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一、内容提要 (一)主要定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Advertisements

第五章 多元函数微分学.
精品课程《解析几何》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第11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MATLAB求解
第七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空间直角坐标系; 2、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3、向量的坐标、数量积、向量积;
第七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向量的概念 第二节 向量的坐标表示 第三节 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 第四节 平面方程
第七章 多元微分学 空间曲面与曲线 多元函数的基本概念 偏微商与全微分 多元复合函数及隐函数求导法则 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最优化问题.
一、曲面及其方程 二、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方程 三、以坐标轴为旋转轴的旋转曲面 四、小结
第一部分:空间曲面 第二部分:空间曲线.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第一部分 向量代数 第二部分 空间解析几何 在三维空间中: 空间形式 — 点, 线, 面 数量关系 —
第六章 空间解析几何.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七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第一部分 向量代数 第二部分 空间解析几何 在三维空间中: 空间形式 — 点, 线, 面 数量关系 —
第七章 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向量的概念 第二节 向量的点积与叉积 第三节 平面与直线 结束.
第六节 曲面与空间曲线 一、曲面及其方程 二、 柱 面 三、 旋转曲面 四、 二次曲面 五、 空间曲线的方程.
第六节 曲面及其方程 一 曲面方程的概念 二 旋转曲面 三 柱面 四 二次曲面.
第六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 空间直角坐标 第二节 矢量代数 第三节 空间中的平面和直线 第四节 二次曲面
第一节 空间解析几何的基本知识 1、空间直角坐标系 2、几种特殊的曲面 3、空间曲线.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第三章 空间解析几何 与向量代数.
复习 设 1. 向量运算 加减: 数乘: 点积: L.P204~P206 叉积:.
第九章 空间解析几何 一、主要内容 二、典型例题.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第一部分 向量代数 第二部分 空间解析几何 在三维空间中: 空间形式 — 点, 线, 面 数量关系 —
第六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一节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 二、向量与向量的线性运算 三、向量的坐标表示式
第9章 向量与空间解析几何 9.1 空间直角坐标系与向量的概念 9.2 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 9.3 平面方程与空间直线方程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 与向量代数 一. 内 容 要 点 二. 重 点 难 点 三. 主 要 内 容 四. 例 题与习题.
第七章 空间解析几何 §5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与参数方程 三、两空间直线的夹角
圆锥曲线复习.
解析几何 4.1.2圆的一般方程 邵东一中高1数学组 林真武.
主要内容 1、柱面 2、锥面 3、旋转曲面 4、椭球面 5、双曲面 6、抛物面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第一部分 向量代数 第二部分 空间解析几何 在三维空间中: 空间形式 — 点, 线, 面 数量关系 —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
高等数学提高班 (省专升本) 教师: 裴亚萍 数学教研室: 东校区 2118 电话: 长号:
一、平面的点位式方程 1 平面的方位向量 过空间中一点M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平面 ,则 向量 称为平面 的方位向量
§7.2 直线的方程(1) 1、经过两点P1(x1,y1),P2(x2,y2)的斜率公式: 2、什么是直线的方程?什么是方程的直线?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1.1空间直角坐标系 一.空间直角坐标系 坐标原点; 坐标轴; 坐标平面。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专题二: 利用向量解决 平行与垂直问题.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O x y i j O x y i j a A(x, y) y x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9.5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 纪迎春.
第一模块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二节 向量及其坐标表示法 一、向量的概念 二、向量的坐标表示法.
9.9空间距离.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正方形的性质.
第一模块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第六节 二次曲面与空间曲线 一、曲面方程的概念 二、常见的二次曲面及其方程 三、空间曲线的方程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6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一、内容提要 (一)主要定义 第6章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一、内容提要 (一)主要定义 1.=ax i+ ay j+ az k 的模为 方向余弦为 2. a=ax i+ ay j+ az k , b= bx i+ by j+ bz k 数量积(点积)为:a  b=a b cos(a  b) 向量积(叉积)为:a  b, 其模为a  b =a b sin(a  b) 其方向服从右手法则 3.混合积:[abc]= (a  b)  c

(二)主要结论 1.设 a = (ax,ay,az), b = (bx,by,bz), c = (cx,cy,cz), 则 a  b= axbx+ayby+azbz

2.平面方程 (1) 一般式 Ax + By + Cz + D = 0. (2) 点法式 A(x - x0) +B (y - y0) +C (z - z0) = 0. (3) 截距式 (4) 三点式 过M1(x1, y1, z1), M2(x2, y2, z2), M3(x3, y3, z3), 的平面方程为 (5) 法式方程 cos  x+ cos y+ cos z + p = 0 式中cos , cos, cos为平面上点 (x, y, z) 处法向量的方向余弦,  p 为原点到平面的距离.

3.直线方程 一般式 (2) 对称式 (3) 参数式 (4) 向量式 r=r0+st . 式中 (5) 两点式 4.点到平面的距离

5.重要的二次曲面 (1) 球面 (x – x0)2+ (y – y0)2+ (z – z0)2 =R2 (2) 椭球面 (3) 锥面 (4) 椭圆抛物面 ( p, q异号). (5) 双曲抛物面 (6) 柱面 F ( x, y )=0 (7) 单叶双曲面 (8) 双叶双曲面

6.夹角 (1) 两平面的夹角 设 1: A1x+B1y+C1z+D1=0, 2 : A2x +B2y +C2z+D2=0, (2) 两直线的夹角 (3) 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设 1: A1x+B1y+C1z+D1=0,

(三)结论补充 1.非零向量a, b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是a  b=0, 互相平行的充要条件是a  b=0. 2.非零向量a, b, c共面的充要条件是(a  b)  c=0. 3.过两平面A1x+B1y+C1z+D1=0与A2x+B2y+C2z+D2=0交线的平面束方程为:  (A1x+B1y+C1z+D1)+ (A2x+B2y+C2z+D2) = 0. 4.设M0是直线L外一点, M是直线L上任一点, 且直线的方向向量为s, 则M0到直线L的距离 5.Prj(a+b)=Prja+Prjb,

6. 向量积的运算 (1) a (b c) = (a  c) b - (a b) c (2) (a b) c = (a  c) b - (c b) a (3) a (b  c) + b (c  a) +c  (a b) = 0 7. 不共线的空间三点A, B, C所决定的平面面积为: 8. 空间异面直线L1, L2的方向向量为s1, s2, A, B分别为L1, L2上的两点, 则L1与L2之间的距离为:

二、归类解析 (一)向量代数 例6-1 设2a+5b与a-b垂直, 2a+3b与a-5b垂直, 求(a  b). 二、归类解析 (一)向量代数 例6-1 设2a+5b与a-b垂直, 2a+3b与a-5b垂直, 求(a  b). 例6-2 设A=2a+b, B=ka+b, 其中a =1, b =2, 且a b, 试问: (1) k为何值时, A  B; (2) k为何值时, 以A, B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为6. 例6-3 从点A(2, -1, 7)沿向量=8i+9j-12k的方向取线段 长AB =34, 求点B的坐标. 例6-4 已知 p, q 和 r 两两垂直, 且p =1, q =2, r =3, 求 s=p+q+r的长度.

例6-5 已知p =2, q =3, (pq)=/3, 求以A=3p-4q 和B=p+2q为两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例6-6 证明恒等式[(a+b) (b+c)] (c+a)=2 (a b) · c. 例6-7 用向量代数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 一点.

(二)空间平面与直线 1.空间平面 例6-8 求通过直线 , 且平行于直线 的平面方程. 例6-9 经过两平面4x-y+3z-1=0和x+5y-z+2=0的交线 作一平面, 使之与平面2x-y+5z=0垂直. 例6-10 在由平面2x+y-3z+2=0和平面5x+5y-4z+3=0 所决定的平面束内, 求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 其中的一 个经过点(4, -3, 1).

例6-11 一平面通过两直线L1: 的公垂线L, 且平行于向量 s=(1, 0, 1),求此平面方程. 例6-12 在过直线L: 的所有平面中, 求一平面, 使原点到的距离最长.

2. 空间直线 例6-13 推导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并用此公式求 两直线之间的距离. 例6-14 设有直线 求平行于L1而分别与L2, L3都相交的直线方程. 例6-15 在平面x+y+z+1=0内, 作直线通过已知直线 , 与平面的交点且垂直于已知直线. 例6-16 坐标面在平面3x-y+4z-12=0上截得一个ABC, 从z轴上的一个顶点C作对边AB的垂线, 求它的方程. 例6-17 已知入射光线路径为, 求该光线经平面x+2y+5z+17=0反射后的反射线方程.

3. 点、线、面的其他问题 例6-18 求点(1, 2, 3)到直线 的距离. 例6-19 试证曲线 是两条相交直线, 并求其对称式方程. 例6-20 一直线过点(2, -1, 3)且与直线 相交, 又平行于平面3x-2y+z+5=0, 求此直线. 例6-21 求过直线 , 且垂直于平面 x+4y-3z+7=0的平面. 例6-22 已知直线 求其在平面 2x+z+4=0上的投影直线方程.

(三)二次曲面与其他问题 例6-23 一条直线通过坐标原点, 且和连接原点与点(1, 1, 1)的直线成45角. 求此直线上点的坐标满足的关系式. 例6-24 求曲线 平行于z轴的投影柱面. 例6-25 若椭圆抛物面的顶点在原点, z轴是它的轴,且点A(-1, -2, 2)和B(1, 1, 1)在该曲面上, 求此曲面方程.

例6-26 求通过直线 且切于球面 x2+y2+z2=4的平面方程. 例6-27 求以A(0,0,1)为顶点, 以椭圆 为准线的锥面方程. 例6-28 试证在单叶双曲面 上可以配置无数条直线.

三、同步测试 测试6-1 (一)、填空题(3分4=12分) 1. 已知a=(2, 1, -1), a//b, a  b=3, 则b= 2. 已知A(1, 0, 1), B(2, 3, -1), C(-1, 2, 0), 则ABC的 面积S= 3. 通过曲面 , 作一柱面, 使其母线垂直 于xoy平面, 则的方程为 4. 点A(-1, 2, 0)在平面x+2y-z+3=0的投影为

(二)、选择题(4分3=12分) 1. 非零向量a, b 的数量积a  b为[ ]. (B) a  Prjba; (A) a Prjba; 答案:(C) (C) a Prjab; (D) b Prjab; 2. 设有直线 则L1与L2的夹角为[ ]. (A) /3; (B) /2; (C) /6; (D) /4. 答案:(A) 3. 旋转曲面x2-y2-z2=1是[ ]旋转所得. 答案:(B) (A) xOy平面上双曲线x2-y2=1绕y轴; (B) xOy平面上双曲线x2-y2=1绕x轴; (C) xOz平面上双曲线x2-z2=1绕z轴; (D) xOz平面上双曲线x2-z2=1绕x轴.

(三)、计算题(7分6=42分) 1. 求与向量a=2i-j+2k共线且满足方程a  x=-18的向量x. 2.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 l1, l2, l3分别为坐标面xOy, yOz, zOx上各坐标轴之间夹角的平分线, 求他们之间的夹角. 3. 一平面经过点M0(2,-1,1), 且垂直两平面3x-y-z+1=0 与x-y+2z+1=0的交线, 求此平面方程. 4. 求直线 在xOy面的投影直线方程. 且平行于直线L2:x=y=z 5. 求通过直线 的平面方程. 6. 求与直线 都垂直相交的直线方程. 1: x= 2i+2j-4k 2: = /3 3: 3x+7y+2z=1 5: 3x-y-2z-4=0

(四)、综合题(9分2=18分) , (a,^b)= /4求极限 1. a, b为非零向量, 且a =1, 答案: 1 2. 求z轴绕直线 旋转所得的锥面方程. (五)、证明题(8分2=16分) 1. 试证: 三平面x=cy+bz, y=az+cx, z=bx+ay经过同一条 直线的充要条件是: a2+b2+c2+2abc=1. 2. 利用向量代数的方法证明余弦定理.

测试6-2 (一)、填空题(3分4=12分) 答案:2 1. 已知a =3, b =1, 则a  b= 2. 已知a=(0, 2, -1), b=(1, 0, 0), 那么a在b上的投影为 Prjba= 答案: 2 3. 经过两点A(1, 3, 4), B(0, 1, 2)的直线方程是 4. 已知平面x+ky-2z=9经过点M(5, -4, -6), 则k= 答案: 2

(二)、选择题(4分3=12分) 答案:(A) 1. 设a//b, 且a与b方向相反, a > b >0, 则必有[ ]. (A) a+b = a - b ; (B) a+b = a – b ; (C) a+b = a - b ; (D) a - b = a - b . 2. 设空间中有三直线 答案:(B) 则必有[ ]. (A) L1// L2; (B) L1 L2; (C) L2 L3; (D) L2// L3. 3. 以曲线 为母线, 以z轴为旋转轴的旋转 答案:(C) 曲面的方程是[ ]. (A) 2y2+(x2+z2)=a2; (B) x2+2(y2+z2)=a2; (D) 2(x2+z2)+y2=a2. (C) 2(x2+y2)+z2=a2;

(三)、计算题(7分6=42分) 1. 向量a的方向向量平行于向量c=(7, -4, -4)与向量 b=(-2, -1, 2)之间的角平分线, 且 , 求向量a. 2. 设a =1, b =1, (a,^b)= /6, 求以向量a+2b和 3a+b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 求过点M(3, -1, 2),且平行于两直线 的平面方程.

4. 求过直线 和平面x-4y-8z+12=0相交 成/4角的平面方程. 5.求点M0(1,2,3)到直线 的距离. 6. 在平面: x+y+z+1=0内作直线通过已知直线 与已知平面的交点, 且垂直于直线L0, 求该直线的方程.

(四)、综合题(9分2=18分) 1. 求直线 在平面: x-y+2z-1=0上的 投影直线L0的方程, 并求L0饶y轴旋转一周所生成的 曲面方程. 4(x2+z2)=17y2-2y+1 2. 试在平面 x+y+z=1与三坐标面所围成的四面体内 求一点, 使它与四面体个侧面的距离相等, 并写出内切 于四面体的球面方程.

(五)、证明题(8分2=16分) 1. 非零向量a, b, c不共线, 试证: a+b+c=0的充要条件 是a  b= b  c = c  a. 2. 设点M为线段AB外一点, 试证: 点C在AB所在直线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 , 使+=1, 且 MC=MA+MB

例6-1 设2a+5b与a-b垂直, 2a+3b与a-5b垂直, 求(ab). 即 2a 2+3a  b-5 b 2=0, 2a 2+7a  b-15 b 2=0. 解出 a  b= - b2 , a = 2b . 则

例6-2 设A=2a+b, B=ka+b, 其中a =1, b =2, 且a b, 的面积为6. 解 (1) AB=(2a+b)(ka+b) = 2k a2+(2+k)ab+ b2=2k+4 可知当k=-2时, AB=0, 亦即A  B. (2) AB = (2a+b)(ka+b) = 2k (aa)+2(ab)+k(ba)+bb = 2-k ab =2-k 2sin(/2) = 4 -2k 令4 -2k =6, 得k= -1和k=5.

例6-3 从点A(2, -1, 7)沿向量=8i+9j-12k的方向取 线段长AB =34, 求点B的坐标. 解 设B=B(x, y, z), 则AB=(x-2, y+1, z-7), 依题意有 令 , 求得=2. 从而x=18, y=17, z=-17. 故B点的坐标为(18, 17,-17).

例6-4 已知p, q和r两两垂直, 且p =1, q =2, r =3, 求 s=p+ q+ r的长度. 解法一 s 2= ss=(p+ q+ r)(p+ q+ r) = pp + qp + rp + pq + qq + rq + qr + rr = pp+ pq + rr = p 2+ q 2+ r2. 解法二 记 p0, q0, r0分别表示与p, q, r方向一致的 单位向量, 则 s=p0+ 2q0+3 r0 . 故

例6-5 已知p =2, q =3, (p  q)=/3, 求以A=3p-4q 和B=p+2q为两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解 A 2=AA=(3p-4q)(3p-4q) =9 p 2-24pq +16 q 2 =9×22 -24×2×3×cos(/3)+16×32 =108. B 2=BB=(p+2q)(p+2q) = p 2+4pq +4q 2 =22 + 4×32 +4×2×3cos (/3) = 52. 故 设周长为L, 则

例6-6 证明恒等式[(a+b) (b+c)] ·(c+a)=2 (a b)·c. = (ab + ac + bb + bc) ·(c+a) = (ab) · c + (ab) · a + (ac) · c + (ac) · a + (bc) · c + (bc) · a = 2(ab) · c

例6-7 用向量代数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 一点. A E F B C H D 证 作ABC, 如图所示. ADBC, BEAC, AD与BE交于点H, 连接CH并延长交AB于F. 只要证明CFAB即可. 由于ADBC, 从而AH BC, 有AHBC=0 同理, BHAC=0, 于是 CH  AB=(CA+AH) (AH+HB) = CA  AH+CA  HB+AH  AH+AH  HB = AH (CA+AH+HB) =AH  CB=0 故CHAB, 从而CFAB.

例6-8 求通过直线 , 且平行于直线 的平面方程. 解 设所求平面的法向量为n, 则 而M0(1,-2,-3)是平面上的一点, 故所求平面方程为 2(x-1)+0(y+2)-(z-3)=0 故 2x-z-5=0.

例6-9 经过两平面4x-y+3z-1=0和x+5y-z+2=0的交线 解 为交线方程, 分别令z=0和x=0, 得到交线上的两点 两交点连线的方向向量为 平面2x-y+5z=0的法向量为 n1=2i-j+5k. 设所求平面的法向量为n, 则 所求平面为 , 即7x+14y+5=0.

例6-10 在由平面2x+y-3z+2=0和平面5x+5y-4z+3=0 所决定的平面束内, 求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 其中的一 个经过点(4, -3, 1). 解 由已知两平面决定的平面束方程为 2x + y - 3z + 2 + (5x + 5y - 4z + 3)=0 经过点(4, -3, 1)的平面应满足条件 2×4+1×(-3) - 3×1+2+ [5×4+5×(-3)- 4×1+3=0, 即=1. 故过点(4, -3, 1)的所求平面方程为3x+4y-z+1=0. 另一平面也在平面束内, 故 (2+5)x+(1+5)y-(3+4)z+(2+3)=0 应满足条件 (2+5)×3+(1+5)×4+(-3-4)(-1)=0, . 所求的另一平面方程为x-2y-5z+3=0.

例6-11 一平面通过两直线L1: 的公垂线L, 且平行于向量s=(1, 0, 1), 求此平面方程. 解 已知两直线的方向向量为s1=(1, 2, 1), s2=(1, 3, 2), 令s3=s1s2, 则s3=(1, -1, 1). 设所求平面的法向量为n, 则应有n=s3s, 计算可得n=(1, 2, 1). 下面求公垂线L上的一点. 设此公垂线与L1, L2分别 交于A(t+1, 2t-2, t+5)和B(, 3-3, 2-1), 则AB//s3, 从而, 解出t=6, =5. 故点A为(7, 10, 11). 所求平面方程为 (x-7)+2(y-10)+(z-11)=0, 整理得 x+2y+z+8=0.

例6-12 在过直线 , 的所有平面中, 求一平面, 使原点到的距离最长. 解 平面2x+y+z=0过原点, 也过直线L, 它不是所求的 平面. 故可设过L的平面束方程为 (x+y+z+1)+ (2x+y+z)=0. 即 (1+2)x+(1+)y-(1+)z+1=0. 原点与它的距离的平方 距离最长. 所求平面为x-y-z-3=0.

例6-13 推导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公式, 并用此公式求 两直线之间的距离. 解 设直线L1的方向向量为s1, 直线L2的方向向量为s2 M1是直线L1上的点, M2是直线L2上的点, 两直线L1, L2 间的距离就是M1M2在s1s2上投影的大小, 即

s1=(-4, 1, 1), s2=(2, 2, -3), M1M2 =(-5, -1, 6),

例6-14 设有直线 求平行于L1而分别与L2, L3都相交的直线方程. 解 设过L2的平面方程为 5x-z-6+ (4y-z+3)=0. 由所求平面平行于L1, 则必有5×4+4×1+2+ (-1-)×1=0, 此平面即为15x-76y+16z-75=0. 同理可求过L3而平行于L1的平面方程为 4x-23y+7z-43=0. 所求直线即为

例6-15 在平面x+y+z+1=0内, 作直线通过已知直线 , 与平面的交点且垂直于已知直线. 解 化已知直线为对称式, 有 在直线上取一点(0, -1, 0), 则对称式方程为 参数式为 带入平面x+y+z+1=0, 得t=0. 故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为(0, -1, 0).

以s=2i+j-k为法向量过点(0, -1, 0)的平面为2x+y-z+1=0. 所求直线方程即为 注 直线与平面的交点还可利用求解线性方程组得到.

例6-16 坐标面在平面3x-y+4z-12=0上截得一个ABC, 从z轴上的一个顶点C作对边AB的垂线, 求它的方程. 解 把已知平面写成截距式, 有 从而可知ABC三顶点的坐标为 A(4, 0, 0), B(0, -12, 0), C(0, 0, 3). 设垂线为CD, 则可令CD=CA+AB, 于是 4(1-)(-4) -12 (-12)+(-3)z0=0. 从而 垂线CD的方程为

例6-17 已知入射光线路径为, 求该光线经平面x+2y+5z+17=0反射后的反射线方程. 解 将L写成参数式, 有x=1+t, y=1+3t, z=2+t, 带入 平面方程, 得t=-2, 从而求得L与的交点Q(-7,-5,0). 点P(-7,-5,0)是L上的一点, 过P作垂直于平面的直线 化l为参数式, 有x=1+t, y=1+3t, z=2+5t, 带入中, 得t=-1, 从而求得l与的交点R(0,-1,-3). 由P(-7,-5,0), R(0,-1,-3), 得P的对称点为P’(-1,-3,-8). 过P’, Q的直线为 为所求的反射线方程.

例6-18 求点(1, 2, 3)到直线 的距离. 解法一 先求点(1, 2, 3)在该直线上的投影. 为此先以 n=i-3j-2k为法向量, 过点(1, 2, 3)做平面, 有 (x-1)-3(y-2)-2(z-3)=0, 即x-3y-2z+11=0. 已知直线写成参数式, 有x=t, y=4-3t, z=3-2t, 代入平面 方程得 所求距离就是点(1, 2, 3)与点 间的距离.

解法二 记M0(1, 2, 3), M(0, 4, 3), s=(1, -3, -2), 则所求距离为

例6-19 试证曲线 是两条相交直线, 并求其对称式方程. 证 在原曲线方程中消去z得(x-5)(y+4)=0. 于是得两直线方程分别为 容易求其方向向量分别为s1=(0, 2, -1), s2=(5, 0, 2). 说明L1与L2共面不平行. 因此, 他们是两条相交直线, 进一步可写出其对称式方程, 为

例6-20 求过直线 , 且垂直于平面 x+4y-3z+7=0的平面. 解 过点(2, -1, 3)做平行于已知平面的平面, 有 3(x-2)-2(y+1)+(z-3)=0, 即3x-2y+z+11=0. 把已知直线的参数式x=2t+1, y=-3t, z=t-2代入此平面得 从而得交点 所求直线为 化简得

例6-21 求过直线 , 且垂直于平面 x+4y-3z+7=0的平面. 解 现将已知直线化成一般式, 有 再写出过L的平面束方程为2x-5y+9+ (2y-z+7)=0. 此平面与已知平面垂直, 故2+4(2-5)+3=0. 解出 故所求平面为 即 22x-19y-18z-27=0.

例6-22 已知直线 求其在平面 2x+z+4=0上的投影直线方程. 解 过已知直线L的平面束方程为 x-2y+z-1+ (x+2y-z+3)=0. 即(1+)x+(-2+2)y+(1-)z+(-1+3)=0. (1) 若(1)为投影平面, 此平面应与已知平面垂直. 有 2(1+)+(1-)=0, 得= -3. 代入(1)得x+4y-2z+5=0. 投影直线方程为

点(1, 1, 1)的直线成45角. 求此直线上点的坐标满足 例6-23 一条直线通过坐标原点, 且和连接原点与 点(1, 1, 1)的直线成45角. 求此直线上点的坐标满足 的关系式. 解 设此直线上的点为A(x, y, z), 由于AOM= 45, 故OA=xi+yj+zk, OM=i+j+k. 两边平方, 整理得x2+y2+z2 - 4yz - 4zx - 4xy = 0. 注 这实际上是半顶角为45, 以OM为对称轴的正圆锥面.

例6-24 求曲线 平行于z轴的投影柱面. 解 将式(2)代入式(1), 有 整理得4x2-9y2=36, 即为所求.

例6-25 若椭圆抛物面的顶点在原点, z轴是它的轴, 且点A(-1, -2, 2)和B(1, 1, 1)在该曲面上, 求此曲面方程. 解 设所求的曲面方程为 其中a, b为 待定参数. 将点A, B坐标代入曲面方程得 所求曲面方程为

例6-26 求通过直线 且切于球面 x2+y2+z2=4的平面方程. 解 过已知直线的平面束方程为 (4+2)x+(2+)y+3z-6=0. 此平面切于已知球面. 故球心至此平面的距离为 解得=2. 所求平面为[4+2×(-2)]x+(2-2)y+3z-6=0, 即z=2.

解 设M0(x0, y0, z0)为椭圆上的一点, 则连接A, M0 为准线的锥面方程. 解 设M0(x0, y0, z0)为椭圆上的一点, 则连接A, M0 两点的直线方程为 M(x, y, z)为直线 M(x,y,z) x 3 A(0,0,1) M0(x0,y0,z0) z y 上任一点, 如图所示. 由于M0(x0, y0, z0)在椭圆上, 故适合其方程,

将 代入上面的方程, 得 故所求锥面方程为

例6-28 试证在单叶双曲面 上可以配置无数条直线. 证 把原曲面方程改写成 它可以看作两直线 两边相乘得到的. 而后者是直线方程, 随着k的变化, 而成为不同的直线, 这些直线在原曲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