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 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第一节 急救的概述 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在现场进行 紧急的临时性医疗。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节 各种标本采集技术 一、痰标本采集技术 二、咽拭子标本采集技术 三、呕吐物标本采集技术 四、血标本采集技术 五、尿标本采集技术 六、粪便标本采集技术.
Advertisements

第九章 各种标本采集法. 学习目标  1 、概述标本采集的原则  2 、说出各种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3 、能正确完成各种标本的采集.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护理基本技术 第十二单元 冷热疗技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 :
手工加工全框眼镜技术 前调整确定加工基准制作模板割边 磨边磨安全角 (抛光) 装配 后调整检测.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食管、胃、肠、胰腺、肝 脏、肠道细菌、小儿粪便 一、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病患,男, 55 岁。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多年。一周前 左手发麻、无力发作两次,自愈。 3 小时前左下肢突感 乏力,继之逐渐出现左侧上下肢偏瘫,说话不清,并逐 渐加重,但神志尚清,送急诊。检查:生命体征平稳, 神清,说话不清,颈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 -) , 腹平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血压 165/100.
融资融券业务的保证金与保证金比例 光大证券 · 信用业务管理总部 2015 年 12 月 ★融资融券业务投资者教育活动材料★
第三节 排气护理. 一、肠胀气病人的护理 肠胀气是指胃肠道内有过多的气体积聚,不能 排出。 1. 心理护理 2. 适当活动 3. 必要时遵医嘱给药或行肛管排气 4. 健康教育.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道家養生保健長壽藥膳 藥膳應用原則: 天人相應,道法自然 藥膳有兩個職能: 一是保健增壽,一是治療疾病。 ◎ 黃蕙棻.
任务三 穿刺术. 兽医基础 穿 刺 术穿 刺 术 一、胸膜穿刺术胸膜穿刺术 二、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三、瘤胃穿刺术瘤胃穿刺术 四、瓣胃穿刺术瓣胃穿刺术 五、肠管穿刺术肠管穿刺术 六、膀胱穿刺术膀胱穿刺术.
金門神鵰俠侶 風獅爺與大樹之風中傳奇 風獅爺與大樹之風中傳奇  104 年 6 月 17 日 報告人:鍾佳玫.
七 年 级 上 册 第 10 课 《秦王扫六合》 金火中学 许连聪 图穷匕见 (xian) 荆轲刺秦王 荆轲是战国末年燕国壮士。荆轲刺秦王是历史上著名的故事。 荆轲故事见司马迁所著《史记 · 刺客列传》。燕太子丹为挽救燕国 亡国之危,收买来自齐国的著名刺客荆轲,待为上宾,以宝马车 骑、美食歌女尽量满足荆轲取乐,甚至杀自己心爱的千里马将马.
化脓性关节炎节行关节 切开引流术护理 王孝燕. 患者,男, 39 岁,因 “ 双膝红肿、热痛一月 余 ” 。急诊拟双膝化脓性关节炎收住。于 6 月 9 日收住。 6 月 9 日在连硬外麻醉下行双膝化脓性关节 炎双膝关节腔置管冲洗引流术。于 15 : 40 返回病房。 双侧切口外观干燥,切口处均各置一冲洗.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及异 常时的护理. 教学目标  1 、解释有关名词  2 、说出脉搏、呼吸的正常值  3 、叙述脉搏、呼吸的测量方法;识别脉搏、 呼吸的异常变化  4 、叙述测量脉搏、呼吸的注意事项  5 、正确记录脉搏、呼吸,做到认真负责,实 事求是。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吉林大学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口炎 口炎 口炎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排便护理. (一)正常粪便的观察 1. 量与次数 排便是人体基本生理需要,每日排便量与食 物 的种类、数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关。一般成人每日排便 1 ~ 2 次(婴幼儿 3 ~ 5 次),平均量 100 ~ 300g 。 2. 形状与颜色 正常粪便柔软成形,呈黄褐色,婴儿的粪 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粪便的颜色也因摄入的食物和药物.
第七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
第 3 节 雾化吸入疗法.
第四章 产褥期母婴的护理.
护士条例 李常香.
项目四、腻子的施工  一、准备工作  二、安全与卫生  三、板件表面的处理  四、准备腻子  五、刮腻子  六、腻子的干燥  七、腻子的打磨  结束.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胸部 主要骨骼标志 胸骨上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肋骨 肋间隙 剑突 肩胛骨 肋脊角.
体 体 育 育 保 保 健 健 学 学 实 实 验 验 主讲人:王会凤 黄淮学院体育系.
冷 热 疗 法.
留置囊性尿管操作中常见 护理问题及对策.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四 冷热疗法 项目五 标本采集 项目六
水肿的形成与利尿药作用 哈尔滨医科大学机能实验中心.
中医美容保健.
個人理財規劃 第八章 投資規劃.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保育员工作职责.
开天门 梅州市中医医院 郑雪辉.
小儿斜颈的诊断与治疗.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中式面点技艺 长春市商业职业技术学校 王成贵 中式面点技艺 长春市商业职业技术学校 授课教师: 王 成 贵.
第八单元 排泄护理技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 Tel:
膳食调查与评价 1.
学习情境三 分娩护理 任务二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子任务1 产力异常.
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校园防火与逃生 保卫科.
实验十三 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2015年北京协和医院检验 科生物安全培训.
微生物菌种保藏.
第三章 儿童少年、女子及 中老年的体育卫生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操作技能-2 长宁区公共卫生人员规范化培训系列课程 主讲人: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综合办/应急办 庄建林 2015 年 8月 28 日.
教学目标: ★ 掌握小儿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救护理; ★ 熟悉其常见原因和健康指导。.
第三组汇报课题 描述第四产程怎样观察产妇? 怎样预防产后出血? 观察和护理的要点是什么?.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龙 梅.
生物科專題研習 甚麼環境因素會影響麵包發霉的速度? 組員名單﹕3E 潘蘭平、潘淑儀.
第五节 洗胃术.
普外科:吴瑶.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第九章 病人卧位与安全的护理.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第十八章 药物疗法与过敏试验法 郭三花 岳月梅 忻州职院护理系.
物質的變化 陳弦希製作.
导尿术.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急性右心衰 西医机能中心.
乳腺炎的康复治疗 安医大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冯小军.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麻醉教研室、麻醉科 邓小明
周围静脉输液、输血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促胃肠动力药物筛选 —离体组织、器官水平药物筛选
简 易 呼 吸 囊.
床上洗头.
实验性肺水肿 安徽医科大学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三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 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方法 第一节 急救的概述 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在现场进行 紧急的临时性医疗。 一、急救的目的 对意外或突发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初步的临时性的处理,用以保护伤病员的生命安全,避免再度伤害,减轻伤病员的痛苦,预防并发症,为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二、原则: (一)抢救生命第一: 1、首先抗休克; 2、注意保暖或防暑; 3、止血。 (二)动作要快: 快抢救,快转运,争分夺秒,迅速敏捷,采取措施。 (三)注意事项: 1、态度和蔼亲切,忌粗暴; 2、要保持镇静,有条不紊,忌惊慌失措,故此失彼 3、技术熟练、迅速; 4、了解病情,进行有效地抢救;后伴随去医院,向医生介绍病员情况及抢救经过。

第二节 出血的急救 一、出血 血液从损伤的血管外流称出血 成人血量约占体重的7~8%或70~80ml/kg体重。 急性失血在全身总血量的10%以下,对生命没有影响,也不出明显的生理反应; 急性失血达到全身总血量的20%时,就会出现临床症状,即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口喝、冷汗淋漓、手脚发凉、呼吸急迫、心慌气促等症状; 急性失血超过全身总血量的30%时,将可能危急生命。

二、出血的分类 (一)按出血的部位分 1、内出血 血液从血管或心脏内流出至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时称内出血;包括皮下组织、肌肉、关节腔、胸腔、腹腔和颅脑。 2、外出血 血液从血管内流向体表时称外出血。 对外出血者,尤其是大动脉出血,须立即止血;对疑有内出血或颅内出血的伤者,应尽快送医院处理。 (二)按出血的性质分

三、止血的方法 (一)冷敷法 目的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 有止痛、止血、防肿胀的作用; 冷敷时越及时越好; 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二)抬高伤肢法 使出血部位高于心脏,出血部位血压降低,减少出血; 适用于四肢小静脉或毛细血管出血。 (三)加压包扎法 用以压住创伤部位的血管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主要用于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

(四)加垫屈肢止血法 前臂出血时,在肘窝部加垫、屈肘; 上臂出血时,在腋窝内加垫,上臂紧 靠胸壁; 小腿出血时,在腘窝加垫,屈膝; 膝或大腿出血时,在大腿根部加垫, 屈髋,然后用三角巾或绷带将位置固定。 此法对伤者痛苦较大,不宜首先,且疑有骨折时忌用。 适宜于单纯加压包扎法无效和无骨折的四肢出血 (五)直接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指腹直接压迫出血动脉的近心端。 注意消毒,防止感染。

(六)间接指压止血法 用于体表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简单有效。 在动脉行走中最容易被压住的部位称压迫点。 要领是在出血部位的上方(即近心端),在相应的压迫点上用拇指或其余四指把该动脉血管压迫在邻近的骨面上,以阻断血液的来源而达到止血的效果。 常见的几种出血的指压方法 1)颞浅动脉压迫止血法 方法:一手扶住伤者的头并将其固定, 另一手拇指在耳屏前上方一指宽处摸到搏 动后,将该动脉压迫在颞骨上。 (即压住“太阳穴”) 适应于同侧前额部或颞部出血(颞部出血)

2)颌外动脉压迫止血法 方法:在下颌角前约1.5cm处摸到搏动后, 指将该动脉压迫在下颌骨上。由于 动脉在面部有很多小分枝相互吻合, 即使一侧面部出血也要压迫双侧面动脉。 适应于同侧面部出血; 3)锁骨下动脉压迫止血法 方法:在锁骨上窝内1/3处摸到搏动后, 用拇指把该血管压迫在第一肋骨上。 适应于肩部、腋窝及上臂出血。

4)肱动脉压迫止血法 将伤臂稍外展、外旋,在肱二头肌 内缘中点处摸到搏动后,用拇指或食、 中、环三指将该动脉压迫在肱骨上。 适应于前臂及手部出血 5)桡动脉压迫止血法 方法: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手腕的 尺动脉和桡动脉。 适应于手掌和手背出血; 6)指动脉压迫止血法 方法:用健侧手的拇指、食指压迫患指两侧指根部,并抬高患肢; 适应于手指出血。

7)股动脉压迫止血法 方法:伤者仰卧,患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摸到搏动后, 用双手拇指重叠(或掌根)把该动脉压 在耻骨上。 适应于大腿和小腿出血; 8)胫前、胫后动脉压迫止血法 方法:在踝关节背侧,于胫骨远端摸到搏动后,把该动脉压迫在胫骨上;在内踝后上方,将胫后动脉压迫在胫骨上; 适应于足部出血。

(七)填塞止血法 对于深部伤口出血,如肌肉、骨端等,一定要用大块纱布条、绷带等敷料填充其中,外面再加压包扎,以防止血液沿组织间隙渗漏。 注意不要将伤裂的皮肤组织、脏物一起塞进去,所用的填塞物一定尽量无菌或干净,并且避免在随后的进一步处理时遗漏填塞物在伤口内。 此法的缺点是止血不甚彻底且增加感染机会。

(八)止血带止血法 方法:上止血带前,先将受伤肢体抬高两分钟,使血液尽量回流,然后在结扎止血带的局部,裹上毛巾或其他棉布类的东西,把它放平整,不能有皱褶或夹杂上砂土、杂物,将止血带结扎在毛巾上。 适应:主要用于其他方法控制不住的四肢大血管损伤性出血;一般不宜轻易使用。

使用止血带应注意事项 1)结扎止血带时间越短越好,一般不超过1小时 如必须延长,则应每隔1小时左右放松1~2分钟,且总时间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在放松止血带期间需用指压法临时止血; 2)结扎后要定期放松 一般上肢结止血带后,每隔20~3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时间约为30秒到1分钟; 下肢结止血带后,每隔30~45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时间约30秒到1分钟;在放松止血带时,应缓慢松开,并观察是否还有出血,切忌突然完全检松开; 3)必须作出显著标志:注明和计算时间、上止血带的原因等,并优先运送及进一步处理;

4)避免勒伤皮肤: 用橡皮管(带)时应先在缚扎处垫上数层纱布; 5)缚扎部位: 尽量靠近伤口以减少缺血范围, 上臂止血带不在中下1/3处,而应在中上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 下肢则应扎在大腿上并靠近创口的近心端。 前臂和小腿不适用止血带,因有两根长骨,使血流不能阻断; 6)缚扎松紧度要适宜: 以出血停止、远端摸不到动脉搏动为准。过松时只阻断了静脉,达不到止血的目的,且会增加出血量;过紧易造成肢体肿胀和坏死;

7)决不可使用非弹性的绳索、电线,甚至铁丝等; 8)需要施行断肢(指)再植者不应用止血带,如有动脉硬化症、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其伤肢也须慎用止血带。 第三节 急性包扎的方法 一、包扎的目的和意义 1、可保护伤口,避免污染; 2、限制伤肢运动,避免加重伤性; 3、支持伤肢,使之保持舒适位置,起到止血、止痛作用; 4、为伤口愈合创造条件。

二、包扎时的要求 1、做到动作轻巧,熟练,不要碰撞伤口,以免增加出 血量和疼痛; 2、将敷料全面覆盖伤口,包扎稳妥,并遵守无菌操作 原则,以免增加减染; 3、包扎有松紧度应适中,过紧会妨碍血液循环,过松 则起不到包扎的作用; 4、绷带包扎要从伤部远端开始; 5、包扎结束时,绷带末端要用胶布粘合固定或将绷带 末端留下一段,纵形剪开缚结固定,但缚结不要在伤 口处。 三、包扎常用材料 常用材料是绷带、三角巾和四头带等。 如果现场没有绷带, 可就地取用干净衣裤、手帕、毛巾、布块等代替。

四、绷带包扎法 绷带包扎一般用于四肢、头部伤。 包扎时要掌握好“三点一走行”,即绷带的起点、止点、着力点(多在伤处)和行走方向的顺序,以达到既牢固又不能太紧。先在创口覆盖无菌纱布,然后从伤口低处向上,左右缠绕。包扎伤臂或伤腿时,要尽量设法暴露手指尖或脚趾尖,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1、环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均匀的部位。 先张开绷带,把带头斜放在伤肢上并用 拇指压住,绕肢体一圈后,将带头一小角反折,继续绕圈,每圈都盖住下一圈,包扎3~4圈即可,最后在绷带尾端撕开打结固定或用别针,胶布将尾部固定。

2、螺旋形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大腿下部等。 先做2~3圈环形包扎,然后将绷带向上斜形缠绕,每圈都盖住前一圈的1/3~2/3成螺旋形。 3、螺旋形反折包扎法 用于包扎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 如:前臂、小腿、大腿等。 先做2~3圈环形包扎后,再做用螺旋 形包扎,到渐粗处,一手拇指压住绷带上 缘,另一手拇指将绷带自此点向下反折,此时绷带的上缘变成了下缘。然后向后绕并拉紧绷带,每反折一次,后圈压住前圈的1/3~2/3。反折处不要在创口或骨突上。

4、“8”字形包扎法 多用于包扎肘、膝、踝等关节处。 方法一、先在关节处做几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斜形环绕,一圈在关节上方缠绕,一圈在关节下方缠绕,两圈在关节凹面相交,反复进行,逐渐离开关节,每圈压住前一圈的1/3~2/3,最后在关节上方或下方作环形包扎结束。 方法二、先在关节下方作几 圈环形包扎后,将绷带由下而 上,再由上而下在来回作“8”字 形缠绕,使相交处逐渐靠近关 节,最后作环形包扎结束。

五、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制作简单、方便,争为普通三角巾和带形、燕尾式三角巾,包扎时操作简捷,且几乎能适应全身各个部位。

1、三角巾的头面部包扎法 ①三角巾风帽式包扎法 用于包扎头顶部和两侧面部、 枕部的外伤。 将消毒纱布覆盖在伤口上,将三角巾顶角打结放在前额正中,在底边的中点打结放于枕部,然后两手拉住两底角向下颌包住并交叉,再绕到颈后的枕部打结。 ②三角巾帽式包扎法 将消毒纱布覆盖在伤口上, 把三角巾底边的正中点放在伤员 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拉到脑后 枕部,再将两底角在枕部交叉返 回到额部中央打结,最后拉紧顶角反折塞在枕部交叉处。

2、胸背部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底边向下,绕过胸部以后在背部打结,其顶角放在伤侧肩上,系带穿过三角巾底边并打结固定。如为背部受伤,包扎方法相同,只要在前后面交换位置即可。若是锁骨骨折,则用两条三角巾分别包绕两个肩关节,在后背打结固定,再将三角巾的底角向背后拉紧,在两肩过度后张的情况下,在背部打结。

3、上肢三角巾包扎法 ①大悬臂带 常用于除锁骨和肱骨骨折以外的其他上肢损伤。 先将三角巾平铺于伤者胸前,顶角对着肘关节稍外侧,与肘部平行,屈曲伤肢,并压住三角巾,然后将三角巾下端提起,两端绕到颈后打结。顶角反折用别针或胶带扣住。 ②小悬臂带 常用于锁骨或肱骨骨折。 先将三角巾折叠成约四指宽的宽带,也可用宽绷带或软布带代替。将宽带的中间置于前臂的下1/3处,屈肘90°,宽带的两端在颈后打结。

第四节 骨折的急救 一、概念 指骨与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裂 二、骨折的分类 (一)从骨折周围软组织情况分 1、开放型骨折: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2、闭合型骨折: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二)从骨折的程度分 1、完全性骨折:骨小梁完全断裂; 2、不完全性骨折:骨出现裂缝;(骨裂、青枝骨折) (三)从骨折后的稳定性分 1、稳定性骨折 骨折断面平整,经复位后,适当固定,位置不易移动。 2、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为不稳定骨折。

(四)从骨折的时间分 1、新鲜性骨折:从骨折时开始至2—3周内。 2、陈旧性骨折:骨折后2—3周以后。 (五)按骨折线的形态分 1、裂缝骨折 2、骨膜下骨折(骨膜未破) 3、青枝骨折 4、撕裂骨折 5、横骨折 6、斜骨折 7、螺旋骨折 8、粉碎性骨折 9、嵌入骨折 10、骨骺骨折

三、骨折的性质及导致原因 (一)损伤性骨折:即受到外力所导致的骨折。 1、直接暴力:力量直接触及骨折部位引起的骨折。 如:棍棒直接击打所至的骨折 2、间接暴力:不是直接致伤,而是受力较远部位骨折。 如:倒地手撑地,上臂与地面构成不同角度,可发生 桡骨远端肱骨髁上骨折和锁骨骨折。 3、肌肉强力收缩:肌肉猛烈收缩引起撕脱性骨折。 如:突然下跪,股四头肌猛烈收缩,可发生髌骨骨折 4、疲劳性骨折:长时间的反复的直接或间接的力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点上,致使局部骨质发生组织改变而导致骨折。 如:脚第二、三跖骨骨折;胫腓骨疲劳性骨折; 这一类骨折无移位,但是愈合缓慢。

四 、骨折的 症状与体征 (一)一般症状: 1、红肿瘀血; 2、痛疼; 3、功能障碍; (二)特有症状: 1、畸形: 骨折后在肌肉作用下,形成缩短、旋转、重叠、成角等形状 2、假关节活动:没有关节的部位发生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感):骨折端相互磨擦时,听到和感觉到的骨擦音和骨折动感。 注:如果没有以上体征,有人可能有骨折。 例如:嵌插性骨折;骨裂。

(三)检查: 1、压痛: 痛点固定、局限。 2、轴心挤压实验: 由远处向骨折处挤压可发生间接性痛疼,用于短骨。 3、轴心冲击实验: 由远处向骨折处冲击可发生间接性痛疼,用于长骨。 4、“X”线检查: 对深层不易扪及和不易确诊的,最后用“X”线诊断方法。

五、骨折的急救原则 (一)止血、止痛、抗休克(救命在先) 静卧、保暖、止血、补液、针刺止痛。 以抢救生命为主(有休克先抗休克,再固定)。 (二)现场临时固定 目的是防止再伤,减轻痛疼,便于转运。 未固定,不要随便移动。 (三)先止血,再包扎 注意清洗伤口,止血、固定、包扎。

六、骨折急救的注意事项 1、夹板长短宽窄要适宜 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2、夹板两端空隙处、骨突处要垫衬棉花软布; 3、绑缚松紧要适当,注意观察末端循环; 4、畸形矫正后固定: 骨折有明显畸形时,应将伤肢沿纵轴稍加牵引和初步矫正畸形,然后将伤肢固定在适当位置; 5、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不可把刺出的骨端送回伤口,以免造成伤口内感染。

七、骨折急救固定法 (一)锁骨骨折 1、双环包扎固定法: 用三条宽带,先在两腋下垫棉花或软布,再两条宽带分别绕过两肩在后面打结,第三条宽带在背后将前两条连结打结。 2、 横“8”字绷带粘贴胶布固定法: 先于两侧腋窝内各放置一较大的圆柱垫,用宽绷带从伤者前部经上背部及对侧腋下,绕过健侧肩前部,从背后返回患侧腋下,再绕过患侧肩前部,如此反复5~7层,然后用宽10cm的胶布,按上述途径拉紧粘贴,加强固定。

(二)肱骨干骨折 先用两长、宽适宜的夹板置于内 外两侧,在骨折处上下缚扎固定;再 屈肘90度悬挂胸前,然后用宽带或三 角巾固定于体侧。 (三)前臂骨折 用2块有垫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掌侧和背侧,前臂处中间位,屈肘90度,用3~4条宽绷带缚扎夹板,再用大臂带把前臂挂在胸前。

(四)手腕部骨折 用一块有垫夹板放在前臂和手的掌侧,手握棉团或绷带卷,再用绷带缠绕固定,然后用大悬臂带把患臂挂于胸前。 (三)股骨骨折 用2块长夹板放在伤肢内、外侧,夹板上至大腿根部,下至足跟;外侧夹板上至腋窝,下至足跟。然后用5~8条宽绷带固定夹板,在外侧打结。

用2块有垫夹板放在小腿内、外侧,2块夹板上至大腿中部,下至足部,用4~5条宽绷带分别在膝上、膝下及踝部缚扎固定。 (六)小腿骨折 用2块有垫夹板放在小腿内、外侧,2块夹板上至大腿中部,下至足部,用4~5条宽绷带分别在膝上、膝下及踝部缚扎固定。 (七)颈椎骨折 若固定与搬运方法不当,有引起脊髓压迫的危险,可立即发生四肢与躯干的高位截瘫,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务必使头部固定于伤后的位置,不屈不伸不旋转,数人协力把伤者平稳搬至木板上,头部两侧用沙袋或卷起的衣服固定,用数条宽绷带把伤者缚扎在木板上,严禁头颈左右旋转与屈曲。

(八)足踝部骨折 取一块直角夹板置于小腿后,用棉花或软布在踝部和小腿下面垫妥,用宽绷带分别在膝上、踝上和足跖部缚扎固定。 (九)腰椎骨折 疑腰椎骨折,尽量避免骨折处移动,更不能让伤者坐起或站立,以免引起或加重脊髓损伤,不论伤者是仰卧或俯卧,尽可能不要变动原来的位置。用硬板担架或门板放在伤者身旁,由数人协力轻轻把伤者平稳搬至木板上,取仰位,并用数条绷带把伤者缚扎在木板上。 若腰部悬空时,则应在腰下垫一小枕或卷起的衣服等,若用帆布担架时,伤者要俯卧,使脊柱伸直,禁止屈曲。

第五节 关节脱位的急救 一、概念: 关节面之间失去正常的连接,叫关节脱位。 二、原因: 1、直接暴力:外力直接作用于关节部位; 2、间接暴力:由外力传导所致。 运动性脱位多是有间接力所致。 三、症状 1、痛疼肿胀,瘀斑、压痛明显; 2、运动能力丧失; 、畸形; 4、关节腔空虚 5、“X”线检查。 注:脱位的初期,由于感觉神经阻滞、麻木,痛疼较轻。易于忽视伤情。

四、急救原则 复位、固定。 1、复位:手法复位为主,越早越好,3~5周后手法复位已很困难,可能要手术复位。 复位原则:使脱位的关节端,按原来脱出的途径倒退回去; 复位成功标志:被动运动恢复正常,骨性标志复原,X-片显示复位 2、固定:将关节固定在稳定的位置,使受伤的关节囊、韧带、肌肉得到修复、愈合(约2~3周)

第六节 心肺复苏 一、概念 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用的抢救措施,即以人工呼吸代替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挤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二、心跳停止的危害 常温下心跳停止:3s时病人感到头晕; 10s出现晕厥; 30~40s后,瞳孔散大; 60s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4~6min后大脑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 对心肺复修应在4min内进行,且越早越好。 做到争分夺秒。

三、人工呼吸: 1、对口呼吸: 患者仰卧,头部尽量后仰,把口打开,有条件的在口上盖一块纱布。救护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捏住其鼻孔,深吸气,对口吹入,后松手让其出气。重复前面的动作,中间不要间断,每分钟对口吹气16~18次。

2、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适应于口周围外伤、张口困难、婴幼儿等患者。 在保持气道通畅的前提下,救护者深吸气后以口唇紧密封住患者鼻孔周围,用力向鼻孔内吹气,吹气时应用手将患者颏部上推,使上下唇合拢,呼气时松开。吹气的有效标志、频率等同口对口人工呼吸。

3、注意: ⑴ 为避免交叉感染,救护者可取一纱布或手帕等单层覆盖在病人口或鼻上; ⑵ 每次吹入的气体量约为500~600ml,不要过大(一般不大于600ml),儿童吹气量要视年龄不同而异,一般以胸部上抬为准; ⑶ 吹气频率为:成人14~16次/分,儿童18~20次/分,婴儿30~40次/分, ⑷ 有脉搏而无呼吸者,每5秒钟吹气1次,也就是每分钟吹气10~12次; ⑸ 因救护者易感疲乏,影响效果,最好有两个人以上轮流操作。

二、人工循环 1、心前区捶击 用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跳骤停在1.5分钟内的患者。在进行心脏按压前,予以迅速心前区捶击,其产生的低能电流可促使心脏复跳。 方法;右手松握空心拳,小鱼际肌侧朝向患者胸壁,以距离胸壁20~25cm高度,垂直向下捶击胸骨下段.捶击1~2次,每次1~2秒,力量中等.检查心跳是否恢复,如不成功,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心脏外按压 方法: ⑴ 使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在板上,下肢稍抬高以利静脉回流; ⑵ 救护者位于病人一侧,将一只手掌的根部置于病人胸骨中、下1/3交界处,掌根部与病人胸骨纵轴方向一致,另一手掌根部重叠在该手背上面; ⑶ 两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3.5~4cm; ⑷ 随即放松,使胸骨自行恢复原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再按压时呈白手拍击状而分散挤压力量; ⑸ 如此反复进行,频率为80~100次/分。

3、注意 ⑴ 按压要平稳、有节律; ⑵ 用力不要过大,以免引起骨折; ⑶ 肘关节不要弯曲,造成用力不足; ⑷ 手指不要压在胸壁上,避免肋骨或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骨折; ⑸方向对准脊柱,但用力应是冲击力。

4、单人心肺复苏: 先进行两次连续吹气后,救护者迅速回到病人胸侧,重新确定按压部位,作15次胸外心脏按压;再移至病人头侧,作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作15次胸外心脏按压。共进行四次循环(1分钟以内)后,再确定有无呼吸和脉搏(要求在5秒内完成)。若无呼吸和脉搏,再进行四次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如有多人在场,可轮流替换操作。

5、双人心肺复苏: 其中一人位于病人头侧,另一人位于胸侧,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值为5∶1,即5次胸外心脏按压给1次人工呼吸。每5秒完成一轮动作。位于病例头侧的救护者承担着监测脉搏和呼吸的任务,以确保复苏效果;位于胸侧的救护者负责胸外心脏按压。

6、复苏的成功标志: 1)大动脉出现搏动; 2)收缩压在8.0kPa(60mmHg)以上; 3) 自主呼吸恢复,紫绀减退; 4) 瞳孔缩小,神志恢复等。 附:脑死亡判断: ⑴ 不可逆转昏迷和大脑无反应; ⑵ 呼吸停止至少15分钟以上(人工呼吸后无自主呼吸出现); ⑶ 瞳孔散大,并且固定; ⑷ 神经反射消失;(如角膜反射消失) ⑸ 脑电波消失。 以上五项指标持续24小时,无逆转倾向时,则可宣告脑死亡。

搬运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迅速、安全地转运伤者到安全地带,避免再次受伤。 使用正确的搬运方法是急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一、徒手搬运法 第七节 搬运伤员的方法 搬运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迅速、安全地转运伤者到安全地带,避免再次受伤。 使用正确的搬运方法是急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一、徒手搬运法 指在伤者的搬运过程中凭人力和技巧,不使用任何器械的一种搬运方法。 (一)单人搬运法 ① 扶持法: 适应于:伤势较轻,能够站立行走的受伤者; 方法:救护者靠近伤者一侧站立,要伤者的 手臂揽住救护者的头颈,然后救护者外侧手 牵着伤者的手腕,另一手伸过伤者背部扶持 伤者的腰部,使其身体略靠着救者。

② 抱持法: 伤者能够站立,救护者站于伤者一侧,一手托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将其抱起; 如伤者卧于地上,则救护者先屈一膝跪地,用一手将其背部稍稍托扶起来,另一手从其两腿腘窝处伸过,将其抱起。伤者若有知觉则让伤者其一手抱救者头颈部。 (2)双人搬运法: ① 坐椅法(座位搬运法):甲乙现救护者在伤者两侧对立。甲以右膝、乙以左膝跪地,各以一手伸入伤者大腿下而互相紧握,其余手彼此交替搭于肩上,作支持伤者背部。伤者两手分别扶持救护者的肩部。

② 拉车法:两个救护者,先将伤仰卧,然后,一个站在伤者的头部,两手伸入腋下,将其抱入怀内;另一个站在伤者的足部,跨在其两腿中间。两人步调一致慢慢抬起,卧式前行。 ③ 三人搬运法:三人并排,将伤者抱起,步调一致前行。

二、担架搬运法 最常用搬运方法。适应于转运路途较长、伤情较重的伤者。 (1)方法: ① 由3~4人组成一组,将伤者移上担架; ② 伤者头在后、足在前,这样后面抬担架者可以随时观察伤者的变化; ③ 抬担架者脚步、行动要一致。前面人开左腿,后面人则开右脚,平稳前行; ④ 向高处抬时(如过台阶、上楼等)前面要放低,后面要抬高,使伤者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向下抬时,则相反。 (2)注意事项: ① 对不同的伤者应有不同的体位,一般伤者多采用平卧位;对腹部内脏脱出的伤者应采取双下肢屈曲仰卧位;昏迷或有呕吐窒息危险的伤者应采取侧卧位或仰卧头转向一侧等; ② 注意保暖,扣好安全带,防止担架摇晃时滑脱; ③ 搬运时一定要保持平稳。

第八节 抗休克 “休克” Shock 音译,原意思是“震荡”。 一、原因: 它由创伤、出血、烧伤、脱水、重度感染、手术、药物过敏、精神刺激等不同原因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或全身综合症。 二、机制: 由于毛细血管灌注量急剧减少,引起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 受损,导致组织器官缺氧,引起代谢紊乱,并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这种紊乱互为因果关系,产生恶性循环,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三、临床表现 (一)休克早期(缺血缺氧期): 烦躁不安、呻吟、叫喊、表情紧张、面色苍白、脉快有力、呼吸表浅、急促。 (二)休克期(失代偿其): 短时间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全身软弱无力,四肢发凉,血压下降,脉快无力。严重的还伴有口渴、头晕、出冷汗、发绀、酸中毒、昏迷等。 (三)休克晚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 DIC): 广泛性出血、低血压休克、溶血及血栓栓塞。

四、休克急救 1、针刺或指掐人中、内关、足三里、合谷、十宣、涌泉等穴位,以使其恢复知觉。 2、止血、止痛,保证呼吸通畅。 3、对伤部包扎和固定,防感染和再伤。 4、神志清醒又无消化道损伤的可适量饮水,以解口渴。 5、防止再休克和便于进一步处理,应及时转院。 注:急救时最好不采用头低脚高位,以防颅内压增高,静脉回流受阻,并使隔肌上升,影响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