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職業病防治 - 臨床毒理學 - 真理大學工業管理與經營資訊學系 真理大學工業管理與經營資訊學系
2 毒性傷害 毒性 化學物質等對生物體所產生的健康效應。 毒性與毒性傷害是不同的 一個劇毒的化學物質,若在工作場所使用時是 採密封或密閉的,則雖其毒性仍舊存在,但卻 不會造成勞工的毒性傷害。 一旦此毒性物質從密閉系統釋放出來,或是跟 人體有呼吸上或市皮膚上的接觸,其毒性傷害 極可能產生。
3 影響毒性傷害大小的因素 (1) 暴露的管道、時間長短與總暴露量 暴露途徑:吸入 vs. 食入 生物活化( e.g. 酒精:醇 醛 酸) 標的器官( target organ ) 暴露的時間以及總暴露量直接可以反映到該毒 性物質之暴露劑量。
4 影響毒性傷害大小的因素 (2) 環境條件 毒性傷害大小與環境的溫度、溼度及氣壓等等 均有關係。例如:暴露在高溫或高溼度環境下, 由於皮膚的皮下血流增加,或是皮膚上的溼度增 高,造成皮膚對暴露化學物質的吸收量增加,因 此在相似的環境化學濃度下,高溫高溼時常比低 溫低溼有較高之皮膚吸收量。 環境與洋蔥作業人員眼角膜感染
5 影響毒性傷害大小的因素 (3) 個人與環境介面因子 呼吸交換率、工作量 呼吸交換率高,其毒性物質吸收得越多。 重體力勞動者所吸入的有害物質總量會較 靜態工作者高。 個人防護與習慣 佩帶防護設備,如手套及呼吸護具等。 個人習慣,如抽菸,會造成勞工經口暴露 有害物質。 健康工人效應( Healthy Worker Effect )
6 影響毒性傷害大小的因素 (4) 人體易感性因子 人體易感性因子 (susceptibility) 指的是一個人由 於基因型 (genotype) 或是原有的疾病、原有的感 染、新陳代謝、種族、年齡、性別、營養狀態等, 造成對某一種特定化學物質比一般人較為易感, 也就是容易造成毒性的情況。
7 毒物動力學與毒物機能學 毒物動力學 (toxicokinetics) 毒性物質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以及排泄 體內毒性物質之劑量與在血液或其他生物性樣 本或組織內濃度之間的關係 毒物機能學 (toxicodynamics) 研究進入體內的毒物劑量,與可偵測到的生物 效應之間的關係。 毒性物質作用的性質和程度通常取決於標的器 官的毒性物質濃度。
8 吸收 (1) 吸收的速率與化學物質的濃度、溶解度有 相關性。濃度越高,吸收速率越快。在血 流量大的組織或是接觸表面積,其吸收速 度都較快。 主要吸收途徑 呼吸道 皮膚 眼睛 消化道
9 吸收 (2) 1. 呼吸道 在工作場所的勞工,其所可能暴露的化學物 質,最重要的進入途徑為經過呼吸道從肺部 吸收,凡是氣相的、氣膠型式或是可揮發性 的毒性化學物質,都能夠經由人類及大面積 的肺泡表面所吸收,或是經由上呼吸道的黏 膜所吸收。 水溶性( SO 2 vs. NO 2 ) 顆粒大小( 0.01 µm < 氣動直徑 < 10 µm )
10 吸收 (3) 2. 皮膚 許多毒性物質可以經過完好的皮膚或是破裂的 表皮而進入生物體。皮膚吸收的重要因素在於 該化學物質的脂溶性大小,脂溶性越大越容易 從皮膚吸收。此外,該物質與皮膚接觸的總面 積,亦是經由皮膚吸收量與速度的一個重要因 素。 表皮(角質層) 真皮(多孔,不具選擇性)
11 吸收 (4) 3. 眼睛 如果化學物質經過結膜而進入人體,通常較不 會經過肝臟的代謝。 e.g. 有機磷農藥,病患體液與血液 4. 消化道 工作場所化學物質因食入機會較少,而經消化 道吸收為較不重要的暴露途徑,但放置在工作 場所之食物可能沾上化學物質,可經攝取飲食 而進入體內。
12 分布 (1) 毒性物質在吸收後進入血液,並分布到全 身各部位,包括細胞間隙、細胞液及組織 液等。一般而言,體內的分布速率是受心 輸出量 (cardiac output) 以及各組織的血流 量所影響。心輸出量越大,則體內分佈的 速率就越快。
13 分布 (2) 影響某一器官或組織毒物分布的因素 血流量,微血管,細胞膜 毒物與器官之間的親和力,決定毒物貯存在組 織的濃度 血漿蛋白 肝與腎(金屬硫蛋白) 脂肪組織(脂溶性有機化合物) 骨骼(氟,鉛) 血腦障壁(甲基汞 vs. 無機汞),胎盤障壁 Like likes like.
代謝 (1) 毒性化學物質若是水溶性,則可由腎臟排 出。但若為脂溶性物質,則需要經過代謝 過程,才能夠由腎臟排出。此代謝過程目 的,是將非極性的脂溶性物質轉變為較具 極性的水溶性物質,而能夠經由腎臟自尿 液中排除,此代謝過程稱為生物轉化作用 (biotransformation) 。而人體最重要的生物 轉化器官為肝臟。 14
代謝 (2) 生物轉化 目的:解毒(但有時產生反效果) 作用 Phase I: 使毒物具極性,活性大 氧化,還原,水解 Phase II: 體內另一化合物與毒物結合,使 其形成水溶性的大分子,利於排泄
排泄 (1) 形式:原來的化學物質,代謝產物,結合 物 排泄途徑 尿液:過濾,擴散,分泌 膽汁:肝臟 膽汁 糞便(大分子) 肺:氣態物質與揮發性液體的擴散 非主要途徑:胃腸道(分泌液體),母乳,汗 液,唾液 16
特定毒性物質 (1) 合成有機化合物 空氣、水及食物中的污染物 食品中的添加物 工作場所中的化學物質 藥物濫用 農藥 有機溶媒 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煉油產物,不完全燃 燒 17
農藥 美國環保署估計,在兩百萬農民中,每年約有 1-2 萬被診斷出農藥中毒。 農藥種類:殺蟲劑,除草劑,除黴菌劑,滅鼠 劑,薰蒸劑 行業:農民,寵物美容師,清潔業 柏油瀝青 具可塑性,堅固,防水,可與預拌料混合 暴露於燻煙的急性效應:眼、耳、鼻、喉、皮 膚刺激,咳嗽,呼吸短促,哮喘 18
特定毒性物質 (2) 天然產生之毒素 黴菌毒素:黃麴毒素,赭麴毒素 細菌毒素:細胞分解時釋放,非全然有害 植物毒素:生物鹼 動物毒素:蛇毒 19
特定毒性物質 (3) 無機化合物 汞:水俁病(有機汞) 鉛:智能發展障礙 鎘:痛痛病 砷:烏腳病 鉻:鼻中膈穿孔 20
21 毒性作用測試 (1) 急毒性測試 通常最常被選擇的為囓齒類動物 (rodent) 為研究 對象,化學物質由一個恰當進入途徑給予,通常採 取與人類暴露方式一樣的或類似的暴露途徑,將該 測試物質引入動物體內,選取某項症狀指標為觀測 的終點。 LD 50 :半數致死劑量。用統計學方法推算預期 可使 50% 測試動物死亡之單一測試物質劑量。 LC 50 :若暴露是由呼吸進入,則測試結果可用 一定暴露期限內之半數致死濃度表示。
22 毒性作用測試 (2) 亞急毒性測試 對於亞急性效應或非致死性的化學物質 而言,其觀察時間通常必須較長。一般而 言,必須要有兩種以上的囓齒類動物受毒 性測試,觀察期間可以從三個禮拜到三個 月之久,其暴露途徑應與人類可能的暴露 途徑相同或相似,亦常選擇與人類可能發 生毒性的器官或組織,來作為其觀測的終 點。
23 毒性作用測試 (3) 慢性毒性測試 對於慢性毒性而言,比亞急性毒性更長 期的觀測時間為必要的,通常需要測試兩 種以上的囓齒類動物,觀測其終身,因此 可能必須有兩年或更長的觀測時間。
24 毒性作用測試 (4) 生殖性危害測試 雄性動物 可以觀察其生殖表現、使其配偶受孕之成功 率,亦可以檢查其精子、生殖器官的變化等。 雌性動物 可觀測其生殖器官、生殖的成功與否以及第 二代畸形的產生。如果暴露於該種化學物質而 仍能成功產下第二代,則第二代的生殖能力亦 可成為被觀察的指標之一。
孔雀魚生殖危害觀察 Gonadosomatic Index (GSI) 生殖指數: 性腺重量佔全身重量的百分比 性別特徵 Sigmoid display 之字型求偶舞步
26 毒性作用測試 (5) 致畸胎性測試 主要將懷孕的雌性動物暴露到疑似為致 畸胎性物質的化學物質。此時必須注意的 是在懷孕的哪一時期暴露,再檢查所生下 來的下一代是否有畸型或畸胎的產生。一 般而言,至少要測試二到三個物種,並作 相互比較。
27 毒性物質對健康效應之診斷 個人病史 可能暴露資料的獲取 理學檢查 身高,體重,血壓,視力,聽力 特殊實驗室檢查 血液檢查 尿液檢查
28 毒性物質對健康效應之處理 (1) 對於中毒者的處理以及治療,包括支持性 治療、症狀治療、移離暴露源及使用特殊 的抗毒藥劑等。 減少化學物質的暴露:減少體內劑量。在 暴露的毒性物質不是很清楚時,盡量減少 繼續暴露是最重要的步驟之一。其中包括 洗胃、使用活性碳吸附毒性物質等。
29 毒性物質對健康效應之處理 (2) 針對化學物質使用解毒劑; 鉛、砷、汞等:可使用螯合劑 (chelating agents) 與體內重金屬螯合,而促進其排出體 外,因此可以減少其亞急性或慢性的毒性傷害 。 有機磷:則可使用 atropine 及 pralidoxime(PAM) 治療,這對於急性農藥中 毒,是極重要的救命性治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