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新进展 北冶卫生院 张富强. 快速性心律失常 指心室率 >100 次 / 分的心律失常 临床上常见的有: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 性心动过速、快室率房扑、房颤、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扑动、 室性颤动等 。
Advertisements

心律失常诊治新进展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 ) 杨德业.
心律失常 病人的护理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 石姝梅.
心律失常 主讲人:周栋.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房性期前收缩 (atrial premature beats)
窦性心律 心率:70次/分 PR间期:0.16秒 QT间期:0.33秒 PⅠⅡ↑     aVR↓ QRS时间: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三章 心律失常 (Arrhythmia)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继文.
物理诊断技术 张振华 精品课系列 NO-19 jpkc.czmc.cn.
心律失常.
异位性心动过速 一、定义 二、分类 三、心电图特点及临床特点 四、几种心电现象.
窄QRS波心动过速 概述、分类和鉴别诊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张 萍.
临床心电图学教程 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心血管科 邢旭斌 淘花/百度专用.
心律失常的护理 临床教研室 罗惠媛.
复习上一次课内容.
心电图及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处理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脏科 陈明龙.
第五节 心律失常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1.心电图对下列疾病诊断最具肯定价值的是 A.房室肥大 B.心肌梗死 C.药物作用和电解质紊乱 D.心肌缺血 E.心律失常 答案:E
第二十三章 围术期心律失常 郧阳医学院麻醉学系 王贤裕.
心律失常.
第八章 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EKG,
宽QRS心动过速的 鉴别诊断.
心 电 图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周爱琴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市一医院心内科 许放华
过早搏动.
第七讲:过早搏动 一、早搏的定义 二、早搏的分类 三、名词解释 四、早搏的几种表现形式 五、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心内科 李瑾.
内 科 学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内科教研室.
心 悸 《急诊医学》.
第五节 心律失常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心 电 图 Electrocardiogram
心律失常 (arrhythmia).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
第二部分:心电图.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概念 病因 临床表现(护理评估) 护理措施 治疗要点.
心电图诊断(P199).
心 电 图.
第二节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正常值.
第二节 心电图 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ECG)
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七、心的神经
运动员心电图的解析 叶健.
心律失常(arrhythmia) 郧阳医学院附属太和医院心内科 詹中群.
临床常见心律失常 心电图分析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急救中心 刘云海.
心 律 失 常 arrhythmia 仁济医院心内科 毛家亮
心 电 图 学 中国医大盛京医院 董 晶.
第三章 心律失常.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 对心电图的影响 天津南开医院心脏科 高陆.
起搏器感知异常心电图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王志毅.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心肌梗死.
心 律 失 常 Arrhythmia 仁济医院心内科 毛家亮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 南方医院心内科 黄晓波 ⒈.
预激综合征.
两种心电现象的并存与掩盖 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 何方田.
第四节 心肌梗塞与心肌缺血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心电图诊断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心电图 ECG, electrocardiogram
第九章 心电图检查 Electrocardiogram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Basic knowledge of electrocardiogram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张力
Cardiac arrhythmia.
房室肥大与心室预激 心电向量图分析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李世锋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 2013中原心脏病大会 24-
第二十三章 抗心律失常药 Antiarrhythmic drugs
第三节 心房与心室肥大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第一节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ECG)
第五节 心肌梗塞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心电图及心律失常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霍海洋.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ECG)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 临床心电图的 基本知识

定义: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脏电激动所产生的微小电流可通过人体组织传导至体表。如果在体表不同部位放置两个电极,分别用导线连接至心电图机,即可将体两点间的电位变化描记下来,形成一条连续的曲线,即为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规律 1. 极化阶段 2.除极阶段 3.复极阶段

(二)心电向量 1.心电向量: 既有一定大小又有方向性的物理量,叫做向量。 电偶既有数量大小,又有方向性,因此称为心电向量。 2.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心脏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野纤维传导,最后兴奋心室

⑴P波 ⑵P-R间期 ⑶QRS波群 ⑷T波 ⑸S-T段 ⑹Q-T间期 ⑺U波

⑴P波:反映左右心房的除极化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⑵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⑶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第一个正向波称为R波,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可根据波的相对大小分别用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形式来表示,如qRs、rs、RS等。如果它们后面再有正向波或负向波出现,分别称为R’波或s’波;单一的负向波称为QS波

QRS波命名示意图 R Rs qRs RS rs qR QR Qr QS R顿挫 rsR’

⑷T波:反映心室晚期复极过程电位的变化。 ⑸S -T段: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过程电位和时间的变化。 ⑹Q-T 间期:反映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 ⑺U波(U wave):机制尚未清楚,多认为心肌激动的激后电位。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一)肢体导联 1.标准导联 Ⅰ导联:反映左上肢与右上肢的电位差。 Ⅱ导联:反映左下肢与右上肢的电位差。 Ⅲ导联:反映左下肢与左上肢的电位差。

2.单极肢体导联与加压单极导联 (1)单极肢体导联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加压单极右上肢单极导联(aVR) 加压单极左上肢单极导联(aVL) 加压单极左下肢单极导联(aVF)

心电图的导联线有红、黄、绿、黑四种颜色。红线连接右上肢,黄线连接左上肢,绿线连接左下肢,黑线连接右下肢。 右红 左黄 右黑 左绿

(二)心前区导联(胸导联)

(二)心前区导联(胸导联) Vl:胸骨右缘第4肋间隙;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 V3:在V2 与V4位置的连线中点; V4:第五肋间隙与锁骨中线相交处;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V3R、V4R、V5R、V6R、V7、V8、V9

(三)导联轴 某一导联正负电极之间假想的联线,称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作用:测定心电轴

四、心电图测量

(一)心电图记录纸 横向距离:每一小格代表时间0.04秒,每一大格0.2s。 纵向距离:每一小格代表振幅为0.1mV,每一大格0.5mV。

(二)振幅的测量 正向波自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测量到顶端,负向波自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测量到底端。 参考水平:P、QRS起始部。

(三)时间的测量 自波开始的内缘测至波终止的内缘

(四)心率的测量 1.心律规则 心率(次/分)= 60 P-P或R-R(s)

2.心律不齐 (1)数30大格(6s)内的QRS或P波数,乘10。 (2)用双脚规测量5个以上P-P或R-R间隔,求平均数

(五)心电轴的测量 正常范围0~90°

1.目测法 右心室肥大 左心室肥大

2.计算法

(六)钟向转位 右心室肥厚 左心室肥厚

五、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及正常值

(一)P波 1.位置与形态 圆钝,可有轻度切迹。aVR倒置,Ι、Ⅱ、aVF、V4~V6直立,其余导联可低平、倒置或双向。

2.时间与电压 时间<0.12s 肢体导联< 0.25mV,胸导联< 0.2 mV。

(二)P-R间期 正常成人P-R间期为0.12~0.20s之间

(三)QRS波 1.形态 (1)肢体导联:Ⅰ、Ⅱ、aVF导联主波向上,aVR向下,余变化。

(2)胸导联:Ⅴ1~Ⅴ6 的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浅。

2.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s,最宽不超过0.11s。

3.电压: (1)肢体导联:RaVR<0.5mV,RaVL<1.2mV,RaVF<2.OmV,RI+RIII<2.5mV。

(2)胸导联:RVl<1. 0mV,RV1+SV5<1. 2mV,RV5<2. 5mV;SV1的+V5<3. 5或4 (2)胸导联:RVl<1.0mV,RV1+SV5<1.2mV,RV5<2.5mV;SV1的+V5<3.5或4.0mV。

每个肢体导联的每个QRS波群(R+S或Q+R)电压的绝对值都小于0. 5mv,每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的绝对值都不超过0 每个肢体导联的每个QRS波群(R+S或Q+R)电压的绝对值都小于0.5mv,每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的绝对值都不超过0.8mv,称为低电压,常见于心包积液,肺气肿。

4.室壁激动时间:心室激动从内膜到外膜 5.Q波 除aVR导联外,Q波振幅不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0.04s而且无切迹。V1、V2导联可以呈QS型。

(四)ST段 正常人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 mV S-T段上移除V1-3导联不超过0.3 mV外,其余导联不应超过0.1 mV。

(五)T波 1.形态 正常方向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V5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电压 在R波为主的导联上,T波不应低于R波的1/10。胸前导联中,T波较高,V2~V4导联可高达1.2~1.5mv。

(六)Q-T间期 正常Q-T间期0.32~0.44s,长短与心率的快慢有密切关系。

(七)u波 是T波后0.02~0.04秒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方向一般与T波一致,不高于同导联T波。U波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第二节 异常心电图

一、心房、心室肥大

1.左心房肥大 P 波增宽≥0.11s,常呈双峰型,双峰间距≥0.04s Ⅰ、Ⅱ、aVL导联明显。 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故又被称为 “二尖瓣型”P波。

2.右心房肥大 P 波尖而高耸,幅度≥0.25mV, Ⅱ、Ⅲ、aVF、V1导联明显。 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故又称为“肺型”P波。

3.左、右心房肥大 P 波异常高大、增宽呈双峰型。

(二)心室肥大 1.左心室肥大 ① QRS电压增高或左心室高电压 RV5或RV6>2.5mV;RV5 + SVl>4.0mV(男);RV5 + SVl>3.5mV(女) ②心电轴左偏。 ③ ST段、T波变化: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压低,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伴劳损)

2.右心室肥大 ① 右心室高电压:V1导联R/S≥1,RVl>1.0mV或RVl+SV5>1.2mV);RaVR>0.5mV或R/S≥1 ② 心电轴右偏; ③ ST段、T波变化:反映右心室壁的导联V1-V3的ST段压低,T波双相或倒置。。(伴劳损)

3.双侧心室肥大 正常、单侧或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

二、心肌缺血

(一)心肌缺血的心电图类型 1.T波改变 T波高大直立: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T波倒置:心外膜心肌缺血 T波低平或双向:心脏双侧相应部位心内膜下心肌均缺血。

2.ST段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ST段下移≥0.05mv。心外膜下心肌缺血,ST段抬高>0.1-0.3mv。

三、心肌梗死 (一)基本图形 1.缺血型改变(T波的改变 )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T波直立、巨大 2.损伤型改变 ST段的偏移:超急期ST段抬高,与T波融合,弓背向上。 3. 坏死型改变 异常Q波(Q波时间≥0.04s, Q/R振幅>1/4)或QS波。

(二)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超急性期 急性期 亚急性期 陈旧期(愈合期)

(三)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 心肌梗死部位的诊断,是根据心电图探查电极朝向梗死区时记录的基本图形来确定的。除常用的12导联外,可增加V7、V8、V9导联,进行综合分析,则可更全面的定位。 1.前间壁梗死 V1—V3 2.前壁梗死 V3—V5 3.广泛前壁梗死 V1—V5 4.下壁梗死 Ⅱ、Ⅲ、aVF 5.后壁梗死 V7—V9 6.侧壁梗死 Ⅰ、aVL、V5、 V6 7.右心室心肌梗死 V3—V5R

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下壁心肌梗死

前间壁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部位的心电图定位诊断 梗死部位 前间壁 前壁 侧壁 高侧壁 广泛前壁 后壁 下壁 Ⅰ Ⅱ Ⅲ aVR aVL avF V1 V2 ± + 前壁 侧壁 高侧壁 广泛前壁 后壁 下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 激动起源异常 被动性 异位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主动性 心动过速 心 扑动与颤动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失常 激动起源异常 被动性 异位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主动性 心动过速 心 扑动与颤动 律 生理性传导障碍 干扰与脱节 失  窦房阻滞 常  房内阻滞 激动传导异常 病理性传导障碍  房室传导阻滞  束支阻滞  意外传导 传导途径异常 预激综合征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 1.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速心电图特征: 1)具有窦性心律特征; 2)P-P间距<0.6s(即心率>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征: 1)具有窦性心律特征; 2)P-P间距>1.0s(即心率<6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 心电图特征: 1)具有窦性心律特征; 2)P-P间距之差>0.12s。

4.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特征: 1)期前出现的异位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略有不同 (其后可有正常形态的QRS-T波,若无,则称为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 2)P'R间期>0.12s。 3)多有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即期前收缩前后两个P波间距<正常P-P间距的两倍)。

5.交界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特征: 1)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形态与窦性激动下传者基本相同, 其前无窦性P波。 2)出现与窦性P波方向相反的逆行P′波,可在QRS波群之前 (P′R间期<0.12s),或在QRS波群之后(RP′间期<0.20s), 或与QRS波群重叠而隐匿不出现。 3)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 等于正常P—P间距的两倍)。

6.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特征: 1)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相关的P波。 2)期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宽大畸形,时间常>0.12s, T波方向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相反。 3)多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本例为插入性室性早搏

7.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心动过速突发、突止,频率在160~250次/分,节律规则,QRS波群形态一般与正常相似。

房室结双径路时阵发性室上速发生机理

8.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 (1)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并有继发性ST-T改变;(2)心室律基本整齐,可有不匀;(3)QRS波与P波无关系;(4)偶有P波下传夺获心室,形成“正常化的QRS”(心室夺获),或部分夺获形成室性融合波,这是判断室性心动过速最可靠的证据。

心室融合波:在一系列宽大畸形QRS波中,偶有窦性P波后继介于正常和异位之间的QRS波,其P-R间期常>0.08s。

尖端扭转性室速(TDP):严重室速 ECG:一系列心率极快的宽大畸形QRS波,每3-10个心搏即围绕基线扭转极性一次。持续数秒或数十秒可自行终止,常反复发作。易转为室颤。 临床表现:引起反复发作的心源性晕厥,或猝死。 诱因:(1)先天性长Q-T间期综合征; (2)获得性长Q-T间期:低钾、低镁血症,缓慢心率伴巨大T-U波,药物作用等。

9.心房扑动及颤动

(1)房颤 心电图特征: 1)正常P波消失,代替为形态、振幅、间距不一致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 2)R-R间距绝对不规则,QRS波群形态多正常。

(2)房扑 心房扑动(AF):心房内大折返引起 ECG:(1)P波消失,代之以扑动波(F波),为一系列连续锯齿状的、大小形状规则的波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等电位线消失。 (2)根据房室传导比例(F:R)不同,心室率可以整齐或不齐。如F:R是固定的、同比例的(2:1,3:1....), 则心室律是规则的。如F:R不固定或不同比例, 则心室律不齐。

10.心室扑动 心电图特征: 正常的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形态、振幅、相对规则的扑动波,频率为200~250次/分。

11.心室颤动 1、正常的P-QRS-T波消失 2、代之为形态大小、宽大、畸形的心室颤波, 频率为200~250次/分

12.房室传导阻滞 按程度分为: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三种。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 所有心房激动均能下传到心室 心电图特征: PR间期固定延长>0.20s(成年人)

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部分心房激动不能下传到心室。 按程度分为: (1)Ⅱ°Ⅰ型 (2)Ⅱ°Ⅱ型两种类型。

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Ⅰ型) 心电图特征: 呈现文氏现象,即PR间期逐渐延长,直到出现一次QRS波群脱漏,之后又重复前述变化,并呈周期性改变。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莫氏Ⅱ型) 心电图特征: PR间期固定不变(正常或延长)出现按比例的QRS波群脱漏(如呈2:1或3:1或4:1等传导比例)。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莫氏2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P波与QRS波群完全不相关,心房与心室各自按自身节律激动,心房率快于心室率。QRS波群的形态根据阻滞部位不同,可接近正常或宽大畸形。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交界性逸博心律

13.束支阻滞 希氏束(即房室束)进入心室后,分为右束支和左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临床上,多种因素可以引起束支阻滞或束支分支阻滞。

(1)右束支阻滞 心电图特征: 1)V1、V2导联QRS波群呈rsR′型或呈“M”型;V1导联R峰时间>0.05s;Ⅰ、V5、V6导联S波宽大畸形有切迹,时间≥0.04s。 2)V1、V2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Ⅰ、V5、V6导联T波方向直立。 3)QRS波群时间,若≥0.12s,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若<0.12s,则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束支阻滞 心电图特征: 1)Ⅰ、V5、V6导联R波宽大畸形,V1、V2导联QRS波群呈rS型,S波宽大畸形或呈QS型,V5导联R峰时间>0.06s。 2)Ⅰ、V5、V6导联q波消失,ST-T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3)QRS波群时间,若≥0.12s,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若<0.12s,则为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LAFB、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

(4)左后分支传导阻滞(LPFB、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很少见,诊断时要排除其他可引起电轴右偏的情况。

14.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是指在正常的房室传导途径之外,因存在附加的旁路房室传导纤维而导致传导异常。

(1)典型预激综合征 心电图特征: 1)QRS波群起始部有预激波(即δ波) 2)PR间期时间<0.12s。 3)QRS波时间≥0.12s。 4)有ST-T改变。

(2)不典型预激综合征 以心电图特征分为两种:短PR间期型和预激波型。 1)短PR间期型 心电图特征: PR间期<0.12s,QRS波起始部无预激波。 2)预激波型 PR间期正常(或>正常值),QRS波起始部有预激波。

(二)传导途径异常:旁路传导,预激综合征。

1、WPW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 syndrome、经典型预激综合征、classical preexcitation syndroms): 一般是经Kent束传导引起的显性预激综合征。 ECG:(1) P-R间期缩短,<0.12s ; (2) QRS波增宽, ≥0.12s, 起始部有 预激波(△波); (3) P-J间期正常; (4) 继发性ST-T变化。

根据预激向量方向可粗略判断旁路的定位,如V1-V6导联△波正向, 且R波为主,为左室房室旁路,左室后底部预激( A型)。

如 V1导联以S波为主, V5、V6 导联△波正向 。为右侧房室旁路,预激向量指向左侧上或下( B型)。

2、变异型预激综合征 (variant preexcitation syndrome): (1)L-G-L综合征(Lown-Ganong-Levine sydrome):P-R间期缩短综合征。 由房结旁路传导引起。 ECG:# P-R间期缩短,<0.12s; # QRS波正常,无预激波。

(2)Mahaim型预激综合征:Mahaim束传导引起的。 ECG:# P-R间期正常; # QRS波宽大畸形,≥0.12s。

预激综合征引起的房室折返性宽QRS波心动过速 (经旁路前传,房室结逆传)

第七节 药物、电解质对 心电图的影响 一、洋地黄类制剂 第七节 药物、电解质对 心电图的影响 一、洋地黄类制剂 1.洋地黄样作用:用药后心电图出现特征性的变化,表现为:Q-T缩短,ST段呈鱼钩样下斜性压低,T波倒置、降低或双向以至于ST-T之间无明确界线。 2.洋地黄中毒:频发性室早二联律、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伴2:1AVB、交界性心动过速伴AVB。

洋地黄样引起的ST-T变化

二、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律失常药物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不同药物表现不一。 如胺碘酮可使Q-T时间延长。

三、血钾升高 表现为高大T波,Q-T间期缩短→出现室内传导延缓,QRS波增宽→心房肌抑制可无P波,称为“窦室传导” → QRS波继续增宽,甚至与T波融合→心脏停搏。

高钾心电图变化

四、血钾降低 心电图主要表现为T波低平, 而U小逐渐明显

第八节 心电图描记、 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一、心电图描记及其注意事项 1.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适中 2.检查所用电源、线路、器械有无漏电及短路现象。 3.正确接通电源和地线。

4.开启心电图机电源开关,待稳定状态后再调控各控制按钮。 5.被检查者双腕部、双踝部上内侧及胸导联电极放置部位搽涂导电糊或盐水后,按规定连接好各导联电极。

6.校对标准电压,输入1mV标准电压使描笔位移10mm。 7.控制描记状态按钮与导联选择按钮,依次描记出Ⅰ、Ⅱ、Ⅲ、avR、avL、avF、V1~V6导联心电图。一般每一导联描记三个心动周期即可,特殊情况可延长描记长度。

8.描记时注意基线是否平稳、有无干扰,如有及时处理。 9.全部描记完成后,关闭电源,除去被检查者身上的导联电极,并及时在所描记的心电图纸上标记姓名、日期、时间和相应的导联名称。

二、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1.首先审查心电图导联之标记是否正确,导联连接有无错误,标准电压是否准确,有无其他技术误差或干扰。 2.观察心电图各波段,寻找P波有无及其方向,确定心脏的基本节律。利用分规精确地测量P—P间距以确定P波的位置,并判断P波与QRS波群之间的关系。

3.测量P—P间距或R—R间距以确定心率。对心房率与心室率不一致者,应分别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并记录。 4.测量PR间期、QT间期、V1及V5导联的R峰时间,心电轴等。 5.观察P波,QRS波群的形态、振幅及间期,注意各波之间的关系及比例。

6.观察ST段有无偏移,偏移的方向、程度及形态。 7.观察T波及U波的方向、形态及振幅。 8.综合以上各项结果,列出心电图特征,运用所学心电图知识,作出心电图诊断。

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1.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 2.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具有可靠、实用价值。 3.对房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肌受损的判断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对判断某些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对心电图的 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心律失常 各种原因使心脏激动的起源或传导出现异常,称为心律失常。

分类: 窦性心律失常 1.激动起源异常 主动性异位心律 异位心律 被动性异位心律 2.激动传导异常 传导障碍 3.激动起源和传导异常:并行心律 主动性异位心律 被动性异位心律 传导障碍 异常传导途径

临床分类 (一)窦性心律失常 (二)快速性心律失常 (三)缓慢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心律>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心律<6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同一导联2个P-P间距相差>0.12s。 4.窦性静止或窦性停搏 5.病窦综合征

(二)快速性心律失常 1.期前收缩(早搏) 2.阵发性心动过速 3.扑动与颤动

1.期前收缩:窦房结以下的一个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 (1)室性早搏: ①提前出现QRS波群,其前无P波 ②宽大畸形QRS 、时间>0.12s,T波方向与QRS波的主波方向相反 ③完全性的代偿间歇 偶发性早搏:偶尔发生早搏。 频发性早搏:>5次/分钟

(2)房性早搏: ①提前出现P’波,其形态与窦性P波稍有差异 ②P-R间期≥0.12s ③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多正常 ④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3)交界性早搏 ①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多正常 ②逆行P’波可在QRS前、后或重叠。 ③ 完全性代偿间歇

2.阵发性心动过速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①连续3个或3个以上快速均齐的QRS波,形态、时限正常 ②频率为160-250次∕分左右 ③P’波不易辨认 ④常有继发性ST-T改变

(2)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严重) ①连续3个或3个以上快速、宽大畸形的QRS波。 ②发作时心率一般在140~220次/min ③常无P波,或房室分离 ④常有继发性ST-T改变

(3)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3.扑动与颤动 (1)房扑与房颤 1)房扑 ①P波消失,而代之以形态、间距及振幅均绝对规整呈锯齿状的F波,频率一般为250350次/min。 ②心室律规则 ③QRS波群时限、形态一般正常。

2)房颤 ①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大小不一,形态不同的f波;频率350600次/min; ②心室律绝对不规则 ③QRS波群时限、形态一般正常。 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2)心室扑动及颤动 1)心室扑动:P、QRS与T波不能分辩,代以匀齐、宽大的正弦波,频率:200-250次/分 2)心室颤动:P、QRS 与T波不能分辩,代以形态、振幅、时限均不规则的颤动波代替,频率:200-500次/分 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

(三)缓慢性心律失常 1.逸搏与逸搏心律 机理:起搏点自律性降低或传导障碍,下级起搏点被迫发出冲动。 定义:1-2个出现时称为逸搏,连续3个或3个以上称为逸搏心率。 2.房室传导阻滞 3.束支与分支阻滞

(1)房性逸搏与逸搏心律:长间歇后出现的P’-QTS-T波,符合房性早搏特点。

2.房室传导阻滞 分类: 按严重程度又可分为Ⅰ度(传导延缓)、Ⅱ度(部分激动发生漏搏)、Ⅲ度传导阻滞(传导完全中断);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① P-R间期≥0.21s; ②P波规则出现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1)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漏一次QRS,之后P-R间期又由短逐渐延长,周而复始(文氏现象)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2)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恒定,部分P波后脱漏一次QRS。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波各不相关,各保持自身节律,房率高于室率。

临床意义:一度或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二度II型、三度见于病理情况。

3.束支与分支阻滞 1)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群≥0.12s ) 2)右束支传导阻滞 3)左前分支阻滞 4)左后分支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

(四)预激综合征 在正常房室传导途径之外,房室之间存在1支或多支的旁路,使室上性激动抢先传至心室使一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称预激综合征。 多见于健康人,引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消融术可彻底治疗。

五、药物与电解质紊乱对心电图的影响

第三节 心电图的描记、分析和临床应用

两手腕屈侧腕关节上方约3cm,及两内踝上部约7cm处,涂抹导电胶或盐水、酒精消除皮肤阻力。 一、心电图的描记 1.环境与设备 2.病人准备:休息片刻 3.皮肤处理: 4.电极安置 5.描记心电图 两手腕屈侧腕关节上方约3cm,及两内踝上部约7cm处,涂抹导电胶或盐水、酒精消除皮肤阻力。

4.电极安置: 红色(R)端接右上肢;黄色(L)端接左上肢;绿色(F)端接左下肢;黑色(RF)端电极接右下肢。 胸导联:红、黄、绿、褐、黑、紫接胸前导联。 返回

(1)接地:尽量不使用抗交流电干扰和去肌颤滤波。 (2)走纸速度、标准灵敏度。 (3)导联切换 (4)基线不稳或干扰时检查导联线肌皮肤 (5)记录心电图结束后,立即注明姓名、性别、年龄、记录时间、区号及床号。 返回

二、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1.一般浏览:准电压、走纸速度、导联连接 2.判断心脏位置:心电轴、钟向转位 3.确定主导心律:窦性、异位或者两者兼之 4.分析P波、QRS波及两者关系:形态、时间、电压 5.ST段改变以及改变类型 6.得出结论

三、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1.诊断心律失常 2.诊断心肌病变 3.心脏形态学方面的改变:房室肥大。 4.药物治疗 5.其他疾病和电解质紊乱 6.心电监护还用于手术麻醉及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

高度AVB(high grade AVB):连续2次或2次以上QRS波脱漏。如3:1、4:1.…房室传导的AVB。

几乎完全性AVB:绝大部分QRS波脱漏,偶有P波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