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M-B 统计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 重点:将M-B统计应用于理想气体得出的几个统计规律 一、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定律 条件: 理想气体,平衡态(热动平衡) 宏观: 微观: 各分子不停运动且频繁碰撞, 对大量分子整体而言,气体分子按速率分布具有确定规律。
1. 内容: 平衡态下,无外力场作用时,理想气体分子速率在v — v + dv 间的概率为: 分布函数: 分子速率在 v 附近单位速率区间的概率
很大的分子所占比率小,具有中等速率分子所占比率大。 v f(v) 2.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 讨论: 1)气体分子速率可取 的一切值,但v 很小和v 很大的分子所占比率小,具有中等速率分子所占比率大。 O v f(v) vp 令 数量级:
若将 分为相等的速率间隔,则在包含 的间隔中的分子数最多。 O v f(v) vp 物理意义: 若将 分为相等的速率间隔,则在包含 的间隔中的分子数最多。
2) 曲线下的面积 讨论: O v f(v) v+dv v1 v2 窄条: 分子速率在 v——v+dv 区间内的概率 部分:
O v f(v) v+dv v1 v2 总面积: 归一化条件 练习: 的物理意义?
3) 分布曲线随 m ,T 变化 讨论: m一定, 曲线峰值右移,总面积不变,曲线变平坦
T 一定, v f(v) vp2 vp1 曲线峰值左移,总面积不变,曲线变尖锐。 3.分子速率的三种统计平均值 一般情况: O v f(v) vp2 vp1 m1 m2> m1 T一定 曲线峰值左移,总面积不变,曲线变尖锐。 3.分子速率的三种统计平均值 一般情况:
1) 平均速率 2) 方均根速率 3) 最概然速率(最可几速率)
三者关系: O v f(v) vp
练习1. A. B. C. D.
练习2. 图示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在相同温度下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氢分子的最概然速率为 , 氧分子的最概然速率为 。 1000 4000
练习3. 处理理想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统计方法可用于金属中自由电子(“电子气”模型),设导体中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速率最大值为费米速率vF且已知电子速率在 v — v+dv 区间概率为: 1. 画出电子气速率分布曲线 2. 3.
解: 1. 2. 由归一化条件 3.
二、 玻尔兹曼(奥地利1844-1906)粒子数按势能分布规律 或:重力场中粒子数按高度分布规律 无外力场存在时,麦氏分子速率分布定律 麦氏分子速度分布定律
保守力场中,粒子不再均匀分布 两点修正 变量间隔改为 在空间小体积 速度在 的分子数: 对所有速度积分得体积元 分子数密度:
重力场中,热运动与重力作用相互影响,实现热动平衡时,气体分子数密度随高度上升,按指数规律下降。 恒温气压公式 高度计原理
三. 能均分定律 理想气体内能 各种平均能量按自由度均分 1. 模型的改进 推导压强公式: 理想气体分子—— 质点 讨论能量问题: 考虑分子内部结构 —— 质点组 分子热运动 平动 转动 分子内原子间振动 大量分子系统: 各种运动形式的能量分布、平均总能量均遵守统计规律。
2.自由度 确定一个物体的空间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 总自由度数=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 1) 质点: 只有平动,最多三个自由度 受限制时自由度减少 飞机 t =3 轮船 t =2 火车 t =1 例:
2) 刚体 决定质心位置 t =3 过质心转轴方位 刚体相对于轴的方位 r =3 最多6个自由度: i = t + r = 6 定轴刚体 : i = r = 1
3)气体分子 单原子分子—自由质点 i = t = 3 双原子分子 — 轻弹簧联系的两个质点 y x z 质心位置 t = 3 m2 m1 O C m2 m1 质心位置 t = 3
多原子分子(原子数 n ) 最多可能自由度 i=3n 平动 t =3 转动 r =3 振动 s =3n-6 刚性多原子分子 t = 3 r = 3 s = 0 i = 6 3. 能均分定律 分子的平均总动能: 由M-B统计得,在温度T的平衡态下,物质(固,液,气) 分子的每一个可能的自由度都有相同的平均动能
定性说明: 由于分子频繁碰撞,动能在各运动形式、 各自由度之间转移,平衡时,各种平均动能按自由 度均分。 由温度公式 每个自由度上的平均平动动能: 由能均分定律,其它各自由度上平均动能均为
平均平动动能 平均转动动能 平均振动动能 平均总动能 注意: 能均分定律是统计规律,反映大量分子系统的整体性质,对个别分子或少数分子不适用。
4. 理想气体的内能 1)实际气体的内能:(分子数 N) 所有分子的动能: 与T,V有关 微振动:采用谐振动模型 所有分子内原子振动势能: 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 与体积 有关 2) 理想气体内能:(分子数 N) 模型:分子间无相互作用~无分子相互作用势能 分子动能: 原子振动势能:
模型:刚性分子~无振动自由度 分子数为 N 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对 1mol 刚性分子理想气体 单原子分子 刚性双原子分子 刚性多原子分子 温度 T 的单值函数
指出下列各量的物理意义 平衡态下,物质分子每个自由度上的平均动能 平衡态下,物质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平衡态下,物质分子的平均总动能 平衡态下,1mol理想气体内能
四. 分子碰撞的统计规律 分子速率分布 都是依赖分子间频繁碰撞实现的 平均动能按自由度分布 每个分子1秒内与其它分子相撞次数 只能求统计平均值,寻求其统计规律。 每个分子1秒内与其它分子相撞次数 连续两次相撞间经过的时间间隔 连续两次相撞间通过的路程 均不确定
单位时间内每个分子平均与其它分子相撞次数 1 . 分子平均碰撞频率 单位时间内每个分子平均与其它分子相撞次数 思考: 是否可以象求 p 那样视为质点? 1) 模型的改变: 分析分子碰撞的过程 分子间相互作用
分子相撞——视为直径为 d 的刚性小球的弹性碰撞 两分子相碰过程(经典模型) A B d 分子间最小距离 d 与分子初动能有关,其统计平均值—分子的有效直径。 A B d 分子相撞——视为直径为 d 的刚性小球的弹性碰撞
2) 推导公式: “跟踪”一个分子A,认为其它分子不动,A以平均相对速率 相对其它分子运动。 A球心轨迹:折线 质心与折线距离 < d 的分子将与A相碰; 质心与折线距离 > d 的分子将不与A相碰 时间 t 内,A通过的折线长 以折线为轴的曲折圆柱体积 圆柱内分子数
单位时间内平均碰撞次数 平均相对速率 A B u r 平均碰撞频率 一般:
2.分子平均自由程 1) 定义 分子在连续两次碰撞间通过的自由路程的平均值。 2) 常温常压下: 为分子有效直径的数百倍 注意:
习题课. 第18章重点: M—B统计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 两个基本概念: p, T 四个统计规律 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 玻尔兹曼粒子按势能分布 能均分定律 分子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解: 1. 2克氢气与2克氦气分别装在两容积相同的封闭空间,温度相同。则: 1) 氢分子与氦分子平均平动动能之比: 2) 氢气与氦气压强之比: 3) 氢气与氦气内能之比: 练习 1 :1 2 :1 10 :3
练习 解: 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等压过程从 V 2 V 则表述分子运动的下列各量与原来的量值之比是: 1) 平均自由程:___________ 2) 平均速率:___________ 3) 平均动能:___________ 2 : 1 2 : 1
练习 3..容器中储有一定量理想气体,温度为 T ,分子质量为 m ,则分子速度在 x 方向的分量的平均值为: (A) (C) (B) (D) [ D ] 4.标准状态下,若氧气和氦气的体积比V1/V2 = 1/2, 则其内能 E1/E2 为: (A)1/2 ; (B)5/6 ; (C)3/2 ; (D)1/3 . [ B ]
5. 水蒸气分解为同温度 T 的氢气和氧气,即 H2OH2+0.5O2 内能增加了多少? (A)50% (B)25% (C)66.7% (D)0. 练习 [ B ]
练习 6.在恒定不变的压强下,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 与气体的热力学温度 T 的关系为: (A) 与T 无关。 (B) 与 成正比。 (C) 与 成反比。 (D) 与T 成正比。 [ C ]
练习 7.下列各式中哪一种表示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式中 M 为气体的质量,m 为气体分子的质量, N 为气体分子总数目, n 为气体分子密度, N0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Mmol为摩尔质量。) (A) (C) (B) (D) [ A ]
练习 8.一瓶氦气 He 和一瓶氮气 N2 质量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 (A)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温度、压强都不同。 (C)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D)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 C ]
练习 9. 有一截面均匀的封闭圆筒,中间被一光滑的活塞分割成两边,如果其中的一边装有0.1kg某一温度的氢气,为了使活塞停留在圆筒的正中央,则另一边应装入同一温度的氧气质量为: [ C ]
练习 10.汽缸内盛有一定的理想气体,当温度不变,压强增大一倍时,该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的变化情况是: (A) 和 都增大一倍; (B) 和 都减为原来的一半; (C) 增大一倍而 减为原来的一半; (D) 减为原来的一半而 增大一倍。 [ C ]
练习 11. 一定量理想气体, vP1, vP2 分别是分子在温度 T1、T2 时的最概然速率,相应的分子速率分布函数的最大值分别为f(vP1)和f(vP2),当T1> T2时, (A)vP1 > vP2 f(vP1)< f(vP2); (B)vP1 < vP2 f(vP1)< f(vP2); (C)vP1 > vP2 f(vP1)> f(vP2); (D)vP1 < vP2 f(vP1)> f(vP2). [ A ] m一定
12.已知氢气与氧气的温度相同,请判断下列说法哪个正确? (A)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氧气的压强一定大于氢气的压强。 (B)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氧气密度一定大于氢气的密度。 (C)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氢分子的速率一定比氧分子的速率大。 (D)氧分子的质量比氢分子大,所以氢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一定比氧分子的方均根速率大。 练习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