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合成抗菌药物的分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假劣药 ←致残←致残 致死→致死→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主讲:李 莉 教研室:药物分析 QQ : Tle : 药物分析药物分析.
Advertisements

维生素 B 维生素 B 族 维生素 B 族有十二种以上,被世界一致 公认的有九种,全是水溶性维生素,在 体内滞留的时间只有数小时,必须每天 补充。 维生素 B 族包括 B 1 、 B 2 、 B 3 (烟酸)、 B 5 (泛酸)、 B 6 、 B 11 (叶酸)、 B 12 (钴胺素)。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quinolones)
第十章 巴比妥及苯并二氮杂卓类镇痛催眠药 物的分析. 一、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 5,5- 取代的巴比妥类药物.
肝脏谷丙转氨酶活力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谷丙转氨酶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谷丙转氨酶作用于丙氨酸及 α- 酮戊二酸,生成谷氨酸与丙 酮酸。丙酮酸与 2.4- 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二硝基苯腙,此 物在碱性溶液呈红棕色,与经同样处理的标准丙酮酸比色, 求得丙酮酸的生成量以表示酶的活性。
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Antimicrobial and Antiviral Drug
第四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七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人工合成 抗菌药.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一、什么是生药鉴定 生药鉴定是依据国家药典、有关资料规定或有关专著对生药作真实性、纯度及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喹诺酮类(quinolones) 第一代:萘啶酸、吡哌酸 第二代:氟喹诺酮 诺氟、氧氟、环丙沙星 第三代:司帕、左氧氟沙星
第43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Chemotherapeutic Agent
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抗病毒及其他抗感染药.
6.5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五章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Barbitals Drugs) 淮海工学院 制药工程系 马卫兴
维生素A结构和性质、鉴别试验.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第十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五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培训 药学专业知识(一) 药物分析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肾上腺素类药物及其分析.
第三十五章 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 [概述] 按合成的年代及抗菌特点分为四代。 第一代(60 年代):萘啶酸,已被淘汰。
磺胺类典型药物和抗菌增效剂.
人工合成抗菌药.
药 物 化 学 Medicinal Chemistry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实验一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药物维生素C的纯度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喹诺酮类代表药物.
第十七章 合成抗菌药物的分析.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 Antimicrobial Agents
第九章 生物碱.
人工合成抗菌药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第五章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Barbitals Drugs)
实验65 甲基橙的制备 65.1 实验目的 (1)了解重氮化、偶联反应的原理及在合成中的应用。
含氮化合物习题 练习 习题 退出.
维生素B1的质量分析.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第三十八章 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三十九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synthesized antibacterial agents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Synthesized Antibiotics
第四章 芳酸类药物的分析 The Analysis of Aromatic Carboxylic Acids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碱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第四节 含量测定 一、酸碱滴定法(中和法) (一). 直接滴定法 pKa3~6 都有游离羧基,显酸性。
药物分析 授课人:姚雪莲.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实验四 蛋白质呈色反应、沉淀反应 等电点测定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离子反应.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H核磁共振谱图解析举例 解析NMR谱: 共振信号的数目,位置,强度和裂分情况 信号的数目: 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人工合成抗菌药 Artificial synthetic antibacterial drugs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中药检验技术 主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七章 合成抗菌药物的分析

合成抗菌药是人工合成的一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磺胺类药物 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 其他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的分析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史: 第一个喹诺酮抗菌药是在1960年偶然发现的,在合成氯喹衍生物的过程中,分离得到一个副产物,发现它具有抗菌活性对他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得到第一个具有中等抗革兰抗菌活性的萘啶酸(NalidixicAcid),1963年作为治疗尿路感染药物上市。

第二代 以吡哌酸为代表,对G-杆菌作用强。产生耐药性较少、口服吸收良好,分布较广,临床用于尿路感染和肠道感染。 (Pipemidic acid)

第一代 萘啶酸于60年代初用于临床,能抑制部分G-菌感染。因其抗菌谱窄、口服吸收差、血药浓度低、易产生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多等缺点,仅用于敏感细菌所致泌尿道感染 (nalidixic acid)

在喹诺酮类药物的重要进展发生在1980年,在Kyorin公司的研究员将在吡哌酸中哌嗪与氟甲喹中6位氟组合得到诺氟沙星(Norfloxacin)。 诺氟沙星是第一个氟喹诺酮类药物, 6位引入的氟原子后来被证明具有增加喹诺酮药物与靶酶DNA聚合酶作用和增加进入细菌细胞的通透性而使得抗菌活性增加。6位氟原子取代加强此类药物的活性,使得在1980年后开发的喹诺酮药物都保持此结构。

诺氟沙星(氟哌酸 ) norfloxacid 第三代 的化学结构特点是在喹诺酮母核的第6位上引入氟,第7位上引入哌嗪基的衍生物,所以又称氟喹诺酮类。这些基团的引入扩大了抗菌谱,并增强了抗菌活性。 诺氟沙星(氟哌酸 ) norfloxacid

按化学结构分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可分为四类 : 萘啶酸类 (Naphthyridinic Acides) 噌啉羧酸类(Cinnolinic Acids) 喹啉羧酸类 (Quinolinic Acids) 吡啶并嘧啶羧酸 (Pyridopyrimidinic Acid)

典型的喹诺酮类药物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氧氟沙星

二、喹诺酮类药物的性质 2、溶解性:在水和乙醇中溶解度小,在碱性和酸性水溶液中有一定溶解度;成盐后可在水中溶解。 1、显酸碱两性: 含羧基——显酸性 氮原子——显碱性 2、溶解性:在水和乙醇中溶解度小,在碱性和酸性水溶液中有一定溶解度;成盐后可在水中溶解。

3、具有共轭体系,紫外区有特征吸收 4、旋光性:左氧氟沙星具有旋光性 5、分解反应:遇光照可分解,光毒性反应,使用前后注意避光。 6、与金属离子反应;极易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

三、鉴别试验 (一)与丙二酸的反应 利用1位N为叔氨基进行鉴别 本品 Δ 红棕色 ChP采用此法对诺氟沙星软膏和乳膏进行鉴别

(二)UV (三)TLC ChP2010增加了系统适应性试验。 (四)HPLC (五)IR

四、特殊杂质检查 杂质来源: 一是工艺杂质;二是降解产物 检查方法: HPLC法 色谱条件:C18柱;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

左氧氟沙星光学杂质检查:HPLC ODS;流动相添加剂(硫酸铜-D-苯丙氨酸)

五、含量测定 (一)非水溶液滴定法 主要用于吡哌酸含量测定 非水碱量法: 溶剂—冰醋酸、 标准滴定溶液—高氯酸 指示剂:结晶紫 空白对照 溶剂—冰醋酸、 标准滴定溶液—高氯酸 指示剂:结晶紫 空白对照 含量% =

注意事项: 在配制滴定溶液和溶剂时,应严格控制醋酐用量! 原因: 哌嗪基为仲胺, 易发生乙酰化反应。 目的:为提高测定精度

(二)UV法 (三)HPLC法 除吡哌酸的含量测定 常采用离子抑制或离子对技术,所用离子对试剂主要为戊烷磺酸钠、枸橼酸钠和高氯酸钠等。

第二节 磺胺类药物分析 在磺胺问世之前,西医对于炎症,尤其是对流行性脑膜炎、肺炎、败血症等疾病的治疗,都因无特效药而感到非常棘手。 1932年,德国化学家合成了一种名为“百浪多息(prontodil) 德国生物化学家杜马克,感染溶血性链球菌

1935年合成了第一个磺胺药物(基本结构) 1937年制出“磺胺吡啶” 1939年制出“磺胺噻唑” 1941年制出了“磺胺嘧啶” …… 1939年,杜马克被授予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20世纪40年代以后,抗生素的发展,70年代出现人工合成的喹诺酮类,使磺胺类的应用逐渐减少。 磺胺类对流脑、鼠疫疗效好、使用方便、性质稳定、价格低廉,与60年代发现的甲氧苄啶(TMP)合用使抗菌作用明显增强,抗菌范围扩大,因此,磺胺药在临床治疗中仍占有一定地位。

一、磺胺类药物基本结构 基本结构——对氨基苯磺酰胺 1 4 磺酰胺基 芳伯氨基

嘧啶环 磺胺嘧啶(SD)

5-甲基异噁唑 磺胺甲噁唑(SMZ)

二、理化性质 1、性状: 本类药物多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中几乎不溶,溶于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易溶于乙醇、丙酮,具有一定的熔点。 2、熔融变色: 直火加热熔融后,呈现不同的颜色。

磺酰胺基——显酸性 芳伯胺基——显碱性 3、具有酸碱两性:除磺胺脒(强碱性)外 4、芳伯胺基反应: 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易被氧化变色,必须避光保存。

5、磺酰氨基的反应: 磺酰氨基上的氢原子比较活泼,可被金属离子取代(如银、铜、钴等),生成不同颜色的金属盐沉淀。 6、苯环上的反应: 卤代反应 7、N1(和N4)上取代基的反应: 生物碱沉淀反应

三、鉴别试验 1、金属离子的取代反应 活泼H OH- ↓草绿 噁 磺胺嘧啶 ↓黄绿 → ↓紫色

2、重氮化—偶合反应 芳伯氨基 噁 偶氮化合物 猩红色 橙黄色

3、钠盐反应: 焰色反应(鲜黄色)

4.IR 红外法具有指纹性(即具有独一无二性),在一定波长下,磺胺类药物各具有其独特的吸收光谱图,可鉴别本类药物的特征官能团。 5、HPLC法

四、特殊杂质检查 TLC法

五、含量测定 (一)HPLC 法 (二)永停滴定法(亚硝酸钠滴定法)

(三)非水溶液滴定法 含磺酰亚氨基—SO2—NH—R,其N上的H具有一定酸性(R吸电子效应越强,N上的H越易失去,酸性越强),故可用非水酸碱滴定法测定。 ChP2010,对磺胺异噁唑原料药和片剂的含量测定采用的就是非水酸量法。

非水酸量法测定磺胺异噁唑的含量: 溶剂——二甲基甲酰胺 指示剂——偶氮紫 标准滴定溶液——甲醇钠。 直接滴定法(做空白) 结果计算:

第三节 体内合成抗菌药物分析 水产品中残留喹诺酮和磺胺类药物的检查 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检测方法: 放射免疫法、HPLC 法 、LC-MS 法 放射免疫法、HPLC 法 、LC-MS 法  磺胺类药物主要检测方法: HPLC 法 、GC法、LC-MS 法、GC-MS法

磺胺类药物的鉴别方法有 A. Kober反应 B. 重氮化-偶合反应 C. 与硫酸铜的成盐反应 D. Marquis反应 E. 坂口反应

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磺胺甲 噁唑的含量测定方法是 A、非水溶液滴定法 B、紫外分光光度法 C、氮测定法 D、NaNO2滴定法 E、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