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感 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高志卿.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西班牙流感 1000 万人.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大家是不是 想我啦,哎! 我又来了。. 第九章 安神剂 1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 安神作用,以治神志不安疾患的方 剂,统称为安神剂。 2 、使用注意事项: ①神志不安虽有虚实之分,但常互 为因果,故宜注 意标本兼顾,即 重镇与滋养配合; ②重镇多为金石,滋养多属滋腻。 故不宜多服、久服。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辨证论治概述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定义 1、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 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方剂学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方剂学 一、萌芽时期(原始社会~周代) 二、蕴酿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明代) 1. 重要著作:《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 经》、《伤寒杂病论》、 《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 和剂局方》、《伤寒药方明理 论》、《普济方》。
方剂与中成药 二、泻下剂 医学与健康学院 陈 力.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属于 “ 八法 ” 中的 “ 下法 ” 。 含义 《内经》: “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 其实者,散而泻之。 ” 立法依据 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 - 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麻黄 桂枝组成.
解 表 剂.
第 四 章 清 热 剂.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和 解 剂.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二章 泻下剂 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第十五单元 补血药.
第3章第3节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第一章 解表剂.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中药学 铁岭市卫生学校 中医药教研室 赵立彦.
中药学总论 董振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清热剂.
泻下剂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 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 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 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 定义:
第九章 清 热 药.
清热药 二、功效:清里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 三、适应证:里热证。 四、使用注意
方 剂 学 何霞芬
第三节 补血药.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王 付 制作.
方剂学 供7年制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 (讲授与见习结合班 ) 使用 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授 博导 周训伦
第六单元 解表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清热药 定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 二 章 泻 下 剂.
第 十 章 泻 下 药.
第七章 温里药.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补益药与补益剂.
【定义】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用以治疗气、血、精、津耗散滑脱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固涩剂。属“十剂”中“涩可去脱”范畴。
二、吐法及护理 【概念】 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药物,使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经行感冒.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清热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第七章 泻下剂 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第七节 温里药 定义:凡是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证: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 八 章 固涩剂.
利水渗湿药.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消 食 剂.
固 涩 剂 方剂学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药,就是选用适当的药物组合成方。 方剂组成后,它的功用、主治必须与治法是一致的。 可以说,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剂是治法的体现。即:法 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

第二章:方剂的基本知识

一、常用的治法 清代程钟龄《医学心语》将常用治法概括为 “ 八法 ” ,即汗、 吐、下、和、温、清、消、补。 体现各法的代表方剂如下: 汗法 —— 解表剂 吐法 —— 涌吐剂 下法 —— 泻下剂 和法 —— 和解剂(和解少阳、透达膜原、调和肝脾、疏肝 和胃、分消上下、调和肠胃、表里双解等) 温法 —— 温里剂 清法 —— 清热剂 消法 —— 行气、活血祛瘀、祛湿、祛痰、消导化积、驱虫 剂等 补法 —— 补益剂

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1 、组成原则: 君、臣、佐、使。是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即区 分方中药物在治病中的主次作用。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在方剂中不可缺少。

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臣药: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或针对兼病或兼 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 ①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 要症状的药物。 ②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约其峻 烈之性的药物。 ③反佐药: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 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使药:①引经药 ②调和药

2 、组成变化 ①药味加减的变化 ②药量加减 ③剂型更换的变化 3 、常用剂型及其特点 剂型:是指方剂组成后,根据病情和药物的特 点制成一 定的形态。 传统剂型有:汤、丸、散、膏、酒、丹剂、露、 锭、条、线、搽等剂型。 现代新的剂型:片剂、冲剂、糖浆剂、口服液、 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气雾剂等。 千万别做小 动作, 我盯着 呢!

第一章 解表剂 1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 等作用,适用于外感六淫所致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2 、使用注意事项:①不宜久煎;②温覆;③遍身微汗为 佳;④表里同病者,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⑤若表邪 入里,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或吐泻失水者, 禁用。

3 、分类 :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代表方麻黄汤银翘散败毒散 组成麻黄、桂枝、 杏仁、甘草 银花,连翘, 牛蒡子,薄 荷等 羌活,独活,川芎, 柴胡等 功用发汗解表, 宣 肺平喘 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发散邪毒,培其正 气 主治外感风寒表 实证 温病初起, 表热重证 疮疡初起,感冒, 支气管炎,湿疹等 风寒夹湿者 使用注意温服,微汗 为度 常用于治疗 流行性感冒 等 外感风热,邪已入 里化热及阴虚外感 者忌用

第二章 泻下剂 1 、定义: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 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热结、冷积、燥屎、积水)的 方剂,统称为泻下剂。 2 、使用注意事项:①表证未解而里实已成者,当权衡表 里轻重,或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②年老体弱及病后正 虚而有里实之证,需根据虚实缓急,或先攻后补,或攻 补兼施;③得效即止,忌进不易消化食物 (生 冷、油腻等);④峻下之剂,年老体 虚、新产血亏、病后津伤、素有 出血、孕妇等慎用。

3 、分类: 寒下温下润下逐水 代表方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十枣汤 组成大黄、厚朴、 枳实、芒硝 大黄、炮附子、 细辛 火麻仁、大黄 等 甘遂、大戟、 芫花、大枣 功用峻下热结温阳散寒,通 便止痛 润肠泄热,行 气通便 攻逐水饮 主治阳明腑实证阳虚寒积里实肠胃燥热,津 液不足 悬饮 使用注意煎药时应先煮 枳、朴,后下 大黄,最后溶 入芒硝 主治寒积,有 实热阳亢者忌 用 药多破滞,体 虚、年老者不 宜常服,孕妇 不宜服用 不宜多服,于 早晨空腹时服 1 次,剂量以 1 克为宜;大便 泻下稀水的次 数,以每日 5- 6 次为宜;体 虚及孕妇慎用

第三章 和解剂 1 、定义:凡是采用调和的方法, 以解除邪在少阳、肝脾功能失 调、上下寒热互结(肠胃不和 )者,统称和解剂。

2 、分类: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 代表方小柴胡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 组成柴胡、黄芩、 半夏等 柴胡、芍药、 枳实、甘草 黄连、黄芩、 干姜、半夏等 功用和解少阳透邪解郁,疏 肝理脾 寒热平调,消 痞散结 主治伤寒少阳证阳郁厥逆证, 肝脾气郁证 寒热互结之痞 证 使用注意上实下虚或肝 火偏旺者、高 血压病者不宜 服用 只能用于阳气 内郁所致的厥 逆较轻者 现代用本方治 疗急性胃肠炎、 慢性胃炎、消 化不良、溃疡 病

第四章 清热剂 1 、定义: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滋阴透热等作用,治疗里热证的方 剂,统称为清热剂。 2 、使用注意事项:①辨清热证的虚实、病位及 真假;②表里同病时,宜根据表里证的轻重缓 急而行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③防止寒凉败胃 或伤阳;④病势拒药时,酌情使用 “ 反佐 ” 法。

3 、分类: 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虚热 代表方白虎汤清营汤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青蒿鳖甲汤 组成石膏、知母、 甘草、粳米 犀角、生地、 玄参、麦冬 等 金银花、归 尾、赤芍、乳 香、没药等 龙胆草、黄 芩、栀子、 泽泻等 鳖甲、青蒿、生 地 知母等 功用清热生津清营解毒, 透热养阴 清热解毒 消肿溃坚 活血止痛 泻肝胆实火 清下焦湿热 养阴透热 主治阳明气分盛 证(四大) 热邪初入营 分证 痈疡肿毒初起 局部红、肿、 热 痛,身热恶寒 为疮疡之圣药 肝胆实火上扰 证 温病后期,邪伏 阴分证 使用注 意 使用本方以 大热、大汗 、大渴、脉 洪大为主要 依据 舌绛而苔白 滑者,不 宜使用 已溃及阴疽禁 用 脾胃虚寒者, 不 宜多服或久服 青蒿不耐高温, 最好是将青蒿用 沸水泡服。阴虚 欲抽搐者,不宜 使用

第五章 祛暑剂 1 、定义: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 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一类方剂,统称为祛暑 剂。

2 、分类: 祛暑清热祛暑解表祛暑利湿清暑益气 代表方清络饮新加香薷饮六一散清暑益气汤 组成鲜银花、鲜扁 豆花 西瓜翠衣、丝 瓜络等 香薷、鲜扁 豆花 银花、连翘 、厚 朴 滑石六两、 甘草 一两 西瓜翠衣、荷梗、 黄连、 知母、竹叶等 功用祛暑清热祛暑解表 清热化湿 祛暑利湿清暑益气,养阴生 津 主治暑伤肺经气分 之轻证 暑温夹湿, 复感 于寒证 暑湿证暑热耗伤气阴之证 使用注 意 受暑感寒, 汗不 出者方可使 用

第六章 温里剂 1 、定义: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 具有 温里助阳、散寒通脉作用, 治疗里寒证的方剂, 统称温里剂 。 2 、使用注意事项: ①辨清寒热真假, 真热假寒证禁用; ②素体阴虚、有失血 病证者宜慎用; ③结合季节、地域调整用量; ④阴寒太盛,药入即吐者,宜酌情采用 “ 反佐法 ” 。

3 、分类: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 代表方理中丸四逆汤阳和汤 组成干姜、人参、白术、 炙甘草 生附子、干姜、 炙甘草 熟地、鹿角胶、肉桂、 姜炭、 麻黄等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回阳救逆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治中焦虚寒证心肾阳衰寒厥证阴疽,由阳虚寒凝而 致者 使用注 意 药性温燥,阴虚者忌 用 非属于阳虚者勿 用 痈疡阳证、阴虚有热 及阴疽已 溃者忌用

第七章 补益剂 1 、定义:凡以补益药为主,具有补益人体气血阴 阳作用,治疗虚证的方剂,统称补益剂。 2 、使用注意事项:①辩清虚实真假,不可误用于 真实假虚证;②适当配伍理气健脾和胃之品,使 补而不滞;③文火久煎,空腹饭前服用。

3 、分类: 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 代表方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六味地黄丸肾气丸 组成人参、白术、 茯苓、甘草 熟地、当归、 白芍、川芎 人参、白 术、 茯苓、熟 地、 当归、白 芍等 熟地、山茱 萸 山药、泽泻 丹皮、茯苓 桂枝、附子、生 地 山茱萸、山药等 功用益气健脾补血调血补益气血滋补肝肾补肾助阳 主治脾胃气虚证营血虚滞证气血两虚 证 肝肾阴虚证肾阳不足证 使用注 意 专补气健脾, 是补气的 基本方 为补血基本 方, 又为妇科调 经 常用方 三补三泻, 以 补为主 常用于治疗冠心 病 慢性肾炎、糖尿 病性肾 病、老年性白内 障等

第八章 固涩剂 1 、定义:凡以固涩药为主组成,具有收敛固涩作用,以 治气血精津滑脱散失(表虚多汗、肺虚久咳、肾虚遗泄、 小便失禁、久泻久痢、崩漏带下等)之证的方剂,统称固 涩剂。 2 、使用注意事项:①适当配伍补益药,以标本兼顾;② 元气大亏,亡阴亡阳者,不宜使用固涩剂;③实邪所致热 病多汗、痰饮咳嗽、火动遗精、血热崩漏等,不宜用本方。

3 、分类: 固表止汗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 代表方牡蛎散真人养脏汤金锁固精丸固冲汤 组成煅牡蛎、黄 芪、 麻黄根、小 麦 罂粟壳、肉桂 诃子、肉豆蔻 等 沙苑蒺藜、莲子 芡实、煅龙骨、煅 牡蛎 白术、生黄芪、 山萸肉 生白芍、海螵蛸 等 功用敛阴止汗, 益气 固表 涩肠固脱 温补脾肾 补肾涩精固冲摄血,补气 健脾 主治气阴两虚久泻久痢 脾胃虚寒 肾虚精关不固之证脾肾亏虚,冲脉 不固证 使用注 意 泻痢虽久,积 滞未 清者,忌用本 方 下焦湿热或相火妄 动所致 之遗精、带下者忌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