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有三条途径: 1. 糖的无氧分解 2 .糖的有氧分解 3. 磷酸戊糖途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学习代谢途径的技巧和要求 反应过程 起始物、终产物、重要中间产物、 重要反应 ( 关键酶催化 的反应、产能与耗能反应、脱羧反应 ) 反应部位 器官,细胞内定位 生理意义 代谢调节 主要调节点,主要变构抑制剂、变构激活剂 各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和调控.
Advertisements

一、氨基酸代谢概况食物蛋白质 氨基酸特殊途径  - 酮酸 糖及其代谢 中间产物 脂肪及其代谢 中间产物 TCA 鸟氨酸 循环 NH 4 + NH 3 CO 2 H2OH2OH2OH2O 体蛋白 尿素 尿酸 激素 卟啉 尼克酰氨 衍生物 肌酸胺 嘧啶 嘌呤 生物固氮 硝酸还原 (次生物质代谢) CO.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NH 2 -CH 2 -COOH + ½ O 2  H-CO-COOH + NH 2 第一节 Amino acid degradation 1. 氧化脱氨基 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酮酸的过 程,叫氧化脱氨基作用 甘氨酸氧化酶 一. 氨的去路.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构成机体的成分 (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合成代谢------需要能量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1. 什么是糖?你喜欢吃糖吗? 糖在人体的作用是什么?糖重要吗?为什么? 2. 糖与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有关系吗? 3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Metabolic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
第十章 物质代谢的 联系与调节.
人体能量的生成 1.
人体能量的生成.
第八章 糖类代谢 糖类是生物体的基本营养物质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能源和 碳源,同时糖类物质也是现代发酵工业中最常用的原料。近年来科学研究证明,糖及其糖链在生命活动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信息功能。通过研究糖代谢的规律,从而找出代谢特点和条件,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所需产品。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个方面,生物体内的糖代谢基本过程相类似。
第 五 章 维生素与辅酶 Vitamins and coenzymes.
糖 代 谢.
第九章 糖 代 谢 Chapter 9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第九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九章 糖 代 谢.
上节课内容: 糖的有氧分解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第三阶段是柠檬酸循环
生化PBL.
第十五章 细胞代谢调控 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代谢的调节.
11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第十章 糖代谢(2) Glycometabolism 河北科技大学生工学院 生物化学教研组.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第三章 糖代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糖酵解 第三节 三羧酸循环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 第五节 糖异生 第六节 糖原合成与分解.
第 九 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Metabolic Interrelationships and Regulation.
Metabolic Interrelationships and Regulation
Metabolic network and regulation
生物技术一班 游琼英
第二篇 发酵机制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积累的产物 微生物菌体 酶 厌气发酵:
第二十二章 糖酵解作用 欧阳红生 Chapter 22 Glycolysis 动物生物技术系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上节课内容概述: 糖化学: 糖定义,分类,二糖,多糖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糖酵解: 部位,无氧,总反应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Respiration)是将植物体内的物质不断分解的过程,是新陈代谢的异化作用方面。它既是植物能量代谢的核心,也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转换的枢纽。
第25章、戊糖途径(HMS)和糖原生成.
4 细胞代谢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
第五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Glucose
第四章 柠檬酸发酵机制 性质: 分子式C6H8O7,分子量 有两种形式
Metabolic Interrelationships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生物化学习题.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s of Metabolism.
糖代谢的概况 主要途径:1. 糖酵解(糖的无氧氧化) 2. 柠檬酸循环(糖的有氧氧化) 3. 磷酸戊糖途径 (二) 合成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二节 糖酵解 glycolysis Louis Pasteur in his laboratory.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 四 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The Others Oxidative Enzyme Systems without ATP Producing
第四章 糖代谢 新陈代谢概述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戊糖磷酸途径 糖醛酸途径 糖异生.
第四章 糖代谢 一、代谢总论 Metabolism 二、多糖和寡聚糖的酶促降解 三、糖的无氧降解及厌氧发酵 四、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八章 糖代谢 glycolysis ● from the Greek glyk-, sweet, and lysis, splitting.
第八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23章 糖异生和其他代谢路径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15 柠檬酸循环.
Chapter 3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第24章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血 糖 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称为血糖。按真糖法测定,正常空腹血糖浓度为3.89~6.11mmol/L(70~100mg%)。
第五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saccharide 第五章糖类分解代谢和第七章糖的生物合成.
ATP ADP Pi 能量 酶 酶 能量 Pi.
李载权老师教学平台页面 登陆说明: 应用药学学生账号为学号后七位,密码为 药学学生账号为学号,密码也为学号;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呼吸作用 SLYTYZJAM.
第9章 糖代谢 主讲教师:卢涛.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对一碳化合物的同化 一、自养微生物CO2的固定 1、Calvin循环 2、羧酸还原反应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Tel: 环境微生物学 侯森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Tel:
Chapter 6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有三条途径: 1. 糖的无氧分解 2 .糖的有氧分解 3. 磷酸戊糖途径

一 糖的无氧分解 (一)糖的无氧分解概念: 糖在无氧的条件下氧化成乳酸,同时有ATP的生成。由于此途径与酵母菌发酵的过程相似,故又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用反应式表示;

(二)糖无氧分解的反应部位 糖无氧分解的整个过程都是在细胞浆进行的。

(三)糖无氧分解的反应过程 根据糖分解消耗和产生能量的不同可分为二个阶段; I 阶段消耗能量 葡萄糖或糖原中葡萄糖单位转变成2分子 3-磷酸甘油醛的过程。 II 阶段产生能量 2分子3-磷酸甘油醛转变成乳酸的过程。

1. 葡萄糖磷酸化成6-磷酸葡萄糖(glucose-6-phosphate, G-6-P) 磷酸化使葡萄糖不能自由逸出细胞; 己糖激酶 (hexokinase, HK) 分四型, 肝中为葡萄糖激酶 (glucokinase, GK); 反应不可逆。

从糖原的葡萄糖单位开始氧化

2. 6-磷酸葡萄糖异构为6-磷酸果糖 (fructose-6-phosphate, F-6-P)

3. 6-磷酸果糖转变成1,6-二磷酸果糖 (1,6-fructose-biphosphate, F-1,6-BP)

磷酸果糖激酶-1 (phosphofructo-kinase-1, PFK-1) 也是磷酸化反应。 不可逆反应

4. 磷酸己糖裂解成2个磷酸丙糖 反应可逆, 由醛缩酶(aldolase)催化

5. 磷酸丙糖同分异构化 磷酸丙糖异构酶 G→2分子3-磷酸甘油醛, 消耗2分子ATP。

6.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醛基氧化成羧基,并加入一分子磷酸, 形成混合酸酐。脱下的氢由NAD+接受。

7.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 3-磷酸甘油酸 反应可逆 此步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8.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9.2-磷酸甘油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 酸(PEP) 反应引起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键。

10. PEP转变成丙酮酸 (pyruvate) 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不可逆。 烯醇式立即自发转变为酮式。

11. 丙酮酸→乳酸(lactate)  ■此为还原反应,NADH+H+来自于 3-磷酸甘油醛脱氢。 ■乳酸是糖酵解的终产物。

糖酵解的全过程:

(四)糖无氧分解的小结 1.糖的无氧分解是在不需要氧的情况下,使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的过程。既无氧酵解。 2.由于3-磷酸甘油醛氧化脱氢生成NADH+H+,在无氧的条件下,后者不能进入电子传递链,而是将其交给丙酮酸还原成乳酸。NADH+H+氧化成NAD+。 3 - 磷 酸 甘 油 醛 NAD+ 乳 酸 无 O 2 1 , 3 - 2 磷 酸 甘 油 酸 NADH+H+ 丙 酮 酸

3.糖的无氧分解产能的方式和数量 产能的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产能的数量:1分子葡萄糖产生2分子ATP; 1分子葡萄糖产生3分子ATP。 4.糖无氧分解整个过程有三步不可逆反应

5.糖无氧分解的总反应式: G + 2ADP + 2Pi → 2乳酸 + 2ATP+2H2O 6.终产物乳酸的去路——乳酸的循环; 即乳酸再利用。

(五)糖无氧分解的生理意义 1.机体在缺氧的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 式;即应急供能的途径。 2.在某些正常组织中,有氧的情况下,也是 1.机体在缺氧的情况下,获取能量的有效方 式;即应急供能的途径。 2.在某些正常组织中,有氧的情况下,也是 一条重要的供能途径。 3.糖的无氧分解不仅能提供能量,而且还能 提供碳源物质,参与蛋白质、脂肪酸的生 物合成。

(六)糖无氧分解的调节 1.6-磷酸果糖激酶-1(PFK-1)

2.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具有双重作用, 别构调节: F-1,6-BP为变构激活剂; ATP和肝内Ala为变构抑制剂。 共价修饰调节: 胰高血糖素通过cAMP使 PKA磷酸 化而抑制其活性

3.己糖激酶和葡萄糖激酶 己糖激酶是别构酶,受G-6-P反馈抑制;其特异性差,可催化多种己糖磷酸化;Km值较低,为0.01mM;它有四种同工酶,分布在不同的组织中。 葡萄糖激酶不是别构酶,为己糖激酶的同工酶IV型。它存在于肝细胞内,受胰岛素诱导合成。其特异性强,只能催化葡萄糖磷酸化;Km值高,为10―15mM。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一)糖有氧分解的概念 糖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三羧酸循环 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同时释放能 第三节 糖的有氧氧化 (一)糖有氧分解的概念 糖在有氧的条件下,经三羧酸循环 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同时释放能 量的过程 称为有氧分解。也称为有 酵解。这是糖氧化的 主要方式。

(二)糖有氧分解的反应部位 糖的有氧分解分别在不同亚细胞单 位进行,葡萄糖转变成丙酮酸是在 细胞浆中,丙酮酸氧化生成CO2和 H2O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三)糖有氧分解的反应过程 根据糖有氧分解的反应特点不同可分为三阶段; 1 阶段的反应 葡萄糖转变成2分子丙酮酸的过程。 II 阶段的反应 1 阶段的反应 葡萄糖转变成2分子丙酮酸的过程。 II 阶段的反应 2分子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2分子乙酰 CoA III 阶段的反应 2分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1 阶段的反应过程 此阶段与无氧分解的过程相似。不同的是3-磷酸甘油醛脱氢生成NADH+H+的去向不同。在无氧的情况下,NADH+H+在胞浆中将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在有氧的情况下,NADH+H+经穿梭作用进入线粒体,氧化成水和能量。

II 阶段的反应过程 此阶段是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过程。

反应特点: ⑴ 丙酮酸的氧化反应为α-氧化脱羧, 反应不可逆。 ⑵ 反应中生成的NADH+H+直接进入 电子传递链进行氧化磷酸化生成水, 产生2 X 3ATP。 生成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CO2可由肺呼出或参与机体内代谢。

⑶ 此反应中的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由 三种酶及五种辅助因子组成: 三种酶:丙酮酸脱氢酶 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化酶 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 五种辅助因子: TPP(VB1)、硫辛酸、 HSCoA(泛酸)、 FAD(VB2)、NAD+(Vpp)。

辅酶A结构:

III 阶段的反应过程 此阶段是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acid cycle, TAC). 首先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然后进行氧化脱羧等步骤,再生成草酰乙酸的过程。由于柠檬酸分子中含有三个羧基,故又称为柠檬酸循环和Krebs循环. 1. 三羧酸循环的反应过程

2. TAC的反应特点: ⑴ 乙酰CoA进入TAC经两次脱羧后,生成的CO2并不是来自乙酰基的,而是草酰乙酸上的羧基.也就是说;消耗草酰乙酸上的羧基,乙酰基作为补充,草酰乙酸的分子结构不变.这就是代谢的特点。 ⑵ TAC进行四次氧化,产生的四对还原当量(即四对氢).然后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为11个ATP. 另外,TAC还进行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个ATP.因此TAC共生成能量12个ATP.

⑶ TAC中有三个关键酶: 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⑷ TAC是两用代谢途径 即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在分解代谢途径中,它不仅仅是糖分解的末端氧化途径,也是脂肪和氨基酸分解的末端氧化途径.它们都可以转变成乙酰CoA或者是TAC的中间体被氧化. 在合成代谢途径中, TAC的中间体可以作为原料,参与许多物质的合成. 因此; TAC是糖 脂肪 氨基酸代谢的枢纽.

⑸ 草酰乙酸的填补反应

⑹ CO2的生成 CO2的生成方式是有机酸的脱羧. 有2种形式: 单纯脱羧——α-单纯脱羧 β-单纯脱羧 氧化脱羧——α-氧化脱羧 β-氧化脱羧 ⑺ 总反应式: 乙酰CoA+3NAD++FAD+GDP+Pi+2H2O——→2CO2+3NADH+3H++FADH2+GTP+ HSCoA

(三)糖有氧分解的生理意义 1. 糖有氧分解是糖氧化供能的主要方式,其ATP的生成是无氧分解的18―19倍. 2丙酮酸 2乙酰CoA:产生3X2个ATP。 2乙酰CoA CO2和H2O: 共产生12X2个ATP。 结论:1molG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可净生成36或38mol ATP。1分子葡萄糖单位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37或39mol ATP。

2. 糖有氧分解是体内物质代谢的中心枢纽

(四)糖有氧分解的调节 1.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受双重调节: 别构调节 共价修饰调节.

2.柠檬酸合酶 变构激活剂:ADP 变构抑制剂:NADH、琥珀酰CoA、 柠檬酸、ATP. 3.异柠檬酸脱氢酶 变构激活剂: ADP、Ca2+ 变构抑制剂:ATP 4. –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与丙酮酸 脱氢酶复合体相似。

(五)巴士效应 概念: 有氧氧化抑制无氧酵解的现象. 机制: 有氧时, NADH进入线粒体氧化,丙 酮酸不能 进一步生成乳酸 (五)巴士效应 概念: 有氧氧化抑制无氧酵解的现象. 机制: 有氧时, NADH进入线粒体氧化,丙 酮酸不能 进一步生成乳酸. 无氧时, NADH不能氧化,将丙酮酸 还原成乳酸。

三 磷酸戊糖途径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一) 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 磷酸戊糖途径是指6-磷酸葡萄糖生成磷酸戊 糖及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的过程。故又称为己糖旁路。

(二) 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部位 在细胞液中进行 (三) 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 根据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特点可 分为二个阶段: 1 阶段氧化脱羧反应 6-磷酸葡萄糖 5-磷酸核糖 II 阶段非氧化反应 基团转移生成 3-磷酸甘油醛 6-磷 酸果糖

1 阶段的反应过程 此阶段为6-磷酸葡萄糖氧化脱羧生 成5-磷酸核糖、CO2 、NADPH+H+ 的过程。 反应特点: ⑴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为此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⑵ 二次氧化反应脱下的氢由NADP+接受生成NADPH+H+. ⑶ 反应生成5-磷酸核糖是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中间产物.

II 阶段的反应过程 此阶段是通过2C、4C 、6C、 7C等糖的演变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然后进入糖解途径的过程。 它需要二种酶参与: 转酮醇酶(TPP)——将二个碳基团转 移到醛糖上; 转醛醇酶——将三个碳基团转移到醛 糖上。

(四) 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1. 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⑴ NADPH是体内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 主要是在肝脏中对药物 、毒物 、激素等进行生物转化作用。它需要加单氧酶参与。 RH+NADPH+H++O2→ROH+NADP++H2O

⑶ NADPH用于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G-SH+NADP+ G-S-S-G+NADPH+H+ 还原型谷胱肽可以保护某些巯基酶或巯基 蛋白不被氧化剂损坏;还可以保护红细胞 的完整性,防止溶血性贫血. 2 . 提供5-磷酸核糖参与核酸和核苷酸的生 物合成。

(五) 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为限速酶。 当NADPH/NADP+比值增高时, 此途径受到抑制。 此途径被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