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
簡介 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為臺北帝大前身,臺北高等 農林學校實習農場最早期之建物。1928年,臺北帝國大 學於同地設校後繼續使用,為臺北帝國大學乃至光復後 臺灣大學早期農業研究之重要基地。 該建築經年累積大量日據時期迄今之農業研究器材 、書籍文件、文書用具與家具等,足以見證臺灣農業科 技發展之歷程,極富農業史與科學史研究價值。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已於2009年07月28日將該處指定為古蹟。
地理位置(今古地圖比對) 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創校時平面圖(農場區域)
地理位置(今古地圖比對) 今古農場區域地圖(1928 vs. 2006)疊合(紅框位置為作業室)
建物背景資料 ‧主要結構為木造 ‧屋架為西洋式三角形屋架之中柱式桁架 ‧木骨土牆 ‧外覆雨淋板 ‧懸山式屋頂 ‧屋頂覆瓦 ‧南北側各有小型試驗栽培田區
磯永吉文庫發現地
建物背景資料 興建時間:大正14年(1925年)2月28日 建造單位:臺灣總督府營繕課 建築面積:119坪 臺北帝國大學壹號農場建物資料
建物背景資料 作業室平面圖(現存於臺灣大學圖書館)
建物背景資料 作業室原始設計藍圖(現存於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光合作用儀器室(原 作業室) ‧架高和式木地板構造 ‧現存部分日治時期研究器具及家具 內部空間現況
內部空間現況 暗房 ‧磯永吉文獻發現地 ‧原建物圖應為通道 ‧疑為戰後增建
內部空間現況 種子研究室(原 農具室)
內部空間現況 挑高閣樓夾層 ‧完整西式木架結構 ‧仍保存大量日治時期研究器具 ‧原始電力線路仍存在
內部空間現況 挑高閣樓夾層(種子研究室區段) ‧主要存放種子標本與玻璃實驗器具
內部空間現況 育種準備室(原 實習準備室) ‧現為農藝系田間試驗準備室 ‧存放農機具與農藥等資材
內部空間現況 其他空間: 種子冷藏庫(原 貯藏室) ‧半地下室結構 培養室(原 農夫室、湯沸室) 燻蒸室 ‧構造特殊,應為後期增建物
歷史意義 1.舊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為現存最早木造學校建築之一,具有農業教育校舍建築之代表性意義。 2.為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先生從事農作物栽培、改良與研究之重要場所,留有上百件儀器設備及近五千件農業文獻、手稿檔案史料,見證臺灣農業研究發展軌跡與歷史人文意義。 3.地上一層木構造雨淋版建築,西式木屋架、挑高閣樓夾層,建物原貌保存完整,建築空間具特色,為現存木造校舍少數留存之案例。
建物保存困境 文化資產保存法 第十八條 古蹟由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管理維護。 第十八條 古蹟由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管理維護。 第二十六條 私有古蹟、歷史建築及聚落之管理維護、修復及再利用所需經費,主管機關得酌予補助。 台灣大學所轄古蹟建築必須由台灣大學自行編列經費維護管理,政府依法毋須補助。由於目前校方所轄古蹟、歷史建築近50幢,每年個別建物所能獲得之修繕經費均極為有限。
建物保存問題 白蟻蛀蝕 白蟻是木造建物的大敵,雖然作業室建築主結構均是極為堅固耐用的檜木,然2006年作業室 東側區域(種子冷藏庫)仍為白蟻入侵,導致東側木構迴廊因白蟻蛀蝕坍塌,(後於2009年重新整修完成)。後雖經放置誘引盒防治,目前白蟻已暫時絕跡,然仍需持續防治。
建物保存問題 建物老舊損毀 作業室幾為純木造建築,經歷八十餘年的歲月,已有許多破損的情況不斷擴大。 包含屋頂漏水問題、多處牆面破損、木地板塌陷等,均待重新整修,以避免問題持續惡化。
文物保存 古蹟活化利用 ‧已登錄建檔日治時期儀器文物數量已有約120種,數量超過200件。 ‧未來將利用本室空間進行展示陳列。
近期計畫 委請古蹟修繕及活化利用之專家學者,為本棟建築進行總體檢,並擬定未來中長期的修繕維護計畫。 初步將部分空間規劃為農業科技文物展示廳,依不同主題展出本系收藏的數百件日治時期迄今之農業科學儀器,預計明(2012)年3月中旬,台大杜鵑花節時局部開放參觀。 其他空間亦將逐年整修,並規劃為磯永吉教授紀念室及稻米文化展示廳等。
社會參與 包括建物的修繕、儀器文物的保存、歷史資料的調查以及空間的活化利用 需要相當多的人力及經費來完成 然而台大校方所能提供的資源相當有限 農藝系必須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這些工作 目前農藝系已於台大設立專戶,提供各界捐款,並專款用於作業室的活化利用工作 同時我們也需要有熱忱的您一同來參與,共同完成這個有意義的工作
社會參與 磯永吉小屋網站: http://iso-house.agron.ntu.edu.tw/ (近期上線) 磯永吉小屋facebook粉絲專頁:
社會參與 捐款銀行:華南商業銀行台大分行 解款行代號:0081544 戶名:國立台灣大學401專戶 統一編號:03734301 帳號:154360000028 捐款農藝系系友會—會計代碼FD1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