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治理與公務人力運用 的策略性思維 呂育誠 博士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 yclue@mail.ntpu.edu.tw 行政效能專題講座 地方治理與公務人力運用 的策略性思維 呂育誠 博士 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 yclue@mail.ntpu.edu.tw
分享重點 現象解讀 問題焦點 理念調整 變革途徑
現象解讀: 廿一世紀對政府體系的要求: 對外開放 對內課責與控制
我國地方政府組織與個人的問題 雖然大家都知道可能有問題,但是--- 到底有沒有問題? 問題多嚴重?
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準則 (96.12.06) 第 六 條 地方行政機關及其內部單位應依職能類同、業務均衡、權責分明、管理經濟、整體配合及規模適中之原則設立或調整;其業務性質相同或相近者,應劃由同一機關或單位掌理。 第 七 條 地方行政機關之設立,具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得為之: 一、業務與現有機關職掌重疊者。 二、業務可由現有機關調整辦理者。 三、業務性質由民間辦理較為適宜者。
第 八 條 地方行政機關具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應予調整或裁撤: 一、階段性任務已完成或政策已改變者。 二、業務或功能明顯萎縮或重疊者。 三、管轄區域調整或裁併者。 四、職掌以委託或委任方式辦理較符經濟效益者。 五、經專案評估績效不佳應予裁併者。 六、業務調整或移撥至其他機關或單位者。
第二十七條 地方行政機關應定期辦理組織及員額評鑑,作為機關組織之設立、調整或裁撤及員額調整之依據。
有這麼嚴重嗎?
所以,今日地方公務人力運用的問題: 環境層次: 全球化浪潮 民間挑戰 技術更新 觀念改變 簡言之:地方政府雖然是處理公共事務的重要力量,但卻不是唯一的力量!
(續) 組織層次: 財政困窘 體制變革 功能重構 單位與員額調整壓力 地方政府要同時處理來自中央一致性的壓力,並同時符合地方差異性的需求。
(續) 人員層次 人事費偏高---排擠效應 非正式人員比例高---管理複雜度 中老年人員比例高---經費,活力與傳承 地方公務人力是否能配合今日環境快速變化的需求?
地方治理意涵 第一,地方政府所處的問題系絡 亦即從原來以整個政府體系為推論單位,轉換為以地方政府為推論單位;相對,觀照問題範圍也連帶轉換為地方政府所處的地方環境 第二,聚焦於地方問題或地方公共服務 地方治理更重視地方政府及各方參與者能共同解決地方公共問題,或是提供具體公共服務
地方治理對地方政府的影響 第一,「垂直重構」 (vertical restructuring) 第二,「水平重構」 (horizontal restructuring)
地方治理對地方政府功能的詮釋 從「以政府為本位的治理」(governance by government),過渡到「基於夥伴關係的治理」(governance by partnership),最後實現「基於體制的治理」(governance by regime)。 地方政府在自我肯定的基礎上,納入地方上不同機關、組織,甚至個人的參與,並形成一持續穩定的「協力」(collaboration)關係,如此地方政府將以此「體制」為依據,充份運用多元影響力來促進地方整體成長,從而發揮「綜效」(synergy)
關於「人」的管理 人力管理(manpower management, 1960’s) 人事管理(personal management, 1970’s) 人力資源管理(HRM, 1990’s) 人力資本管理(human capital, 1990’s)
治理觀點下公務人力體系意涵的轉變
重點在觀念的變革! 就宏觀層面而言,城市治理固然需要政府採行新的變革策略,但實際上此作為背後所蘊含的問題關鍵,並非在於策略與技術層次而已,而更涉及整個地方政府運作傳統、定位、信念等價值觀的變動 在微觀層面上,指的是個人欲處理治理觀點或問題時,需要先行調整原有的思維模式或信念。
變革途徑(一)---組織整體 地方政府角色 地方公共議題的促進者 地方公共責任承擔者 地方資產的信託者 地方民眾的信賴與依靠
變革途徑(二)----組織功能 地方政府功能 有錢好辦事,沒錢辦好事 多不一定就好,自然就是美 全球標準,在地觀點 創新服務,創新需求
變革途徑(三)----人力運用 開發公務人力資本的價值與潛能 公務人員是資本 資本應加以投資 投資目的是為了增值 增值以後可以獲得利潤 利潤共享,利潤互惠,---創造更多投資誘因
週而復始,永續經營,最後成為地方治理網絡 機關對外:除了要考量人員的數量與條件外,也要時整合在地特性、環境需求,乃至於政府未來整體發展等多元因素。 機關對內:在新舊交替過程中,應設計適當接班計畫以避免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反淘汰問題,並使機關在變革過程中,維持正常運作。
結論: 地方治理與地方公務人力管理結合的意義,在於: 擺脫「公僕」或「官僚」的包袱 進而營造全新形象的 「專業經理人」
一、兼顧創新與調適能力 (一)創新是一種觀念上的轉變 (二)創新是對等定需求或問題的回應 (三)創新是不斷提升與進步 (四)創新是一套完整的心智建構(mind- set)
(一)解決問題 (二)協調連繫 (三)對外溝通 (四)創造績效 二、強調專業素養與表現 (一)解決問題 (二)協調連繫 (三)對外溝通 (四)創造績效
歷年高考三級與普考錄取人員年齡
品 牌 形 象 行 銷 推 廣 創 造 價 值 樂 在 工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