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認知發展. 一、定義 「認知」( cognition ): 指人類如何獲取知識的過程,一個人出生後, 從無知到有知的中間歷程。認知發展是有 別於智力發展。不像在智力測驗中告知答 案( what ),重視的是結果,有點類似 「知其然」,而認知是針對這些答案背後 是如何形成的( how )重視的是歷程。因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變數與函數 大綱 : 對應關係 函數 函數值 顧震宇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對應關係 蛋餅飯糰土司漢堡咖啡奶茶 25 元 30 元 25 元 35 元 25 元 20 元 顧震宇 老師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變數與函數 下表是早餐店價格表的一部分: 蛋餅 飯糰 土司 漢堡 咖啡 奶茶.
皮亞傑認知心理學 數位課程規劃與設計 指導老師:支紹慈 老師 班級:資訊傳播系 三A 學生:4970C001 陳亞琳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簡報大綱 臺北健全房市策略簡介 臺北房市交易量大哉問 臺北房市成交價大彙集 臺北市交易違規大現形 預售屋契約預審制推行
量變亦是質變 智力是一個終其一生單向度變量的心理特質。意即人出生時的智力不高,但隨著年齡的增加,智力也就跟著成長,而隨著進入成年之後,智力的成長也就趨於平緩甚至是停止 。皮亞傑在他對兒童的深入觀察與研究之後,提出很不一樣的看法,也就是智力的變化與增長,不僅是隨著年齡而量變,並且會在生長的不同階段中有質變的情形發生。
出處:中國兒童弱視治療專業網 作者:adm 林怡靜整理
布魯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分類架構在教學上的應用
智力與學習 Angela Lo
蒙特梭利與皮亞傑.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性別認同 我是如何學習自己的性別及角色期待.
實驗計畫資料分析作業解答 何正斌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工業管理系.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保良局余李慕芬紀念學校.
Chapter 1 Introduction.
視覺動作統整發展測驗 Visual Motor Integration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第十四單元 弧長與旋轉體的表面積.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近代幼教思潮-皮亞傑(一) 組員: 許雅晴 林璟怡 呂鎔霖 簡嘉瑩 程怡玲 紀妍榆 許家禎 指導老師:魏宗明老師.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視覺式體操動作辨識系統 Vision-based Gymnastics Motion Recognition System 學生:顏羽君
第 一 單 元 不定積分.
提升教學技巧 How to Teach Better
功與能量的轉換 當外力對物體作功時, 會增加物體的位能或動能 功: 重力位能: 動能: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虎克定律與簡諧運動 教師:鄒春旺 日期:2007/10/8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戚文鋒 4/12/2010 全港性系統評估前後 戚文鋒 4/12/2010.
這是什麼? 圖案分別代表了什麼意義? 1 圖片來源: 1.
Definition of Trace Function
小學四年級數學科 8.最大公因數.
學前兒童簡易發展 篩檢評估量表 小組成員: 張雅涵 張瑞恩 王雅琴 張馨方
同分母分數大小比較 ‧教材設計者:台北縣康橋國小 林必勤老師 ‧教材製作者:台北縣康橋國小 吳淑敏老師.
經濟學 學經濟.
田口方法應用於語音辨識 報告者:李建德.
圓的定義 在平面上,與一定點等距的所有點所形成的圖形稱為圓。定點稱為圓心,圓心至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稱為半徑,「圓」指的是曲線部分的圖形,故圓心並不在圓上.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葉育婷 Tina Yeh 美國兒童華語教學課室活動設計 葉育婷 Tina Yeh
一、生命週期 二、經濟需求 三、收支狀況 四、人身風險事故 五、人生八大規劃 六、財務規劃
中三生物科 生物的七個特徵.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PowerPoint 操作介紹 106 計算機概論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二項分配-Binomial 伯努利試驗(Bernoulli Trial) 每一次試驗皆僅有兩種可能結果,不是成功(S),就是失敗(F)。
周界的認識 四年級上學期.
動畫演示 Node規範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像是增加節點、刪除節點、讓節點做一些事、取得第n個節點等等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班級:幼保一乙 組員:林璟薇4A3I0082 陳姿羽4A3I0085 曾喬亭4A3I0107 賴鈺雯4A3I0040 洪 敏4A3I0039
細胞.
例題 1. 多項式的排列 1-2 多項式及其加減法 將多項式 按下列方式排列: (1) 降冪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升冪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列 降冪:次數由高至低 升冪;次數由低至高.
1-1 二元一次式運算.
Chapter 9 慣性矩 9-1 面積慣性矩 9-2 平行軸原理 9-3 組合面積之慣性矩 9-4 迴轉半徑 9-5 質量慣性矩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及其圖形.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組員資料 組員資料 組員姓名及班別: 潘慧萍 Poon Wai Ping﹝3858-B22﹞
2-1波的傳播 安南國中 李蕙珍 製作.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聲音的產生.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感謝 分享 家長委員會 校長 李玉惠 九十二年十月九日.
轉動實驗(I):轉動慣量 誰是誰?m, r, I 角加速度α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測量 轉動慣量的計算~平行軸定理.
第三章 比與比例式 3-1 比例式 3-2 連比例 3-3 正比與反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章 認知發展

一、定義 「認知」( cognition ): 指人類如何獲取知識的過程,一個人出生後, 從無知到有知的中間歷程。認知發展是有 別於智力發展。不像在智力測驗中告知答 案( what ),重視的是結果,有點類似 「知其然」,而認知是針對這些答案背後 是如何形成的( how )重視的是歷程。因此 認知也就是「思維」的一種。

二、代表學者 皮亞傑( J. Piaget, ) 布魯納( Bruner )。

三、認知的基本歷程 基模( Scheme ) 皮亞傑認為嬰兒在與其所處的環境接觸時, 會發展出其認識外在環境的基本行為 模式, 即稱之基模。 例如初生嬰兒常有抓取基模及吸吮基模。

三、認知的基本歷程 1 、同化( assimilation ):當幼兒遇見一件新的經 驗時,他將此經驗納入自己既有的認知結構中, 並不斷重覆此一經驗活動,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2 、調適( accommodation ):為了適應新的環境 或事務,而改變既有的行為模式及調整原來的基 模。 3 、適應( adaptation )歷程中能否取得平衡就是是 否能適應,亦即新經驗或新知識與既有的認知知 識取得平衡的歷程。 4 、人類智力的發展,是基於基模、適應與平衡三 因素交互作用的歷程。

四、二大理論 (一)皮亞傑( J. Piaget )認知發展理論 (二)布魯納( Bruner )認知發展理論

皮亞傑( J. Piaget )的認知發展理論 ( 1 )皮亞傑強調內在的認知過程,也是第 1 位主張 兒童是主動積極適應環境的個體的學者。 ( 2 )皮亞傑將整個認知發展過程劃分為幾個階段, 每一階段均產生與上一階段不同的認知能力, 代表兒童獲得了適應環境的新方式,故又稱為 「階段理論」。 ( 3 )各階段的發展乃連續不斷且有一定順序,階段 不能省略,順序不能顛倒。

皮亞傑( J. Piaget ) 認知發展理論 四個發展階段與年齡對照表

 此期自出生 ~2 週歲,幼兒主要靠身體的動作及由 動作獲得的感覺去認識他周圍 的環境,口的吸吮 和手的抓取是幼兒用以探索世界的主要動作。  此期發展特徵為: ( A )幼兒的反應係由外界所引導。 ( B )幼兒約在 4 個月時間開始發展「物體恆存概 念, 8~12 個月為此概念發展 完成時期。  物體恆存概念:係指當著幼兒的面將物體藏起來, 幼兒知道此物依然存在 ;若物體看不見就不存在, 則表示不具有恆存概念。 ( 1 )感覺動作期:

 此期依動作的發展,又可分為六個小階段: 階段月齡主要內容 運用反射動作階 段 出生 ~1 個 月 純為反射動作,吸吮奶嘴而非手指。尚未達到對其他不同種類 吸吮物的異化。 初級循環反應階 段 1~4 個月開始出現異化。其手偶然碰到自己的嘴時,就會吸吮自己的手, 有此經驗後就會重複循環這種動作。動作與感覺間漸協調,視、 廳、觸覺皆可和動作配合。如:嬰兒不斷吸吮手指的行為,即 屬之。此期主要以自己身體的部位為對象。 次級循環反應 4~8 個月嬰兒的動作開始對外物有所反應。有了目的性的活動。例如拿 週遭東西去碰自己的嘴。 ( A )能預料一些簡單的行為後果 ( B )物體恆存概念開始形成 次級基模協調階 段(手段與結果 的協調) 8~12 個月已知道方法與目的間的關係,如:當玩具擺在餐桌拿不到,會 拉餐巾以取得玩具。嬰兒看到娃娃藏在甲布下面,繼而看到大 人又把它移到乙布下,該嬰孩仍會去甲布下找。皮亞傑認為因 娃娃是與甲布相關聯的動作序列之一部份。 高級循環反應或 稱三級循環反應 (新方法的嘗試) 12~18 個 月 開始試驗自己的動作,嘗試及反覆新的動作,修正行為以達到 目的 透過心理結合與 發現新手段階段 (洞察) 18~24 個 月 象徵性功能的出現。對自己動作的可能效果進行心理預期;能 對目的物與方法間有新的聯繫,能先思考再行動,如:幼兒會 先思考排除障礙物拿到玩具,而非盲目衝撞。

( 2 )準備運思期: 1. 此期自 2 歲 ~7 歲,又可稱為前操作期或前運思期。 2. 可再細分為二個階段:運思前期及直覺期。 A )運思前期:約 2 歲 ~4 歲,特徵為自我中心、具體性、直覺 推理、集中注意,非邏輯性思考 、 無法注意到轉換的過程 。 ( a )自我中心 ( b )具體性 ( c )集中注意 ( d )非邏輯性思考 ( e )無法注意到轉換的過程 B )直覺期: ( a )約 4 歲 ~7 歲,依直覺或過去經驗推理,故易歪曲事實。 ( b )符號系統已開始形成 , 如:幼兒遊戲時會拿木棍當馬騎 ( c )此期尚缺乏邏輯思維的能力。

( 3 )具體運思期: 此期自 7 歲 ~11 歲,幼兒已能以具體的經 驗或具體的事物作邏輯思考。

( 3 )具體運思期主要特徵: ( A )具體邏輯推理:雖缺乏抽象推理能力,但可 藉 具體事 物進行思考。 ( B )多重思考:能同時考慮不同的屬性,故又稱 為 「排除集中化」。 ( C )具有對稱與不對稱的概念。 ( D )具有加法性及乘法性的觀念。幼兒有了數量 保 留概念之後,便會了解物質不滅定律,且知道 物體數量不會因集中或分散而改變,此為「組 合技能」的發展。 ( E )去自我中心觀:已能從他人的觀點來看問題。

( 3 )具體運思期主要特徵: ( F )具有保留概念( conservation ):即兒童在面對物體的 轉換過程時 (如物體形狀、位置、方向改變時),能了 解到該物體的若干特性(如大小、長度、數量等)仍維持 不變的能力,稱為保留概念。主要特性如下: ( a )具可逆性(或稱遞移性)的思考能力:如:教導幼兒 A > B > C , 幼兒及能推理 C < A 。 ( b )具同一性: 兒童知道球與圓餅的黏土一樣多,黏土 沒有增加,也沒有減少。 ( c )具互補性: 兒童知道雖然橢圓餅的周長比較大,但圓 球的厚度比較厚。 * 兒童保留概念的發展順序為: 數量保留  質量保留  長度保留  重量保留  序列保留概念

保留概念的類別及發展順序 順序 類別意義發展年齡  數量保留概念 兒童對數量的多少,不受空間距離或排 列方式的改變而增減的能力。 7歲7歲  質量保留概念 兒童對物質的量,不受容器形狀的變換 而增減的能力。 7~8 歲  長度保留概念 兒童對物體的長度,不論其位置如何改 變,其長度恆常不變的認知能力。 8歲8歲  重量保留概念 兒童對物體的重量(需有磅稱實際量 稱),不會因物體外型的改變而有所 增減的能力。 9~10 歲  序列保留概念 兒童會將物體按大小、長短或輕重的不 同,依序排列的能力。 10 歲以後

( 3 )具體運思期主要特徵: ( G )具分類能力 ( a )指一物體具有的向度對其進行分組的能力。 ( b )學齡前幼兒缺乏層級分類的技能,傾向 於只注意一個向度,如速度、顏 色、形 式,而較少注意雙重向度,如小的白 花、跑得快而輕巧。

( 4 )形式運思期: 1. 約在 11 歲 ~15 歲,此期已能運用符號 進行抽象思考。 2. 能以純屬形式、邏輯方式去推理。

布魯納( Bruner )的認知發展理論 ◎ 布氏強調表徵概念,分三種認知模式:動作表徵期、影像 表徵期及符號表徵期。 ◎ 此表徵系統是依序發展而互相平行並存,亦即每一新的認 知方式發展出來後,前一階段認知方式仍繼續發生認知作 用。 ◎ 皮亞傑與布魯納的觀點,最大差異在於:皮氏以年齡來區 分認知發展階段,且認為各階段明確劃分,有上下階層的 關係;布氏則認為幼兒智能發展未必受年齡的絕對限制, 且各階段係互相平行並存的。 ◎ 布氏教學理論稱為發現教學法,教學原則包括:動機原則、 結構原則、順序原則及增修原則。

布魯納( Bruner )的認知發展理論 ( 1 )動作表徵期:此期與皮氏的感覺動作期一致,約 6 個月 ~2 歲的幼兒,係藉動作來了解外在環境,獲得經驗。例如: SARS 期間進入台北地鐵車站須戴口罩,如有人在入口處 以動作示範戴口罩,幼兒就會認知。 ( 2 )影像表徵期:此期約在 2 、 3 歲以後,與皮氏準備運思 期及具體運思期相當,兒童能運用視覺、聽覺去感受周遭 事物,並能以影像來代表外界事物,不必凡事靠直接行動 來了解。例如: SARS 期間進入台北地鐵車站須戴口罩, 如貼出一些戴口罩的相片或畫像,稍大的幼兒可能就認知。 ( 3 )符號表徵期:此期與皮氏的形式運思期相重疊,兒童 思考已趨成熟,已能用文字、數字、圖形等符號來代表其 所經驗之事。例如: SARS 期間進入台北地鐵車站須戴口 罩,如有人貼出文字要人戴口罩的字眼,識字的兒童就會 認知。這是最高的認知期。

皮亞傑與布魯納的理論比較(相同點) ( 1 )智力發展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 的結果。 ( 2 )發展階段順序不能顛倒。 ( 3 )認知發展,不僅是量的改變,也是 質的增加。

皮亞傑與布魯納的理論比較(相異點) ( 1 )成熟:布氏認為皮氏過度依賴成熟(年齡)對認知的 貢獻,而布氏認為學習與成熟同等重要。 ( 2 )心像:皮氏忽略心象的影響力。 ( 3 )預備度:布氏認為預備度是新學習的先天條件,它需 經由學習獲得。 ( 4 )學習對認知的發展:皮氏認為認知發展不能藉學習來 促進,布氏則認為學習可提早符號表徵期的來臨,及 其贊成加速學習的觀點。 ◎ 美國教育心理學博士研究結論,幼兒認知層次依序為: 知識  理解  應用  分析  綜合  評鑑 ◎後設認知:認知中的認知,即一個人執行思考過程的知識

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 【個體因素】 1. 年齡:對皮亞傑來說,幼兒的智能與年齡有著極其密切的 關係,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智能亦逐漸發展成熟。 2. 遺傳:遺傳等生理因素使生物體自然生長,亦直接影響智 能發展。 【環境因素】 1. 社經地位:社經地位低的家庭,其物質環境、刺激量相對 較少,可能造成認知上的嚴重阻礙。 2. 學習:透過父母的教導,幼兒得以習得知識,均有利於認 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