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四川省新津中学 孙丽娟
走近王羲之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 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 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 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 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 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 类也 。 为人豁达 才能出众 任率 、独特 善书法、
清风出袖 明月入怀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序”是属于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写在著作 或诗文前边的文章。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 关于“序“ “序”是属于实用文体的一种,是一种写在著作 或诗文前边的文章。可以记叙,可以议论,可以说明。 后来又有了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常 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 羲之的《兰亭集序》。又有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 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韩愈《送 李愿归盘谷序》,
写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 三日,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 孙绰等41位文人墨客在兰亭修禊雅集。王羲之、 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共得37篇。王羲之将这些 诗句汇集起来,编辑成一本《兰亭集》,并为此 集作了一篇序,共324字。 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原来无题 目,今题《兰亭集序》是后人所加。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眼。 (乐——痛——悲)
第一、二段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第一段·补充解释 天干地支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返回
流觞曲水 “曲水流觞”是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习俗。那时,人们 在举式后,大家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 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故称为 “曲水流觞”。觞系古代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为木制, 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也有陶制的,两边有 耳,又称“羽觞”,因其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上,使 其浮水而行。 这种游戏,自古有之,王逸少诗云:“羽觞随波泛”。汉 也有“引流引觞,递成曲水”之说。后来逐渐成为上巳节的 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返回
再读1、2段,思考:兰亭聚会,乐从何来? 简洁、宁静、淡雅的诗意人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 简洁、宁静、淡雅的诗意人生!
——《晋书 王羲之传》 欣此暮春,和气载柔。 咏彼舞雩,异世同流。 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 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馀馨。——王羲之《兰亭诗》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 娱。…………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 卒当以乐死。” ——《晋书 王羲之传》
次 练习1、一词多义 1、列坐其次 2、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4、余船以次进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6、陈胜、吴广次当行 旁边、水边 驻扎 次一等 次 次序 下一等 次序,引申为“轮到”
字词·第三段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1)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第三段·补充解释 (1)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返回
第三段·补充解释 (2)死生亦大矣 《庄子‧德充符》引孔子之言:“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 (道是主宰万物的,它不会随外物(包括人的生死)而变化。) 返回
练习2、一词多义 夫人之相与 失其所与 君安与项伯有故 则与斗卮酒 交往 结交、亲附 与 和、同、跟 给予、赐予
在第3段中,作者由“乐”转“痛,那么痛因何起?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人生短暂 世事无常 往事不再 生死无常 由乐而痛,由生而死——死生亦大也
字词·第四段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文章结尾处,作者再次慨叹“悲夫!”作者在“悲”什么? 兴尽悲来 千古同悲 时人无法体察自己,无法正确的认识自己, 白白的虚度年华,这亦是一大悲! 东晋名士 目光放远,万事且悲。——钱钟书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当时的统治非常严酷,而且朝代更替频繁,朝不保夕。对生命常常有恐惧之感,“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而且因为朝代更迭,礼乐崩坏,文人们常常用一些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当然,死了就死了,无所谓,因为死就是生,生就是死,是谓“一死生”“齐彭殇”。 返回
《古文观止》: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慨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你还读过哪些抒发人生无常之感、发时不我待之叹的诗文? 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 明 4、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 5、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 6、人寿几何?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晋·陆机 7、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 欢几何?——李白
文章最后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你作为“后之览者”,读了此文,有什么感触? 思考快乐、思考痛苦、思考生命与永恒 积极的生命情怀、积极的生死观
两晋之际的渡江文人,在流离播迁,生死存亡之际,又多变为软弱的感伤者: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 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 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 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他固然仍有自己的 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要。他清楚一切幸福 和苦难的相对性质,因而快乐时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 失态。 ——周国平
小结 一篇奇文传世: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两种人生态度:一死生“齐彭殇”、死生亦大矣 三种不同心境:乐——痛——悲 四种表达方式:叙事、写景、抒情、议论
兰亭序 周杰伦 兰亭临帖 行书如行云流水 月下门推 心细如你脚步碎 忙不迭 千年碑易拓 却难拓你的美 真迹绝 真心能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