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XUT School of sciences 第二十章 XUT School of sciences 第一节 抗病毒药 一、概述  多数流行性传染病由病毒感染所引起  它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 80 年代初发现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所 致的艾滋病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Advertisements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 antimicrobial agents 第二节 抗结核药物 tuberculostatics 第三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antimicrobial sulfonamide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quinolones)
第三十五章 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 [ 概述 ] 按合成的年代及抗菌特点分为四代。 第一代 (60 年代 ) :萘啶酸,已被淘汰。 第二代 (70 年代 ) :吡哌酸等。吡哌酸对 G - 菌有效,用于尿道或肠道感染。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Drugs. 学习提要 掌握喹诺酮及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区别点 掌握各组喹诺酮药物的抗菌特性 掌握喹诺酮及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 应及产生耐药机制.
第四十三章 抗真菌药 第四十三章 抗真菌药. 各种癣菌 新型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 真菌所致疾病与常用药物 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 特比萘芬 咪 康 唑 两性霉素 咪 唑 类 三 唑 类 浅部真菌病 头 癣 体 癣 指甲癣 深部真菌病 脑膜炎 肺 炎 心内膜炎.
第三十八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药理学 第三十二讲 化学治疗药 主讲人 赵丽娟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总学时 48学时.
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上王镇卫生院 董小利.
抗菌药物概论 机体 抵抗力 药动学 致病力 药效学 抑制或杀灭 药物 病原体 耐药性.
复 习 题 四环素的不良反应 灰婴综合症的预防.
抗菌药物概论Introduction to antibacterial drugs
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Antimicrobial and Antiviral Drug
第 九 章 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Antimicrobial and Antiviral drugs) 1.
常见眼科药物应用 (局部用药)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第四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感染科 邓启文.
人工合成 抗菌药.
Chapter 3 Synthetic anti-bacterial agents
喹诺酮类(quinolones) 第一代:萘啶酸、吡哌酸 第二代:氟喹诺酮 诺氟、氧氟、环丙沙星 第三代:司帕、左氧氟沙星
药 理 学 Pharmacology 药理教研室.
抗菌药物概论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第三代喹诺酮的代表产品 透星之应用篇.
第43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二十二章 抗菌药的合理使用.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Chemotherapeutic Agent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易耐药的第三代药物受到普遍关注。 特点: 主要用于需氧G+、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的治疗。
第四十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复 习.
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 Antifungal Drugs.
第四十三章 抗真菌药 Antifungal Drugs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吴宜艳.
抗真菌药 与抗病毒药.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肺结核.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 平顶山市卫校 张磊.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三十五章 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 [概述] 按合成的年代及抗菌特点分为四代。 第一代(60 年代):萘啶酸,已被淘汰。
人工合成抗菌药.
人工合成抗菌药.
药 物 化 学 Medicinal Chemistry
头孢菌素.
抗菌药概论 常用术语 抗菌谱: 抗菌范围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抑菌药 ; 杀菌药;
消化功能调节药.
喹诺酮类代表药物.
人工合成抗菌药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第三十八章 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三十九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synthesized antibacterial agents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Synthesized Antibiotics
抗菌药物概论 Consider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Hu Weiwei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抗真菌药 Antifungal Drugs.
人工合成抗菌药 Artificial synthetic antibacterial drugs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氟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氧氟沙星 (ofloxacin) 依诺沙星 (enoxacin) 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 培氟沙星 (pefloxacin) 氟罗沙星 (fleroxacin)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 托氟沙星 (tosufloxacin) 芦氟沙星 (rufloxacin) 司氟沙星 (sparfloxacin) 格帕沙星 (grepafloxacin) 曲伐沙星 (trovafloxacin) 那氟沙星 (nadifloxacin)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二、抗菌作用机制 三、耐药机制 抗菌谱 广谱 G+、G-、绿脓/分枝杆菌、衣原体等 机 制 氟喹诺酮类通过抑制DNA回旋酶, 抗菌谱 广谱 G+、G-、绿脓/分枝杆菌、衣原体等 机 制 氟喹诺酮类通过抑制DNA回旋酶, 阻碍DNA复制而抗菌 三、耐药机制 高浓下,细菌DNA回旋酶染色体突变 低浓下,膜结构改变,通透性降低

五、不良反应 六、药物相互作用 少且轻微 有胃肠反应、CNS兴奋症状、过敏反应、软 骨损害 抗酸药可减少 其生物利用度 抗酸药可减少 其生物利用度 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抑制茶碱代谢 非甾体类抗炎药增加其中枢毒性反应

七、常用药物特点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 用于泌尿系和肠道感染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应用广 抗菌活性强 用于G-、耐药菌株感染 氧氟沙星(ofloxacin) 用于全身感染 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和氟罗沙星(fleroxacin) 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强 口服吸收好 司氟沙星(sparfloxacin) 主要对G- 、G+ 用于耐药菌株感染

二、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 影响叶酸代谢 一、药物发展史 二、抗菌作用与机制 三、耐药性 甲氧苄啶的增效作用 同类有交叉耐药 异类无交叉耐药 最早出现的人工合成抗菌药 甲氧苄啶的增效作用 二、抗菌作用与机制 影响叶酸代谢 三、耐药性 同类有交叉耐药 异类无交叉耐药

磺胺类药物能否与甲氧苄啶合用?能 ①增强抗菌作用 ② 扩大抗菌谱 ③ 延缓耐药性 谷氨酸 食物 +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谷氨酸 食物 +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啶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 对氨苯甲酸 一碳单位 (PABA) 核酸合成 ↑ 甲氧苄啶 (TMP) ↑ 磺胺类 磺胺类药物能否与甲氧苄啶合用?能 ①增强抗菌作用 ② 扩大抗菌谱 ③ 延缓耐药性

磺胺类药物分类、特点和用途 1.全身性感染 长效 磺胺甲氧嘧啶(SMD) 少用 中效 磺胺嘧啶(SD)和磺胺甲恶唑(SMZ) 短效 磺胺异恶唑(SIZ) 尿路感染 长效 磺胺甲氧嘧啶(SMD) 少用 中效 磺胺嘧啶(SD)和磺胺甲恶唑(SMZ) SD — 流脑首选 SMZ — 泌尿道、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与甲氧苄啶合用

2.肠道感染 3.外用药 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抗炎、抗菌、免疫抑制,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 磺胺嘧啶银(SD-Ag)和磺胺米隆(SML) 烧伤、创伤伴绿脓杆菌感染 磺胺醋酰(SA) 无刺激性、穿透力强,治疗眼疾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 肾损害 易在尿中沉积 防治措施:① 服等量NaHCO3,以增加溶解度 ② 多饮水,加速排泄 2. 过敏反应 3. 血液系统反应 首先白细胞减少 4. CNS反应:头晕、头痛、乏力、精神不振 5.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6.口服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7.首次药注意: 首剂加倍; 不宜与局麻药合用; 注意清创排脓。

第八节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图片修饰

真菌所致疾病与常用药物 各种癣菌 新型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 浅部真菌病 头 癣 体 癣 指甲癣 深部真菌病 脑膜炎 肺 炎 心内膜炎 灰黄霉素 头 癣 体 癣 指甲癣 深部真菌病 脑膜炎 肺 炎 心内膜炎 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 特比萘芬 咪 康 唑 两性霉素 咪 唑 类 三 唑 类

一、抗生素类 灰黄霉素(griseofulvin) 作用机制 渗入皮肤角质层与角蛋白结合,干 扰真菌核酸合成,阻止癣菌继续侵 作用机制 渗入皮肤角质层与角蛋白结合,干 扰真菌核酸合成,阻止癣菌继续侵 入,对各类癣菌有抑制作用 给药途径 口服有效,外用无效 不良反应 多、轻,与青霉素部分交叉过敏 为肝药酶诱导剂,减弱香豆素作用

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 药理作用 多烯类,对深部真菌有强大抑制作用 首选治疗深部真菌感染 作用机制 选择性与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结合, 使通透性增加而死亡。高浓度杀菌。 对细菌无效,对哺乳动物有毒性。 临床应用 口服用于肠道真菌感染 注射用于全身真菌感染

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 ① 急性毒性反应 ② 肾损害 ③ 血液系统毒性反应 ④ 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

防治措施 ① 先给解热镇痛药和抗组胺药,同时给皮质激素 ② 补钾 ③ 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钾、心电图 ④ 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新剂型 两性霉素B脂质复合体 两性霉素B脂质分散体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制霉菌素(nystatin) 作用机制 多烯类,作用及机制同两性霉素B 对各类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对阴道滴虫有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 毒性较两性霉素B更大,不能注射。 临床用途 口服或局部给药 口服用于胃肠真菌病 局部用于皮肤、口腔、阴道真菌病及 阴道霉菌病

二、唑类抗真菌药 ① 咪唑类(imdazole) 克霉唑 (clotrimazole) 咪康唑 (miconazole) 酮康唑 (ketoconazole) ② 三唑类(triazole) 氟康唑 (fluconazole) 伊曲康唑(itraconazole)

作用机制 抑制真菌P450酶,抑制真菌细胞膜 麦角固醇合成,使通透性增加 临床应用 浅部—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 深部—氟康唑 浅部、深部—伊曲康唑

三、其他类抗真菌药 特比萘芬 (terbinafine) 作用机制 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化酶, 抑制麦角固醇合成 作用机制 选择性抑制真菌膜的角鲨烯环化酶, 抑制麦角固醇合成 癣菌—杀菌作用 念珠菌—抑菌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浅部真菌病

氟胞嘧啶 (flucytosine) 作用机制 转变为氟尿嘧啶,抑制胸苷酸合成酶 干扰DNA合成。 临床应用 与两性霉素B 联合用药 首选治疗隐球菌所致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