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一、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解剖
(一)颞下颌关节的硬组织 关节窝: 关节结节:后斜面是功能面,是关节的负重区 髁突:呈椭圆形突起,两侧的横嵴的延长线交于枕骨大孔的前缘,角度约为145-160度
(二) 颞下颌关节的软组织 关节盘: 关节囊 韧带: 颞下颌关节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三) 咀嚼肌 升颌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 降颌肌群: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 伸颌肌:翼外肌
(四)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包括转动和滑动 开口运动 前后运动 侧向运动
二、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一)临床表现 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临床表现的症状极为复杂,归纳起来有4个主要症状:即下 下颌运动异常; 关节和周围肌疼痛: 关节运动对杂音和弹响 头痛。
(二) 病因 目前病因尚未查明,因此多数学者已将过去在文献中称之为病因的概念改称为发病因素。本病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精神心理因素; ②个性因素; ③咬合因素; ④关节负荷过重; ⑤免疫因素; ⑥直接创伤因素及不良习惯; ⑦寒冷刺激
(三) 防治原则 ①以综合性的保守治疗为主;消除发病因素与对症治疗相结合; ②关节的局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改进全身情况和病人的精神状态; (三) 防治原则 ①以综合性的保守治疗为主;消除发病因素与对症治疗相结合; ②关节的局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改进全身情况和病人的精神状态; ③ 不能忽视对病人进行心理精神治疗. ④ 尽量不干扰和破坏关节的生理功能,应有一个合理的治疗程序,需有一个逐步升级的治疗步骤。 如:保守治疗在先;解除急性症状在先;可逆性治疗在先;调河在后;正畸矫正始治疗在店先;手术在后。
(四) 临床分类、分型及特点 1.咀嚼肌功能紊乱类 为神经、肌功能紊乱。实际上是关节外疾病,关节的结构和组织正常 1.咀嚼肌功能紊乱类 为神经、肌功能紊乱。实际上是关节外疾病,关节的结构和组织正常 临床特点:以开口度(包括开口过大和开口受限)、开口型异常以及受累肌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关节运动时可有弹响发生。弹响多发生在开口末和闭口初,为单一清脆的弹响声或柔和的撞击声。一般对症治疗后,症状可以消失
x线表现:平片检查无骨质改变或正常.有的可伴有关节间隙改变。 常见的类型有: ①翼外肌功能亢进; ②翼外肌痉挛; ③咀嚼肌群痉挛; ④肌筋膜疼;
2.关节结构紊乱类 为关节盘、踩状突和关节窝之间的结构紊乱 主要类型: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关节盘附着松弛或撕脱及关节囊扩张等。
临床待点: 以开口运动中各不同时期的弹响和杂音为主要待征, 有由弹响音质变为破碎音质的可靠病史,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及开口度、开口型异常。 常继发于咀嚼肌功能亲乱;也有的由急性前脱位后未治愈造成。有的可以治愈;有的则进一步发展成关节器质性改变;也有的长期稳定在这一阶段而不发展, x线表现:平片无骨质改变,但一般均有关节间隙异常。造影片可显示各种关节盘移位、关节盘附着松弛或撕脱及关节囊扩张等
3.关节器质性改变类 通过x线片和造影可以发现关节骨、关节盘以及覆盖关节骨的软骨有器质性改变。主要包活关节盘穿孔或破裂,及髁状突、关节结节骨质改变。 此类病理实质是长期、持续性关节内微小创伤所致的继发性迟行性骨关节病。
临床特点: 除了可同时出现咀嚼肌功能紊乱和关节结构紊乱的症状外,主要特点是关节运动时可出现连续的摩擦音或多声破碎音。 也有的病例经过适当治疗,破坏的骨质可以修复。 有的病例自觉症状明显,反复发作,开口和咀嚼疼痛.明显影响关节功能。
x线表现:平片检查有骨质改变或造影检查有上下腔穿通。器质改变包括髁状突及关节窝、关节结节硬化,髁状突不同程度破坏、囊洋变,前斜面磨平,骨质增生,骨赘形成以及髁状突变形变短等。 同时可伴有关节盘移位、穿孔或破裂。 常见的类型有:①关节盘穿孔、破裂;⑦骨关节病、骨关节炎;③骨关节病(骨关 节炎)伴关节盘穿孔、破裂。
三、 颞下颌关节脱位
(一) 急性前脱位 [临床表现] 急性前脱位可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双侧脱位的临床表现为: ①下颌运动失常,病人呈开口状而不能闭口;唾液外流.语言不清,咀嚼和吞咽均有困难。检查时可见前牙开合、反合,仅在磨牙区有部分牙接触。 ②下颌前伸,颏部前突,两颊变平.鼻唇沟消失.脸型也相应变长。 ③因髁状突脱位,耳屏前方触诊有凹陷,而关节结节前方则隆起,在颧弓下可触到脱位的髁状突。
治 疗
(二) 复法性脱位
(三) 陈旧性脱位 是指急性前脱位或复发性脱位后数周仍未复位者
四、颞下颌关节紊强直
因器质性病变导致长期开口困难或完全不能者。 关节内强直多发生在1.5岁以前的儿童,常见的原因是外伤与感染。 感染多数由邻近器官的化脓性炎症扩散而来,其中以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 外伤主要为关节区直接与间接外伤、髁状突骨折。
临床上可分为3类: 第一类: 由于一侧或两侧关节内发生病变,最后造成关节内的纤维性或骨性粘连,称为关节内强直,简称关节强直,也称真性关节强直; 第二类病变: 在关节之外上下颌骨间的皮肤、粘膜或深层组织发生,称为颌间挛缩或称关节外强直,也称假性关节强直; 第三类: 关节内强直与关节外强直同时存在称混合型强直。
(一) 关节内强直 1、病因:最常见为外伤和感染。
2、临床表现 髁突活动减弱或消失 开口困难 面下部发育障碍畸形 合关系错乱 外耳道扪诊 开闭口及侧方运动 纤维性强直 --- 小动度 骨性强直 --- 无动度 较敏感的检查关节动度的方法
影像学表现 I 型 正常关节解剖形态消失,关节间隙模糊,关节窝及髁突骨密质有不规则破坏 (纤维性强直) II 型 关节间隙消失,髁突和关节窝融合成很大的致密团块,呈骨球状 (骨性强直) III 型 致密的骨性团块波及下颌切迹,使正常喙突、颧弓、下颌切迹影像消失 (骨性强直)
双侧关节内强直
关节内强直的诊断 开口困难 面下部发育障碍畸形 合关系错乱 髁突活动减弱或消失 影像学表现
3、治疗原则 早期纤维性强直:可行纤维粘连剥离术。 关节间隙无足够间隙者:髁突高位切除术。 骨性强直者:行关节成形术及人工关节置换。 术后需加强开口训练。
(二) 颌间挛缩 1、病因:主要是外伤和感染 2、临床表现: 开口困难或完全不能开口; 口腔或颌面部瘢痕挛缩或缺损畸形; 髁突活动减弱或消失; X线检查:关节间隙清晰可见。
关节外强直的诊断 开口困难 口腔或颌面部瘢痕挛缩或缺损畸形 髁突活动减弱或消失 影像学表现 1.关节窝和关节间隙清晰可见 2.上颌与下颌支间间隙可变窄,密度增高
3、治 疗 原 则 以手术为主:切除纤维瘢痕条索和骨性黏连。 植皮或用皮瓣修复创面。 手术后坚持开口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