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以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痰剂.
Advertisements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感 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高志卿.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西班牙流感 1000 万人.
第十三章 治风剂 概 述 一、定义 以辛散疏风或熄风止痉药物为主,具有疏散 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治燥剂 学习目标: ( 1 )掌握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 ( 2 )熟悉治燥剂的概念、分类及使用注意。 ( 3 )熟悉增液汤、养阴清肺汤 ( 4 )了解益胃汤、玉液汤。
第十三章 秋燥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一、概述 (一)定义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所引起的,以肺经 为病变重心,初起邪在肺卫,并具有津气干燥特 征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一般较少传变,病程较 短,易于痊愈。
咳嗽 喘证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咳 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 要证候 有声无痰为咳 有痰无声为嗽 痰声并见 咳嗽并称 概述.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肺 痿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目录 1. 概 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查要点 4. 辨证论治 5. 结语 6. 临证备要.
Darknylon 慢性咽炎的中医治疗 ----darknylon ----darknylon. darknylon 慢性咽炎  慢性咽炎系咽粘膜、粘膜下组 织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 本病多见于中年人,病程长, 症状顽固,不易治愈。
1 第四节 补阴药 1 .含义: 补阴,治疗阴虚证的药物,称为补阴药。 2. 性能特点:多甘寒,归肺胃肝肾心经。 3 .功效:补阴(滋阴、养阴、益阴)。 4 .主治:阴虚证。 5 .使用注意: 多甘寒滋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腹满便溏 者不宜使用。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本篇讨论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种疾病。. 1 、消渴是指口渴而过多地消耗水液的,以严重 口渴、多饮为主要表现一种病变。本篇所论消 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热病过程中出现的口渴 症状;二是指杂病中的消渴病,本篇论述以后 者为主。 2 、小便不利是指尿量及次数减少,甚则癃闭的.
中医内科学. 感 冒感 冒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临证体会.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咳 嗽. 一、定义: 咳嗽是由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 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 气上逆所致,临床以咳嗽,咳吐痰液为 主症的疾病。
第二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凡以祛痰或消痰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痰证 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 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止咳平喘药。 一. 含义:
第三节 补阴药及方剂. 阴虚证 表现为两类见症: 表现为两类见症: 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 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 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二是阴虚生内热,出现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 颧发红;或阴虚阳亢,出现头晕目眩。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第三章 中医临床护理概要 第二节 肺系病症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一. 肺系病症 (一)护理评估 1. 病因发病 病邪犯肺,肺之宣降失常,肺气、肺阴耗伤,导致肺气上逆。 2. 四诊资料 咳嗽或干咳或咳痰,痰或稀或稠或多或少或白或黄,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 。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解 表 剂.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第 四 章 清 热 剂.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风 温.
肺系.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王 付 制作.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清热剂.
清热药 二、功效:清里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 三、适应证:里热证。 四、使用注意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咳 嗽.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王 付 制作.
第六单元 解表药.
王 付 制 作.
清热药 定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秋 燥 主讲人 王洪京.
咳嗽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第一节 喉痹.
补阴药 功效: 本类药物的药性大多甘寒(或偏凉)质润,能补阴、滋液、润燥。故历代医家相沿以“甘寒养阴”来概括其性用。 适应范围:
经行感冒.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清热药.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第十章第三节咳 嗽.
急性支气管炎 (acute bronchitis).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鸡蛋知多少 制作人员:郭怡欣 崇家荣 张茅 郑云淇.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消 食 剂.
方舟®定喘止咳胶囊.
肺系病证 肺痿.
2018年流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二、适应证、分类 上燥 ( 肺燥阴伤 ) 干咳少痰或咳血 中燥 ( 胃燥阴伤 ) 口渴, 呃逆 下燥 ( 肾亏水虚 ) 消渴, 咽干, 便秘 内燥 外燥 凉燥 风寒燥邪 ( 小寒 ) 津凝 温燥 温热燥邪 ( 燥热 ) 津竭 轻宣外燥 滋阴润燥

第 三 节第 三 节第 三 节第 三 节 轻宣外燥 第一节

杏 苏 散杏 苏 散 《温病条辩》

外感凉燥证 风寒表证: 恶寒,无汗,头微痛 外感凉燥 肺失宣降 津液不布 痰 : 鼻塞咽干 咳嗽痰稀

调和 诸药 杏仁 苏叶 宣降肺气 化痰止咳 化痰理气 生姜 大枣 甘草 半夏 陈皮 茯苓 桔梗 前胡 枳壳 宣降肺气 轻散凉燥 宣降肺气化痰

1. 外感凉燥; 2. 风寒表证之轻者,兼咳嗽痰多 微恶风寒,咳嗽痰稀,舌白或白腻。 应用要点应用要点 用方指征用方指征

桑 杏 汤桑 杏 汤 《温病条辩》

肺津灼伤: 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 外感温燥证 卫气不利: 身热不甚,脉浮数

桑叶 杏仁 轻宣透热 清热化痰 养阴润肺 清热泻肺 豆豉 象贝 轻散温燥 宣降肺气 轻宣温燥清热泻肺 沙参 梨皮 栀子

清燥救肺汤 《医门法律》

本方治证之 “ 重 ” 体现在哪些方面? 较之桑杏汤证而言

立法 散燥邪、清燥热、降肺逆、滋肺阴、益肺气 燥热甚热象较著 (发热较著,心烦脉数) 阴重伤 (燥象颇著,舌干无苔) 肺气损 (脉虚大) 肺逆甚 (咳甚,气喘) 伤肺重

桑杏汤与清燥救肺汤组方用药比较 方名 药物 桑杏汤清燥救肺汤 散燥邪桑叶、豆豉桑叶 降肺逆杏仁杏仁、枇杷叶 清燥热栀子皮、象贝石膏 滋肺阴沙参、梨皮阿胶、麦冬、胡麻仁 益肺气无人参、甘草

本方的基本结构如何? 解表药配伍治肺药 宣降肺气 清肺补肺 (气阴)

温燥伤肺, 气津两伤证 外感温燥 气逆而喘, 胸膈满闷 口渴, 咽干鼻燥 干咳无痰, 舌干少苔 脉虚大而数 气阴两伤 卫气不利: 头痛身热 肺气损伤 肺津灼伤

培土生金 桑叶桑叶 清泄肺热 益气健脾 石膏 轻散温燥 宣降肺气 清透燥热 人参 麦冬 养阴润肺 杏仁 枇杷 润降肺气 阿胶 麻仁 滋阴润燥 养阴润肺 甘草甘草 调和 诸药

配伍特点配伍特点 4. 培土生金, 以复气津 3. 苦而润降, 以治膹郁 2. 甘寒濡润, 以治肺燥 1. 清宣肺燥, 以解外邪

本方为治疗温燥伤肺重证的常用方 。现代用于治 疗慢性咽炎、失音、慢支、支气管扩张属燥热伤肺, 气津两伤者。 应用要点应用要点 身热,干咳无痰,气急或喘,口鼻干燥,舌红少 苔,脉虚数。 用方指征用方指征

④ 咳血: 侧柏叶、仙鹤草、白芨 ④ 咳血: 侧柏叶、仙鹤草、白芨 ③ 便秘: 重用麻仁、杏仁,加苁蓉 ② 热甚者: 加羚角 ① 痰多者: 加贝母、瓜蒌 随证加减随证加减

李某某:男, 58 岁,干部。患 “ 鼻前庭炎 ” 已半年余。屡服清热解毒通窍之剂,未效。 诊见:鼻腔干燥,灼热疼痛,嗅觉减退, 口唇鲜红。舌红少津,脉细。 验案举例验案举例

麦冬 10g 石膏 15g 沙参 20g 胡麻仁 15g 阿胶 12g 杏仁 6g 甘草 6g 冬桑叶 15g 鱼腥草 12g 。 10 剂,水煎服 处方:清燥救肺汤加减。

二诊:服上方 10 剂后,鼻腔干燥疼痛消 失,嗅觉正常。停药 1 月后,诸症复发, 复与前方 3 剂,即愈。 二诊:服上方 10 剂后,鼻腔干燥疼痛消 失,嗅觉正常。停药 1 月后,诸症复发, 复与前方 3 剂,即愈。

第 三 节第 三 节第 三 节第 三 节 滋阴润燥 第二节

麦门冬汤 《金匮要略》

1. 原书主治肺胃阴伤气逆之肺痿(病在肺,源 在胃) 2. 方从润肺益胃,降逆和中立法 3. 现代又用于胃阴不足,胃气失和之证 提要提要

麦门冬 —— 重用以滋养肺胃之阴,兼以清热 人参、粳米、大枣、甘草 —— 益气补脾,培土以生金 —— 益气补脾,培土以生金 半 夏 —— 少用以降逆和胃,化痰。 肺气上逆者得之,可化其痰; 胃气上逆者得之,可和其胃。 半夏得麦冬则温而不燥 麦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 7:1 配伍意义配伍意义

1 、肺胃阴虚,肺气上逆之证 1 、肺胃阴虚,肺气上逆之证 症见咳吐涎沫,短气喘促,咽干口燥,舌红苔少, 脉细(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等) 症见咳吐涎沫,短气喘促,咽干口燥,舌红苔少, 脉细(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结核等) 2 、胃阴不足,胃气上逆之证 2 、胃阴不足,胃气上逆之证 症见胃脘隐痛,按之则舒,咽干口燥,恶心或呕吐, 舌红苔少,脉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 症见胃脘隐痛,按之则舒,咽干口燥,恶心或呕吐, 舌红苔少,脉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 应用范围应用范围

1 、阴伤甚,舌光无苔者: 加北沙参、玉竹、生地等; 加北沙参、玉竹、生地等; 2 、肺热甚,咳喘甚而苔黄者: 加石膏、黄芩等; 加石膏、黄芩等; 3 、胃热甚,渴喜冷饮,苔黄者: 加黄连、知母等。 加黄连、知母等。 临证加减临证加减

患者,女, 42 岁。胃脘痛病史多年,近来常觉恶 心,有时干呕,或泛吐粘液,胃脘嘈杂,不思饮食, 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宜首选 患者,女, 42 岁。胃脘痛病史多年,近来常觉恶 心,有时干呕,或泛吐粘液,胃脘嘈杂,不思饮食, 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宜首选 A 旋覆代赭汤 B 橘皮竹茹汤 C 麦门冬汤 D 半夏厚朴汤

肺胃阴虚的肺痿证 肺胃阴虚肺胃阴虚 虚火灼津 肺不布津 聚成痰涎 肺胃气逆: 咳嗽气喘 咽喉不利 咳痰不爽 咳吐涎沫

培土生金 麦冬麦冬 益气生津 养阴润肺 清热泻肺 人参人参 滋养肺胃 温而不燥 粳米 大枣 半夏 降逆化痰 滋而不腻 甘草甘草 调和 诸药

养阴清肺汤 《重楼玉钥》

白 喉 外感疫毒 上熏咽喉:喉间起白如腐, 不易拭去,咽喉肿痛 气道受阻:呼吸有声,似喘非喘 肺肾阴虚 虚火上炎

生地 麦冬 白芍 玄参 丹皮 贝母 薄荷 生草 养阴清肺 利 咽 清透热毒 养阴清肺 解毒利咽 配伍意义配伍意义

生 地 益阴柔肝 养阴清热 滋肾润肺 贝母 麦冬 玄参 养阴润肺 清热利咽 生甘草生甘草 调和 诸药 白芍 薄荷 丹皮 养阴 散热利咽 散瘀消肿 透热凉血 清热化痰 清肺解毒利咽

配伍特点配伍特点 1. 金水相生。 即养肺肾之阴 2. 邪正兼顾。 即养肺肾之阴以扶其本;凉血解毒,散邪利咽 以祛其邪

本方为治疗白喉的代表方。也是治疗阴虚兼有燥热 (热毒)肺系疾病的常用方。 现代用于治疗咽白喉(白喉轻症)急性咽喉炎、扁 桃体炎、萎缩性鼻炎属阴虚兼有燥热(热毒)者。 应用要点应用要点 用方指征用方指征咽喉肿痛,鼻干口燥。

① 白喉: 去白芍、贝母、丹皮、薄荷,加连翘、黄芩 (抗白喉合剂) (抗白喉合剂) ④ 燥热明显:加天冬、沙参 ③ 热毒明显: 加板蓝根、大青叶、连翘 ② 初起兼表证: 加葛根、桑叶、银花 临证加减临证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