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检查流程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屈光检查流程 完整的屈光检查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 二.精调阶段: 三.终始阶段:
屈光检查流程 初始即通过问诊、眼部、视力和原配镜检查,通过电脑或检影验光,初步获得眼屈光信息 精调确认即主观验光,组合验光仪对微小变化做出反应,是检查关键环节 终始阶段,指双眼平衡、试戴调整、处方和预后说明
一.初始阶段 1.问诊: 2.眼部检查: 3.视力检查: 3.1裸眼视力 4 .客观检查: 4.1电脑验光 4.2检影验光 4.3旧眼镜检查 3.2矫正视力 3.3瞳距测定 4 .客观检查: 4.1电脑验光 4.2检影验光 4.3旧眼镜检查
二.精调确认阶段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1调零: 2.2客观输入: 2.3远雾视: 2.4散光表: 2.5首次MPMVA: 2.6交叉圆柱镜: 2.7再次MPMVA:
三.终始阶段 3.1双眼平衡: 3.2双眼MPMVA: 3.3老视检查: 3.4试戴调整: 3.5出具处方: 3.6预后说明:
一.初始阶段 1.问诊: 闲聊沟通方式问诊,了解患眼屈光现状,配镜史、家族史、病史,了解患者职业情况、用眼情况、原配镜情况,以明确验光配镜目的
一.初始阶段 ×先生、小姐:让你久等了,请到这边放松坐下 请问从前配过眼镜吗? 你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戴眼镜? 一般都习惯在哪验光配镜? 配戴后感觉如何?有否感觉看远吃力、有否感觉 眼疲劳?配镜后是否常戴? 从前生过什么大病或眼病?有否滴用眼药或内服? 家人都戴眼镜吗? 现在从事什么工作?经常用电脑吗? 想配一副什么样的眼镜?
一.初始阶段 2.原配眼镜检查: 配戴原矫正眼镜,油笔对准瞳孔中心点瞳,焦度计对该点屈光度、轴位、尤其棱镜度、基底、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光学中心高度、光学中心垂直互差进行测定 是否合格,是否在正常耐受范围
一.初始阶段 检查了解原处方有否不妥?眼镜是否与处方吻合? 查相关因素可能引起的不适: 瞳距、光心距、镜眼距差异引起的不适 镜片基弯、镜片折射率差异引起的不适 屈光参差引起的不适 透光率差异、色像差引起的不适 双焦、渐变焦、倾斜角引起的不适
一.初始阶段 3.眼部检查: 角膜曲率计和裂隙灯检查,获得角膜散光信息,排除有无影响屈光不正的视觉发育异常(上睑下垂、白内障等) 常见症状,可能和屈光或眼疾有 关
一.初始阶段 看近易疲劳、稍久视物模糊,调节性眼疲劳 畏光、干涩、发痒、眼球痛,视神经疲劳 头部偏斜视物清晰,多眼肌麻痹 怕光、睁不开眼,多远视、散光或角膜、结 膜炎症 眼球疼痛、发硬、呕吐感、视物有雾状、视 灯光周围有彩虹,多疑青光眼 眼前出现云雾、视物不清,多结膜囊内分泌 物附属
一.初始阶段 4.视力检查与瞳距测定: 通过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的检查 对患眼屈光状态 首选镜片(二五公式) 有直观认识
瞳距(相关概念) 1.瞳距:两眼瞳孔中心间水平距离,即一眼瞳孔外缘到另一眼瞳孔内缘间水平距离 2.近用瞳距:注视远处时双眼视轴平行,注视近处双眼视轴必然内转集合,测定40cm集合时视轴间距离
瞳距(相关概念) 3.单眼瞳距:鼻梁中间到任一单眼瞳孔中心间水平距离 瞳孔中心应与镜片光心通轴,否则会产生三棱镜效应 瞳孔轴线与视轴线并不重合,形成一个约为5度的夹角即K角。为此,徐广第提出视线距测量方法
瞳距(相关概念) 公式1: 近用瞳距=远用瞳距×{(近用距离-12)/(近用距离+13)}mm 设远用瞳距=60mm 近用距离=330mm 代入60×{(330-12)/(330+13)} =60×(318)/(343)=60×0.927=55.62mm
瞳距(相关概念) 公式2: 近用瞳距=远用瞳距×(近用距离-2.5)/近用距离 cm 例代:6×(33-2.5)/33 =6×30.5/33=183/33 =5.55cm=55.5mm
瞳距(相关概念) 阅读距离33cm,计算: 近用约为远用0.93倍 常规远瞳58-72mm,计算: 近用约比远用小5mm
近阅读距离与远瞳距关系系数 近用距离(cm) 远瞳距关系系数 25 0.91 33 0.93 40 0.94
远用瞳距测定 1.瞳距仪测定: 距离键调整到无限远“∞” 仪器额头、鼻梁部轻置患眼前额和鼻梁处,并注视瞳距仪里绿色光亮视标 距离键调整到无限远“∞” 仪器额头、鼻梁部轻置患眼前额和鼻梁处,并注视瞳距仪里绿色光亮视标 检者通过仪器视窗,移动“RPD/LPD”可调键,至仪器指针与反射亮点对齐 中间读数即两瞳孔中心间水平距离
远用瞳距测定 2.瞳距尺测定: 同一水平同一高度,40cm平视检眼 检者遮右眼,左眼对被检右眼,捏住鼻尺上部,水平贴靠在患眼鼻根部,缓慢移动鼻尺“0”对准右眼瞳孔外缘 检者遮左眼,右眼读鼻尺所示到被检左眼瞳孔内缘距离
近用瞳距测定 1.瞳距仪测定: 方法与同远用,距离键30cm“▲” 2.瞳距尺测定: 同一水平同一高度, 患眼40cm注视检者 左眼,检者遮右眼,鼻尺水平贴靠患眼鼻根部, 缓慢移动鼻尺将“0”对准右眼瞳孔外 缘,读其所示到被检左眼瞳孔内缘距离
单眼瞳距测定 1.瞳距仪测定: R示右瞳距,L示左瞳距。斜视可调节遮盖板键,单眼遮盖后再行测定 2.瞳距尺测定: 同一水平同一高度,患眼40cm注视检者对应眼,检者非对应眼遮闭,鼻尺上的鼻梁缺口轻靠患眼鼻梁处,直接读取患眼瞳孔中心所示距离
刻度尺视线距测定 透明刻度尺“0”画一合像视标“- -”两线段间距1mm,另备∮1竹签
综合仪视线距测定 针孔PH置视窗,右眼注视远处单一竖线视标,调整瞳距旋钮至恰看到竖线视标。继查被检左眼也恰看到竖线视标 双眼针孔若看不到竖线视标,再微调直至看到单一竖线视标。瞳距读数即视线距 也可用可调瞳距式试镜架测定
一.初始阶段 5.客观检查: 电脑验光,患者下颌托置颌托架上,放松调节,少眨眼。调整高度、焦距,视屏最清晰状,瞳孔位视屏中央 测量不少于3次, 注意置信度、超范围 或无法测定等信息 近视过矫,远视欠矫
一.初始阶段 5.客观检查:散瞳检影(常用散瞳药物) 1%阿托品眼膏 每日3次,连用3天。作用3周。适用于<8岁低龄幼童。 2%后马托品眼膏 10分钟1次,共5次,10小时后验光。作用1~3天。 1%托品酰胺眼液 5分钟1次,共3~5次,闭眼半小时后验光。作用5~8小时。 环戊通 10分钟1次,共3次,1小时后验光。作用6小时。
综合验光仪结构 验光盘俗称“肺头”或“牛眼” 附设视窗、透镜组、内置、外置辅镜和调整部件 1.视窗:置验光盘的内侧,左右各一互相对称。视窗周边标有柱镜轴向游标和轴向刻度
综合验光仪结构 2.透镜组: 球镜:-20.0D~+20.0D 细调手轮在 验光盘外环最大转圆,0.25D档;粗调 柱镜:0~-6.0D 手轮在验光盘最下方,0.25DC档。轴向手轮在焦度手轮的外环,可见柱镜轴向刻度和游标
综合验光仪结构
综合验光仪结构 3.内置辅镜: “0” —无镜片或平光片 “OC”— 遮盖片 “±.50” —交叉圆柱镜片 “6△U” —6△底上棱镜片 “10△I” —10△底内棱镜片
综合验光仪结构 “PH” —针孔片 “+.12” —+0.12D凸片 “RL ” “GL”—红色、绿色滤光片 “RMH” “WMH”—红色、无色水平马氏杆片
综合验光仪结构 “RMV” “WMV”—红色、无色垂直马氏杆片 “P” —135 或45 偏振滤镜片 “R” —视网膜检影镜片
综合验光仪结构
综合验光仪结构 4.外置辅镜:(交叉圆柱透镜) 外环: “A” 手轮轴向 “P” 散光焦力轴向 内环: 红点负轴 -0.25DC
综合验光仪结构 4.外置辅镜:(旋转棱镜) 外环:“0”置水平检查上、下斜位 “0”置垂直检查内、外斜位 内环:内镶三棱镜 底向手轮:外环边缘底向手轮与内环联动, 内环边缘底向游标指示棱镜度和底向
综合验光仪结构 5.调整部件: 垂直平衡手轮及垂直平衡游标,调整双眼视窗与瞳孔中心垂直向对齐 光心距手轮及读窗,调整视窗透镜光心与瞳孔中心水平对齐 额托手轮及镜眼距读窗,调整患眼与视窗试片后顶点距离 近用集合闸,调整患眼视近时的集合
综合验光仪结构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1综合验光仪调零: 牛眼水平、垂直,滚动水珠至正位 高度适宜,镜眼距视窗红色抛物线与最外一条竖线相切 瞳距输入正确,打开集合闸,外置辅镜移开视窗,球、柱镜读数为零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若观察时不够清楚,可在被检眼颞侧用笔灯照射观察。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2输入客观检查度数: 近视眼适当降低,远视眼适当增加 度数低降幅小,度数高降幅大 例:-4.00D,粗调一档-3.00D输入 正柱镜必须等效转换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3远雾视检查: +0.25D逐渐递加直至0.2清晰、0.3模糊 雾视量个体存有差异,不能对所有眼采取同样焦度雾视,雾视过度会产生反应性调节 通常+0.75~+1.50D,同步等量,注视3-5min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4散光表检查: 雾视0.7左右,防止调节影响。散光表视标,观察各放射线条清晰度差异,是否某线条最清晰? 客观检查本身已存在散光和轴位,此步骤可省略,直接进入交叉柱镜精调或以客观散光度一半量值起始递加。
散光表检查 2.4.1.某线条最清晰小数乘30 法则确定散光大致轴位 如:2、8点线条最清晰,则小数2×30 =60轴位。在该轴位按-0.25C添加负柱, 并比较2、8那条更清晰或等清。若2清 晰继续加负柱至等清。若不能等清,保 持2清晰的度数。
散光表检查 2.4.2.某线条最深最浓,也可按轴位互补的方法确定散光轴位 如:上例2、8点线条最深最浓(2、8点即30度方位)它实际位在(180-30)150度 而它散光轴位则在(150±90)60度 与小数乘30结果相同
散光表检查 ※原则上不要盲目来回调整散光轴位。 ※若遇清晰线条在原位附近变动,则可微调散光轴位。 ※若遇多条清晰线条时,取中间位的一条。 ※若与原清晰线条位垂直,则说明散光度过高,应减少-0.25DC。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5首次MPMVA: 找出初步有效球镜矫正度数,即最佳视敏度最低凹镜或最高凸镜 0.7视力逐步调整球镜,至最佳视敏度。青少年1.2、成年人1.0 观察红、绿双色视标
红、绿测试 最佳视力,单眼观察红绿视标 先绿后红的原则 红色清晰近视欠矫;远视过矫 加-0.25D至同样清晰 色盲色弱慎用,不勉强按左右位辨认
红、绿测试 红色盲对光谱红端色敏感度降低,感觉红色比绿色背景要暗 老年人由于晶体变黄色,部分吸收光谱中的蓝、绿光,常感觉红色略请,导致矫正偏负
红、绿测试 首次红绿测试时,无法达到等清,取绿色清晰,以更好交叉柱镜测试。 再次红绿测试时,无法达到等清,取红色清晰,避免调节产生。 若遇三次以上同一颜色清楚,是否有红绿嗜好?可比较红绿视标中字母和数字的清晰度、或其他欠矫、过矫的方法。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6交叉圆柱镜检查: 确认有无散光 精调确认散光轴位 精调确认散光度数 必须先调轴,再调度。(镜片轴向若没有与眼的屈光主子午线重合,焦度是精确不了的)
交叉圆柱镜检查 有否散光的判定 弥散视标,交叉圆柱镜置视窗,手轮“A”在水平、垂直、45、135四个方向翻转比较 同样清晰排除散光 清晰度不同有散光
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轴位 弥散视标,手轮“A”与散光轴重合,翻转 两面同样清晰,散光轴位正确 两面不同,清晰一面向靠近红点负轴追红 ≤1.0DC进10退5;≥1.0DC进5退2 例散光轴90,红点在90右上方,向80追 红点在90左上方,向100追,至两面相同 不能等清,50内反复,取接近常用轴向
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度数 弥散视标,手轮“P”与散光轴位重合,翻转 两面同样清晰,散光度数正确 两面不同,红点负轴清晰,散光度不足 白点正轴清晰,散光度过多 以0.25DC增减,同时添加半量符号相反球镜至两面相同。即连续两次红点清晰,同时调整球镜(减球加柱) 不能等清,0.25D内反复,取较小负柱镜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7再次MPMVA: 方法同首次,散光基本矫正情况下,找出球镜最佳矫正度数 交叉柱镜检查未改变散光轴位和度数,或起始就没有散光,该步骤可省略 再次红绿测试无法等清,以红色略清确定最佳视力,禁忌拨加负片,诱发调节
三.终始阶段 3.1双眼平衡: 双眼平衡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视力平衡,我们寻找的是双眼在调节相对放松情况下,能够获得理想的矫正效果,且又能舒适平衡用眼
双眼平衡 1.感觉融像平衡: 包含屈光、视力及成像平衡(泛指成像位置、视力和影像质量) 2.运动融像平衡: 包含调节、眼肌运动平衡(泛指双眼在不同距离,各自调节平衡即双眼跟随目标的能力)
双眼平衡检查 1.交替遮盖: 2.棱镜平衡: 3.偏振平衡: 4.红绿平衡:
双眼平衡检查 一.交替遮盖: 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同时加+0.75D凸镜浅雾视0.8以下 避免调节参与,交替遮盖要快,一般2-5s
双眼平衡检查 二.棱镜平衡: 双眼最佳矫正视力 同时加+0.75D凸镜浅雾视0.8以下 最佳视力上一行或弥散视标 R:3△BU L:3△BD 右眼看到下行;左眼看到上行 上行清晰左眼加+0.25D 下行清晰右眼加+0.25D,至同样清晰
双眼平衡检查 视标不分离: 疑垂直方向斜视; 可加大分离棱镜 可R直接内置6BU 可左右眼换置。
双眼平衡检查 三.偏振片平衡: 双眼最佳矫正视力 同时加+0.75D凸镜浅雾视0.8以下 偏振平衡视标,偏振片“P”置视窗,右135;左45
双眼平衡检查 三.偏振片平衡: 右看到偏振视标上、中两行;左看到偏振视标中、下两行 上、中两行清晰,右眼加+0.25D
双眼平衡检查 三.偏振片平衡: 右眼看到上右(绿9、红5),左眼看到左下(绿3、红6) 9、5点清晰,右眼加+0.25D 红6、红5清晰,双眼欠矫
双眼平衡检查 四.红、绿平衡: 双眼最佳矫正视力 同时加+0.75D凸镜浅雾视0.8以下 先绿后红,比较红、绿是否同样晰? 同样清晰
双眼平衡检查 ※ 双眼平衡的前提是浅雾视。(双眼同步等量+0.75D) ※ 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内。 ※ 力求平衡,若交替不平衡,考虑主导眼。两眼视力相差<2.0D时,查主导眼并有效矫正;相差>2.0D时,先将较好一眼有效矫正。另一眼在舒适前提下,最大可能与主导眼接近。
三.终始阶段 3.2双眼MPMVA: 双眼浅雾视 在双眼平衡基础上,找出最终球 镜矫正度数 双眼MPMVA, 最后同时再递加 -0.25D,直至视标不提升为止
三.终始阶段 3.3老视验光: 中老年老视验光,必须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进行 处方原则是补偿近调节不足,一定要宁浅勿深,切勿过矫
三.终始阶段 3.4试戴调整: 验光配镜是两个不同范畴 验光室内检查,配镜是根据处方二次加工,两者即独立又紧密联系 成功与否需实践验证,既要矫正屈光,又要配戴舒适持久
三.终始阶段 望远看近有否视物变形,变扁长? 有否歪斜、扭曲不正?有否大小头? 有无深浅高低、有无凸凹不平? 有无头昏头晕、头脑发胀,眼花缭 乱、眼涩眼胀或不能持久配戴 是适应问题还是屈光矫正问题?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出具处方: 验光、处方、配镜是合格舒适眼镜的三部曲,需遵循处方原则 常规性原则: MPMVA:最佳视敏度最大正镜化 双眼平衡:真正意义上的两眼平衡或主导眼清晰
· 双眼调节同步、等量 · 调节、集合协调一致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1近视眼: 避免凹镜过大致人为远视,应最佳视敏度,最低凹镜原则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假性近视:一般不配,眼药水或保健操 低度近视:无明显症状,青少年不配或缓配,有症状必须配。轻度近视可看远戴,看近不戴 高度近视:青少年尽量矫正,中老年适应情况适当矫正。初次不适几步到位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2远视眼: 减少过度调节,防止调节疲劳,按最佳视敏度最高凸镜 6岁以下少儿≤+3.0D低度远视,生理性的可不矫。程度较高, 视力明显减退或伴有斜视,及时矫正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7~16岁少年,学习看书易疲劳,全矫 远视伴内斜足矫,远视伴外斜, 提高 视力情况最低凸镜 成人低度远视,无明显障碍暂不矫,有症状矫正或平时不戴,看近再戴 远视≥+3.0D全矫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3散光眼:消除症状为原则 足矫→低矫或几步到位→球、柱等值→放弃矫正 即配足最好,接受为主,宁小勿大 无论远散、近散,最佳效果、最低度数为妥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0.50×90或-0.50×180,生理性 轻度散光,可不矫 无明显症状散光,低矫,有症状全矫,若有不适,可球柱等值、配隐形、几 步到位或远近两副眼镜 斜轴散光,不影响视力斜轴可靠常用轴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儿童散光应充分矫正,尤弱视儿童 小儿远散,球镜≤+2.0D可忽略,只矫柱镜效果更好 复性散光若不适,可适量减球,柱不变 若视物偏斜可调轴位度数,球不变 高度伴低散,可去除散光部分 两眼轴位正交,应合理避轴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电脑验光出现混散,分析处理: 近散较大可按近散考虑,少考虑正球 远视较大可直接按远视考虑,少考虑负柱 远视力欠佳,近视力尚可,可按近视考虑,少考虑正柱
例1:+0.50/-3.00×180 重点考虑: -3.00DC×180 例2:+3.00/-0.50×180 重点考虑:+3.00DS 例3:-3.00/+0.50DC×90 重点考虑:-3.00DS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4老视眼: 补偿近调节不足为原则 据患眼习惯需求,测定个体现有调节 一半的原则考虑初步试附加 验证精确后习惯性阅读调整 出具处方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5屈光参差: 12岁以下儿童,全矫的原则 成人主观接受自我适应的原则 ·较高参差,视力较差眼相比较好眼增加3.0D低矫或配隐形 较高参差矫正后,若产生复视,应附加棱镜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6球镜伴斜视: 远视伴内斜、近视伴外斜 足矫的原则 远视伴外斜、近视伴内斜 最佳视敏度,最低度数的原则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7 AC/A比值: 远视眼: AC/A正常,完全矫正 AC/A偏高,充分矫正 AC/A偏低,低度矫正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7 AC/A比值: 近视眼: AC/A比值正常,完全矫正。初戴不适,降低度数几部到位
三.终始阶段 3.6预后说明: 一副眼镜 矫正屈光,配戴舒适持久 与验光、处方、配镜 患者配合,缺一不可
三.终始阶段 你是首次验光配镜,为保持较舒适,度数给你浅了些,过段时间再来详细检查一下好吗? 这次验光给你调整了度数或加了散光或调整了轴位,可能要适应几天,这很正常 你这次验光度数较深,镜架不宜选择太大
三.终始阶段 树脂片轻一些,有普通和高折射率的,高折射价位要高些,你可到柜台看一下 你配的是渐变焦镜片,可以适应远、中、近不同距离,平时配戴比较方便。但由于它有几个焦点在不断的变化,初戴可能会有些不适应,特别走路、开车时。你一定要适应几天后再戴它上路 耽误你很长时间了,有问题可随时来找我,这是我的名片,我叫××
谢谢! 联系电话: 13952265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