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蜀相 更开中学 语文组 陈婉华
鉴赏诗歌的步骤
诗歌“表达技巧” 分别是 修辞手法有比喻、通感、比拟、夸张、借代、双关、反复、对偶、设问、反问、互文等 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面和侧面描写结合、以乐景衬哀情、上下(或远近、俯仰、时空、声色、视听)结合 、烘托、渲染、细节描写、白描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衬情(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哀情)、 融情入景、托物言志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衬托、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怀古伤今或借古讽今) 谋篇布局手法有开门见山、欲扬先抑、伏笔铺垫、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结构对比、首尾呼应、过渡、照应题目等)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题目解释: “蜀相”是个充满历史感的政治名词,杜甫这里显然更乐于从诸葛亮政治身份上来赞叹和凭吊他的历史功绩,这个角度既切合他身处乱世,渴望有圣君贤相来匡扶摇摇欲坠大唐江山的处境,同时准确地暗示出自己报国无门、功业未就的郁闷和隐痛。
一、用现代语言理解诗歌 诸葛丞相的祠堂到什么地方找寻?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高大的地方。掩映台阶的碧草空自展现着一派春色,藏在密叶间的黄鹂徒劳地婉啭鸣唱。当年刘备三顾茅庐,频频咨以天下大计,你为先主开创基业,又为后主匡济救危,献出老臣的一腔忠诚。可惜啊,出师伐魏,还没取得胜利,你便病亡军中,永远让后代英雄们对此泪满衣襟!
二、阅读《蜀相》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 1.首联:“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 “寻” “柏森森”在此如何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颔联抓住景物特点,具体描绘出祠堂周围的小环境。请分析“自”“空”的妙处 。 3.颈联写诸葛亮的哪些事?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4. 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能否改为“蜀相”?为什么? “寻” “柏森森”在此如何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丞相——不能,“丞相”比“蜀相”,更能体现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和仰慕之情。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写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为后面颂扬诸葛亮埋下伏笔。 柏森森——形容柏树的茂密高大,渲染(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手法:自为问答(设问)、记叙兼描述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由远而近,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 自:空自 自:空自 空:徒劳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比较理解: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比较理解: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 欣喜愉悦的情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杜诗解》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以此二字修饰,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 “空”都有“空有””徒劳”之意,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隔叶黄鹂”与“映阶春色”呈现了一幅盎然春意,“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写出作者此刻的独特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三顾——三次登门拜访 频烦——多次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这两句诗表达出诗人对诸葛亮的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1)这两句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 雄才大略和生平业绩 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2)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 这两句诗表达出诗人对诸葛亮的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
“长”是“长久”的意思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 简要分析“长使英雄泪满襟”中“长”的表达效果。 “长”是“长久”的意思一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精神对后人影响深远;一方面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深沉的叹惋和感伤。
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 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思考: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 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总结这首诗: 1、写作社会背景: 2、作者经历(创作时间、生活境遇) : 3、主要意象: 4、个人情感: 5、表达技巧: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6、作品风格: 7、主旨:
总结这首诗: 1、写作社会背景:安史之乱时代 2、作者经历(创作时间、生活境遇) :晚年漂泊 胸怀大志 不得重用 3、主要意象:诸葛亮:忠心、功绩 4、个人情感: 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以及事业没有完成的惋惜;自己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的痛苦(旷古悲凉) 5、表达技巧: 首联叙事兼描写,设问(自问自答);颔联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颈联议论评价抒情;尾联叙事抒情 6、作品风格: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7、主旨:本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雄才大略、忠心报国的赞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先死的惋惜,同时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伤感。
炼字题如何解答?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
诗歌情感题 解答分四步: 仔细通读全诗、揣摩题目注释、抓住核心意象、领悟感情倾向。 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表达了)……”。
四、扩展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 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月 杜 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合风襟静, 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 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 抒发了三种感情:①对家乡故园的亲人的思念,②对时局国事的忧虑,③对早日结束战乱的渴望。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①“万里”极言空间之寥廓,烘托了诗人望月怀远的思绪之绵长。②“时时”借用月亮频繁的出现惹起作者的思乡之痛。③“夜久”极言时间之久远,烘托了诗人忧虑时局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答案: 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是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是心倦。
五、布置作业 (0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