheumatic Diseases, RD ) 浙江大学医学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附属第二医院 附属第二医院 风湿免疫科 风湿免疫科 薛静 薛静 《内科学》
你知道吗 ?? 70 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脏病和中风 癌症 慢性呼吸道疾病 糖尿病 慢性病.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 定义: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管腔狭窄、阻塞 心肌缺血、缺氧 心脏病 2)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
冠心病ICD治疗1例.
第四章 形象思维 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爱因斯坦.
心律失常.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炎症性眼部疾病生物标本库 建立的应用前景 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赵潺
心内科科普教育 动脉粥样硬化 山东省交通医院心内科 张奇志.
第十三章 公务员的工资福利和保险.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国产氯吡格雷-泰嘉 临床应用新进展 谷涌泉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麻风愈后者皮肤生理屏障功能的研究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生理研究室.
乳 腺 癌.
冠心病及高危者诊断评价重点.
心电图负荷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肺结核.
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严晓伟.
辛世杰 等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及甲状腺外科
心血管内二科 科室推介 新矿莱芜中心医院心内2科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解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周玉杰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静脉血栓栓塞症之 警惕来自风湿病患者的风险
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陈瑜.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病人的护理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任务1 润滑元器件安装.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冠心病的分型及治疗.
自身免疫病筛查、预警 与健康管理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李永哲.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和治疗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高血压病 风湿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瓣膜病.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分型] 一、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二、心绞痛 三、心肌梗死 四、缺血性心肌病 五、猝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心包疾病 张存泰 学时数:1学时.
心瓣膜病 valvular vitium of the heart
危险因素综合控制,防治心血管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孙宁玲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冠状动脉解剖 李秀梅.
王树水 主任医师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心儿科副主任 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结构性心脏病分会侯任主任委员 招生专业与类型 科研工作 教育经历
第五节 心肌梗塞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急性冠脉病症的病理机制 Nathan Wong.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社會學習領域 課綱修正宣導簡報 臺北市社會領域輔導小姐.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风湿免疫病合并严重冠脉病变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 张抒扬

免疫病心血管受累概述 免疫病 CAD 与早发 AS 临床表现与诊断 发病机制探讨 治疗与预后  part I  part 2  part 3  Part 4  part 5 免疫病的心血管受累 风湿免疫病,以多系统、多器官受累及和炎性表现为主要特征,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脏受累。  Part 6 各免疫病 CV 受累(协和数据)

免疫病分类 滑膜病变为主 结缔组织病 A B 代谢及退化病变 D 脊柱关节病 与感染 C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硬化症 系统性血管炎 肌炎 / 皮肌炎 干燥综合征 抗磷脂综合征 痛风 骨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风湿热 强直性脊柱炎 Reiter syndrome 按发病机制分类

CTD & CAD  Evidence of premature atherosclerosis in autoimmune diseases  Mechanism of premature atherosclerosis  Identifying patients at risk  Management strategies

免疫病心血管受累的特点 心脏所有组织均可受累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存在较高的死亡率 受累范围与程度与不同免疫病发病机制相关,异质性大 目前研究的热点,有大量流行病学数据支持 心脏受累是免疫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免疫病心血管受累 心脏所有组 织均可受累 心肌病 瓣膜病 冠脉病变 心内膜炎 心包炎 肺动脉高 压、心衰 心律失常

免疫病早发动脉粥样硬化 与冠心病

流行病学  PUMCH 总结了未绝经女性疑诊 CAD 患者 71 例,确诊冠心病 47 例,其中非 原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18 例。  非原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冠脉病变中,免疫疾病占了 44.4% 。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2例2例原发抗磷脂综合征 1例1例 SLE 继发抗磷脂综合征 2例2例冠状动脉痉挛 4例4例 类风湿关节炎 1例1例冠状动脉畸形 2例2例 干燥综合征 1例1例冠状动脉扩张 2例2例 风湿性多肌痛 1例1例不明原因 2例2例 田然,张抒扬等,未绝经女性患者冠状动脉事件临床特点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SLE 患者冠脉受累  Manzi 等人的研究表明 :  SLE 女性患者 CAD 的发病与普通人群相比增加 5-10 倍  其中 35 ~ 44 岁的 SLE 女性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是 Framingham 研究中同年龄对照人群的 52.4 倍。 Manzi s, et al. Am J Epidemiol , 1997 , 145 :

SLE 冠脉病变原因 亚临床动脉粥 样硬化 25-45% 功能性或微血 管病变 25-30% 不稳定斑块或 血栓 (ACS) 10% 动脉炎 Rare?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等免疫病中,不同原因 冠脉受累的比例是类似的。

SLE 患者早发动脉粥样硬化 在不同年龄层中,比较 SLE 患者与对照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 Mary J,et al, N Engl J Med 2003;349:

SLE 与 RA 患者高发动脉粥样硬化 比较 SLE 患者、 RA 患者与对照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 Jane E, et al. Am J Med October ; 121(10 Suppl 1): S3–S8.

女性 RA 患者心血管高危性研究 心血管终点事件 Rheumatoid ArthritisNo Rheumatoid Arthritis P Person-years of follow-up 心梗 Incidence/ person-years No. of cases Age-adjusted relative risk * 2.07 (1.28 to 3.34) Multivariable relative risk 2.00 (1.23 to 3.29) 卒中 Incidence/ person-years No. of cases Age-adjusted relative risk1.47 (0.70 to 3.08) Multivariable relative risk1.48 (0.70 to 3.12) Age-Adjusted and Multivariable Relative Risks for Cardiovascular End Points According to Presence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Nurses’ Health Study

免疫病相关 CAD 的临床 表现与诊断

Case1 SLE 患者冠脉病变  王 X ,女, 16 岁  因 “ 间断发热 4 年,再发 7 月,活动后胸闷 5 月 ” 入院  诊断 SLE ,激素治疗有效。治疗 2 年后突发夜间不能平卧,伴 有刺激性干咳,体力明显下降,上二楼即呼吸困难。  ECHO :左心增大,左室为著,左室舒张末内径 66mm ,射血分 数 36% ,左室后壁、下壁基部、侧壁中部变薄无运动,后间隔 基部运动减低;二尖瓣见中量返流束。

Case1 SLE 患者冠脉病变

Case2 大动脉炎患者冠脉病变  徐 XX ,女, 28 岁  因 “ 发作性头晕、视物模糊 8 年,反复胸痛 2 年,加重 1 个月 ” 入 院。  血管超声:左侧颈总、颈内动脉重度狭窄,左侧锁骨下动脉 狭窄,右侧椎动脉开口处狭窄,左侧肾动脉狭窄  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  药物治疗过程中,反复胸痛伴心肌酶升高

Case2 大动脉炎患者冠脉病变

Case3 RA 患者冠脉病变 47 岁女性,患有严重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非 ST 段抬高性心梗,并发肺水 肿,冠脉造影可见严重冠脉病变,左前降支闭塞、回旋支 90% 狭窄(图 A ),后降 支 40% 狭窄、 后外侧支 60–70% 狭窄(图 B )。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技术  无创:超声心动,运动平板试验  半有创:经胸负荷超声心动(冠脉血流储备),经食道超声  冠脉 CTA ,心脏核磁  介入技术:冠脉造影 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颈动脉 IMT 、 PWV 、 ABI 等  可能的生物标志物: ADMA

IMT 的测量 正常的颈动脉内中膜 颈动脉内中膜 IMT 增厚,出现动脉粥 样硬化斑块

SLE 与普通人群的 IMT 对比 Studies Carotid IMT (mm) Carotid Plaque (%) EthnicityControlPatientsP valueControlPatientsP value Svenungsson et al. 62 Swedish0.59± ±0.15P= P<0.05 Roman et al. 64 American (58% Caucasians) 0.61± ±0.14P< P<0.01 Thomson et al. 63 American (~90% Cacausians 0.63± ±0.13P= P<0.01 Bhatt et al. 67 Indian0.36± ±0.07P< P<0.01 Zhang et al. 66 Chinese0.45(IQR ) 0.62(IQR ) P< P<0.01 Sato et al. 61 Japanese0.7±0.21.3±0.7P< Yiu, Tse, Mok and Lau. Nature Rev Rheumatol 2011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 与冠心病机制探讨

传统危险因素与疾病相关因素 D. P. M. & Gabriel, S. Nat. Rev. Rheumatol. 7, 399–408 (2011)

对传统危险因素校正后, CAD 和 AS 的发病率仍高于普通人群

免疫病特异危险因素 激活的补体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的应用 自身抗体:内皮细胞抗 体、抗磷脂抗体、抗 ox-LDL 抗体 血脂氧化 - 抗氧化 平衡失调 循环免疫复合物 炎症反应, CRP 、细 胞因子、 MMP-9 、 IL-6 、 ET-1 特异 危险因素

免疫病早发 AS 与 CAD 危险因素 传统危险因素与特异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互为因果

评估、治疗与预后

心血管风险评估、预测  吸烟史  家族早发心血管事件  体力活动  血脂及血糖水平  监测血压( 3 次 / 天)  BMI  动脉僵硬度增加  颈动脉内膜增厚  肱踝指数  CT 冠脉钙化积分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预防  提高内科医师的认识  控制传统危险因素 吸烟、饮食、运动、体重、血脂、糖尿病 ….. 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  迅速控制疾病相关并发症  避免卵巢功能早期衰竭  早期发现血管病变  明确心血管疾病早期发生的预测指标  治疗干预如他汀

治疗原则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 戒烟 降血压 降血糖 调血脂 减轻体重 传统危险因素控制原发病治疗

他汀的抗炎作用 短期大剂量他汀(辛伐他汀 80mgQd×8 天)可降低难治性 SLE 肾病 患者的蛋白尿水平 阿托伐他汀 40mgQd 可以有效地降低 RA 患者疾病活动度( DAS28 ) McCarey DW, et al. Lancet. 2004;363(9426): Abud-Mendoza C, et al. Lupus. 2003;12(8):

他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辛伐他汀 20mgQd 可以有效降低 RA 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 PWV ), 同时改善内皮功能( FMD ) Mäki-Petäjä KM,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2007;50(9):852-8.

他汀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阿托伐他汀可以有效延缓 hsCRP 升高的 SLE 青少年患者 CIMT 的进展 Ardoin SP, et al. Ann Rheum Dis. 2014;73(3):

他汀:一石二鸟的治疗

总结  合并心血管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 目前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但是过度的炎症反应扮 演了重要角色  识别高风险患者尤为重要  预防和治疗策略选择仍在探索中,他汀的作用值得重视

不同免疫病的心血管受累 (协和数据)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的心脏受累  研究纳入 1999 年 1 月至 2009 年 10 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年龄 ≥18 岁的 SLE 患者共 2877 例,其中男性 363 例,女性 2514 例。  对在 SLE 发病之后并发冠状动脉疾病的 3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 中 20 例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  结果 SLE 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疾病年龄 23 ~ 74 岁,平均( 50.7±12.8 ) 岁, SLE 和冠状动脉疾病发病间隔平均( 8.0±7.1 )年。男性 SLE 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有高于女性的趋势 [2.48 % ( 9/363 ) VS 0.95 % ( 24/2514 ), P=0.022] 。

 继发抗磷脂综合征( APS )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 [5.76 %( 8/139 )比 0.91 %( 25/2738 ), P < 0.001] 。  24 例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 可见血管闭塞、狭窄、瘤样扩张和急性血栓形成, 75.0 %( 15/20 )的病例为多支病变。 杨静, 徐东, 沈珠军, 张抒扬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 SLE 的心脏受累

 继发抗磷脂综合征( APS )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明显增加 [5.76 %( 8/139 )比 0.91 %( 25/2738 ), P < 0.001] 。  24 例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表现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 可见血管闭塞、狭窄、瘤样扩张和急性血栓形成, 75.0 %( 15/20 )的病例为多支病变。 杨静, 徐东, 沈珠军, 张抒扬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 SLE 的心脏受累

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与风湿免疫科合作  多中心横断面及前瞻性队列研究  明确中国 SLE 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 SLE 心脏保护研究

横断面研究结果 P<0.001

横断面研究结果 对照组及狼疮组患者 baPWV 随年龄增长趋势 SLE 患者 对照人群

系统性硬化症 Systemic Sclerosis

系统性硬化症 总结 年 PUMCH 246 例 SSc 住院患者  心脏受累的为 61 例,占 24.8 %  肺动脉高压 41 例  心律失常 12 例  心包积液 9 例  瓣膜关闭不全 14 例  冠心病 4 例  死亡 12 例 林松柏,谢洪智,系统性硬化症心脏受累 61 例临床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系统性硬化症 病例对照研究: 48 例 SSc 与 46 例对照组 SSc 组 PAD 明显低于普通人群 Zeng Y, Zhang S, et al. Clin Exp Rheumatol Mar-Apr;30(2 Suppl 71):S P<0.001

系统性硬化症 多因素分析提示 SSc 为下肢动脉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Zeng Y, Zhang S, et al. Clin Exp Rheumatol Mar-Apr;30(2 Suppl 71):S76-80.

变应性嗜酸性肉芽肿血管炎 Churg-Strauss Syndrome

Churg-Strauss syndrome  心脏受累以心肌和心内膜受累为主  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变、心功能不全、瓣 膜病变、房室传导阻滞等。  年 PUMCH 住院患者, CSS 53 例,其中 10 例出现心脏 受累, 1 例猝死 田庄,方全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心脏受累的临床和病理表现,中华内科杂志, :

干燥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

干燥综合征 总结 年 PUMCH 124 例干燥综合征患者 :  心包积液 (20.2 % )— 其中 1 例出现心包填塞  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 (13.7 % )  肺动脉高压 (12.9 % )  瓣膜关闭不全 (8.0 % )  左心房增大 (7.3 % )  主动脉增宽 (5.6 % )  左心室增大 (2.4 % )  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0.8 % ) 叶益聪,曾勇,张抒扬等,干燥综合征的心血管损害,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多发性肌炎 / 皮肌炎 Polymyositis/ Dermatomyositis

多发性肌炎 / 皮肌炎 总结 年 PUMCH 423 例 PM/DM 患者: 其中 180 例出现心脏损害,占 42.6%  包括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包炎、心肌损害、肺动脉高 压、瓣膜病变、肢导低电压和其他  表现复杂多样,常多种共存  102 例 ECG 显示为心肌缺血( 24.1% ), 3 例患者入院时有典型 的心绞痛,冠状动脉造影未见狭窄,经过治疗原发病症状 缓解 佟胜全,周新福,张奉春,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心脏损害的临床分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PUMCH Add your company slo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