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更健康 大學校園常見的 身心疾病 上善心理 羅秋怡院長
羅 秋 怡 院長 上善心理治療所 成立於民國97年 學歷:美國賓州大學UPENN兒童心理發展碩士 經歷:馬偕醫學中心臨床心理師執業17年 羅 秋 怡 院長 學歷:美國賓州大學UPENN兒童心理發展碩士 經歷:馬偕醫學中心臨床心理師執業17年 國立台南大學/南台科技大學講師 政大、輔大心理研究所臨床心理實習督導 現任:台南縣市數十所學校、各大基金會、政府機構、 台南地方法院特約心理師 上善心理治療所 成立於民國97年 台南市林森路三段77號2樓 06-2375555 2
演講大綱 身心健康你我都加油! 大學生常見的身心疾病: (1)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 (2)情感型精神病:躁鬱症/憂鬱症 (3)焦慮症 轉介就醫治療模式:心理治療+藥物 創造友善的環境,走過人生障礙 身心疾病影片\青少年.flv(1分56秒)
壓力來自四面八方 身體:身體生病了、老化、功能退步 家庭:家人發生變動(例如:生病、死亡、出生、失業、結婚)、不良的家人相處關係(例如:爭吵、批評、拒絕、過度保護)、經濟困難 工作:對工作不滿意、與主管及同事的相處關係不好、失業。 環境:環境污染、噪音、擁擠。 社會:治安差、政治經濟不穩定、受到外國威脅。 個性:愛競爭、急性子、完美主義、思想缺乏彈性、孤僻 生活方式:作息混亂、飲食不固定,睡眠不夠、抽煙、喝酒、不運動。
壓力模式 壓力來源 壓力反應 壓力症狀 壓力源 壓力評估 壓力症狀 生理 情緒 認知 生活瑣事、工作、人際 長期 VS. 短期 引起壓力的一個或一系列的事件 生活瑣事、工作、人際 長期 VS. 短期 外在 VS. 內在 外在-別人給予的,例如上司限時完成工作 內在-自我要求,完美傾向 心理- 壓力評估 個人資源是否能夠應付壓力要求 壓力的重要性/正向或負向 個人資源充足/不足 壓力症狀 失眠、身心疾患、情緒問題、焦慮問題 5
家人及學校如何幫助個案 傾聽與同理 中立的態度 建立現實感病識感 轉移注意力 協助就醫 設立合宜目標 循序漸進的學習
家人及學校如何幫助個案 降低對病人的期待 可能再復發 發展照顧病人的知識及技巧 建立自己的生活 免於孤立 加入家屬自助團體
壓力模式圖 1 可能造成壓力的影響原因 個體本身 內在資源條件 壓力 因子 外在資源條件
壓力模式圖 2 可能帶給我們的反應與影響 個體本身 生理 心理 認知 行為 人際 健康
定義 焦慮 (anxiety) 個人遭遇到內在或外在威脅,而產生的一種模糊、不安、害怕、擔心的情緒反應,並常伴隨身體症狀(如腹瀉、頭痛、發汗、頻尿、頭暈、呼吸急促等),主要以自主神經系統的反應為主。
焦慮通常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即引起焦慮的對象為模糊而不特定的,而害怕(fear)是對特定的對象所產生的反應,因此有學者以此作為焦慮與害怕的分野。
焦慮症評量 你是否最近常覺得心情煩躁、肌肉緊繃或睡不著覺,您可以藉由以下的評量來協助您了解是否該就醫尋求協助了! 填答時請針對您最近六個月以來的狀況勾選適合的答案。(是或否)
我覺得對許多事情都會過度的擔心或焦慮。 我覺得自己很難控制憂慮的感覺。 我心裡常感覺到很浮躁或感到不耐煩 我覺得容易疲累。
我很難保持專心、維持注意力或者在腦中常常一片空白。 我變得比以前容易生氣。 我感到肌肉緊繃。 我常常難以入睡,或睡到一半醒來,或有睡著,但卻感覺睡得不夠安穩。
分析說明 1. 1、2都必須有;3~8至少有3項以上。 您最近一定感到非常焦慮,而且影響到了您的生活作息,建議你就醫檢查,以接受進一步協助。 1. 1、2都必須有;3~8至少有3項以上。 您最近一定感到非常焦慮,而且影響到了您的生活作息,建議你就醫檢查,以接受進一步協助。 2. 若不符上述情況:恭禧!您目前沒有焦慮症的困擾,若有時仍然有心情緊張的狀況出現時,建議可藉由適度運動、找好友訴說、轉換想法等方式來調整心情。
圖10-1 焦慮的連續線 身心疾病影片\恐慌症1.flv (1分41秒)
焦慮症跟憂鬱症有什麼不一樣? 憂鬱depression是一種萬念俱灰、沒有情緒、悲傷絕望、沒有感覺的感覺 而焦慮是擔心害怕,草木皆兵、坐立不安的感覺 通常憂鬱症的人自責、有罪惡感、後悔過去的事 而焦慮的人是擔心以後的、還沒發生的事 由於焦慮跟憂鬱常常併存,有時很難分辨
情感性精神疾病: 憂鬱症與躁鬱症
憂鬱症哪裡來? 變動的環境與身心:發展/生理/心理/社會
造成憂鬱的原因 身體因素: 心理因素: 外在因素: 與腦內的神經傳導物質有關(血清素) 傾向悲觀、自信心不足、抗壓力不好、過度追求完美 生活環境變遷、人際關係遭受挫折、成長背景充滿壓力
發生憂鬱的原因 生理因素 遺傳,內分泌,腦部荷爾蒙化學物質失調,季節 心理因素 壓力,低自尊,失敗,失落 社會環境因素 喪失至愛、工作不順利、人際關係不協調、創傷,社會失序脫序
導致憂鬱症的危險因素?-1 性別:女性為男性的2倍。 女性比較願意就醫 男性壓抑憂鬱情緒,濫用酒精或藥物, 不願意就醫 女性承受較多的社會家庭壓力 女性承受較多的性、身體的傷害 女性的賀爾蒙的變化
導致憂鬱症的危險因素?-2 婚姻:失婚、分居 年齡:發病年齡20-50歲。65歲以上更脆弱。 曾經發病:1/2的病人會再發病。 遺傳:親屬有憂鬱症或躁鬱症者,容易得憂鬱症。
不快樂的性格 過度完美主義者 過度執著堅持 負向認知 壓抑敵意憤怒 學來的無助 過度自責
記憶偏好 越憂鬱的人傾向將注意力放在不快樂的事艦上,使得原本可以記住快樂事件的能力減低了。 憂鬱會降低記憶偏好的運作 樂觀正向的情緒則能強化快樂,面對逆境,轉化負向情緒,創造未來的快樂 資料來源:董氏基金會
憂鬱症何時需要治療? 如果有下列情況發生,就應該求診 自已的不舒服已經超過了生活中的起 起伏伏 想到自殺 心情低落導致工作,家庭,學業和 職業功能的退步,超過二個月 憂鬱症基本的治療方法是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常和藥物治療並用, 在較不嚴重的個案中才可單獨使用
治療的期間 抗憂鬱劑一般而言需要至少6-8周以上的時間才能發揮藥效。治療失敗的主因,最常見是因為病患服藥不規則,其次是太早停止服藥。一般而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患經過適當時間的治療後情況都能好轉。 第一次接受抗憂鬱劑治療,必需持續半年以上,避免短期內再度復發。
治療及預後 以藥物及認知、行為治療最奏效 躁鬱症的藥物治療以碳酸鋰Lithium為優先選擇。 憂鬱症的藥物治療以抗憂鬱劑為主
情感性精神疾病 憂鬱症 雙極性情感疾病 躁症 鬱症 混和發作 25歲以前發病為早發型
憂鬱症 VS 躁鬱症
躁鬱症病因 第一次躁鬱症發作通常發生在青春期或是青年的時候,可能是由一個重大的壓力事件所引發,譬如家中成員的死亡或感情的失落。 躁期的發作常常在數日之內情緒興奮升高,急速發作,連續維持數日至數月之久。發作過躁期的病人,往往也會出現鬱期,但鬱期的發作較為緩慢。
一次躁期的發作大約維持3-6個月,而一次鬱期的出現可能持續數週至9個月,且每一次的發作(無論是躁期或是鬱期),無論在嚴重程度或時間上,均會比前一次更嚴重且期間更長,因此除了急性期的積極治療外,醫學上更建議預防性的治療,以降低下一次的發作機率及嚴重度。
躁鬱症發生的原因目前並不明朗,研究指出與遺傳、大腦生化功能的異常以及環境壓力都有關係。然而,並無特定的遺傳缺陷被確認與躁鬱症相關。因此,很有可能是遺傳因子與環境因子同時促成躁鬱症的發生。
躁鬱症 特徵: 情緒起伏很大:患者會經歷很極端的,情緒很高張的躁狂階段(mania)以及很低潮的憂鬱階段 (depression)。 有時躁狂和憂鬱的症狀會同時出現。
著名患者:很多有成就的文學家、藝術家及企業家,例如名作家海明威、畫家梵谷、音樂家柴可夫斯基與舒曼、美國總統林肯等,都是躁鬱症患者。
躁症的症狀 情緒亢奮、愉悅、急躁、變動快或易怒,睡眠減少,病患常覺得只需要一點睡眠,就有良好的體力,食量改變(常是增加),但體重可能因過度的活動而下降 興趣增加,好管閒事,計畫一堆,慷慨大方,花錢如流水,輕易做出超越自己經濟能力範圍的承諾,但卻不易信守承諾;活動量變大,動作變快,說話多而快,內容跳躍、片段、誇大
覺得世間美好,自信滿滿,過度樂觀,事事易如反掌,然而易受環境影響而分心,計畫很多,突然熱衷於政治或宗教等,但是事情往往卻無法踏實地完成 嚴重時甚至有攻擊、破壞行為、幻覺、妄想等現象;因判斷力受影響,做出魯莽或難以收拾的事。
情緒變化大 春天躁鬱症患者會有變多的情形,而到秋冬則為憂鬱症患者較多。桃療孫副院長表示,這與日照少有關,因太陽光會使人心情較好。 治療上,因躁鬱症患者的情緒就如同波浪一樣,不是給抗憂鬱劑,而是要給情緒穩定劑。因躁鬱症容易復發,所以當治療到情緒穩定後,最少則需服用藥物6個月,嚴重者甚至需服用更長的時間才行。
家人保持警覺,減少刺激患者的言行 當病人躁症發作時,將家中剪刀、刀子等可造成傷人的物品收起來,對於病人在情緒、言行及性格上的突然轉變,了解這些是症狀,對於可行的要求,可以同意 對於不合理的要求,要用溫和而肯定的態度,而非指責反擊的態度,誠懇的傾聽,但不立即給予答覆,來暫緩他不合理的要求
協助/輔導患者的原則 用簡單、直接、重覆的語句來接近病人,以了解、尊重的態度來鼓勵他。 建立病識感:躁鬱發作特別是輕躁,因為病人自覺很快樂,所以不知道就醫。 提供患者及家屬情緒支持、教育、應對技巧、監控症狀和治療的持續。 有時對於在急性躁期或是自殺意念強烈時,必須強迫住院治療。
病了,不是瘋了! 精神病是疾病的一種,這群病人不是「瘋狂」而只是受「病」所影響,在沒有發病的時候,與常人無異. 污名化與貼標籤
思覺失調 精神病有很多種,精神分裂症是其中一種,也是我們普遍最常見的嚴重精神病。 導致精神病出現的原因是腦內的化學物質在平衡方面出現問題,造成失調而出現精神病。 近年出現的新名稱「思覺失調」,簡單來說,就是精神病病徵的統稱。
曾文欽隨機殺人事件是2012年12月1日上午9時18分,發生於台灣臺南市的隨機殺人事件。犯人曾文欽(30歲男性)。此事件為台灣犯罪史上第二件隨機殺人事件,事件發生後震驚台灣社會,引起輿論一片譁然。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 身心疾病影片\精神分裂1.flv
思覺失調症的早期病徵並不明顯,初發病時,可能只是行為有異於常人或情緒特別緊張,因而常被誤為焦慮症,至後期病徵更明顯時,才知道是精神分裂症。
都是來自遺傳? 雖然思覺失調症有遺傳傾向,卻不是父母任何一方有病,子女就一定有病,即使父母都有精神病,子女患病的機會亦不過4成左右。 平均每1千人中約有3個左右患有精神分裂症,人一生中的發病機率則在千分之2與千分之10之間。 通常,發病的年齡是青少年及成年初期,患病率則以女性較多。
一等血親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險,約一般人的10倍 典型發病年齡:17、18~35歲 盛行率:0.5~1% 一等血親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危險,約一般人的10倍 家中沒有人有精神分裂症,得病機會是百分之一 兄弟妹姐中有人得精神分裂症,得病機會是百分之八 雙親之一人或異卵雙胞胎有精神分裂症,得病機會是百分之十二 雙親都有精神分裂症,得病的機會大約是百分之四十左右 同卵雙胞胎有精神分裂症,得病的機會高達百分之四十七
思覺失調症症狀 思考形式談話缺乏組織 妄想 幻覺 認知失調 怪異行為 正性症狀 負性症狀
思考形式/談話缺乏組織 貧語、話量少 思考障礙:思考聯想鬆弛、難以理解、文字拼盤、語無倫次
整體混亂行為 怪異不合宜的舉止 無跡可循的激動 無法自理日常生活 怪異不合宜的古怪姿勢
幻覺 患者可以聽到、看到一些不存在的東西,比如說男女人聲,內容有時是指指責患者、批評患者。它們與夢境類似,但卻是發生在清醒的時候。 包括:聽幻覺/視幻覺/嗅幻覺觸幻覺
妄想 一種錯誤信念,通常牽涉知覺經驗錯誤解釋,怪異或與現實脫節的想法。 內容: 被害 關係連結 身體 色情 宗教 自大 嫉妒
負性症狀 一般正常功能的減少或喪失 表情平淡 缺乏動機 說話內容貧乏 對生活的事務都沒有興趣
缺乏病識感 一般來說,精神病患者都不肯承認自己有病。這種情況下,不要與病人爭拗,因為若他相信自己被迫害或被跟蹤,又或是有幻覺的話,在當事人來說是千真萬確的。 病人會為此而寢食難安,甚至不敢上街,我們要幫助病人減少這些困擾,服藥是一個很好的治療方法,可以幫助病人控制病徵,減低恐懼。
病情經過 病前驅階段─負性症狀不自覺的發生 漸有生活適應障礙 社會關係退縮 表現怪癖 交談有困難 情感表達不適當
病情經過 發病階段─正性症狀顯著出現 殘餘階段─恢復病前驅階段,妄想及幻覺仍殘留 發病階段隨時再發生,與殘餘階段互為交替
治療模式 藥物: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有效。患者在復原後仍需要持續治療。大部分(約80%)患者在停藥後一年內復發,持續服藥治療的患者只有30%的人在同樣的時間內發病 社會心理復健:幫助病人及家屬解決問題、處理壓力及鼓勵服藥順從性
治療模式 衛教:教育病人和家屬如何與精神分裂症相處、預防併發症及減少復發機會 穩定的生活秩序 自殺預防:在生病前幾年的自殺危險性是最高的。患者一生中的自殺機率超過10% 職業訓練
預後佳的條件 沒有病前性格障礙 病前適應良好 有明顯且嚴重誘因 急性發病或中年後才發病 發病後混亂症狀明顯 有情感疾病家族史
吃藥為什麼很重要! 影響精神分裂症的神經傳導素: 多巴胺 新腎上腺素 血清素 抗精神病藥物:改善思考障礙,減除幻覺,改善退縮行為,去除妄想,減低不安暴躁情緒
在多數人心中,仍然認為精神病是心理的問題,但是近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精神病的問題不只是在心理機制出了差錯,病人的大腦生理性結構和功能的障礙或調控不良才是病患的原因,尤其是一般常見的精神病徵狀經過服藥治療後,都有大幅度的改善,足以反映精神病出現的症狀源於大腦功能病變的本質。
痊癒係數的概念 林宗義醫師提出 影響的因素包括: 疾病的進行程度 各種治療的總和 (醫學、心理治療、病患介入、 家屬介入、社會介入) 時間因素
結論: 疾病固然可怕但不會控制疾病更佳嚴重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保持希望減少自責灰心 學習良好的適應方式 整合各系統資源協助適應
轉介單位 各大醫院精神科 成大醫院精神部 06-2353535-2349或2354 高雄長庚醫院、凱旋醫院、高醫、榮總 高雄前鎮、五甲精神科:「快樂心靈診所」,市區新堀江「喜洋洋心靈診所」 嘉南療養院、奇美醫院、台南市立醫院、新樓醫院、林晏弘診所、陳俊升診所 自費心理治療所(上善心理治療所) 或心理諮商所 衛生局民眾免費心理諮商 安心專線 0800-788-995 (請幫幫-救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