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黄疸 黄疸的概念 黄疸的原因、类型和发生机理 黄疸的类型 黄疸的一般治疗原则.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节、内分泌系统中 信息的传递和调节. 1 、人体内分泌腺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特殊物质 。 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作用于特 定的器官(靶器官或靶细胞)。激素 是微量的,但生理作用却很大。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1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有哪些呢?  急性感染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高渗性非酮症昏迷  乳酸性酸中毒  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 演讲者:郭婷婷. 内容提要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饮食的目的 糖尿病饮食 发生低血糖如何急救 血糖的正常值.
糖尿病健康教育 主讲人 : 李 杰 ( 副主任医师 ) 朔 里 镇 卫 生 院朔 里 镇 卫 生 院.
肝脏基本功能 : 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如 蛋白质、糖、脂类、维生素、激素等物质的代谢。 还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及胆红素代谢等方面 的功能。人体 “ 中心实验室 ” 或 “ 物质代谢中枢 ” ①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 ②胆红素代谢检查; ③血清酶检查; ④肝纤维化常用标志物检测; ⑤病毒性肝炎常用标志物检测等。
新生儿黄疸. 教 学目 标  熟悉 : 败血症感染的常见途径 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的鉴别 蓝光箱使用目的、方法  掌握 : 胆红素脑病的定义及临床观察要点 败血症的护理诊断、措施.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 一 ) 呼吸中枢 1.基本节律中枢 -延髓 2.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上部 3.呼吸随意控制 -高位脑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肝脏疾病检查 肝脏疾病检查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临床诊断学科. 一、绪论 1. 重要性 1. 重要性 2. 目的 2. 目的 (1) 了解损害程度 (1) 了解损害程度 (2) 判断预后 (2) 判断预后 (3) 疗效观察 (3) 疗效观察 (4) 体检, 耐受能力 (4) 体检, 耐受能力.
肝 功 能 试 验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王兴宁 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  代谢  生物转化  排泄与分泌  凝血与纤溶.
1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孙 淑 艳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2 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测项目 为发现肝脏损伤及了解、评估肝脏各种功能 状态而设计的众多实验室检测方法,统称为肝 功能试验( liver function test , LFTs )。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测 胆红素代谢检测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测.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糖尿病 小知识. 什么是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 特征的代谢紊乱。空腹( ≥8 小时无进食) 血糖 ≥7.0mmol/L 为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 特征的代谢紊乱。空腹( ≥8 小时无进食) 血糖 ≥7.0mmol/L 为糖尿病。
血管性眩晕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 一、胰液分泌 (一)成分及作用 由胰腺腺泡细胞和小导管细胞分泌的碱性液体。pH=8.0,1.5L/日 水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黄 疸.
第二章 常见症状 第六节 黄疸 《健康评估》配套CAI课件 主编:蔡小红 编者:周肖英 2010年10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 黄 疸 112~161.
黄疸 Juandice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课前小视频——珠江路地铁站名称来源?.
肝脏的基本功能 肝脏的代谢功能(蛋白合成,血糖调节,脂类代谢,激素及维生素代谢) 肝脏的生物转化功能(解毒作用)
第十二章 黄 疸.
第十七章 肝胆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认识糖尿病.
第十七章 肝 脏 的 生 物 化 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新华医院儿内科 钱继红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of CMU
第十九章 肝胆生化.
第十六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实验室检测 检验系生化检验室 董雷鸣.
第六章 肝脏功能检验.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 黄 疸 112~161.
第十六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第17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Biochemistry of the Liver
水 肿.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溶血性贫血 Hemolytic Anemia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第17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常见症状评估和 护理诊断 * 黄疸6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章 雅 青.
第十四章 肝 脏 的 生 物 化 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第 十 一 章 肝的生物化学.
恶心和呕吐 Nausea vomiting.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黄曲霉毒素中毒(Aflatoxicosis)
运动与健康.
第十二章 黄 疸.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PBL教学 黄疸待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感染性疾病中心.
第17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主讲教师:尹燕华.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3章 黄疸 黄疸的概念 黄疸的原因、类型和发生机理 黄疸的类型 黄疸的一般治疗原则

黄疸的概念 概念:由于胆色素(包括胆绿素、胆红素等)代谢发生障碍,血清中胆红素(橙红色的,red-orange)含量升高,使皮肤、黏膜、巩膜(sclerotica,白眼球,眼球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等组织被染成黄色的一种病理过程,称为黄疸(jaundice,,icterus)。

几种主要家畜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如下: 马 7.1~34.2 mmol/L 母牛 0.17~8.55 mmol/L 绵羊 1.71~8.55 mmol/L 山羊 0~1.71 mmol/L 猪 0~17.1 mmol/L 犬 1.71~8.55 mmol/L

黄疸的原因、类型和发生机理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 非酯型胆红素的来源 酯型胆红素的生成 胆素原的肝肠循环

黄疸的类型 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 实质性黄疸(parenchymatous jaundice) 溶血性黄疸(hemolytic jaundice) 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 实质性黄疸(parenchymatous jaundice)

溶血性黄疸(hemolytic jaundice) 概念: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使血清中的非酯型胆红素增多而引起的黄疸。也称为肝前性黄疸(prehepatic icterus)。

发生机理: 传染病(如马传贫)、血液原虫病(如马梨形虫病、牛泰勒虫病)、免疫性溶血病(如新生骡驹溶血病)、中毒病(如蛇毒;苯胺中毒或苯中毒)等疾病中,有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形成非酯型胆红素,当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时即大量出现于血液中,引起黄疸。

特点: 1.血清中非酯型胆红素增多,胆红素定性试验呈间接反应阳性; 2.非酯型胆红素为脂溶性的,不能随尿排出; 3.此时肝脏制造酯型胆红素的能力也相应加强,故排入肠内的酯型胆红素也相应增多,粪胆素原、尿胆素原增多,使粪便和尿液的颜色加深。

影响 1.对幼畜影响大。幼畜因白蛋白不足及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故非酯型胆红素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进入脑内,使大脑基底核发生黄染、变性、坏死,引起核黄疸。 2.溶血可致贫血、血液性缺氧、血红蛋白尿等全身性反应。

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 概念:各种原因造成胆道狭窄或阻塞,使酯型胆红素排出障碍而逆流入血引起的黄疸。也称为肝后性黄疸(posthepatic icterus)。

发生机理: 胆道炎、结石、寄生虫,或胆道受肿瘤压迫等,使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受阻,胆汁淤积造成胆管扩张,当压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引起小胆管和毛细胆管内压过高而发生破裂,酯型胆红素和其他胆酸盐可逆流进入血液中。

特点: 1.血清中酯型胆红素增多,定性试验呈直接反应阳性; 2.酯型胆红素是水溶性的,可随尿排出; 3.酯型胆红素排入肠内发生障碍,粪胆素原、尿胆素原都减少,粪便、小便颜色可变浅,尤其是粪便。尿中因有酯型胆红素可能颜色变化不太明显。

影响: 1.血液中有大量酯型胆红素和胆酸盐经肾随尿排出时,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变性、坏死。

2.血液中胆酸盐在皮肤中沉积,剌激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痒感;胆酸盐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或直接作用于心脏,引起心跳变慢;胆酸盐可通过兴奋迷走神经或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引起血管紧张度下降,造成血压降低;胆酸盐对脑神经细胞有抑制作用,病畜可出现疲倦、精神不振;胆汁分泌障碍引起某些消化酶的酶原激活受阻,造成消化不良。

实质性黄疸 (parenchymatous jaundice) 概念;由于肝细胞和毛细胆管同时发生严重损伤而引起的黄疸。也称为肝性黄疸(hepatic icterus)。

发生机理: 在传染病、中毒、肝持续性淤血等疾病和病理过程中,肝细胞的结构和机能发生损伤,致血清中非酯型胆红素可能增多;毛细血管受损,致血清中酯型胆红素增多。但在发生本型黄疸时,血清中主要还是以酯型胆红素增多为主。

特点: 1.血清胆红素定性试验呈双相反应(即加入重氮试剂后,先在界面上出现淡红色,然后加深呈紫红色。 2.酯型胆红素可经尿排出; 3.由于毛细胆管受损,排入肠内的酯型胆红素减少,致粪胆素原、尿胆素原减少。

影响: 兼有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的影响,严重的可引起肝功能不全。

黄疸的一般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病,如溶血性疾病、肝实质的严重损伤、胆道阻塞等。 加强饲养管理,保肝解毒,恢复肝胆系统的正常功能。参考肝功能不全。

肝性黄疸,犬黄曲霉毒素中毒,肝脏呈黄色,肿胀。 临床病理联系 肝性黄疸,犬黄曲霉毒素中毒,肝脏呈黄色,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