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37 、 38 章 尿石症、泌尿系统梗阻病人的护理 三、肾积水. 泌尿系统梗阻:发生自肾至尿道口任何部位的 梗阻都将影响尿液的排出,称为泌尿系统梗阻, 又称尿路梗阻。 概 念.
Advertisements

第十七章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识记 复述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简述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纤维腺瘤和乳管内 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处理原则和护理措施 复述乳腺癌的病因、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处理原则及护理措施.
1 嗜酸性腺瘤( Oxyphilic adenoma ). 2 基底细胞腺瘤( basal cell adenoma ) 多见于男性老年人,主要发生在腮腺.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appendicitis 护理学院 沈燕. 教学目标 了解阑尾的解剖生理概要、急性阑尾炎的病因、 病理 了解其他类型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处理原则 熟悉急性阑尾炎的处理原则 掌握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护理要点.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病例讨论第十一组 组员:魏玮 张建军 朱伟广 刘楠楠 朱昱斓. 现病史 主诉: “ 右舌部溃 疡 3 月余 ” 患者 3 个月前发现 右侧舌部溃疡, 伴疼痛,当时未 予重视,后溃疡 渐增大伴疼痛加 剧,无缓解。
鼻腔鼻窦肿瘤. 一、鼻腔鼻窦乳头状瘤 耳鼻咽喉科医院 主要发生在鼻腔鼻窦 多见于 40 岁以上 单侧发病 与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有关 内翻性乳头状瘤又称为边缘性肿瘤、癌前状态、潜在 性恶性肿瘤.
喉良性肿瘤 喉乳头状瘤 最常见的喉良性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病因是 HPV 病毒 乳头状瘤可能在青春期退行.
一、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起源于鼻咽粘膜上皮和腺体的恶性肿瘤 一、鼻咽癌(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 起源于鼻咽粘膜上皮和腺体的恶性肿瘤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Signs and Symptoms of Head & Neck Cancers 头部与頚部癌症的症状.
乳 腺 增 生 症 乳腺炎性疾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刘小蕉. 乳腺增生症  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因 a) 乳房疾病中最常见 b) 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 c) 卵巢功能失调, 雌孕激素比例失调有关 d) 疾病具有自限性.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乳房疾病 武正炎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乳腺疾病简介 谭顺莲.
第十二章第二节 乳房癌病人的护理.
支气管扩张.
第七章 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浅部软组织的化脓性感染病 人的护理 第三节 全身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乳腺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 赵红梅.
乳腺纤维瘤 (一)、疾病介绍 (二)、发病原因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鉴别 (五)、疾病治疗 (六)、疾病预防.
乳房疾病 PRODUCE BY: 陈伟国 乳房的解剖和生理 乳房的正确检查方法 乳腺良性疾病 乳房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 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第二十八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二、特殊人群、慢性阑尾炎.
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第四节 浅表淋巴结.
第08节 甲状腺与乳腺疾病 一、甲状腺疾病.
淋巴结转移癌 制作:刘重次 钱丽娟.
乳腺癌围手术期护理 乳腺外科 郭燕.
乳腺癌术后患肢的功能锻炼 术后 术前 昆医附一院 胸外科 靳 婷.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直 肠 癌 (carcinoma of rectum)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一、急性乳房炎病人的护理 二、乳房囊性增生病病人的护理 三、乳房纤维腺瘤病人的护理 四、乳房癌病人的护理.
健康热线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 术前护理评估 中国医科大学 孙田杰教授.
乳房疾病 解剖.
乳腺癌
乳房疾病.
局部解剖学  四肢局部解剖总结 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 戴 景 兴.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乳 腺 癌.
乳腺超声诊断(1) 袁 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超声科.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浅表淋巴结检查.
特殊类型乳腺癌的诊治.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WHO(2003)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 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哺乳期乳腺炎.
乳 腺 疾 病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外科 汤绍涛.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慢性子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chronic cervicitis) 是指主要由致病微生物所致的子宫颈慢 性炎症性疾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房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海安县人民医院 陆松华.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认识乳腺癌 张艳玲.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三章 眼睑病 disease of the eyelid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乳腺X线报告的步骤与策略 江西医学院一附院放射科 曾献军.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二章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课堂目标: 掌握 急性乳房炎的病因与身体状况的评估、预防措施与护理要点;乳房癌病人的身体状况评估、转移征象的观察、并发症的护理以及术后康复指导;乳房良性肿瘤的鉴别。 熟悉 乳房癌的病理分型、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功能锻炼的方法。 了解 乳房疾病的不同致病因素、临床特点、预后及治疗原则。

第一节 急性乳房炎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乳房癌病人护理 第三节 乳房良性肿瘤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急性乳房炎病人的护理 概述 急性乳房炎是指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的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 病因 哺乳期妇女产后抵抗力下降 乳汁淤积 乳头破损和细菌侵入有密切关系 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化脓性链球菌 临床主要表现 局部炎性肿块

病理 细菌从乳头入侵后沿淋巴管蔓延到乳腺组织及其间的结缔组织,或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从而引起急性化脓性感染。 早期为蜂窝织炎样表现,数天后可出现炎性脓肿。表浅脓肿可向外溃破或破入乳管自乳头溢出;深部脓肿还可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常形成乳房内脓肿、乳晕下脓肿或乳房后脓肿,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症。

主要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热、痛 硬块→波动感(脓肿形成) 全身:中毒症状(寒战/高热、败血症、 WBC升高)

护理评估 健康史 身体状况 心理-社会状况 辅助检查 治疗要点与反应

治疗原则 控制感染、排空乳汁。 未形成脓肿之前:局部热敷、药物外敷或理疗、应用抗菌药物。 脓肿形成后: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急性疼痛 与乳房肿胀、感染、脓肿切开引流有关。 体温过高 与炎症反应有关。 知识缺乏 缺乏哺乳期乳房保健知识。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食物,保证足量水分的摄入。 ●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加强哺乳期乳房的清洁护理,提高抗感染和修复能力。 病情观察 ●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局部炎性肿块有无改变。 ●了解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变化,必要时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治疗配合 ●防止乳汁淤积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控制感染 ●对症处理 ●切口护理

●解释疼痛及不能有效母乳喂养的原因,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保持心情舒畅。 健康指导 心理护理 ●解释疼痛及不能有效母乳喂养的原因,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保持心情舒畅。 健康指导 ●指导产妇正确晡乳 ●保持乳头和乳晕清洁 ●纠正乳头内陷 ●处理乳头破损 ●预防或及时治疗婴儿口腔炎症

护理评价 病人乳房疼痛及高热是否缓解;切口引流是否通畅;是否掌握了正确哺乳及排空乳汁的方法;能否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

概述 第二节 乳房癌病人护理 乳腺癌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乳房疾病。 第二节 乳房癌病人护理 概述 乳腺癌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乳房疾病。 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是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男性乳房癌的患病比例仅在1%以下。

病理 非浸润性癌: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伴发浸润性癌者,不在此列)。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早期浸润性癌: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浸润性特殊癌: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其他罕见癌

转移途径 直接浸润:可直接侵及皮肤、胸筋膜、胸肌等周 淋巴转移:可循乳房淋巴液的四个输出途径扩散。 围组织,严重时使癌块固定于胸壁。 淋巴转移:可循乳房淋巴液的四个输出途径扩散。 血行转移:乳癌经血运向远处转移者,多发生在 晚期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 肝。

护理评估 健康史 月经史及生育史:月经来潮较早或绝经期愈晚的妇女,乳癌的发生率较高;不育或30~35岁以后妊娠的妇女,乳癌的发生率较高。 家族遗传史:乳癌在家族中的多发性已被证实,母系有乳癌史的妇女,乳癌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高1倍。 雌激素水平:雌激素的活性与乳癌的发生有很大关系。乳癌多发生在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更年期妇女的卵巢功能逐渐减退,致使垂体前叶的活动增强,使肾上腺皮质产生雌激素〔雌酮(E1)具有明显致癌作用。60岁以后,肾上腺皮质又可分泌较多的雄激素。这些激素的变化都可以引起乳房腺体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 不良饮食习惯:高脂饮食、吸烟、饮酒也是诱发乳癌的重要因素。

身体状况 特点:为无痛、单发的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易推动。 ◆乳房肿块 特点:为无痛、单发的小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易推动。 好发部位:乳房外上象限(45%~50%)、乳头、乳晕处(15%~20%)或内上象限(12%~15%) 增长:肿块增长速度较快,其变化不受月经周期的影响,肿块增大可侵入周围组织并使乳房的外形变化,可突出于乳房表面。癌块侵及胸大肌筋膜及胸大肌,致使癌块固定于胸壁,不易推动。癌灶侵及皮肤,可延至背部与对测皮肤,形成“铠甲胸”紧缩胸廓,引起呼吸困难。肿块继续增大,使血供相对不足,皮肤溃破,溃疡面易出血,流出恶臭分泌物。

乳头回缩、内陷、扁平: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及乳管使之收缩,可将乳头牵向癌肿侧。 ◆乳房外形改变 乳房“酒窝征”:累及乳房Cooper韧带,使其短缩而致癌肿表面皮肤凹陷。 乳头回缩、内陷、扁平: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及乳管使之收缩,可将乳头牵向癌肿侧。 乳房皮肤呈现橘皮样改变: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 卫星结节或条索:晚期癌肿增大与皮肤和胸壁粘连,出现多数坚硬小结。 皮肤溃破而形成溃疡

腋下淋巴转移:患侧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肿 ◆转移征象 腋下淋巴转移:患侧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肿 大,质硬,甚至融合成不规则团块。 肺转移:胸痛、气急。 骨转移:局部疼痛。 肝转移:肝肿大、黄疸等。

◆特殊类型乳房癌 炎性乳房癌:患侧皮肤红、肿、热且硬,癌肿迅速浸润整个乳房,常累及对侧乳房。预后极差,病人常在发病数月内死亡。 乳头湿疹样乳房癌:乳头有瘙痒、烧灼感,之后出现乳头和乳晕区皮肤发红、糜烂、潮湿,进而形成溃疡;有时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痂皮,病变皮肤较硬,与周围分界清楚。该型恶性程度低,淋巴转移较迟。

◆临床分期 采用国际抗癌协会(UICC)制定的TNM分期方法,将乳癌分为0~Ⅳ期: T(原发癌肿)N(局部淋巴结)、M(远处转移) Tis:原位癌(非浸润性癌及未查到肿块的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Tl:癌瘤长径≤2cm。T2:癌瘤长径>2cm,≤5cm。T3:癌瘤长径>5cm。T4:癌瘤大小不计,但侵及皮肤或胸壁(肋骨、肋间肌、前锯肌),炎性乳腺癌亦属之。 N0:同侧腋窝无肿大淋巴结。N1:同侧腋窝有肿大淋巴结,尚可推动。N2: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彼此融合,或与周围组织粘连。N3:有同侧胸骨旁淋巴结转移。 M0:无远处转移:M1: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0期:TisN0M0 I期:TlN0M0 Ⅱ期:T0-1N1M0,T2N0-1M0,T3N0M0 Ⅲ期:T0-2N2M。,T3N1-2M0,T4任何NM0,任何TN3M0 Ⅳ期:包括M1的任何TN

心理-社会状况 当一位女性因乳房癌需切除整个乳房时,对其身心的打击是巨大的,加之病人对手术、内分泌疗法、化疗及疗效的担忧,常出现焦虑或恐惧等心理状况,家属尤其是配偶对本病及其治疗、疾病预后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力亦可对病人心理产生较大的影响。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 ①乳房钼靶X线摄片是目前早期发现乳房癌的最有效方法。 ◆病理学检查 ①活组织检查是确定诊断的可靠方法。 ②B型超声检查能提示乳房肿块形态和质地,可显示直径在0.5cm以上的乳房肿块。 ③近红外线扫描可显示乳房肿块及其周围的血管情况。 ◆病理学检查 ①活组织检查是确定诊断的可靠方法。 ②细胞学检查80%~90%病例可获得较肯定的诊断。

治疗要点 第一期乳癌,以改良根治术或单纯全乳腺切除术为主,无须其它疗法。 手术治疗是乳房癌最根本的治疗方法。目前推崇的是以乳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为主,结合放疗、内分泌疗法、化疗及中医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按临床分期,乳癌的治疗方案一般原则为: 第一期乳癌,以改良根治术或单纯全乳腺切除术为主,无须其它疗法。 第二期乳癌,以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为宜,癌肿位于内象或中央,或腋淋巴结阳性转移者,应配合术后放疗。雌激素受体(ER)阳性者,配合术后内分泌治疗。 第三期乳癌,以根治术为主,术后配合放疗、内分泌治疗及化疗。内象及中央区癌肿且腋淋巴结(十)者,可考虑行扩大根治术。 第四期乳癌,以姑息性单纯乳腺切除,配合放疗(术前及术后)、内分泌疗法及化疗为宜;已有全身转移者应以内分泌疗法、化疗及中药治疗为主。

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体象紊乱 与术后身体外观改变、化疗后脱发等有关。 躯体移动障碍 与手术后疼痛、胸肌缺损及瘢痕牵拉有关。 体象紊乱 与术后身体外观改变、化疗后脱发等有关。 躯体移动障碍 与手术后疼痛、胸肌缺损及瘢痕牵拉有关。 潜在并发症 皮瓣坏死、患侧上肢肿胀、感染等。 知识缺乏 缺乏有关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知识。

护理目标 病人情绪稳定,能配合治疗;手术后并发症及治疗的副反应能得到及时预防与护理;患侧上肢逐渐恢复正常活动。

护理措施 手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向病人和家属解释手术的重要性;介绍乳房癌治疗成功的典型病例,说明乳房缺陷可戴成型胸罩弥补,头发脱落在停止化疗后可重新长出或戴假发套等,帮助病人正视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呼吸道准备: 加强口腔护理;训练病人腹式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排痰。 ◆皮肤准备: 按手术的范围准备皮肤,尤应注意腋窝部位皮肤准备。对切除范围大,考虑植皮的病人,需做好供皮区皮肤准备。乳房皮肤有溃疡者,术前每天换药;乳头凹陷者应清洁局部。 ◆特殊准备: 对于妊娠或哺乳期的病人,要及时终止妊娠或立即断乳,以抑制乳房癌发展。

手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 ①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 ②对扩大根治术后病人注意有无胸闷、呼吸困难。 ◆病情观察 ①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切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 ②对扩大根治术后病人注意有无胸闷、呼吸困难。 ③观察手术侧上肢皮肤颜色和温度、感觉、运动、有无肿胀等,若皮肤发绀,肢端肿胀、皮温降低、脉搏不清或肢端麻木,应协助医生及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 ④观察并记录皮瓣的颜色,有无皮下积液。

◆治疗配合 患肩制动 维持有效引流: 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更换引流瓶 拔管时机 预防患侧上肢肿胀:抬高患侧上肢 防止皮瓣滑动: 加压包扎 患肩制动 维持有效引流: 保持引流通畅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更换引流瓶 拔管时机 预防患侧上肢肿胀:抬高患侧上肢 按摩患侧上肢或适当运动 勿在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做静脉或皮下注射等 化疗、放疗的护理(参照第九章肿瘤病人的护理 )

◆功能锻炼 手术后24小时内:活动手指及腕部,可作伸指、握拳、屈腕等锻炼。 术后1~3日:可用健侧上肢或他人协助患侧上肢进行屈肘、伸臂等锻炼,逐渐过渡到肩关节的小范围前屈、后伸运动(前屈小于30°,后伸小于15°)。 术后4~7日:病人可坐起,鼓励病人用患侧手洗脸、刷牙、进食等,并作以患侧手触摸对侧肩部及同侧耳朵的锻炼。注意避免上臂外展。 术后1~2周:开始肩关节锻炼,锻炼方法包括手指爬墙运动、转绳运动、举杆运动、拉绳运动等。

◆心理护理 术后继续给予病人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鼓励夫妻双方坦诚相待,正确面对现状;鼓励病人表述手术创伤对自己今后角色的影响,提供改善自我形象的措施或方法。保护病人隐私,不过度暴露手术部位,必要时用屏风遮挡。 ◆健康指导 术后近期避免用患侧上肢搬动、提取重物,坚持康复训练。 术后五年内,应避免妊娠,以免促使乳房癌复发。 介绍义乳或假体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术后病人每月作一次乳房自我检查,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乳房检查方法

乳房自检方法 步骤 1 步骤 2 步骤 3 步骤 4 面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双乳房外形、轮廓有无异常。   面对镜子,双手叉腰,观察双乳房外形、轮廓有无异常。   举起双臂,观察双乳房外形、皮肤、乳头、轮廓有无异常。   右手触摸左乳房上方有无肿块。   右手触摸左乳房内侧有无肿块。 步骤 5 步骤 6 步骤 7 步骤 8   右手触摸左乳房下方有无肿块。   右手触摸左乳房外侧有无肿块。   仰卧平躺,肩部稍垫高,举起右手臂,左手触摸右侧腋下、乳房尾叶有无肿块。   仰卧平躺,肩部稍垫高,举起左手臂,右手触摸左侧腋下、乳房尾叶有无肿块。

护理评价 病人情绪是否稳定;患侧肢体有否出现肿胀,有无功能障碍;病人是否掌握患肢功能锻炼的方法。

第三节 乳房良性肿瘤病人的护理 乳房纤维腺瘤 好发年龄为20~25岁,多发生于卵巢功能旺盛时期 病因:与雌激素的作用活跃密切相关。 第三节 乳房良性肿瘤病人的护理 乳房纤维腺瘤 好发年龄为20~25岁,多发生于卵巢功能旺盛时期 病因:与雌激素的作用活跃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多为乳房外上象限单发的肿块,少数为多发。肿块增大缓慢,质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病人常无明显自觉症状。月经周期对肿块大小无影响。乳房纤维瘤虽属良性,但亦有恶变的可能。 治疗原则:手术切除是治疗该病唯一有效的方法。手术切除的肿块必须常规作病理学检查。

护理措施 ◆向病人解释纤维腺瘤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密切观察肿块的变化,指导病人学会自检的方法。明显增大者应尽早手术切除。 ◆行手术切除时,妥善保留切除的组织标本,常规送病理学检查。术后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促进伤口愈合。

乳管内乳头状瘤 多见于经产妇,以40~50岁为多。瘤体很小,容易出血,恶变率为6%~8%。 临床表现:主要为乳头溢血性液。肿块不易扪及,如扪及肿块,多为位于乳晕区直径为数毫米的小结节,质软,可推动,轻压此肿块,常可见乳头溢出血性液。 处理原则:手术治疗为主,可行肿块切除或单纯乳房切除,并作病理学检查。

护理措施 ◆向病人解释乳头溢液的病因、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减轻焦虑心理。 ◆术后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 ◆定期复查。

乳腺囊性增生病 质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多发生于30~50岁的中年妇女 为乳腺导管及腺泡上皮增生和囊肿形成,是乳腺实 病因:与卵巢功能失调引起的激素分泌紊乱有关。 临床表现:①乳房胀痛,具有周期性,表现为月经来潮前疼痛加重,月经结束后减轻或消失,也可整个月经周期都有疼痛。 ②乳房肿块,一侧或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肿块呈结节状或片状,大小不一,质韧,与周围界限不清。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 处理原则:观察和对症治疗,调整卵巢功能。若肿块无明显消退者,或在观察过程中,对局部病灶有恶性病变可疑时,应尽早手术切除肿块并作病理学检查。

乳房良性肿瘤鉴别要点 好发年龄 性质 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乳房纤维腺瘤 20~25 良性生长缓慢,有恶变的可能 多为乳房外上象限单发的肿块。表面光滑,有弹性感,易于推动 手术切除 乳管内乳头瘤 40~50 瘤体小,易出血,有恶变的可能 乳头溢血性液 乳腺囊性增生病 30 ~50 乳腺组织的良性增生,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少数可有恶变 周期性乳房胀痛、乳房肿块或弥漫性增厚,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 观察和对症治疗,有恶性病变可疑时,应尽早手术切除肿块

护理措施 ◆ 解释疼痛发生的原因,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保持心情舒畅。 ◆指导病人用宽松乳罩托起乳房,以减轻疼痛。 ◆遵医嘱服用中药调理或其他对症治疗药物。 ◆指导病人观察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和乳房自我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思考题 ●张女士,51岁,公司职员,一周前,洗澡时无意发现左乳外上方有一蚕豆大小的肿块,无任何自觉症状,来院就诊。医疗诊断为二期乳癌,拟行乳癌根治术。 (1)提出病人术前主要的护理诊断问题。 (2)简述手术前后的护理措施。 ●刘女士,36岁,主诉双侧乳房胀痛,表现为月经来潮前疼痛加重,月经结束后减轻或消失,触之有弥漫性增厚,诊断为乳腺囊性增生病。护士应如何对其进行健康指导? Ques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