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 —— 话说孔子的为官之道 龚兴芳 2014 年 4 月 23 日 客家讲坛第 33 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2012 年下学期 制作 18 试卷讲评 长郡中学 2012 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主讲:秦洁.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论语》十二章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 东南)人。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 一 )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 二 ) 道家 老子 庄子 ( 三 ) 法家 韩非子 ( 四 ) 墨家 墨子.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2014 年 9 月 28 日. 探究:孔子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价值?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十二章. 一、教学要求  1. 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 3. 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 想。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综合性学习 我所了解的 孔子与孟子 新建路中学 刘海燕. 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 被尊为 “ 圣人 ” 和 “ 亚圣 ” 。他们的思想观念, 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 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了解人物.
看日历.
主題:時間和日期 二零零九年 七月七号.
《论语》选读.
屈 原 列 传 临武一中多媒体课件 设计制作:黄素娥 临 武 一 中 上课.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别人。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Shuǐ mā mɑ de hái zi 水妈妈的孩子.
传统文化中的 智 慧 河海大学 尉天骄.
儒家宗师-孔子.
第二课 克己复礼 一、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论语〉选读》复习 ——夯实基础,融会贯通 龙山中学 任红燕
《论语》精选.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秋天 何其芳.
欣赏歌曲 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声诉说,还有一只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只有片片白云悄悄落泪,只有阵阵风儿为她唱歌,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22 窗前的气球 李桂琳.
12.听听,秋的声音 小游戏 小诗人 欣赏.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论语细讲》之 为政第二(3)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石初军.
《论语》十二章.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六则.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对弟子的评价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一个人的成就,各有专长,全才很少 ——怀念故旧之情.
第一章 复 习 锦囊妙计 多看书 多看笔记 善于梳理.
(上).
中医针灸与病原生物 《病原生物与人类》课程小组 毛俊喆 王亦凡
探索汉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鸿门宴 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郭法春.
第一课 为政以德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 13·9,富民、教民.
先秦诸子散文.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请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雪 鲁 迅.
第1课 孔 子 与 老 子 ■孔子的学说 ■老聃与《道德经》.
安徽亳州 木兰像 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安徽亳州 木兰像 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木 兰 诗 《乐府诗集》 选自       编者       又名          时  民歌与 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民间叙事诗“双璧”。 郭茂倩 《木兰辞》 南北朝 北朝.
左迁至蓝关 示侄孙湘 韩愈.
宋辽金文学教案 主讲教师 梁旭艳.
王 何 必 曰 利.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修辞手法.
第二讲 至圣先师孔子.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听听, 秋的声音 制作:黄兴小学 黄金.
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 于雪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第三編 唐宋文学批评 第五章 唐代文学批评.
礼courtesy Value of the Month每月一德.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第七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学而优则仕 —— 话说孔子的为官之道 龚兴芳 2014 年 4 月 23 日 客家讲坛第 33 讲

一、学而优则仕  子夏曰: “ 仕而优则学,学而 优则仕。 ” (《论语》 1913 )

 冉雍,字仲弓,伯牛之宗族,生 于不肖之父,以德行著名。 (《孔子家语 七十二弟子解》 )  子曰: “ 雍也可使南面。 ” (《论语》 61 )

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 “ 吾斯之 未能信。 ” 子说。 (《论语 公冶长》 56 )

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 也喭。 (《论语 先进》 1118 ) 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 “ 贼夫人之子。 ” (《论语 先进》 1125 )

 “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 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 (《论语》 1532 )

 内部条件 ——“ 学而优 ” ;  外部条件 —— ???

 二、要看 “ 邦有道 ” 还是 “ 邦无 道 ”

 “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 耻也。 ” (《论语》 141 )

 “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 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 ” (《论语》 813 )

 明白时势,善于保全自身 —— 孔子赞许。

 史鱼 : 名,字子鱼。 “ 尸谏 ” 。  蘧伯玉: “ 不欺暗室 ” 。

 “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 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 (《论语》 157 )

 不明时势,不懂全身避祸 —— 孔子惋惜。  鲍牵:春秋时齐国大夫,也就 是鲍庄子,是鲍叔牙的曾孙。

 刖 : 古代砍脚的酷刑。

 古之士者,国有道则尽忠以辅 之,国无道则退身以避之。 ” (《孔子家语 · 正论解》)

 “ 入是国也,言信于群臣,而留 可也;  “ 见忠于卿大夫,则仕可也;  “ 泽施于百姓,则富可也。 ” ( 《孔子家语 · 致思》)

 做官原则 ???

三、坚守职责  1 、守道不如守官  “ 善哉!守道不如守官。君子 韪之。 ” (《孔子家语 正论解》 )

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 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 不往也。 (《孟子 滕文公下》和《万章下》)

 2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 《论语 泰伯》 814 ) (《宪问 1426 》 )

 韩昭侯:战国时韩国的国君。  典衣:掌管衣服的官员;  典冠:掌管帽子的官员。

 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 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 (《韩非子 二柄第七》)

 反面 ——“ 不在其位,不谋其 政 ” ;  正面 ——“ 在其位 ” ,要 “ 谋其 政 ” 。

 “ 伴君如伴虎 ” 。  君臣关系???

四、处理好君臣关系  1 、君礼臣忠 —— 相辅相成  “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论语》 319 )

 “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 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 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 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孟子 离娄篇下》)

 君臣如此,上下级之间呢???

 2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 坚持原则  “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 可则止。 ” (《论语》 1124 )

3 、事君数辱 —— 距离产生美  “ 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 斯疏矣。 ” (《论语》 426 )  “ 数 ” ,音shu ò ,屡次、多 次,引申为烦琐。

 “ 狎甚则相简,庄甚则不亲。 是故君子之狎足以交欢,其庄 足以成礼。 ” (《孔子家语 好生第十》)

 4 、鸟则择木,木岂能择 鸟 —— 保持人格独立  “ 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 ” (《史记 孔子世家》)  “ 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乎? ” (《孔子家语 正论解》)

 仲叔圉:即孔文子,卫国卿。 太叔疾:即世叔齐,卫国大夫。

 “ 在其位,谋其政 ” 。如何做一 个好官?

五、具体做法  1 、惜才用才

 ( 1 )周公诫伯禽  “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 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 贤人。 ” (《史记 鲁周公世家》)

 “ 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 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 也。无求备于一人。 ” ( 《论语》 1810 )

 爱才、惜才、用才 。

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 之曰: “ 予所否者,天厌之! 天厌之! ” (《论语 628 》)

 ( 2 )卫灵公待士  “ 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 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 丧? ” (《论语》 1419 )

 卫灵公 :  “ 无道 ”;  “ 贤君 ” 。

 公子渠牟:爱而任之;  士曰林国者:贤而尊之;  士曰庆足者:悦而敬之;  大夫史鰌:郊舍三日,琴瑟不 御,必待史鰌之入而后敢入。 (《孔子家语 贤君》)

 ( 3 )善善恶恶而亡

 “ 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 去。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 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 则仇之。 ” (东汉 桓谭 《新论》)

 2 、正名 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 (《论语 1211 》)

 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 蒯聩:灵公儿子,出公父亲。 被卫灵公驱逐出国。

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 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 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论语》 133 )

 “ 君取于臣谓之取;与于臣谓 之赐。臣取于君,谓之假;与 于君,谓之献。 ” (《孔子家语 正论解》)

 3 、畅通言路 —— 多听百姓心 声(现在叫走群众路线)

 “ 子产不毁乡校 ”  “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 否者,吾则改之。 ”

 “ 我闻忠言以损怨,不闻立威 以防怨。防怨犹防水也。 ” (《孔子家语 正论解》)  “ 古之遗爱 ” 。

 4 、富民 —— 苛政猛于虎  “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礼记 檀弓下》)  “ 小子识之:苛政猛于暴虎。 ” (《孔子家语 正论解》)

 “ 庶矣哉! ”  “ 富之。 ”  “ 教之。 ” (《论语》 139 )

 彻 :西周奴隶主国家的田税 制度。(旧注曰: “ 什一而税 谓之彻。 ” )

 “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 不足,君孰与足? ” (《论语》 129 )

 “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 其薄。 ” (《左传 哀公十一年》)

孔子的 “ 为官之道 ” 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 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孟子 公孙丑上》)

孔子的 “ 为官之道 ”  做官条件 :“ 学而优 ” 、 “ 邦有道 ” ;  做官原则: “ 守道不如守官 ” 、 “ 不在 其位,不谋其政 ” ;  君臣关系: “ 君礼臣忠 ” 、 “ 以道事 君 ” 、 “ 事君数辱 ” 、 “ 独立人格 ” ;  具体做法:惜才爱才、端正名分、 畅通言路、薄敛富民。

 谢谢大家!  祝读者朋友:  读书快乐!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