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與文化--鄉愁的想像 王婉甄
單元目標 本單元首先從歷史的角度觀察「地域遷徙」的必 然,其次討論臺灣自西元1949年以後的國族認同、 省籍認同,再討論新移民在臺灣的處境,希望透 過臺灣的社會變遷,反思我們面對新移民應有的 態度。 能知道移民遷徙的歷史必然。 反思我們在面對新移民時,看中的究竟是人的籍貫、國 籍?還是人成為人的價值?
臺灣現況.. 統計項目 人數 公告時間 資料來源 外籍配偶人數(76.01至104.02) 499,746 2015.04.02 內政部移民署 新北市95,871人最多,其次分別是台北市56,303人,桃園市54,394人。其父母的原生國以中國大陸、越南、印尼分別位居前三位。 新移民子女就讀國中小人口 (103學年度) 211,445 2015.01.31 教育部 全國國中小總人口為2,325,932人,新移民子女約占10%。 就新移民子女就讀人口來說,以新北市35,775最多,桃園市24,365居次。 外籍勞工人數(至104.02) 557,774 2015.03.23 勞動部 印尼籍333,747人最多,約占59.8%。相較於100 年12 月統計的42.6萬人,增加13.1萬人 原住民人口(至104.12) 540,023 2015.02.14 內政部
桃園市外籍婚姻現況.. 桃園市外籍配偶婚姻54,394 人,位居全國第三位。新北 市95,871人最多,其次是台 北市56,303人。同一時期, 桃園市的原住民人口為 65,602人。 以全國499,746名外國籍配偶 人數來看,桃園市約佔11%。 桃園區 419,079 中壢區 383,037 平鎮區 213,358 八德區 182,188 楊梅區 157,769 大溪區 92,116 蘆竹區 151,942 大園區 84,692 龜山區 142,496 龍潭區 116,559 新屋區 48,065 觀音區 63,731 復興區 10,934 合計 2,065,966 桃園市各區104年2月現住人口數,資料來源:桃園市政府民政局
桃園市新移民子女就讀中小學現況 與94學年度相比,桃園市就讀中小學總人 口下降51,713人,新移民子女則增加 16,968人。 學年 就讀總人口 新移民子女就讀人口 比例 94 264,782 7,397 2.8% 101 226,580 2,3150 10.2% 103 213,069 2,4365 11.4% 與94學年度相比,桃園市就讀中小學總人 口下降51,713人,新移民子女則增加 16,968人。
新住民微電影 劇中描述新住民子女 在青少年時期,面對 母親國籍的自卑感 以及家庭暴力的無助 感,最後因母親發生 意外而深刻體會母愛 的偉大. 劇中描述新住民子女 在青少年時期,面對 母親國籍的自卑感 以及家庭暴力的無助 感,最後因母親發生 意外而深刻體會母愛 的偉大. 嘉義縣立過溝國中/ 我就是為你留下來的 製片:黃孝文 導演:郭玄奇 編劇:郭玄奇 攝影:詹智堯
--王文進-- 〈對歷史曲線該有敬畏〉
王文進〈對歷史曲線該有敬畏〉 凡研究中國三千年歷史的學者都知道,中國歷史上 分裂與統一的年代幾乎各居其半( 分裂時期約一三 ○○年,統一時期約一七○○年),整部中國歷史本 來就是統一與分裂的循環更迭,而每次分裂若能歷 經時間的醞釀與沉澱才能促進另一次統一的大局面。 反之若各項條件尚未成熟,而倉卒統一,則必然帶 來更大的災難與動亂。……
西元280年倉促統一,不到十年爆發「八王之亂,接著「五胡亂華」。統一不到四十年,西元317年再度分裂300年。 西元184年黃巾之亂,導致漢帝國消失,開啟三國百年爭霸史。
所以從諸多歷史教訓中,我們必須對歷史曲折的發 展,具有史家的審慎與敬畏。今天若用宏觀視野來 看待海峽六十年的分裂,必須正視台灣在中共和平 崛起中所注入的正面基因。換句話說,六十年的分 裂,對兩岸政黨的「政權」而言,或許有些難堪與 挫折,但對兩岸人民的福祉與能量的激盪蓄積,其 實是正面的。正因兩岸的人民各自以其滄桑命運去 探觸摸索中華民族的未來。職是之故,雙方的經驗 都是極其珍貴的,只有勇敢地面對歷史曲折處所提 供的玄機與不可抗拒的進程,兩岸一甲子的論述才 有可以開展出積極方向。 …… 2009.11.15,發表於《中國時報》
關於身分認同
身分認同 作家黃春明說,天皇宣布日本戰敗的那一天,他的 祖父興高采烈的覺得「解放」,他的父親垂頭喪氣 的覺得「淪陷」。是不是剛好生在什麼年分,那個 年份就界定了你的身分認同? ……龍應台《大江大海1949》,頁211 左營巷子底 我在台灣有個家
1949年大遷徙 詩人管管,19歲被「抓兵」 離開家。 幾乎瞎掉、纏足的母親,從 梯田那邊用屁股往下滑,碰 見那個塹子,碰了以後往下 滑…… 母親給我一個小手帕,裡面 包了一個大頭。我父親窮的 只剩下兩個大頭……
1949年大遷徙 中研院院士、歷史學家張玉法, 14歲跟著聯合中學離開山東。 到了沒有戰爭的地方,停下來, 放著板凳,就上課…… 湖南、廣東交界處有一個小站 -棲風渡,二哥把弟弟拉到一 旁說:我北上,你南下…… 來到台灣,差一點當了少年兵。
1949年大遷徙 詩人瘂弦,17歲,為了一鍋肉 去當兵。 離開河南南陽時,媽媽烙了一 些油餅,跟著我們到城牆邊 上…竟覺得媽媽好土(當時街上 有五千個孩子) 再回去已是42年後了,父親死 在青海的勞改營,母親在兒子 與丈夫生死未明下,連病帶餓 死在家鄉。
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走向大江大海..
鄉愁的想像
鄉愁的想像 效忠日本的台籍作家,台灣固然是他們生長的處所, 但是跨過海的日本,才是文學的國族想像與原鄉。 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鍾理和〈原鄉人〉等, 則展現某一代的台灣人,擺盪在大陸和離島之間,母 國與殖民宗主國之間,無所歸屬的心情。
鄉愁的想像 1971年的保釣運動、1978年台灣退出聯合國等事件, 讓台灣重新審視鄉土/國土的想像,加上現代主義文 學遭受圍剿,顯現另一種書寫台灣的策略。 《亞細亞的孤兒》是吳濁流以日文出版的小說。內容敘述日本統治時的台灣知識分子胡太明,在台灣受日本殖民的欺壓,到中國後又不被認定為中國人。最後在對自身歸依的無助感及許多人生挫折打擊下,混亂發瘋,悲劇收場。
余光中〈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選自《白玉苦瓜》(1974),長江黃河,濃烈的地理符號,展現余光中的華族深情。
古早古早的古早以前 吾鄉的人們 開始懂得向上仰望 吾鄉的天空 就是那一副無所謂的模樣 無所謂的陰著或藍著 古早古早的古早以前 自吾鄉左側綿延而近的山影 就是一大幅 陰悒的潑墨畫 緊緊貼在吾鄉人們的臉上 古早古早的古早以前 世世代代的祖先,就在這片 長不出榮華富貴 長不出奇蹟的土地上 揮灑鹹鹹的汗水 繁衍認命的子孫 吳晟〈序說〉 選自《吾鄉印象》(1976)。相較於余光中,吳晟選擇不同的立足點,敘說在古早以前,吾鄉的人們如何胼手胝足,在貧瘠的土地上生活著。從無到有,傳承著台灣的文化。
羅大佑〈鹿港小鎮〉(歌曲) 假如妳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妳是否看見我的爹娘?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假如妳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妳是否看見我的愛人? 想當年我離家時她一十八,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卷長髮。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 鹿港的清晨,鹿港的黃昏,徘徊在文明裡的人們。 七0年代作品,羅大佑以鹿港和台北的對比,唱出遊子思鄉的心情。
白薯的悲哀 鍾理和 1946年,鍾理和以筆名「江流」發表在《新臺灣》 雜誌,該雜誌為臺灣旅平同鄉會刊物。
作者介紹 鍾理和,小說家,人稱「倒在 血泊裡的筆耕者」。 19歲因「同姓結婚」,遭遇家 庭和社會的強烈反對。他決定 向背後代表的封建意識,展開 反抗與挑戰。1940年,「奔 逃」到滿州奉天,擺脫封建社 會對婚姻的桎梏。 戰後的北平難有台灣人容身之 處。1946年3月底鍾理和帶領 家人返台。
作者介紹 1950年出院後的十年間,鍾理和絕大部分的時間只能在 家養病,這期間,不僅貧病交迫,而且災難連連。 同父異母的哥哥鍾和鳴,因「基隆中學案」被槍斃。 父親留給他的田產已經因治病變賣殆盡。 長子鐵民也得了脊椎結核,因無法同時負擔醫藥費,錯過 適切的醫療而駝背。 1954年原本健壯活潑的九歲次子,突然生病夭折。 他自己則經常面臨舊疾復發的威脅,在1960年8月去逝, 享年僅46歲。 資料來源:http://cls.hs.yzu.edu.tw/ZHONGLIHE/01/main_02.htm 圖片:http://info12.smvhs.kh.edu.tw/webmat/award/2000chinese/index.htm
對「原鄉」的認同 ……鍾理和真正啟發我對中國發生思想和情感的人,是我 二哥(鍾和鳴)。我這位二哥,少時即有一種可說是與生俱 來的強烈傾向--傾慕祖國大陸。 失去二哥,我的生活宛如被抽去內容,一切都顯得空虛而 沒有意義。我覺得我是應該跟去的;我好像覺得他一直在 什麼地方等候我。 我不是愛國主義者,但是原鄉人的血,必須流返原鄉,才 會停止沸騰!二哥如此,我亦沒有例外。 ……鍾理和〈原鄉人〉,1959
白薯的悲哀 1.台灣雖然光復了,依舊不是中國。 馬關條約(甲午戰爭):1895年,李鴻章(中)v.s伊藤博文(日) 南京受降(二次大戰):1945年9月9日,何應欽(中)v.s岡村寧次 2. 在北平的台灣人,對未來有著期待。「(白薯)的高 興、欣忭,是應該比任何人都要大,都要熱烈。於今 後,他們又回到祖國的懷抱。」…期待、欣喜
白薯的悲哀 3.北平不是沒有臺灣人,是臺灣人把臺灣藏起來!北 平是很大的。以它的謙讓與偉大,它是可以擁抱下一切。 但假若你被人曉得了是臺灣人,那是很不妙的。那很不幸 的,是等於叫人宣判了死刑。那時候,你就要切實的感覺 到北平是那麼窄,窄到不能隱藏你了。 臺灣人--奴才,似乎是一樣的。幾乎無可疑義人們都要帶 著侮蔑的口吻說,那是討厭而可惡的傢伙。 你是要買哪國的國旗﹖日本的可不大好買了! 又有這樣子問他們的人:你們吃飽了日本飯了吧﹖又指著 報紙上日本投降的消息給他們看,說:你們看了這個難受不 難受﹖
白薯的悲哀 4.白薯意味著什麼? 5.由「旅平同鄉會」會場散出來的白薯,感覺到空 虛失望,淒涼! 6.臺灣被埋葬。 7.臺灣被視而不見。
白薯的悲哀 8.臺灣人在北平這塊土地上,出現了尷尬身分與認同 的割裂。 現在,可感謝的,祖國已收回了這塊土地。祖國慈祥地打 開他的胸懷,溫柔的說「回來,孩子!」。當然,我們是可 以相信的,我們是被解放了。也即是說,我們已不再受那皮 鞭與犁兒的苦! 它常是和朝鮮人什麼的被排在一起。朝鮮人怎麼樣,臺灣 人又怎麼樣。……我們讀到了很多的意味:差別、輕視、侮 辱,等等 祖國--它是那麼偉大的。它不但包括一切善,並且它包括 一切惡。它要求我們的代價 白薯是有悲哀的。
白薯的悲哀 9.走向角落的臺灣人,看見了也聽見了許多許多的東 西。 10.貪官汙吏,四爺政治,官僚…… 11.白薯有著難以言喻的苦悶。 文章刊行後,同年三月,鍾理和舉家遷回臺灣。中國經驗 的結束,重新開啟臺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