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实验室提供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课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家畜精液品质的实验室检测 一、目的要求:通过对公畜精液进行外观、显微镜检查, 重点对精子密度、活率和畸形精子的比率等指标进行检测, 使同学们掌握判定精液品质好坏的一般方法 二、(一)实习材料:采集正常或生育力低下公畜的新鲜 精液 (二)器械:显微镜、血细胞计数器、血细胞吸管、 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棒、温度计、保温箱、染色缸、染.
Advertisements

分子生物学部分开发实验 植物遗传亲缘关系研究.
实验四 植物细胞微丝束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掌握考马斯亮蓝R250染植物细胞内微丝束的方法。.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 的三种基本形态观察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环境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二十七 磷、胆红素测定.
实验性质:综合 实验类别:本科基础实验 实验学时:4 实验教师:陈兴都
项目八 稀释平板计数法-增.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又称化脓性球菌,根据革兰染色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G+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任务2.4 微生物生长曲线的测定.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 鲍立宁 洪桂云
微生物学实验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实验九 酵母菌的有性孢子——子囊孢子的形态
实 验 四 丝状真菌形态的观察.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实 验 二 放线菌和真菌形态 的观察.
实验七 霉菌个体、群体形态观察.
实验九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 实验目的 实验用具 培养基及染色试剂 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实验方法及步骤 思考题.
实验二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 目的要求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结果与思考题.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分离纯化与培养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环境技术研究与实验中心
实验九 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环境微生物学实验 常州大学 赵远 孙向武.
欢迎各位老师指导! 授课:卜驭
实验二 细菌的培养与生化反应 【目的要求】 1.熟悉细菌培养的原理、方法,结果观察和实际用途。
医学微生物学 实验四.
第三课 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十课时 微生物的类群、营养、代谢和生长.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 源的微生物.
第十一章 食品中微生物数量 的检测技术与指示菌类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实验一 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目的要求 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实验材料 实验程序 思考题.
微生物实验 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二 活性污泥生物相及藻类形态观察 实验三 微生物的染色 实验四 微生物细胞数的计数
实验六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及死活细胞的鉴别.
实验四 革兰氏染色法.
血涂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形态观察 临床检验基础与输血教研室.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学组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鉴定 汪岱华 黄耀佳 张雯婧
食品微生物检验 规范操作基础培训 5 制片、染色及显微观察 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食品所微生物实验室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第 二 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主讲人:刘石泉.
实验3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动物微生物学实验.
普通微生物学实验 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系 电话:
用途:促使微生物生长;积累代谢产物;分离微生物菌种;鉴定微生物种类;微生物细胞计数;菌种保藏;制备微生物制品。
培养基、试剂的配制及 细菌纯化培养.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食品微生物学实验 食品学院 张华江.
临床微生物检测技术中的革兰氏染色与细菌接种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细胞冻存复苏技术 与细胞计数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本次实验的内容 实验五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实验六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实验七 细菌的芽胞染色法 实验八 细菌的荚膜染色法.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显微镜的结构 及其使用 主讲:杨期和、李 诺.
实验 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实验二 细菌分离培养与生化鉴定 李立伟
铁矿(或铁粉)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无汞定铁法)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实验五 细菌的芽胞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并掌握芽胞染色法 初步了解芽胞杆菌的形态特征及芽胞在菌体中的位置.
李斯特氏菌在牛津琼脂(OXA agar)上典型特征
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卓培班》 微生物学实验 吕爱军 2013年3月.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实验2 分离以尿素为氮 源的微生物.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心实验室提供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课件

目 录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置、分装和灭菌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菌落识别 实验三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置、分装和灭菌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和菌落识别 实验三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 实验四 细菌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八 细菌芽孢染色法 实验九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和生长曲线的绘制 实验十 物理、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十一 细菌鉴定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十二 食用菌菌种的分离和制种技术 实验十三 环境中细菌分离鉴定综合实验 Page 2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置、分装与灭菌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注意事项 思考题 Page 3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了解几种常用灭菌方法。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置、分装与灭菌 实验目的 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掌握高压蒸汽灭菌技术,了解几种常用灭菌方法。 Page 4

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一种基质。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置、分装与灭菌 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一种基质。 培养基的种类繁多,根据培养基的成分、物理性状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灭菌是指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物体表面和内部一切微生物营养体、芽孢和孢子。有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 Page 5

牛肉膏、蛋白胨、NaCl、10%NaOH溶液、10%盐酸溶液。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置、分装与灭菌 实验器材 药品和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NaCl、10%NaOH溶液、10%盐酸溶液。 器材: 天平、药匙、瓷缸、玻璃棒、电炉、 PH试纸、试管、三角瓶、分装漏斗、牛皮纸、棉花、线绳、干燥箱、高压锅。 Page 6

培养基的制备过程: 称 量 溶 解 若有不溶物则要求过滤 定容,调pH 分装,包扎 灭 菌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置、分装与灭菌 实验方法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置、分装与灭菌 实验方法 培养基的制备过程: 称 量 溶 解 定容,调pH 分装,包扎 灭 菌 若有不溶物则要求过滤 Page 7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置、分装与灭菌 实验方法 Page 8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置、分装与灭菌 实验方法 高压蒸汽灭菌, 121℃灭菌20分钟 Page 9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其他药品加热溶解到快沸时,再将称好的琼脂加入,继续加热至琼脂完全熔化,要求不断搅拌,以免糊底,并防止沸腾外溢;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置、分装与灭菌 注意事项 称取药品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称一种药品; 蛋白胨极易吸湿,称取动作要迅速; 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先将其他药品加热溶解到快沸时,再将称好的琼脂加入,继续加热至琼脂完全熔化,要求不断搅拌,以免糊底,并防止沸腾外溢; 分装量根据试管大小和实际需要而定,固体培养基装量约为管高的1/5,液体培养基约为管高的1/4,三角瓶不超过瓶体的1/2 ; 分装时不要将培养基沾在管(瓶)口上,以免引起污染。 Page 10

实验一 培养基的配置、分装与灭菌 思考题 1.思考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属于何种培养基?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Page 11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思考题 Page 12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目的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目的 掌握各种微生物接种的基本操作技术; 初步了解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状况; 熟悉四大类微生物菌落的形态特征。 Page 13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原理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原理 在我们周围环境中存在着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他们很小,人们用肉眼看不到,将他们在一定的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可繁殖成一个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就可以进行鉴别。 接种是指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某种微生物的纯种移接到适合微生物其生长的新鲜培养基中或生物体内的一种操作过程。 实验室常用的接种方法有斜面接种、穿刺接种、三点接种和液体接种。 Page 14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器材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器材 菌种: 实验室环境微生物、大肠杆菌、酿酒酵母、放线菌及霉菌。 培养基: 马铃薯固体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高氏一号固体培养基 其他: 无菌培养皿、无菌棉签、火柴、超净工作台及恒温培养箱。 Page 15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方法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方法 斜面接种 Page 16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方法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方法 液体接种 接种环 斜面 液体培养基 将接种环送入液体培养基中时使环在液体与管壁接触的地方轻轻磨擦,使菌体分散,然后塞上棉塞,再轻轻摇动均匀,即可培养。如果菌种是培养在液体培养基中时,一般用移液管或滴管接种。 Page 17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方法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方法 穿刺接种 用接种针挑取菌种后,插入固体培养基内(不要刺到底部),再沿原路拔出。 此法用于厌气性细菌接种、检查细菌的运动能力。 Page 18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方法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方法 平板接种 (1)斜面接平板 a.划线法:见平板划线分离法。 b.点种法:常用于观察霉菌和酵母细胞,轻点在平板的表面(根霉点一点,曲霉、酵母可点3-4点)。  (2)平板接斜面 一般是将经平板分散培养得到的单菌落接种到斜面,以便作鉴定或扩大培养、保存之用。  Page 19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结果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实验结果 霉 菌 环境中微生物 放线菌 酵 母 细 菌 Page 20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注意事项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注意事项 用于倒平板的培养基一定要彻底融化,否则会在所倒的平板培养基表面出现为融化的琼脂快。而且,倒平板时的培养基温度不能过高(50~60℃为宜),否则会在皿盖内侧形成较多的冷凝水或在凝固的平板表面形成许多冷凝水微滴,不利于单菌落的形成。 在无菌操作到平板的过程中,切忌用手抓、握三角瓶的瓶口处,以防灼热的瓶口端烫伤手指。同时,手指上的微生物也会污染瓶的口端,造成严重的操作污染等。 Page 21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思考题 实验二 环境中微生物的监测与菌落识别 思考题 1。在高倍镜或油镜下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2。酵母菌的假菌丝是怎样形成的?与霉菌的真菌丝有何区别? Page 22

实验三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思考题 Page 23

了解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的基本原理及操作; 实验三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 实验目的 了解平板划线法分离菌种的基本原理及操作; 了解用浇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分离微生物纯种的原理及操作。 Page 24

实验三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 实验原理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是混杂生活在一起的;必须从混杂的微生物类群中分离以得到只含有这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这种获得纯培养物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一般根据该微生物营养、培养特点、对某种抑制剂的耐受性不同及对某种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制作或设置一些选择性培养基及选择性培养条件,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或稀释混合平板法或划线法分离,纯化该微生物,直至得到该纯种菌株。 Page 25

样品:土样 培养基: 其它: 实验三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 实验器材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豆芽汁培养基。 实验三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 实验器材 样品:土样 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豆芽汁培养基。 其它: 盛9mL无菌水的试管、盛90mL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无菌培养皿。 Page 26

实验三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 实验方法 稀释平板法 图14-1 从土壤中分离微生物操作过程 Page 27

实验三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 实验方法 平板划线分离法 交叉划线法 连续划线法 Page 28

实验三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 实验结果 Page 29

用于划线的接种环,环柄宜长些(约10cm),环口应十分圆滑,划线时环口与平板间的夹角应小些,动作要轻巧,以防划破平板。 实验三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 注意事项 用于划线的接种环,环柄宜长些(约10cm),环口应十分圆滑,划线时环口与平板间的夹角应小些,动作要轻巧,以防划破平板。 用于平板划线的培养基,琼脂含量宜高些(2%左右),否则会因平板太软而被划破。 平板不能倒的太薄,最好在使用前一天倒好。为防平板表面产生冷凝水,倒平板前培养基温度不能太高。 Page 30

1. 在你所实验的三种培养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实验三 微生物的纯种分离法 思考题 1. 在你所实验的三种培养基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属于哪个类群?简述它们的菌落形态特征。 2. 稀释分离时,为什么要将融化的琼脂培养基冷却到45~50℃左右才能倾入装有菌液的培养皿内? 3. 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4. 培养时为什么要将培养皿倒置培养? Page 31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思考题 Page 32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目的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显微镜油镜的正确使用; 学习细菌制片和单染色技术; 观察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学习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原理和方法。 Page 33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原理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原理 1. 油镜物镜的工作原理 使用油质作为玻片与接物镜之间的介质——油浸系 可以增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可以增加视野的照明度 可以增大显微镜的分辨率 Page 34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原理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原理 油镜头的识别和重要参数 放大倍数 数值口径 工作距离 Page 35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原理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原理 2. 革兰氏染色原理 G-菌的细胞壁中含有较多易被乙醇溶解的类脂质,而且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故用乙醇脱色时溶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壁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结果细菌就被脱色,再经复红复染后就成红色。 G+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厚且交联度高,类脂质含量少,经脱色剂处理后反而使肽聚糖层的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因此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颜色。 Page 36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器材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器材 活材料: 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染色液和试剂: 结晶紫、碘液、95%酒精、石炭酸复红 、蒸馏水、香柏油。 器材: 载玻片、接种杯、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 Page 37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方法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方法 1. 革兰氏染色 (1)涂片 (2)晾干 (3)固定 (4)结晶紫染色:加适量(以盖满细菌涂面)的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min;水洗:倾去染色液,用水小心地冲洗。 (5)媒染:碘液,媒染1min;水洗:用水洗去碘液。 (6)脱色:将玻片倾斜,连续滴加95%乙醇脱色15~20s至流出液无色,立即水洗。 (7)复染:滴加复红复染1min;水洗:用水洗去涂片上的复红染色液。 (8)晾干:将染好的涂片用吸水纸吸干。 (9)镜检:镜检时先用低倍,再用高倍,最后用油镜观察,并判断菌体的革兰氏染色结果。 Page 38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方法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方法 2. 油镜的使用方法 (1)用低倍镜对光。最大光圈 (2)低倍镜观察(寻找观察目标)。适当缩小光圈 (3)高倍镜观察(选取理想的观察目标)。 (4)油镜观察:高倍镜观察后- 上升镜筒-油镜转至正下方,在载玻片上加一小滴油-小心地下降镜筒使镜头浸在油里-用粗螺旋将镜筒慢上升,寻找目标(物象)用细螺旋调节,使物象清晰-观察记录。最大光圈 Page 39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结果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实验结果 革兰氏阳性球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Page 40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注意事项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注意事项 观察完毕,上升镜筒,转动油镜物镜偏位。用干净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迹,再取用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的香柏油,最后再用一张干净的擦镜纸擦去残留在镜头上的二甲苯。 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染成阴性菌;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会被染成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还受涂片厚薄及乙醇用量等因素影响。 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水冲洗后,吸去玻片上的残水,以免影响染色效果。 选用幼龄的细菌。菌龄太老、死亡或自溶常使革兰氏阳性菌转呈阴性反应。 Page 41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思考题 实验四 细菌的染色法和光学显微镜的使用 思考题 你认为那些环节会影响革兰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如何使你的染色结果可信? Page 42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思考题 Page 43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了解并掌握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了解大肠菌群数量与水质状况的关系 Page 44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原理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原理 饮用水是否合乎标准,通常通过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来确定。细菌总数是指1毫升水样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中,37℃24小时培养后所生长的菌落数。 一般规定,1毫升自来水的总菌数不得超过100个。 Page 45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器材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器材 普通琼脂培养基; 无菌空瓶;灭菌水;灭菌培养皿、吸管、 试管; 自来水、池水、河水或湖水。 Page 46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方法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方法 1.水样的采取 自来水:先将自来水龙头用火焰烧灼3min灭菌,再开放水龙头使水流5 min后,以灭菌三角烧瓶接取水样,以待分析。 池水、河水或湖水:应取距水面10~15 cm的深层水样,先将灭菌的带塞玻璃瓶,瓶口向下浸人水中,然后翻转过来,除去玻璃塞,水即流人瓶中,盛满后,将瓶塞盖好,再从水中取出,最好立即检查,否则需放入冰箱中保存。 Page 47

2. 稀释样品的取样和倾注平皿 操作要求:无菌操作 1mL 25g或25ml 检样 1:10稀释液 225mL无菌水 9mL稀释液 2. 稀释样品的取样和倾注平皿 1:10稀释液 225mL无菌水 1mL 9mL稀释液 1:100 1:1000 无菌水 25g或25ml 检样 每个稀释度 做两个平皿 倾注平皿 将凉至46℃营养琼脂培养基注入平皿约15mL,并转动平皿,混合均匀。 操作要求:无菌操作 Page 48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方法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方法 培养及计数 培养条件:倒置于36±1℃温箱内培养48±2h 菌落计数:以30~300为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详见P320) 规律: 不同稀释度的菌落数应与稀释倍数成反比(同一稀释度的二个平板的菌落数应基本接近),即稀释倍数愈高菌落数愈少,稀释倍数愈低菌落数愈多。 如出现逆反现象,则应视为检验中的差错不应作为检样计数报告的依据。 Page 49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结果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实验结果 计算水中总细菌数量 Page 50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注意事项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注意事项 水样采集后,应速送回实验室测定,若来不及测定应放在4℃冰箱存放,若无低温保藏条件,应在报告中注明水样采集和测定的间隔时间。一般较清洁的水可在12h内测定,污水须在6h内结束测定。 Page 51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思考题 实验五 微生物的间接计数法——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 思考题 1。通过对自来水样品中细菌总数的测定,你认为此样品是否符合国家饮用水的卫生标准? 2。你所检测的水源的水污染情况如何? Page 52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思考题 Page 53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学会用插片法培养放线菌的制片方法。 掌握用显微镜观察放线菌个体形态特征的方法。 学会与掌握霉菌的三点接种法。 掌握用显微镜观察青霉的形态特征。 Page 54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原理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原理 放线菌的形态特征是菌种选育和分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 放线菌的菌丝体可沿着培养基与盖玻片的交界线蔓延生长,易黏附在盖玻片上,从而获得直观标本——插片法 Page 55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原理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原理 Page 56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原理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原理 插片法: Page 57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原理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原理 三点接种法的优点在同皿中获得3个重复的菌落;在三个彼此相邻的菌落间形成一些菌丝体稀疏且较透明的狭窄区域,该区域的气生菌丝仅分化出少数子实体,故能在低倍镜下观察到菌丝的自然着生状态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Page 58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原理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原理 三点接种: 青霉的菌落 Page 59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器材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器材 1. 菌种:链霉菌,青霉 2. 培养基:高氏一号琼脂培养基 3. 器皿: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显微镜等 Page 60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方法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方法 可省略镜检时先擦去盖玻片一面菌丝体的操作 放线菌的培养与观察: 倒平板:每皿约20mL培养基 先插片后接种:接种线长盖玻片的一半,在盖玻片两端留有空白 注意分界面两侧菌丝体的形态差异 培养:28℃,3~7d 镜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有菌丝的一面朝上,低高倍镜观察 Page 61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方法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方法 霉菌的培养与观察: 倒平板:每皿约15mL培养基 三点接种 尽量避免挑断菌丝,可适当挑取培养基 “挖” 培养:28℃,3~7d 镜检:做水片,低高倍镜观察 Page 62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注意事项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注意事项 镜检时特别注意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的粗细和色泽差异。 放线菌的生长速度较慢,培养周期较长,在操作中应特别注意无菌操作,严防杂菌污染。 若将培养后的盖玻片用0.1%美蓝液染色后再做镜检,则效果更好。 Page 63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结果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结果 在高倍镜下寻找放线菌的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及孢子丝 在低倍镜下寻找霉菌的整个形态特征 在高倍镜下详细观察霉菌的分生孢子、小梗、分生孢子梗等 Page 64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结果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实验结果 分生孢子 小梗 梗基 分生孢子梗 青 霉 Page 65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思考题 实验六 放线菌和真菌的培养和形态观察 思考题 1. 在显微镜的高倍镜下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2. 用插片法制备放线菌的标本,其主要优点是什么?可否用此法培养与观察其他几类微生物,应作哪些改进,为什么? Page 66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思考题 Page 67

学习并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直接计数的方法。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目的 了解显微镜计数的原理; 学习并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直接计数的方法。 Page 68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微生物实验 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常用微生物计数方法。此法的优点是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原理 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微生物实验 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常用微生物计数方法。此法的优点是 直观、快速,不论微生物的生理状况如何,都可以在显 微镜下一一计数。由于此法得到的是活菌和死菌的总和,故又称为总计数法。 Page 69

计数室的规格有两种:一种是25个中方格×16个小格,另一种是16个中方格×25个小格,所以小方格的总数是相同的,都为400个。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原理 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载玻片,其上四条纵槽构成了三个平台,中间的平台又被一短横槽隔成两半,每一边的平台上各刻有一个方格网,每个方格网共分成9个大方格,中央的大方格为计数室。计数室边长1mm,共有400个小方格,加盖玻片于突起部分上时,即形成一个体积为0.1mm3的计数室。 计数室的规格有两种:一种是25个中方格×16个小格,另一种是16个中方格×25个小格,所以小方格的总数是相同的,都为400个。 Page 70

Page 71

还原剂 氧化剂 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 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原理 本实验通过用美蓝染色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 和出芽生殖方式。 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 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 还原剂 氧化剂 美蓝(氧化型) 蓝色 美蓝(还原型) 无色 Page 72

死活细胞鉴定原理 酵母活细胞 新陈代谢 还原能力 美蓝(氧化型) 蓝色 美蓝(还原型) 无色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原理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原理 死活细胞鉴定原理 酵母活细胞 新陈代谢 还原能力 美蓝(氧化型) 蓝色 美蓝(还原型) 无色 Page 73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培养约2d的麦芽汁斜面培养物;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器材 菌种: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培养约2d的麦芽汁斜面培养物; 染色液和试剂: 0.05%和0.1% 吕氏碱性美蓝染液; 器材: 废液缸、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擦镜纸、显微镜等。 Page 74

加样品 (盖上盖玻片,无菌的细口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方法 稀 释 镜检计数室 (用酒精棉擦拭) 加样品 (盖上盖玻片,无菌的细口滴管由盖玻片边缘滴一小滴) 显微镜计数 清洗血球计数板 (冲洗,晾干) Page 75

将显微计数结果记录于下表中。T表示五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 D表示菌液稀释倍数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实验结果 将显微计数结果记录于下表中。T表示五个中方格中的总菌数; D表示菌液稀释倍数   各中格中菌数 T D 二室平均值 个/ml 1 2 3 4 5 第一室 第二室 Page 76

加样时先摇匀菌液,计数室中不可有气泡产生; 计数时,格线上的菌体只数上方和右边线上的;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注意事项 加样时先摇匀菌液,计数室中不可有气泡产生; 计数时,格线上的菌体只数上方和右边线上的; 如遇酵母出芽,芽体大小达到母细胞的一半时,作为两个菌体计算; 清洗计数板时切勿用手或硬物刷洗。 Page 77

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滴加样品时计数室内易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避免 实验七 微生物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思考题 在显微镜下直接测定微生物数量有什么优缺点? 滴加样品时计数室内易产生气泡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避免 Page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