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中国传统文化 ——《黄帝内经》导读 2010.3.31
《黄帝内经》导读 ● 《黄帝内经》的篇章结构 ● 《黄帝内经》的思想来源 ● 《黄帝内经》主要精神 ● 《黄帝内经》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作用 ● 《黄帝内经》中的养生诀窍 ● 上古天真论解读
《黄帝内经》的篇章结构 黄帝内经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阴阳别论篇第七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六节脏象论篇第九 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 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平人气象篇第十八 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素问 灵枢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非一人一时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战国至东汉时期。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素问》主要论述了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注本,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762年),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北宋嘉佑、治平(1057~1067)年间,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史崧半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黄帝内经》的思想来源 《黄帝内经》以“天人相应”为指导,顺应自然的原则,重视养神养气。它是老子《道德经》养生思想延续和发展。 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强调阴阳不偏不倚。如果偏阴偏阳,就是病态,另外《周易》“防患于未然”预防观,“天人合一”整体观也能从其中概括,他们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思想阴阳和合思想最完美的继承者。 《黄帝内经》以“天人相应”为指导,顺应自然的原则,重视养神养气。它是老子《道德经》养生思想延续和发展。 《道德经》:顺应天道,无为不争,见素抱朴,致虚守静。 《黄帝内经》:顺四时阴阳,节制嗜欲,情绪养补。
《黄帝内经》的主要精神 1、注重整体观念,既强调人体本身是一整体,又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2、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与治疗;把阴阳的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 3、强调精神与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的影响及疾病的预防,反对迷信鬼神。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
《黄帝内经》的主要精神 《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等。二者之共同点均系有关问题的理论论述,并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疗的具体方药与技术。 尽管医学家学说虽然各异,但几乎无不求之于《皇帝内经》而为立论之准绳。现代人学习研究中医,也必须首先攻读《皇帝内经》。若不解《内经》之要旨,将对中医学之各个临床科疾病之认识、诊断、治疗原则、选药处方无从理解和实施。
《黄帝内经》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诊断学:《黄帝内经》在医学方面的作用,它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它是中华传统医药的圣经。
《黄帝内经》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我今年几岁来着……实在是记不住了啊…… 养生之道:《黄帝内经》在现代生活中的最大意义就是养生之道,其中《素问·上古天真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等主要讲述的是养生的主要法则及其与健康长寿的关系。 我今年几岁来着……实在是记不住了啊……
《黄帝内经》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人文精神:《黄帝内经》在人文精神方面首先给我们带来的是的创新精神,总结了春秋至战国时期的医疗经验和学术理论,并吸收了秦汉以前的各种学科。其次是人性化,黄帝内经是医学,更是医道,它的真正作用不是机械性地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是引导我们顺应自然的力量,它主张的是用调节、调和的手段来处理生命问题。 顺应自然,就是要和谐!
《黄帝内经》及十二时辰养生 顺其自然 《黄帝内经》的精髓 养生的基础 老庄哲学的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午时 亥时 未时 卯时 子时 丑时 寅时 巳时 辰时 戌时 申时 酉时 后半天 前半日 早睡早起, 方能养生。
简单总结:什么是养生? 1、养生就是在每个时间段里面干这个时间段内应该干的事! 2、《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体是一个最无为和最自足的系统。 3、只有因循身体的本性以及大自然的规律,人才能够达到身体和谐以及情绪和谐的最佳健康状态。
上古天真论解读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上古天真论解读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