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本草學 高醫 麻醉科 盧奕丞 醫師 2 參考文獻  中醫學入門 文光  中藥用法十講 啟業  陜西中醫學院 教案.
Advertisement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2章第2章 — 解表药. 概述 常用单味药 常用中成药 概述 1. 表证的定义 2. 表证的分类 外邪 ( 外界致病因素 ) 侵犯人体 浅表部位所出现的症候群, 相当 于上呼吸道感染及传染病初期 的症状. 风寒表证(风寒感冒) : 恶寒重, 发热轻, 清涕, 咽痒, 痰稀, 无汗,口不渴或渴 喜热饮.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感 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高志卿.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西班牙流感 1000 万人.
第十三章 治风剂 概 述 一、定义 以辛散疏风或熄风止痉药物为主,具有疏散 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咳嗽 喘证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咳 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 要证候 有声无痰为咳 有痰无声为嗽 痰声并见 咳嗽并称 概述.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 凡具有轻宣燥邪或滋阴润燥作用, 治疗燥证的方剂, 统称为治燥剂.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称为治风剂。 概述 · 定义.
感 冒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一)定义: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 时行感冒.
中医内科学. 感 冒感 冒  概述  病因病机  诊查要点  辨证论治  预防调护  临证体会.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辨证论治概述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定义 1、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 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第四章 卫气营血辨证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 1 )概念: 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 要表现的一类证候。 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1. 卫分证.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治风剂  概念 :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 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有 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 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 称治风剂。  立法依据 : 外风宣散, 内风平熄。  适应范围 : 风证。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原文 12/P30 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 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 - 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麻黄 桂枝组成.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解 表 剂.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风 温.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1.概念:以发散风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改善或 消 除风热表证及温热病卫分证的药物,称 发散风热药。
二、热证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感冒中成药合理使用 德胜中心 刘桂伶.
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肺系.
哮 喘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王 付 制作.
第3章第3节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二、伤寒表实证 (一)   麻黄汤证 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英洪友.
第一章 解表剂.
感 冒.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中药学总论 董振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王 付 制作.
第六单元 解表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 ︽︾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临床应用颇为广泛,功效显著,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建国以来,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富杭育、姜廷良为代表的不少专家、学者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全方位研究与阐述,至今方兴未艾,研究报道不时见诸期刊杂志,其临床运用更是层出不穷。桂枝汤历经近两千年而不朽被称为“群方之首”当之无愧。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经行感冒.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感 冒.
呼吸系统疑难病 选方用药技巧 (人民军医出版社) 王 付.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急性支气管炎 (acute bronchitis).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肺系疾病---感冒 感 冒.
消 食 剂.
清瘟解毒丸仿单木刻印版 【简介】:此为双面木刻印版,一面为“清瘟解毒丸”,一面为“参苏理肺丸”,内容分别如下: A:清瘟解毒丸
方舟®定喘止咳胶囊.
2018年流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各论 第六章 解 表 剂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立法依据:《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因其轻而扬之”。 适应症:风寒所伤、温病初起,及麻疹、疮疡,水肿、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或有汗,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等表证者。 分类: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

应用注意事项: ①不宜久煎。 ②正确的取汗:遍身、漐漐(持续)、微汗。 ③禁食生冷、油腻。 ④正确、适时使用解表剂:表邪未尽又出现里证应先表后里;表里俱急当表里双解;表邪已入里或麻疹已透,疮疡已溃,虚证水肿,吐泻伤津均不宜用。 ⑤药后宜避风寒或增衣被,既助汗出,又防复感。

第一节 辛温解表 适应证:风寒表证 配伍规律(常用药):辛温解表药为主,配以宣肺、通脉药。 第一节 辛温解表 适应证:风寒表证 配伍规律(常用药):辛温解表药为主,配以宣肺、通脉药。 代表方: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香苏散。

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 麻黄9、桂枝6、杏仁6、炙甘草3 [功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方解(配伍意义)] 卫气郁而不得外达 理①风寒伤人肌表 营气涩而不畅 (寒邪为重) 毛窍闭塞 肺气不宣 (即“邪气甚则实”——风寒表实)

方、药(②药物配伍分析) 君:麻黄—辛温善开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法——当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为其治法 臣:桂枝—透营达卫以解肌发表,温通经脉 发卫分之郁 麻黄得桂枝 合而发汗开表逐邪, 除营分之涩 散风寒除身疼—发汗峻剂 佐:杏仁—降肺利气,与麻黄相配,宣降并用, 增宣 肺平喘之功 使:炙甘草 既调麻杏之宣、降 又缓麻桂相合之峻烈, 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正气

——全方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表解。 [运用]1、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3、使用注意点 [附方] 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大青龙汤、三拗汤、华盖散 (注意:1、麻桂相须与麻杏相使, 2、使用注意点。)

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 桂枝9、芍药9、生姜9、大枣3枚、炙甘草6 [功用] 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 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 [方解(配伍意义)] 理①风寒伤人肌表,以风邪为主(风性开泄)→腠理不固,卫气外泄,营阴不得内守 →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法——当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为治法

(方、药:②药物配伍分析) ——全方散中有收,发中有补,阴阳并调,营卫共和——“为仲景群方之冠” [运用]1、辨证要点;2、现代运用;3、使用注意 [附方]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 (注意:1、用法,2、桂芍相配寓意及运用,3、病汗与药汗之别,4、治疗范围)

九味羌活汤(张元素方、录自《此事难知》) [组成] 羌活9、防风9、苍术9、细辛3、川芎6、白芷6、生地6、黄芩6、甘草6 [功用]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寒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解(配伍意义)] 郁遏卫阳 理① 风寒湿邪束于肌表 闭塞腠理 阻滞经络 里又蕴热 法——治当发汗祛邪,兼清里热 (方、药:②药物配伍分析)

全方——寓清热于辛散之中,解表(散寒祛风、除湿)为主,表里两解。 [运用]1、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3、现代运用;4、使用注意 (注意:辛温发散药与清热药的结合;“分经论治” )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 麻黄9,芍药9、细辛6、干姜6、炙甘草6、桂枝9、半夏9、五味子6 [功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 外寒里饮证。外寒:寒热,头身疼,无汗,脉浮。里饮:喘咳胸痞,痰稀而多,甚或不得平卧,或身疼而肿,苔白滑。

[方解(配伍意义)] 理① 素有停饮之人 水寒相搏→皮 复感风寒之邪 毛闭塞,肺气益困(“形寒饮冷则伤肺”) 法——治当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方、药:②药物配伍分析) 全方——开中有合,散中有收,刚柔相济,能外解风寒,内蠲水饮。 [运用]1、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3、现代运用;4、使用注意 [附方]射干麻黄汤 (注意:白芍、五味子在方中的重要作用) 香苏散、止嗽散、正柴胡饮(自习)

第二节 辛凉解表 适应证:风热表证 配伍规律(常用药):以辛凉解表药为主,配伍清热解毒、宣降肺气药。 第二节 辛凉解表 适应证:风热表证 配伍规律(常用药):以辛凉解表药为主,配伍清热解毒、宣降肺气药。 代表方: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

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 连翘30、银花30、桔梗18、薄荷18、竹叶12、生甘草15、荆芥穗12、淡豆豉15、牛蒡18、芦根(适量)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解(配伍意义)] 理① 温病初起(温热邪甚) ,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而肺主卫,外合皮毛—— 卫气被郁 肺气失宣 风热与气血搏结,蕴而成毒 法——治当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方、药:②药物配伍分析)

全方——辛凉透邪,清热解毒,辟秽化浊,而为“辛凉平剂”。 [运用]1、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3、现代运用。 (注意:药性与药量、及煎法的配合目的;辛凉中配以辛温的目的;疏清兼顾,以疏为主—“辛凉平剂”;为何不用辛凉透表药为君?)

桑菊饮(《温病条辨》) [组成] 桑叶8、菊花3、杏仁6、连翘5、薄荷3、桔梗6、生甘草3、芦根6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温初起轻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方解(配伍意义)] 理①温热犯肺,肺失清肃,受邪轻浅。法——当宣肺止咳,轻疏风热 方、药②(略) [运用] 1、辨证要点;2、现代运用;3、使用注意 (注意:轻清宣散与苦辛宣降的配合;“辛凉轻剂”)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 麻黄9、杏仁9、炙甘草6、石膏18 [功用]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 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方解(配伍意义)] 表邪不解, 理①外感风邪化热 内壅于肺,肺失宣降 法——治当疏表(透邪)、清肺、平喘

(方、药:②药物配伍分析) ——(且石膏量倍于麻黄,故全方辛凉>辛温)重在宣肺清热平喘,辅以辛凉透邪解表。 [运用]1、辨证要点;2、现代运用 [附方]越婢汤 (注意:无汗与有汗均可用,并须注意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与麻黄汤之别) 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自习)

第三节 扶正解表 适应证:表证而兼正气虚弱者。 配伍规律(常用药):辛温解表药、或辛微温或辛凉解表药,配伍益气助阳药、或滋阴养血药。 第三节 扶正解表 适应证:表证而兼正气虚弱者。 配伍规律(常用药):辛温解表药、或辛微温或辛凉解表药,配伍益气助阳药、或滋阴养血药。 代表方:(气虚外感——败毒散、参苏饮 阳虚外感——麻黄附子细辛汤、再造散 血虚外感——葱白七味饮、荆防四物汤 阴虚外感——加减葳蕤汤 )。

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生姜、薄荷(用量各等分) [功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疼,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闷,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配伍意义] 理① 正气素虚,外感风寒湿邪——正气祛邪无力 邪正交争于肌腠。 肺气被困 法——当散寒疏风祛湿以解表,益气扶正以祛邪

全方——扶正祛邪 [运用]1、辨证要点;2、加减变化;3、现代运用;4、使用注意 (注意:“逆流挽舟”之意;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及人参的用量;与参苏饮的比较) 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葳蕤汤(自习) 小结 (自结)

**本章学习、理解重、难点: 1、黄汤中麻黄与桂枝相配,加强发汗作用,使本方为峻汗之剂,用治风寒表实证。 2、桂枝汤证已有汗出,为何又用发汗之法?只为“病汗”与“药汗”不同之故。 3、银翘散既以辛凉透表法为主,何以不用辛凉透表药为君?其原因系因本方所治之病邪颇甚,而辛凉解表药力不足之故。

4、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主治肺热咳喘时,为何无汗有汗均可使用?因本证病因为:邪闭肌表,热壅于肺,两者有所侧重,而麻黄能开腠理、石膏能清泄肺中之热。 5、注意麻黄汤、三拗汤、麻黄加术汤、麻杏石甘汤中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杏仁、麻黄与白术、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意义。其中麻黄与石膏用量比例的变化,对其功用的影响。 6、麻黄附子细辛汤如何治大寒直犯肺肾暴哑证?此与麻黄附子的配合,细辛的通协有关。 小结:(略)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2、比较麻黄汤、桂枝汤在组成、主治、功效方面的异同。 3、为什么说九味羌活汤体现了“分经论治”的配伍特点? 4、比较银翘散、桑菊饮在组成、主治、功效上的异同点。 5、如何区别使用败毒散、参苏饮?

6、 处方分析题: 紫菀10、百部10、白前9、桔梗9、 陈皮6、 荆芥6、 防风6、苏叶6、 生姜6、 甘草3、水煎温服。 7、病案分析题: 某男,54岁。患咳喘已十余载,三天前因受凉而引发:恶寒发热,无汗,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舌苔白滑,脉弦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