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 授课人:黄建平 单 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 话: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第二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材料通常都是一种晶体材料。金属的晶体结构指的是金属材料内部的原子排列的规律。它决定着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材料的宏观性能。
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1.1.2 合金的晶体结构 一、合金相结构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金属的结晶 熔化.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2.2 合金的结晶  二元合金的结晶 2.2.2 合金的性能与相图的关系 2.2.3 铁碳合金的结晶.
第四章 相图 4.1 相、相平衡及相图制作 4.2 二元匀晶相图 4.3 二元共晶相图 4.4 二元包晶相图 4.5 其他二元相图
第四章 相 图 主讲教师:罗 宏 MSE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第五章 材料的相结构及相图 组成材料最基本的、独立 的物质称为组元 ,或简称元 。
4.5 其他二元相图 形成化合物的二元相图 稳定化合物指具有一定的熔点,在熔点以下,保持自己固有的结构而不发生分解(如Mg-Si系的Mg2Si和Fe-C系的Fe3C) 。 其成分固定,在相图中是一条垂线(代表一个单相区)。垂足是其成分, 顶点是其熔点, 结晶过程同纯金属。分析这类相图时,可把稳定化合物当作纯组元看待,将相图分成几个部分进行分析。
課程名稱:常見元素與元素符號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李学伟 教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四章 铁碳合金.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六章 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 宋强 副教授.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Geophysical Laboratory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本要点: ABn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与中心A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第十章 方差分析.
登云科技职业学院 ——机电系.
汽车应用材料 第二章 金属材料.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铁碳相图 王学武.
科学发现系列讲座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第五章 相平衡 (第二部分).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实数与向量的积.
机械制造基础 第一章.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第二章 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硅表面原子排列 碳表面原子排列.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学》 九年级 下册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教师:刘桂军.
4.9 三元相图 三元相图的几何特性 在恒压下的三元相图是由温度变量为纵坐标和两个成分变量为横坐标的三维空间图形。
第1章 钢的合金化概论.
慧眼识金属:.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氧化还原反应.
1.设A和B是集合,证明:A=B当且仅当A∩B=A∪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4课时 绝对值.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个人简历.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三元合金显微组织分析 一、实验目的: 2.了解三元系合金的显微组织与三元相图的关系; 3. 学会利用三元相图的投影图分析合金的凝固过程
奇妙的焊接组织 金属腐蚀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明生.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位似.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 授课人:黄建平 单 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 话:18508460184 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 授课人:黄建平 单 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 话:18508460184 Email:hjphit_1983@163.com

第二章内容回顾 1金属结晶的宏观现象、热力学条件、结构条件? 2过冷度、均匀形核与非均匀形核、形核率、形核功 3固液界面类型、晶核长大机制、晶体形态、晶粒度 4铸锭组织的三个区(细晶区、柱状晶区、等轴晶区) 主要缺陷(缩孔、气孔、偏析)

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 3.1合金的相结构 3.2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 本章的主要内容: 3.1合金的相结构 3.2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3.4 共晶相图及其合金的结晶 3.5 包晶相图及其合金的结晶 3.6 其它类型的二元合金相图 3.7 二元相图的分析与使用

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 本章目的: 1 讨论合金中的相概念及其类型; 2 介绍各种类型的基本二元相图; 第三章 二元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 本章目的: 1 讨论合金中的相概念及其类型; 2 介绍各种类型的基本二元相图; 3 说明相图与合金性能间的对应关系 本章重点: 1 组元、相、组织、组织组成物等基本概念; 2 固溶体和化合物的本质区别和性能特点; 3 掌握分析相图的基本方法; 4 正确运用杠杆定律。

3.1 合金的相结构 合金: 一种金属元素与另一种或几种其它元素,经熔炼或其它方法结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Pb-Sn合金, 钢(Fe-C), 锡青铜(Cu-Sn(<14%))

3.1 合金的相结构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能独立存在的物质。一般来说组元就是组成合金的元素,也可指化合物。 Fe-C合金:Fe(组元一)-Fe3C(组元二) 合金系——由给定的组元以不同的比例配制成的一系列成分不同的合金系统。 例:Fe-C: 90%Fe-10%C、 80%Fe-20%C、 50%Fe-50%C、 20%Fe-80%C Fe-Cr-C 根据组元数分为: 二元合金 、三元合金 、 多元合金。

3.1 合金的相结构 合金相 ——指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有界面与其他部分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phase) 金属或合金均由相构成——单相合金、多相合金。 ——用α、β、γ、δ、η、θ等表示

3.1 合金的相结构 例:纯铁、钢中的相 纯铁:α-Fe; 钢:铁素体(α)+渗碳体(Fe3C); α相 α相 Fe3C 相 纯铁

3.1 合金的相结构 一、相的分类 相结构,实指合金的晶体结构 (一)固溶体 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的、且晶格类型与某一组元相同的固溶相称之为固溶体。 (二)金属化合物 定义:合金组元相互作用形成的晶格类型和特性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新相称之为金属化合物。

3.1 合金的相结构 二 合金的相结构 ** 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中所占的位置分类 置换固溶体 二 合金的相结构 (一)固溶体 1、固溶体的分类 ** 按溶质原子在晶格中所占的位置分类 (1)置换固溶体— 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结点所形成的固溶体——代位固溶体 90% Cu-10%Ni合金

3.1 合金的相结构 (2)间隙固溶体 —— 溶质原子填入溶剂晶格的空隙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例: 间隙固溶体 C 固溶于α-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 ┗ 铁素体 C 固溶于γ-Fe中形成间隙固溶体 ┗ 奥氏体

3.1 合金的相结构 ** 按固溶度分类 (1)有限固溶体——溶质原子在固溶体中的浓度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再溶解,这个限度称为固溶度。 (2)无限固溶体——溶质原子能以任意比例溶入溶剂,固溶度可达到100%。

3.1 合金的相结构 按溶质原子在固溶体中分布是否有规律分类 (1)无序固溶体 ——溶质原子随机地分布于溶剂晶格中。 (2)有序固溶体 ——溶质原子按一定的规律分布在溶剂晶格中。

3.1 合金的相结构 CuAu中Cu原子:简单四方晶系亚点阵 Cu3Au中Cu原子:体心四方晶系亚点阵

3.1 合金的相结构 有序固溶体特点: —— 溶质原子可形成自己的亚点阵 —— 一定条件下固溶体可在有序和无序间相互转化: 温度、成分

3.1 合金的相结构 例:Fe-Al合金 室温下, 成分变化时: a. Fe-Al (<25%atm)合金 ——无序相:α相 b. Fe-Al (25%~35%atm)合金 ——有序相:Fe3Al c. Fe-Al(35%~50%atm)合金 ——有序相:FeAl

3.1 合金的相结构 成分固定,温度变化时: Fe3Al: < 550℃:完全有序 550℃ ~ 950℃:部分有序 > 950℃:完全无序固溶体

3.1 合金的相结构 2 置换固溶体及影响因素 金属元素之间一般都能形成置换固溶体,但固溶度往往相差很大。 如Cu: Ni无限互溶, 2 置换固溶体及影响因素 金属元素之间一般都能形成置换固溶体,但固溶度往往相差很大。 如Cu: Ni无限互溶, Zn最大溶解度为39%, Pb几乎不溶解于铜。 —— 受元素间原子尺寸、化学亲和力、结构类型等影响。

3.1 合金的相结构 (1)原子尺寸因素 组元间原子半径越相近,固溶度越大。 原因:溶质原子引起溶剂晶格的点阵畸变,产生畸变能,晶格畸变能越高,晶格越不稳定,当畸变能高到一定程度,溶质原子将不再能溶入固溶体,只能形成其它新相。 溶剂与溶质原子的尺寸差别可用Δr/r 衡量: Δr/r =(r溶剂 - r溶质)/ r溶剂

3.1 合金的相结构 (2)负电性 S原子、Al原子与Fe原子大小相差接近, 但Al在Fe中溶解度大——负电性因素 负电性: 指元素的原子自其它原子夺取电子而变为负离子的能力。 ┗ 可衡量元素间的化学亲和力,即形成化合物的倾向性 ——取决于两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相距越远,负电性相差越大,越易形成化合物。

3.1 合金的相结构 (3)晶体结构因素 晶体结构相同,溶解度较大。 无限固溶体——溶质的晶体结构与溶剂的晶体结构一定相同( 如Cu-Ni合金等) 例Fe合金: Ni、Co、Cr、V与Fe原子尺寸差别<8%, Ni、Co与Fe形成面心立方晶格无限固溶体 Cr、V与Fe形成体心立方晶格无限固溶体

3.1 合金的相结构 (4)电子浓度因素——原子价因素 电子浓度: 价电子数目与原子数目之比 现象:溶质元素的原子价越高,溶解度较小。 原因:固溶体中的电子浓度存在极限值。不同晶体结构的极限电子浓度不同: F.C.C:1.36 B.C.C: 1.48

3.1 合金的相结构 3 间隙固溶体 当溶质与溶剂的原子半径之比小于0.59时,可能形成间隙固溶体。 3 间隙固溶体 当溶质与溶剂的原子半径之比小于0.59时,可能形成间隙固溶体。 如小原子的碳(0.077nm)、氮(0.071nm)、另氧、氢、硼等非金属原子。 特点:a. 同样会引起点阵畸变; b. 溶解度与原子大小和溶剂的晶格类型有关: F.C.C 中> B.C.C 中; c. 间隙固溶体只能是有限固溶体。

3.1 合金的相结构

3.1 合金的相结构 4 固溶体的结构特点 (1) 保持着溶剂的晶格类型; (2) 晶格发生畸变 (3) 偏聚与(短程)有序 4 固溶体的结构特点 (1) 保持着溶剂的晶格类型; (2) 晶格发生畸变 (3) 偏聚与(短程)有序 (4) 有序固溶体(长程有序化) 当固溶体发生偏聚或有序化时,强度和硬度增加,而塑性和韧性降低。

3.1 合金的相结构

3.1 合金的相结构 5 固溶体的性能 (1)固溶体强硬度高于组成它的纯金属,塑韧性低于组成它的纯金属; 5 固溶体的性能 (1)固溶体强硬度高于组成它的纯金属,塑韧性低于组成它的纯金属; (2)物理性能方面,随着溶质原子的↑,固溶体的电阻率↑,电阻温度系数↓,导热性↓。

3.1 合金的相结构 固溶体中随着溶质原子的加入,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降低的现象 ┗ 固溶强化 ——金属材料的主要强化手段或途径之一 例如:南京长江大桥采用廉价的16Mn,其中含1.2%~1.6%Mn,抗拉强度较相同碳含量的普通碳素钢提高60%;

3.1 合金的相结构 **固溶强化的特点: (1) 溶质与溶剂原子相差越大,溶质原子浓度越高,所引起的晶格畸变越大,固溶强化效果越大; (1) 溶质与溶剂原子相差越大,溶质原子浓度越高,所引起的晶格畸变越大,固溶强化效果越大; (2) 间隙原子的强化效果比置换原子的大。因为间隙原子引起的点阵畸变大。 (3)综合机械性能好。适当控制溶质含量,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材料强硬度,而且材料的塑韧性不会明显降低。

3.1 合金的相结构 材料种类 σb(MPa) HBS Ψ(%) 纯Cu 220 44 70 Cu+19%Ni 单相固溶体 390 50 固溶体的应用: (1) 结构材料的基体相; (2)精密电阻、电热材料等

3.1 合金的相结构 (二)、金属化合物 1 正常价化合物 特点:成分固定不变,可用化学式表示。 1 正常价化合物 特点:成分固定不变,可用化学式表示。 如Mg2Si、Mg2Sn、MgS、MnS等。具有较高的硬度,脆性较大。常作为有色金属的强化相。

3.1 合金的相结构 2 电子化合物 不遵守原子价规律,而是按一定的电子浓度的比值形成的化合物。电子浓度不同,化合物的晶格类型也不同。 2 电子化合物 不遵守原子价规律,而是按一定的电子浓度的比值形成的化合物。电子浓度不同,化合物的晶格类型也不同。 ——硬、脆,有色金属强化的相 特点:虽用化学式表示,但成分可变 FeAl (Al:36.5%~50%atm); 有序化现象 其它: NiAl; CuZn; CuAl

3.1 合金的相结构 3 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 过渡族元素和原子半经较小的氢、氮、碳、硼组成。 3 间隙相和间隙化合物 过渡族元素和原子半经较小的氢、氮、碳、硼组成。 r非 / r金< 0.59时,形成简单结构的化合物——间隙相。 r非 / r金> 0.59时,形成复杂晶体结构的化合物——间隙化合物。

3.1 合金的相结构 (1) 间隙相 性能:极高的熔点和硬度。 如:VC; TiC; W2C 用途:硬质合金和高硬度工模具的重要组织组成。

3.1 合金的相结构 (2) 间隙化合物 如钢中的 Fe3C、Cr23C6、Fe3W3C等。 性能:很高的熔点和硬度,但不如间隙相 (2) 间隙化合物 如钢中的 Fe3C、Cr23C6、Fe3W3C等。 性能:很高的熔点和硬度,但不如间隙相 用途:钢中的重要强化相。

3.1 合金的相结构 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 置换固溶体 有限固溶体 无序固溶体 无限固溶体 有序固溶体 小 结

3.1 合金的相结构 金属 化合物 正常价化合物 电子化合物 间隙化合物 间隙相 间隙式金属化合物

3.2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给定的合金系究竟以什么状态(相)存在,包含哪些相,这由内、外因条件决定,外因是温度和压力,内因则是化学成分。 ——用相图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几个概念: 相图: 表示合金系中的状态(相)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又称状态图或平衡图 相变:相与相之间的转变;

3.2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相平衡与平衡相: 合金系统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温度、压力),经历任意长时间后,合金中各相的成分都是均匀、不变的,且各相的相对重量也不变,则各相处于平衡状态,称之为相平衡; 这时的相称为这种条件下的平衡相。 如纯铁,在常压下: 1538℃以上—— L为平衡相。 在1538℃时 —— L和δ相两相平衡状态

3.2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一、二元相图的表示方法 在常压下, 直角坐标系; 合金成分; 温度; 相状态。 成分线 组元 组元

3.2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结晶或相变起始点 结晶或相变终止点

3.2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Cu-Ni二元合金相图 L α L +α B点相状态: α单相 A点相状态: L +α两相

3.2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二、二元相图的建立 热分析法; 金相法; 膨胀法; 电阻法; X射线结构分析法等。

3.2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热分析法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一、匀晶相图 1 定义: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均无限互溶的二元合金相图。 1 定义: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均无限互溶的二元合金相图。 如Cu―Ni、Ag―Au、Cr―Mo等合金系 2 相图分析 3 合金结晶过程 4 相律 5 二元相图的杠杆定律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匀晶转变式: L → α 点:A:纯Cu理论熔点; B:纯Ni理论熔点 液相线 固相线 Cu―Ni二元相图 冷却曲线 匀晶转变式: L → α 点:A:纯Cu理论熔点; B:纯Ni理论熔点 线:AB: 液相线; AB: 固相线; 区间:两个单相区:L 相、α相 一个两相区:L+α相区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原始成分为k的合金: T>t1: L (100%) T= t1: L→α(开始)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相成分判定方法 单相区: 实际座标点 两相区: 液(固)相成分在温度水平线与液(固)相线的交点处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液(固)相线的意义: (1) 表征了各成分合金的结晶起始(终止)温度; (2)表征了各温度下液固两相达到平衡时液(固)相的成分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4 相律 相律表示在平衡条件下,系统的自由度数、组元数和相数之间的关系。 4 相律 相律表示在平衡条件下,系统的自由度数、组元数和相数之间的关系。 数学表达式:f = c - p +2 系统自由度 系统组元数 恒压条件下: f = c - p +1 平衡相数 *** 二元合金系最多存在三相平衡 *** 二元合金系相邻相区的相数相差1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5 杠杆定律 —— 用于确定二元相图中两相区各相的相对含量。 证明: 设液相质量为 WL , 5 杠杆定律 —— 用于确定二元相图中两相区各相的相对含量。 证明: 设液相质量为 WL , 固相的质量为Wα, 则合金的总质量为 WL+ Wα a r b 有: WLCL+ WαCα=(WL+ Wα) C Wα(Cα-C)= WL(C- CL)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a r b 若将合金成分C的 r 点看做支点,将WL、Wα看做作用于a 和 b 的力,则相当于力学中的杠杆定律——形象的比喻。 Wα= ( ar / ab )W0 WL = ( rb / ab )W0 ——杠杆定律只适用于二元相图的两相区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二、固溶体的结晶 1 固溶体合金的结晶特点 与纯金属相比, 固溶体结晶特点: (1) 异分结晶 1 固溶体合金的结晶特点 与纯金属相比, 固溶体结晶特点: (1) 异分结晶 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这种结晶称为~或选择结晶。 (2) 结晶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试分析无限固溶体的结晶过程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结论 (1)匀晶转变式:L→α; (2)单相区相成分与合金原始成分一致, 即坐标点成分;两相区成分:液相成分在液相线上,固相成分在固相线上(与温度水平线的相交点); (3)与纯金属不同,合金的结晶过程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的,不同温度下两平衡相的成分不相同,量也不同,两相的相对量可依据杠杆定律计算得出。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2 枝晶偏析 现象:枝晶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 ——枝晶偏析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原因: 合金凝固:L→α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结晶,树枝晶主干在较高温度先凝固,枝及边部在较低温度后凝固; 理论上:冷却速度无限 缓慢时,扩散使先凝固与后凝固的固溶体成分均匀一致,即固溶体晶体的长大过程是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往复直到最后相图规定的平衡成分。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实际上: 冷却过程非无限缓慢,扩散不完全→ 枝晶内部中心区域与边部区域化学成分不均匀 ——称之为枝晶偏析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影响晶内偏析的因素 (1)分配系数k0 k0 = kα / kL : 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的溶质浓度之比值。 k0 <1时, k0越大偏析越小; k0 >1时, k0越小偏析越小。 ——实质是与液相线和固相线间的水平距离或成分间隔有关间隔越小,偏析越小。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2)溶质原子扩散能力:扩散能力大偏析小 (3)冷却速度:一般V小,偏析小 但V过大时,因晶粒细小而成分均匀 ——晶内偏析对合金的机械性能不利。 可用高温扩散退火(固相线下100~200℃)的方法减轻或消除——又称均匀化退火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3 区域偏析: 固溶体合金由于不平衡结晶造成大范围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应用:区域提纯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影响因素 1)熔区越短,提纯效果越好,一般熔区不大于试样全长的1/10。过长会使已经推到另一端的溶质原子重新跑向低端。 2)k0越小,提纯效果越好。 3)搅拌越剧烈,则液相越均匀,结晶出的固相成分越低,提纯效果越好。最好采用感应加热,熔区内有电磁搅拌。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4 成分过冷 过冷度:Tm-T实际 相图 由T实际改变引起的过冷 ——热过冷 (1)成分过冷定义: 分布 过冷 区 (1)成分过冷定义: 固溶体结晶过程中,尽管液相实际温度分布一定,但由于液相中溶质分布发生变化,改变了液相的熔点,这种由成分变化引起的过冷现象称为~。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出现成分过冷的极限条件是液体的实际温度梯度G和界面处液体的平衡结晶曲线TL(x)刚好相切。G进一步增大,就不会出现成分过冷;G减小,过冷区增大。形成成分过冷的临界条件为: G:固液界面液相实际温度梯度,R:晶体长大速度(界面推进速度);m相图 液相线斜率,D:液相中溶质的扩散速度;k0分配因子。 温度梯度越平缓,成分过冷区越大;因此可以通过控制 温度梯度来控制成分过冷区 的大小。 合金元素浓度C0越大,过冷越明显。 长大速度R越大,过冷越明显。 液相线越陡,液相中溶质原子扩散系数D越小,过冷越明显。即:k0<1时,k0越小,m越大,过冷越明显;k0>1时,k0越大,过冷越明显。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2)成分过冷对晶体成长形状和铸锭组织的影响 金属一般为粗糙界面: Ⅰ纯金属: 取决于液固前沿温度分布 Ⅰ纯金属: 取决于液固前沿温度分布 正温度梯度——平面晶; 负温度梯度——树枝状 Ⅱ固溶体: 取决于液固前沿温度分布+成分过冷 但正温度梯度下: 随成分过冷程度增大分别形成平面晶、胞状晶和树枝晶。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G1:仍为正温度梯度; ——平面晶 G2:小的成分过冷区; ——胞状晶 G3:相当于负温度梯度; ——树枝晶

3.3 匀晶相图及固溶体的结晶 平面晶 胞状晶 树枝晶 Al-Cu合金三种晶粒组织 ——平面晶所需过冷度较大,工业实际中通常达不到,故金属、固溶体合金铸件组织一般为树枝晶组织。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二元共晶相图 1 定义: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在固态时相互有限互溶,发生共晶转变,形成共晶组织的二元系相图称为二元共晶相图。 Pb-Sn、Pb-Sb、Ag-Cu、Pb-Bi 等合金系相图都是二元共晶相图。 共晶转变式: L (液)→α(固)+ β(固)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2 相图分析 液相线: AEB ; 固相线: ACEDB 固溶体溶解度线: FC, GD 共晶线: 2 相图分析 液相线: AEB ; 固相线: ACEDB 固溶体溶解度线: FC, GD 共晶线: CED 水平线; 共晶点:E 点 相 区: 单相区 :L、α、β 两相区: L+α、L+β、α+β 三相区: L+α+β 共晶转变式: LE αC + βD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3 结晶过程分析 (1) 成分Ⅰ(共晶成分)结晶过程 Ⅰ 冷却曲线 结晶过程示意图 E A B C D F G Ⅰ 冷却曲线 结晶过程示意图 E : 共晶点(包含共晶的成分与温度) 共晶转变式:LE → αC+ βD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实际转变过程复杂: L LE αC + βD αC→αF+βG Ⅰ αF + βG βD→βG+αF 注意: A B C D F G Ⅰ L LE αC + βD αF + βG 实际转变过程复杂: αC→αF+βG βD→βG+αF 注意: (1) 共晶转变产物(α+β) 多相邻间隔协同长大,称为共晶体或共晶组织; α α β β (2)共晶体中随后析出的二次相多依附于原共晶体生长,故往往观察不到。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2) 成分Ⅱ(亚共晶成分)结晶过程 αC + LE αC+ (αC+βD) αF+βG+(αF+βG) βⅡ A B C D F G Ⅱ α+ L αC + LE αC+ (αC+βD) L 成分Ⅱ αF+βG+(αF+βG) βⅡ 亚共晶成分: C~E 亚共晶转变式: L → αc + (αC +βD) 先共晶相 共晶体(组织)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3) 成分Ⅲ(过共晶成分)结晶过程 共晶组织 先共晶相 成分Ⅲ L Ⅲ L + β ( LE + βD ) (αC +βD) +βD L 成分Ⅲ (αF+ βG) +βG E A B C D F G Ⅲ 过共晶成分: E~D 过共晶转变式: βD + (αC +βD) 先共晶相 共晶组织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4) 成分Ⅳ(匀晶成分)结晶过程 —— 成分Ⅳ为匀晶转变 (A-C; D-B) 成分Ⅳ L Ⅳ L → α E A B C D F G Ⅳ L L → α ( L +α ) α α →β αF+βG —— 成分Ⅳ为匀晶转变 (A-C; D-B)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其它形状共晶相图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4 合金的组织构成 成分在F~G之间的合金均由 α+β相构成;但不同合金中两相的形成过程与形貌各不相同。 E A B C D F G 成分在F~G之间的合金均由 α+β相构成;但不同合金中两相的形成过程与形貌各不相同。 亚共晶合金: α + β (α先共晶和α共晶) (βⅡ和β共晶) 共晶合金与过共晶合金呢?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各成分合金的组织构成 βⅠ+αⅡ αⅠ β先共晶+αⅡ +(α+β)共晶 α先共晶+βⅡ +(α+β)共晶 E A B C D F G βⅠ+αⅡ αⅠ β先共晶+αⅡ +(α+β)共晶 α先共晶+βⅡ +(α+β)共晶 αⅠ+βⅡ (α+β)共晶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例题:计算Pb-30%Sn合金冷却到室温时的相构成与组织构成,共晶体中各相所占的比例以及βⅡ的百分含量。 E A B C D F G 4 问题:共晶体中两相所占的比例如何计算?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5 共晶组织形态 共晶体(共晶组织)定义: 由共晶反应形成的细密的两相或多相机械混合物 特点:两相共同长大、相互促进。 共晶体的长大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当两个固相都是金属性较强相时,界面为粗糙-粗糙界面。共晶体一般生长成层片状。当两相的相对数量比相差悬殊时,在界面能的作用下,数量较小的相将收缩为条、棒状,更少时为纤维状,甚至为点(球)状。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当有一相或两相都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时,界面为粗糙-平滑或光滑 — 光滑界面,具有不规则或复杂组织形态,它们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不同方向的生长速度不同,并且有特定的角度关系,生长过程要求的动态过冷度也有差异,往往有一个相在生长中起主导作用,决定了两相的分布,共晶体的形态也具有独特性,这时常见的形态有针状、骨肋状、蜘蛛网状、螺旋状等。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Pb-Sn亚共晶合金 Pb-Sn共晶合金 Pb-Sn过共晶合金 Pb-Sn合金的显微组织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6 共晶系合金的不平衡结晶现象 (1)伪共晶 定义: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 形成条件: 6 共晶系合金的不平衡结晶现象 (1)伪共晶 定义: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所得到的共晶组织称为~ 形成条件: 过冷度或冷却速度控制在右图阴影区

3.4 共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2)离异共晶 定义:当先共晶相数量较多而共晶组织较少时,先共晶相形成后,共晶组织中与先共晶相相同的那一相会依附在先共晶相上上生长,致使另一相单独存在于晶界,从而失去共晶组织的特征称为~ 形成条件:成分控制在M或N附近

3.5 包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包晶相图 1 定义:两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在固态相互有限溶解,并发生包晶转变的二元合金系相图。 1 定义:两组元在液态无限溶解,在固态相互有限溶解,并发生包晶转变的二元合金系相图。 Pt-Ag、Sn-Sb、Cu-Sn、Cu-Zn 包晶转变式: L + α → β

3.5 包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2 相图分析 液相线 A C B 固相线 A P D B 溶解度曲线: P E、D F 单相区 L、α、β; 2 相图分析 液相线 A C B 固相线 A P D B 溶解度曲线: P E、D F 单相区 L、α、β; 两相区 L+α、L+β、α+β 三相区 P D C(包晶转变线) 包晶转变

3.5 包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Pt Ag 合金Ⅰ α+ L (αP + LC) βD LD βF+αE 组织组成: β+αⅡ

3.5 包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L αP + LC αP+(αP+LC) αP+ βD 组织组成: α+βⅡ+β+αⅡ 合金Ⅱ α+ L’ Pt Ag 合金Ⅱ 组织组成: α+βⅡ+β+αⅡ α+ L’ αP + LC αP+ βD L αP+(αP+LC)

3.5 包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L αP + LC LC+(αP+LC) LC + βD β+α 组织组成: β+αⅡ 合金Ⅲ α+ L’ Pt Ag 合金Ⅲ 组织组成: β+αⅡ α+ L’ αP + LC LC + βD L LC+(αP+LC) β+α

3.5 包晶相图及合金的结晶 实际中受扩散条件限制,包晶转变往往不完全 ——非平衡态 包晶转变另一特点是转变向依附出晶相生成 实际应用:轴承合金、细化晶粒

3.6 其它二元合金相图 二元相图中可能发生的转变 匀晶、共晶、包晶、共析等反应图型与反应式 熔晶 两 一

3.6 其它二元合金相图 共析转变: γ → α + β —— 一个固相中同时析出两个新的固相

3.6 其它二元合金相图 稳定化合物的相区呈直线 Mg2Si Fe3C

3.7 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与使用 复杂相图的分析方法 首先看相图中部是否存在稳定化合物(中间相),这些中间相可视为独立组元,将相图分成几个简单部分进行分析,按简单相图的规律来分析。 分析各相区时先要熟悉单相区所标相,根据相接触法则,辨别其他相区。[相接触法则:二元相图中,相邻相区相数相差为1(点接触情况除外)即:两个单相区之间必须由一个这两个相组成的两相区分隔;两个两相区中间必须以单相区或三相共存水平线分隔] 也可以用水平线为中心,即三相平衡为基础来划分区间,将复杂相图分解为简单部分进行分析。

3.7 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与使用 相图与合金性能之间的关系 (一)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 固溶体强硬度较纯金属高 线性 共晶成分附近性能突变 纯金属导电性较固溶体高 线性 共晶成分附近性能突变

3.7 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与使用 (二) 铸造性能 铸造缺陷: 偏析、疏松、缩孔等 ——结晶的温度范围、成分范围越大,偏析、缩孔等越严重。 铸造性能取决于结晶区间:液固相线之间距离越大(温度和成分的间距),铸造性能越差。

3.7 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与使用 流动性好 偏析倾向小 减少分散缩孔→为集中缩孔 偏析倾向 结论: —— 纯金属、共晶体铸造性能最好

3.7 二元合金相图的分析与使用 (三) 锻造、压力加工及切削加工性能 单相固溶体的锻造与压力加工性能较佳,但切削加工性能不好; 合金为两相混合物时,切削加工性能较好,但锻造与压力加工性能较差。 总体: 单相固溶体不宜制作铸件而适于承受压力加工;铸造材料应当选用共晶体尽可能多的合金

第三章 习题与思考题 1 解释下列名词: 合金 组元 相 组织 成分过冷 枝晶偏析 杠杆定律 第三章 习题与思考题 1 解释下列名词: 合金 组元 相 组织 成分过冷 枝晶偏析 杠杆定律 2 什么是固溶体?什么是金属间化合物?二者在结构、性能与应用上各有何不同? 3 什么是固溶强化?该强化方式有何特点?Mn和C在钢中的强化效果哪个大?为什么? 4 有形状相同的两个Cu-Ni合金铸件,一个含50%Ni,一个含10%Ni,铸件自然冷却后,哪一个铸件的偏析严重? 5 为什么铸造合金常选用共晶成分的合金?

第三章 习题与思考题 讨论:Pb-Sn合金相图如下所示: (1) 指出组织中含共晶体(α+β)最多和最少的成分;(2) 指出最容易和最不容易产生枝晶偏析的成分;(3) 含30%Sn的Pb-Sn合金在183℃刚结束共晶反应时和室温时,各具有何种相构成与组织构成? 课后习题3-1、3-4~3-6、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