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第一临床医学院新生儿科 王 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Adrenoceptor blocking drugs. 人体 β 1 - 肾上腺受体 受体 - 腺苷酸环化酶偶联和受体 - 磷 脂酶偶联示意图.
Advertisements

小儿腹腔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内容提要 腹腔感染的分类 腹腔感染的治疗原则 腹腔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 小儿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
泌尿道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一般知识 一般知识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膀胱炎( cystitis)
第十七章 中枢兴奋药. 第一节 大脑皮层兴奋药 咖啡因 (caffeine) [ 药理作用 ] 1. 中枢兴奋作用 消除瞌睡 减轻疲劳 改善思维 (对大脑皮层有选择性兴奋作用) 大剂量 : 呼吸加深加快 血压升高 (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
腹腔感染的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张克难. 腹腔感染抗菌药物应用指南 腹腔感染的分类 腹腔感染的治疗原则 腹腔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 营养与免疫调控等支持治疗.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张媛媛.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史 1928 年,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可以分泌出抑制 金葡菌生长的物质 1940 年,分离出青霉素,并在小鼠上验证疗 效 1943 年,用发酵法大批量生产青霉素 1950’ ,发现 6-APA ,开发出半合成青霉素 1960’
1. 健康感知 — 健康管理形态 1.1 保持健康能力改变 1.2 个人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3 不合作 ( 特定的 ) 1.4 家庭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5 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1.6 保护能力改变 1.7 寻求健康行为 ( 特定的 ) 1.8 有感染的 危险 1.9 有受伤的危险 1.10.
Optimal antibiotic therapy strategies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韩旭东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抗菌药物的优化治疗 Optimising Antibiotic Therapy 呼吸内科  查日田 2011年3月23日.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黄 祖 瑚.
肺炎的治疗 Quintessence11.
药理学 第三十二讲 化学治疗药 主讲人 赵丽娟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总学时 48学时.
化脓菌/肠道菌分离鉴定过程(四).
呼吸道感染诊断及 抗生素规范化使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病房 侯芳
抗生素及其临床应用.
2011年医院流行菌株 及耐药监测情况 检验科 微生物室.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XXX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
β-内酰胺类(lactams)抗生素 具有β-内酰胺环一类抗生素。 历史: 1928年,Fleming 发现青霉素,偶然事件。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5章 细菌性疾病的合理用药 杨文豪.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张婴元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 洪秀华.
第9章 特殊人群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易耐药的第三代药物受到普遍关注。 特点: 主要用于需氧G+、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的治疗。
第九章 新生儿的临床用药 2017/3/11 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 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了解: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
The Medication on The Neonatal Infant
败血症 Septicemia Invasion of the bloodstream by virulent bacteria that multiply and discharge their toxic products.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 平顶山市卫校 张磊.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第七章 细菌耐药性检测 第一节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试验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与产生机制 第四节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如何向临床报告准确的药敏结果 苏州市立医院检验科 徐 卫东.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头孢菌素.
抗生素 Antibiotics 由微生物生物合成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
抗菌药概论 常用术语 抗菌谱: 抗菌范围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抑菌药 ; 杀菌药;
肺部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四十章 氨基糖苷类与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及多黏菌素类.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多重耐药菌判读标准 及微生物报告单解读 检验科 徐静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三十九章 b-内酰胺类抗生素.
2017/9/11 如何解读药敏报告 杨启文 北京协和医院 杨启文.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甲状腺激素.
新生儿的临床用药.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第39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九、治疗.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药物的跨膜转运.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CAP抗菌治疗原则指南解读 (注:本课件为5年前版本未及时更新)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第一临床医学院新生儿科 王 莉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特点及新生儿对药物反应特点,熟悉新生儿临床用药的特有反应及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

教学要求 1、掌握新生儿药代动力学特点。 2、熟悉新生儿用药的特有反应。 3、熟悉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 4、了解新生儿对药物反应特点。

复习:小儿年龄分期 胎儿期 新生儿期:从出生~28天内 婴儿期 幼儿期 学龄前期 学龄期 青春期 儿童:<14周岁的小儿

第1节 新生儿及儿童发育不同阶段的 用药特点

一、新生儿用药特点 生活环境 宫内到宫外 巨大转变 生活方式 呼吸建立, 循环改变, 消化 启动

生命有不能承受之重 合理 安全 用药

新生儿------成人的缩影? 发育变化的个体!

脏器功能发育不全,酶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慢。 随出生体重、胎龄及生后日龄的改变,药物代谢及排泄速度变化很大。

只按体重大小给药是不全面的,更不是简单地将新生儿当作成人按比例的缩小物来用药。 剂量、给药间隔、途径 成熟程度 病情 只按体重大小给药是不全面的,更不是简单地将新生儿当作成人按比例的缩小物来用药。

用药如用兵! 新生儿药物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为24%; 儿童及成人的发生率为6%~17%。 NICU中,约有30%的新生儿 遭致1种或1种以上的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4.7%是致命的。

㈠ 新生儿药动学特点 同一药物体内过程新生儿与年长儿 差异大 吸收能力 组织分布 药物代谢 血脑屏障不完善 药物作用的发挥

1、药物的吸收 药物经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转运过程。 取决于药物理化性质、机体状况、给药途径。 ⑴ 经胃肠道给药 ①新生儿胃酸低,偏碱性 ⑴ 经胃肠道给药 ①新生儿胃酸低,偏碱性 出生:pH约为1~3;生后10天 为6~8;后渐降。

故对不耐酸的口服青霉素类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较成人高。 ②胃排空时间延长,可达6~8h,主要由胃吸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吸收良好,但红霉素高峰出现晚。

给 药 安 全 ③肠管长度约4m,肠壁薄,血运丰富,相对吸收面积增大,药物吸收增加。(安定、地高辛同成人;氯霉素口服因肠蠕动不规律吸收慢) ④直肠给药简便易行、避免呕吐 给 药 安 全

避免长期肌注给药 ⑵ 胃肠道外给药 Ⅰ皮下或肌肉注射 新生儿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少,局部血流灌注不足,注射容量极有限,增加容量或浓度均可以损害临近组织,局部滞留形成硬结,故不适用。 避免长期肌注给药

首选的给药途径 Ⅱ静脉给药 危重病儿给药途径 途径:头皮或四肢静脉,少用脐血管。 方法:直接静脉推注,入莫非滴管, 稀释后缓慢或快速输入 血栓性静脉炎 首选的给药途径

Ⅲ.其他途径 鞘内注射:难以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脑膜白血病、结脑、化脑、 皮肤用药:角质层薄、粘膜娇嫩 吸收快、 吸收率高 中毒、机体损害。

2、药物分布 早期取决于组织、器官血流量 最终分布: 组织大小、脂肪含量、体液的pH、药物的脂溶性,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生物屏障

(1)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 足月儿75%水 早产儿85%的水; 细胞外液占45%,故水溶性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细胞外液浓度下降,降低了水溶性药物的血药峰浓度,减弱了药物最大效应。按体重计算,则需要较大剂量。

新生儿脂肪含量低, 尤其早产儿仅占体重的1%~3%, 足月儿占12%~15%, 因此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较小,血中游离药物浓度升高,易中毒。如安定。 新生儿脑富含脂质,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脂溶性药物易入脑 吗啡,苯巴比妥 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磺胺类、呋塞米、庆大霉素等与胆红素竞争结合白蛋白,使游离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引起胆红素脑病。

新生儿血浆蛋白浓度较成人低,蛋白与药物的结合率低,游离药物浓度过高,易引起不良反应。 (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新生儿血浆蛋白浓度较成人低,蛋白与药物的结合率低,游离药物浓度过高,易引起不良反应。

如:苯巴比妥蛋白结合率为35%~40%,成人为60% 苯妥英钠 游离型占11%,成人为6%~7% 药理作用增强,易中毒,应适当减少剂量 胆红素与磺胺,水扬酸,VitK3竞争结合白蛋白,药物的游离型浓度增加,出现毒性; 另造成胆红素脑病

(3)血脑屏障发育差 有利于治疗: 药物与血浆蛋白不结合的部分进入 引起疾病: 胆红素脑病 (置换蛋白结合位点上的 胆红素)

三、药物的代谢 肝脏, 肝大小,酶系统 新生儿肝相对大 约占体重的4%, 有利

酶系统不完善 Ⅰ相反应酶 P450 活性在出生1周后达成人水平 Ⅱ相反应酶 需较长时间才适应 有些药物(磺胺类)代谢靠乙酰化反应,但此反应酶活性需生后4周达成人水平,磺胺类药物游离型浓度较成人高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仅及成人的1%~2%,2月时达正常

葡萄糖醛酸化不足,药物增加与硫酸、甘氨酸结合 代谢产物与成人不同 Ex 茶碱 早产儿 咖啡因 成人 儿童 3甲基黄嘌呤及其尿酸衍化物 葡萄糖醛酸结合力 2月龄始正常 药物代谢清除减慢,易蓄积中毒

新生儿氯霉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少,成人口服氯霉素后90%在24小时内排出,而新生儿仅50%在24小时内排出 灰婴综合症(厌食、呕吐、腹胀、呼吸困难、肌肉松弛、进而循环衰竭,全身呈灰白色) 给药间隔延长

新生儿硫酸结合能力好,起补偿作用 (eg.对乙酰氨基酚在成人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在新生儿可与硫酸结合排泄)

4、药物的排泄 肾 新生儿肾结构未发育完全, ∴日龄越小,WB越低,T1/2越长 肾 新生儿肾结构未发育完全, 肾小球数量少,GFR为成人的30%,肾血流量仅为成人的40%, 主要经肾以原型排泄的药物清除得慢 -- 如青霉素、氨基糖甙类、氯霉素, 血药浓度过高 ∴日龄越小,WB越低,T1/2越长

(二) 新生儿药效学特点 1、对药物有超敏反应 吗啡 呼吸抑制 洋地黄 中毒 过量水杨酸 酸中毒 氯霉素 麻痹性肠梗阻 糖皮质激素 胰腺炎

新生儿呼吸、心率快,耗氧量大,体温不稳定,都会影响药物的作用

(三)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合理用药 1、新生儿窒息 定义:出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高 碳酸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2秒钟叹息,5秒钟后啼哭,10秒钟建立有效的呼吸,皮肤开始转红。 本质:缺氧 发生率 国外 5--6%,国内4.7—8.9%

ABCDE方案 A 是根本,B 是关键 (Air way) 尽量吸净呼吸道粘液 (Breathing) 建立呼吸,增加通气 (Circulation) 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 心搏出量 (Drug) 药物治疗 (Evaluation) 评价 A 是根本,B 是关键

Drug治疗 肾上腺素 指 征 100%氧充分正压人工呼吸、同时胸外按压30秒后,心率仍<60次∕分 剂量及方式 0.1~0.3ml/kg ( 1:10000 ),脐静脉导管内注入 0.5~1ml/kg ,气管导管内注入 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

扩容剂 指 征 剂 量 给药30秒后,HR <100 次/分,血容量不足 全血、血浆、5%白蛋白或生理盐水 10ml/kg,10分钟以上静脉输注

碳酸氢钠 稀释 通气改善 指 征 经处理效果不明显时,确定有代谢性酸中毒 剂 量 5%碳酸氢钠3~5ml/kg加等量5%葡糖液,缓慢静脉推注

必要时预防感染 抗生素

2、新生儿惊厥 新生儿常见危重症状。 病因:颅脑病变 代谢障碍 感染 遗传性疾病

首选苯巴比妥, 20mg/kg ,维持量:3-5mg/kg/d, Ⅰ止惊药物 首选苯巴比妥, 20mg/kg ,维持量:3-5mg/kg/d, q12h,负荷量后12-24h给予。不良反应:呼吸抑 制,低血压 其次安定:、水合氯醛 其次安定:0.3mg/kg IV 不良反应;呼吸抑制、低 血压、尿潴留 水合氯醛

二、新生儿惊厥 低血钙、低血糖、低血镁、VitB6依赖等 Ⅱ 对因治疗 10%Ca-GS:2ml/kg MgSO4:0.2ml/kg(25%) VitB6:50-100mg IV 纸片法血糖 低血糖 静推10%GS,2ml/kg 糖速8mg/kg/min 静滴 Ⅲ 对症处理

三、新生儿败血症 定义:致病菌进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内并生长繁殖而造成全身各系统中毒表现。 致病菌: 细菌学检查 1.细菌培养 血培养、胃液及外耳道分泌物培养、涂片革兰染色找多核细胞和胞内细菌、尿培养、脑脊液、感染的脐部、浆膜腔液以及所有拔除的导管头均应送培养。 2.病原菌抗原及DNA检测

非特异性检查 (1)白细胞(WBC)计数:出生12h以后采血结果较为可靠。WBC减少(<5×109/L),或WBC增多(≤3d者WBC>25×109/L;>3d者WBC>20×109/L)。 (2)白细胞分类: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I/T)≥0.16。 (3)C 反应蛋白(CRP):为急相蛋白中较为普遍开展且比较灵敏的项目,炎症发生6~8h后即可升高,≥8μg/ml(末梢血方法)。 (4)血小板≤100×109/L。 (5)微量血沉≥15mm/1h。

(一)抗菌药物应用 1.一般原则: (1)临床诊断败血症,在使用抗生素前收集各种标本,不需等待细菌学检查结果,即应及时使用抗生素。 (2)根据病原菌可能来源初步判断病原菌种,病原菌未明确前可选择既针对革兰阳性(G+)菌又针对革兰阴性(G-)菌的抗生素,可先用两种抗生素,但应掌握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有不同优势致病菌及耐药谱,经验性地选用抗生素。 (3)一旦有药敏结果,应作相应调整,尽量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抗生素;如临床疗效好,虽药敏结果不敏感,亦可暂不换药。 (4)一般采用静脉注射,疗程10~14d。合并GBS及G-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简称化脑)者,疗程14~21d

2.主要针对G+菌的抗生素: (1)青霉素与青霉素类:如为链球菌属(包括GBS、肺炎链球菌、D组链球菌如粪链球菌等)感染,首选青霉素G。对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CNS,青霉素普遍耐药,宜用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邻氯青霉素)等。 (2)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为第一代头孢中较好的品种,主要针对G+菌,对G-菌有部分作用,但不易进入脑脊液;头孢拉定对G+和G-球菌作用好,对G-杆菌作用较弱。第二代中常用头孢呋辛,对G+菌比第一代稍弱,但对G-及β 内酰胺酶稳定性强,故对G-菌更有效。 (3)万古霉素:作为二线抗G+菌抗生素,主要针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

3.主要针对G-菌的抗生素: (1)第三代头孢菌素:优点是对肠道杆菌最低抑菌浓度低,极易进入脑脊液,常用于G-菌引起的败血症和化脑,但不宜经验性地单用该类抗生素,因为对金葡菌、李斯特杆菌作用较弱,对肠球菌完全耐药。常用:头孢噻肟、头孢哌酮(不易进入脑脊液)、头孢他啶(常用于绿脓杆菌败血症并发的化脑)、头孢曲松(可作为化脑的首选抗生素,但新生儿黄疸时慎用)。 (2)哌拉西林:对G-菌及GBS均敏感,易进入脑脊液。

(3)氨苄西林:虽为广谱青霉素,但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太高,建议对该菌选用其他抗生素。 (4)氨基糖苷类:主要针对G-菌,对葡萄球菌灭菌作用亦较好,但进入脑脊液较差。阿米卡星因对新生儿易造成耳毒性、肾毒性,如有药敏试验的依据且有条件监测其血药浓度的单位可以慎用,不作为首选,并注意临床监护。奈替米星的耳肾毒性较小。 (5)氨曲南:为单环β 内酰胺类抗生素,对G-菌的作用强,β 内酰胺酶稳定,不良反应少。

4.针对厌氧菌:用甲硝唑。 5.其他广谱抗生素: (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对绝大多数G+及G-需氧和厌氧菌有强大杀菌作用,对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的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常作为第二、三线抗生素。但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且有引起惊厥的副作用,故不推荐用于化脓性脑膜炎。 (2) 头孢吡肟:为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对G+及G-均敏感,对β 内酰胺酶稳定,且不易发生耐药基因突变,但对MRS不敏感。

(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如注意保暖、供氧、纠正酸碱平衡失调,维持营养、电解质平衡及血循环稳定等。 (三)增加免疫功能及其他疗法早产儿及严重感染者可用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200~600mg/kg,每日1次,3~5天。严重感染者尚可行换血疗法。

4、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定义: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所致,表现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 常见早产儿,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治疗: PS 适应征 PS原发性缺乏:NRDS PS继发性缺乏:ARDS、MAS、感染等 预防性应用PS的意义 循证医学证明:“六个减少” 减少死亡率 减少严重RDS的发生 减少肺部并发症(CLD、气漏等) 减少其他脏器的严重并发症(如IVH) 减少机械通气的使用及其并发症 减少总体治疗费用

Before After

最佳剂量 1、每种PS药品研制者各有推荐剂量 2、多数报道每次100 mg/kg 3、也有首剂 200mg/kg,后用100 mg/kg 4、也有每次 50 ~ 100 mg/kg 使用PS的最佳方法? 1、干粉剂:用前加生理盐水 2 ~ 3 ml 摇匀 2、混悬剂:用前解冻摇匀 3、在 暖箱中预热,易使 PS颗粒分散 4、用 PS 前先给患儿清理呼吸道

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纠酸、预防感染、对症处理

5、新生儿黄疸和溶血 定义 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病因(新生儿溶血病因) 胆红素脑病:血中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性核黄疸。非死即残。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5%SB

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治疗 1.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和尼可刹米 2.减少肠肝循环:药用炭溶液、琼脂、思密达等 3.抑制溶血过程:人血免疫球蛋白 4.减少胆红素形成: 输白蛋白、碱化血液 5.锡-原卟啉

第2节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一、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感染性疾病选择药物的依据: 病原学 病情及疗效 毒副作用 药动学 第2节 新生儿及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一、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有针对性 感染性疾病选择药物的依据:   病原学   病情及疗效   毒副作用 药动学 注意:单一用药、价廉、易得、辅助治疗

二、防止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滥用 病毒感染:上感、腹泻 非感染性疾病:肠痉挛、生理性腹泻 2.严格控制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指征,注意其副作用。 1.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指征,以防真菌或耐药菌的二重感染、抗生素不良反应。肝肾功能受损时谨慎选用抗生素。 病毒感染:上感、腹泻 非感染性疾病:肠痉挛、生理性腹泻 2.严格控制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指征,注意其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 作用:抗炎、抗毒、抗过敏、抗免疫 副作用:抑制免疫、抑制生长发育、抑制骨骼生长、易患感染性疾病,故使用时注意避免诱发:结核病、糖尿病、溃疡病、高血压、菌群失调。

三、选择适宜的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 1.口服:轻症及年长儿。 如:溶液剂、乳剂、糖浆剂、醑剂、片剂、粉剂等。 2.肌肉注射:有益于吸收, 但对组织有刺激性或过酸过碱的 药物不宜做肌肉注射。 如氯化钙、青霉素。

3.皮下注射:预防接种、胰岛素治疗、 4.静脉注射:新生儿及危重患儿的主要治疗途径。 作用迅速、疗效确定可靠。 5.其他途径:呼吸道吸入、滴眼(耳、鼻)、 漱口、局部给药。  新生儿不宜直肠给药、慎皮肤给药。

四、严格掌握用药剂量(采用有效量) 常用剂量计算方法: 1.体重: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70kg 2.成人剂量折算:见表8-1 3.体表面积: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1.73m2 小儿体表面积=体重×0.035+0.1 (10岁以上,每增加5kg,增加0.1m2体表面积)

五、注意给药时间及间隔 1.考虑药物性质、机体消化吸收功能、生物钟等。 2.给药间隔参照药物半衰期、给药剂量、患儿身体状况、肝肾功能等。

六、重视药物依存性 1.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减少给药次数及缩短疗程。每日1次,依从性75%;每日4次,依从性42%;疗程3-5天,依从性51%;疗程7天,依从性20%;故选用长效、缓释、控释剂以提高依从性。 2.适合儿科使用的药物制剂及规格。 口服剂、果味剂、佩带量杯及防护装置。

思考题: 简答题: 是非题: 1.新生儿药物分布特点是什么? 2.新生儿对药物的超敏反应包括哪些? 3.新生儿用药剂量、给药间隔和途径应根据小儿成熟程度和病情不同而不同。

4.由于新生儿日龄、胎龄、病理等因素使不同个体的药物代谢有较大差异,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其血药浓度相差不大。

填空题: 5. 常用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诱导剂为————和------------。 6 填空题: 5.常用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诱导剂为————和------------。 6. ------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少,新生儿用药后可能发生“灰婴综合症”。 A型题: 7.新生儿药物的口服吸收主要取决于: A 肠腔的酸碱度 B 局部的血流 C 胃排空时间 D 药物的剂型 E 胃粘膜状况

8. 药物结合的主要位点是: A血红蛋白 B球蛋白 C脂蛋白 D血浆蛋白 E胆红素 9 8.药物结合的主要位点是: A血红蛋白 B球蛋白 C脂蛋白 D血浆蛋白 E胆红素 9.新生儿抗惊厥药物首选: A苯妥英钠 B苯巴比妥 C地西泮 D水合氯醛 E氯硝安定  

10. 新生儿有关酶活性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仅及成人的 A 1%。 B 10% C 20% D 50% E 80%

答案 简答题: 1.答: 体液及细胞外液容量大,水溶性药物代谢与排泄减慢,延长药物作用的维持时间。 脂肪含量低,脂溶性药物结合少,血中游离浓度高,易中毒。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全。

2. 答: 1.吗啡 呼吸抑制 2.洋地黄 中毒 3.过量水杨酸 酸中毒 4.氯霉素 麻痹性肠梗阻 5.糖皮质激素 胰腺炎

是非题: 3.对 4.错 填空题: 5.苯巴比妥 尼可刹米 6.氯霉素 A型题: 7. (C)8. (D) 9. (B) 1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