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仁」 與「禮」. 一、什麼是「仁」? 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 可謂仁矣。」 子貢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 方也已。」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 不懼。」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孔子以卓有成效 的实践,改变了教育 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 历史传统,开创了平 民教育的新纪元。. 选文 1 子曰: “ 有教无类。 ” 【译文】孔子说: “ 人人我都教育,没 有区别! 【评析】 “ 无类 ” 是指:一、不分身份、地位均要教 育。二、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教育。 所谓有教无类,是指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有类的.
Advertisements

第十課 論語選 ( 一 ) 學而時習之 ( 二 ) 譬如為山 ( 三 ) 三人行. 第十課 論語選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孔子弟 子及再 傳弟子 ( 一 ) 從學習中得到喜悅與 快樂,並養成君子的風度 ( 二 ) 為學要持之以恆 ( 三 ) 人人皆可為我師 以語錄的 形式說明 學習和修 養的重要 ★補注: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701 閱讀心得報告 仁者的叮嚀 孔子說 報告人 : 張宇瑄 指導老師 : 黃國書.
論語精選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之 部. 前言﹕ 「論語」是孔子門人與其再傳弟子集成, 書中輯錄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 行。這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就其內容 而言,應列入子部﹔但後世逐漸重視,至唐 文宗時,被列入經書﹔宋朱熹又把它與「大 學」「中庸」 ( 禮記中的兩篇 ) 「孟子」合為 「四書」,甚至為其作注,成為官定的讀.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论语》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 余功清 一、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子曰: “ 有教无类。 ” 子曰: “ 君子贞而不谅。 ” 子曰: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子曰: “ 当仁不让于师。 ” 子曰: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子曰: “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2014 年 9 月 28 日. 探究:孔子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价值?
三人行,必有我師 有教無類 父母在不遠游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欲速則不達. 《論語》 《論語》是儒家經典 著作,它是 記載了 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聖人的言行錄。 《論語》 《論語》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 孔子 ——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人,春秋末期著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 订了《六经》 ( 《诗》《书》《礼》《乐》 《易》《春秋》 ) 。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
自我與關係的理論聯結 黃光國 2015/04/19. Figure 1. A theoretical model of Face and Favor (Adopted from Hwang 1987: 948)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子罕篇. 1. 顏淵感嘆:「仰之彌高,鑽之彌 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當中的 「之」指的是?這段話在讚嘆誰有 何表現? 2.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中的 「彌」意思是? ( 等同於「日久彌 新」的「彌」 )
《论语》选读.
資優教育 人文課程 孔子/四科十哲/論語.
《论语》论君子 钱逊
克己复礼.
第二课 克己复礼 一、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郑州五中 薛春颖.
《论语》精选.
論語 孔子的為人 (100上,康熙版).
宗教家的生命智慧 林榮澤 博士
公冶長第五 子謂公冶長, ﹁可妻也, 雖在縲絏之中, 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一.
第一编 第二章孔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文學經典與生活 --君子的選擇2-- 王婉甄.
華語文學與思想【二】 義 守 大 學 通識教育中心 吳 銘 宏.
模块一 阅读欣赏 项目一《论语》.
論語 論仁 (100上,康熙版).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中國的教育.
《论语》十则.
《论语》十二章.
論語‧衛靈公篇 國一乙 s 楊毓芸.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孔子对弟子的评价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一个人的成就,各有专长,全才很少 ——怀念故旧之情.
華語文學與思想 報告 伯夷列傳 物理治療學系 一年級 第三組 2008/12/2.
傳記文學選讀 第六組 伯夷列傳.
钱逊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钱逊
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 企業倫理的重要性與發展趨勢 授課老師:吳坤平 中華民國101年3月2日.
夫子之道.
仁者爱人 仁爱的基本含义 (人生的价值观).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形1) 第 七 課 論ㄌㄨㄣ語選 1 ˊ 文體:論說文 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形音義 1.
第二讲 至圣先师孔子.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学而》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 于雪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Leadership Shenship Ky 09 January 2008.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四書報告 指導教授:胡瀚平 報告者: 國一乙 傅一航.
初接班級時,可實行之輔導活動 1.畫人測驗 2.家庭動力畫
儒家的中心觀念.
一、生命週期 二、經濟需求 三、收支狀況 四、人身風險事故 五、人生八大規劃 六、財務規劃
聖 哲 典 範.
孔子與儒學的興起.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性」算在握 如何享受 上帝賜與我們婚姻中最親密的關係 2010 Apr 15 BLMCSS pfel.
孔子的一生 許思詠 小五丙 (15)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論語》中的「仁」 與「禮」

一、什麼是「仁」?

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 可謂仁矣。」 子貢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 方也已。」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 不懼。」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 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 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 乎?」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 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 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 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 惠則足以使人。」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 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 「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 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 矣!」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二、孔子不輕許「仁」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 色;三已之,無慍色。舊令尹之政,必以 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 「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 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 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 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 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 得仁?」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 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 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 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 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 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 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 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 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 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 「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 賢人也。」曰:「怨乎?」曰:「求 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 子不為也。」

其傳曰: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 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 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於是伯夷、叔齊 聞西伯昌善養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 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 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 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 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 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 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採薇而 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 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 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 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 陽山。

三、「仁」的展現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 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 而不與焉。」

子曰:「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 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 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 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 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四、人類的特質

馬斯洛需求理論

自我意識 自我覺醒 生命覺醒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 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 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 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 仁之本與!」 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 仁矣。」

子貢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 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 已。」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 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 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 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 「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 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 惠則足以使人。」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 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 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 請事斯語矣!」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五、什麼是「愛」?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什麼是「愛人」?

近代人本心理學家弗洛姆在《愛的藝術》 中說:「任何愛的理論都必須從人的生存 理論開始說起。」 我們在許多動物中發現的「愛」,恰當地 說只是類似「愛」而已。因為動物的情感 關係,主要的是本能配備中的一部分。 人的「愛」,是人類所特有。

人類的愛,是一種積極的活動,它不是一 種被動的情感與行為。它不是某種刺激下 一見鍾情的產物。它也不是一種沈迷,而 是一種對生命的完全擁有。同時,「愛」 所具有的主動特色,是一種給予,而不只 是接受。 「愛」是人的本質,與本性。只要是人, 一定會「愛」,一定會想給予「愛」。因 「愛」是對所「愛」的對象之生命或成長 作主動的關心。

只是在這種主動的關心中,能不能對 所愛的人仍保持尊敬與瞭解。我們仍 然能夠客觀地觀察到被愛者的特殊性, 給予尊重,讓對方有自然成長的空間。 而不是加以控制、佔有,更不是一種 利用,只為了填補自己的缺憾。

六、 「禮」的展現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 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 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 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 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 以弗畔矣夫!」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 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 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 矣。」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 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 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 事君以忠。」 入太廟,每事問。子入大廟,每事問。 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 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 也。」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 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 戚。」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 仁,如樂何?」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 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 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 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七、「仁愛」的完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 「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有子曰:「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 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 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 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 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 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 未足與議也。」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 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 得知?」

八、成人

子路問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 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 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曰: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 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 為成人矣。」

謝謝各位 辛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