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检查流程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眼外肌病与弱视 姚玉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 眼眶及眼球位置 眼眶  骨壁组成的腔  眼球位置其中  眶内充满脂肪,起缓冲垫作用.
Advertisements

1 家校医院联合关注孩子视力健康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眼科主任:宫月秋. 一、小学生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  屈光不正 - 最主要原因 - 约占 90% ,随年级增高比例增加 - 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 斜视、弱视  先天性疾病  先天性白内障  先天性青光眼  先天性视网膜病变.
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 眼科 柯碧莲 电话 转 :
Page  1 青少年近视的防治 东莞市人民医院眼科 张敏 李姝燕. Page  2 我国近视发生率为 33% ,是世界平均水平 22% 的 1.5 倍 我国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居 世界第二 ,高达 50% 至 60% 人数居 世界第一 ,共有 4 亿多 。 近视已成为危害我国学生健康 最为突出的问题.
眼屈光学 第三章 临床视觉光学. 第三章 临床视觉光学 第二节 远视眼 远视眼 第二节 远视眼  什么是远视眼 ? 远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 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 在视网膜后会聚成像的眼睛。
眼科医学知识简介之近视与散光 +SCI 写作经验总结. 定义 近视? 散光? 屈光 屈光: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时, 光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屈 光。 屈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儿童弱视防治. 概述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眼病, 患病率约为 2%-4% 。弱视的本质是:双眼 视功能发育紊乱,引发单眼或双眼的远近 视力及矫正视力低于正常,并伴发异常立 体视。
验光技术 《验光技术》情境一 客观验光 任务 2 电脑验光 1. 任务 2 电脑验光 Autorefractor 《验光技术》情境一 客观验光 任务 2 电脑验光 2.
青光眼 济南卫校 王震. 别让青光眼 “ 偷走 ” 你的视力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病因。 2 、熟悉青光眼的概念及眼压正常值。 3 、掌握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表现。☆ 能力目标 学会指测法测眼压。 情感目标 体察病人疾苦,学会关爱病人。
第 十 章 第 十 章 高度屈光不正和特殊屈光矫正. 第一节 高度屈光不正的矫正 第一节 高度屈光不正的矫正.
调查人数 421 人 回收 415 份 有效卷 402 份 调查结果 目前同学近视人数多.
眼 和 视 觉(二).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的矫正.
蒙眼游戏:你能坐上凳子吗?. 蒙眼游戏:你能坐上凳子吗? 人的感觉器官 视觉 1、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2、视觉的形成 3、近视的形成原因和纠正 4、如何保护眼?
第四节 相对眼镜倍率.
眼睛和眼镜.
四、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仪征市第四中学 孙延新.
视光学( visual optics )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眼科 刘 洋.
弱视的治疗原则.
第四章 多彩的光 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矫正.
眼屈光学 第三章 临床视觉光学.
视光学与斜视弱视.
视功能检查(一)、(二) 刘科佑 06\09\18.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思考: 物体 人眼 如何看到?.
§5.4 眼睛和眼镜 姚村镇中学:马列拖.
斜视的诊治策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陶永贤.
卫生部近视眼重点实验室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验光处方原则 《验光技术》情境四 验光处方原则.
第十六章 眼视光学.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眼科医院 李莎 孟晓红 张敏芳
第九章 渐变多焦点镜片 (progressive addition lens,PAL).
传统验光 &医学验光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近视眼知识讲座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 赵 敏.
实训17:RGP的配适状态评估 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 王海英.
任务1 儿童验光 《验光技术》情境三 特殊验光 任务1儿童验光4.
第九次课 眼的屈光与调节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眼科
眼屈光学 第三章 临床视觉光学.
眼的屈光和调节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 第九人民医院眼科.
渐进镜片的售后.
眼 外 肌 病.
眼屈光学 第二章 调节与集合.
双眼视觉 诊处案例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2聚散功能检查
眼屈光学 第二章 调节与集合.
验光技术 《验光技术》情境二主观验光 任务10老视验光.
透镜和球面透镜.
光心距参数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Optic Center Distance.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沙素琴
案例 某屈光不正患者,9岁,进行电脑验光,发现患者 不能有效配合,再对其进行主觉验光确定屈光不 正,亦发现沟通困难。 问题? 解决方案?
励才实验学校 柳美玲.
青少年近视预防与治疗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 罗 静 魏 欣 制作.
第四节 眼睛和眼镜 巩义市直第四初中 席新娜.
眼睛与眼镜 明光市司巷中学 王宗伟.
四、眼睛和眼镜.
老 视 及 矫 正 Corrected Presbyopia 1.
第 四 章 散 光 透 镜 何氏视觉科学学院 HE EYE HOSPITAL.
4.6神奇的眼睛.
4-6 神奇的眼睛 福州市第七中学 鲍飞虎.
《验光技术》情境六 视疲劳验光 任务1调节功能检查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眼睛和眼镜.
第5课 小写转大写,数字转符号.
Harvard ManageMentor®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眼屈光学.
第二章 眼科检查法 Examination of the eye 2019/5/8.
实训7:屈光检查 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 王海英.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项目一 单侧瞳距和瞳高的测量.
ITO-TFT 第二次尝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屈光检查流程 江苏省眼镜协会 徐显固

屈光检查流程 完整的屈光检查分为三个阶段: 一.初始阶段: 二.精调阶段: 三.终始阶段:

屈光检查流程 初始即通过问诊、眼部、视力和原配镜检查,通过电脑或检影验光,初步获得眼屈光信息 精调确认即主观验光,组合验光仪对微小变化做出反应,是检查关键环节 终始阶段,指双眼平衡、试戴调整、处方和预后说明

一.初始阶段 1.问诊: 2.眼部检查: 3.视力检查: 3.1裸眼视力 4 .客观检查: 4.1电脑验光 4.2检影验光 4.3旧眼镜检查 3.2矫正视力 3.3瞳距测定 4 .客观检查: 4.1电脑验光 4.2检影验光 4.3旧眼镜检查

二.精调确认阶段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1调零: 2.2客观输入: 2.3远雾视: 2.4散光表: 2.5首次MPMVA: 2.6交叉圆柱镜: 2.7再次MPMVA:

三.终始阶段 3.1双眼平衡: 3.2双眼MPMVA: 3.3老视检查: 3.4试戴调整: 3.5出具处方: 3.6预后说明:

一.初始阶段 1.问诊: 闲聊沟通方式问诊,了解患眼屈光现状,配镜史、家族史、病史,了解患者职业情况、用眼情况、原配镜情况,以明确验光配镜目的

一.初始阶段 ×先生、小姐:让你久等了,请到这边放松坐下 请问从前配过眼镜吗? 你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戴眼镜? 一般都习惯在哪验光配镜? 配戴后感觉如何?有否感觉看远吃力、有否感觉 眼疲劳?配镜后是否常戴? 从前生过什么大病或眼病?有否滴用眼药或内服? 家人都戴眼镜吗? 现在从事什么工作?经常用电脑吗? 想配一副什么样的眼镜?

一.初始阶段 2.原配眼镜检查: 配戴原矫正眼镜,油笔对准瞳孔中心点瞳,焦度计对该点屈光度、轴位、尤其棱镜度、基底、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光学中心高度、光学中心垂直互差进行测定 是否合格,是否在正常耐受范围

一.初始阶段 检查了解原处方有否不妥?眼镜是否与处方吻合? 查相关因素可能引起的不适: 瞳距、光心距、镜眼距差异引起的不适 镜片基弯、镜片折射率差异引起的不适 屈光参差引起的不适 透光率差异、色像差引起的不适 双焦、渐变焦、倾斜角引起的不适

一.初始阶段 3.眼部检查: 角膜曲率计和裂隙灯检查,获得角膜散光信息,排除有无影响屈光不正的视觉发育异常(上睑下垂、白内障等) 常见症状,可能和屈光或眼疾有 关

一.初始阶段 看近易疲劳、稍久视物模糊,调节性眼疲劳 畏光、干涩、发痒、眼球痛,视神经疲劳 头部偏斜视物清晰,多眼肌麻痹 怕光、睁不开眼,多远视、散光或角膜、结 膜炎症 眼球疼痛、发硬、呕吐感、视物有雾状、视 灯光周围有彩虹,多疑青光眼 眼前出现云雾、视物不清,多结膜囊内分泌 物附属

一.初始阶段 4.视力检查与瞳距测定: 通过裸眼视力、矫正视力的检查 对患眼屈光状态 首选镜片(二五公式) 有直观认识

瞳距(相关概念) 1.瞳距:两眼瞳孔中心间水平距离,即一眼瞳孔外缘到另一眼瞳孔内缘间水平距离 2.近用瞳距:注视远处时双眼视轴平行,注视近处双眼视轴必然内转集合,测定40cm集合时视轴间距离

瞳距(相关概念) 3.单眼瞳距:鼻梁中间到任一单眼瞳孔中心间水平距离 瞳孔中心应与镜片光心通轴,否则会产生三棱镜效应 瞳孔轴线与视轴线并不重合,形成一个约为5度的夹角即K角。为此,徐广第提出视线距测量方法

瞳距(相关概念) 公式1: 近用瞳距=远用瞳距×{(近用距离-12)/(近用距离+13)}mm 设远用瞳距=60mm 近用距离=330mm 代入60×{(330-12)/(330+13)} =60×(318)/(343)=60×0.927=55.62mm

瞳距(相关概念) 公式2: 近用瞳距=远用瞳距×(近用距离-2.5)/近用距离 cm 例代:6×(33-2.5)/33 =6×30.5/33=183/33 =5.55cm=55.5mm

瞳距(相关概念) 阅读距离33cm,计算: 近用约为远用0.93倍 常规远瞳58-72mm,计算: 近用约比远用小5mm

近阅读距离与远瞳距关系系数 近用距离(cm) 远瞳距关系系数 25 0.91 33 0.93 40 0.94

远用瞳距测定 1.瞳距仪测定: 距离键调整到无限远“∞” 仪器额头、鼻梁部轻置患眼前额和鼻梁处,并注视瞳距仪里绿色光亮视标 距离键调整到无限远“∞” 仪器额头、鼻梁部轻置患眼前额和鼻梁处,并注视瞳距仪里绿色光亮视标 检者通过仪器视窗,移动“RPD/LPD”可调键,至仪器指针与反射亮点对齐 中间读数即两瞳孔中心间水平距离

远用瞳距测定 2.瞳距尺测定: 同一水平同一高度,40cm平视检眼 检者遮右眼,左眼对被检右眼,捏住鼻尺上部,水平贴靠在患眼鼻根部,缓慢移动鼻尺“0”对准右眼瞳孔外缘 检者遮左眼,右眼读鼻尺所示到被检左眼瞳孔内缘距离

近用瞳距测定 1.瞳距仪测定: 方法与同远用,距离键30cm“▲” 2.瞳距尺测定: 同一水平同一高度, 患眼40cm注视检者 左眼,检者遮右眼,鼻尺水平贴靠患眼鼻根部, 缓慢移动鼻尺将“0”对准右眼瞳孔外 缘,读其所示到被检左眼瞳孔内缘距离

单眼瞳距测定 1.瞳距仪测定: R示右瞳距,L示左瞳距。斜视可调节遮盖板键,单眼遮盖后再行测定 2.瞳距尺测定: 同一水平同一高度,患眼40cm注视检者对应眼,检者非对应眼遮闭,鼻尺上的鼻梁缺口轻靠患眼鼻梁处,直接读取患眼瞳孔中心所示距离

刻度尺视线距测定 透明刻度尺“0”画一合像视标“- -”两线段间距1mm,另备∮1竹签

综合仪视线距测定 针孔PH置视窗,右眼注视远处单一竖线视标,调整瞳距旋钮至恰看到竖线视标。继查被检左眼也恰看到竖线视标 双眼针孔若看不到竖线视标,再微调直至看到单一竖线视标。瞳距读数即视线距 也可用可调瞳距式试镜架测定

一.初始阶段 5.客观检查: 电脑验光,患者下颌托置颌托架上,放松调节,少眨眼。调整高度、焦距,视屏最清晰状,瞳孔位视屏中央 测量不少于3次, 注意置信度、超范围 或无法测定等信息 近视过矫,远视欠矫

一.初始阶段 5.客观检查:散瞳检影(常用散瞳药物) 1%阿托品眼膏 每日3次,连用3天。作用3周。适用于<8岁低龄幼童。 2%后马托品眼膏 10分钟1次,共5次,10小时后验光。作用1~3天。 1%托品酰胺眼液 5分钟1次,共3~5次,闭眼半小时后验光。作用5~8小时。 环戊通 10分钟1次,共3次,1小时后验光。作用6小时。

综合验光仪结构 验光盘俗称“肺头”或“牛眼” 附设视窗、透镜组、内置、外置辅镜和调整部件 1.视窗:置验光盘的内侧,左右各一互相对称。视窗周边标有柱镜轴向游标和轴向刻度

综合验光仪结构 2.透镜组: 球镜:-20.0D~+20.0D 细调手轮在 验光盘外环最大转圆,0.25D档;粗调 柱镜:0~-6.0D 手轮在验光盘最下方,0.25DC档。轴向手轮在焦度手轮的外环,可见柱镜轴向刻度和游标

综合验光仪结构

综合验光仪结构 3.内置辅镜: “0” —无镜片或平光片 “OC”— 遮盖片 “±.50” —交叉圆柱镜片 “6△U” —6△底上棱镜片 “10△I” —10△底内棱镜片

综合验光仪结构 “PH” —针孔片 “+.12” —+0.12D凸片 “RL ” “GL”—红色、绿色滤光片 “RMH” “WMH”—红色、无色水平马氏杆片

综合验光仪结构 “RMV” “WMV”—红色、无色垂直马氏杆片 “P” —135 或45 偏振滤镜片 “R” —视网膜检影镜片

综合验光仪结构

综合验光仪结构 4.外置辅镜:(交叉圆柱透镜) 外环: “A” 手轮轴向 “P” 散光焦力轴向 内环: 红点负轴 -0.25DC

综合验光仪结构 4.外置辅镜:(旋转棱镜) 外环:“0”置水平检查上、下斜位 “0”置垂直检查内、外斜位 内环:内镶三棱镜 底向手轮:外环边缘底向手轮与内环联动, 内环边缘底向游标指示棱镜度和底向

综合验光仪结构 5.调整部件: 垂直平衡手轮及垂直平衡游标,调整双眼视窗与瞳孔中心垂直向对齐 光心距手轮及读窗,调整视窗透镜光心与瞳孔中心水平对齐 额托手轮及镜眼距读窗,调整患眼与视窗试片后顶点距离 近用集合闸,调整患眼视近时的集合

综合验光仪结构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1综合验光仪调零: 牛眼水平、垂直,滚动水珠至正位 高度适宜,镜眼距视窗红色抛物线与最外一条竖线相切 瞳距输入正确,打开集合闸,外置辅镜移开视窗,球、柱镜读数为零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若观察时不够清楚,可在被检眼颞侧用笔灯照射观察。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2输入客观检查度数: 近视眼适当降低,远视眼适当增加 度数低降幅小,度数高降幅大 例:-4.00D,粗调一档-3.00D输入 正柱镜必须等效转换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3远雾视检查: +0.25D逐渐递加直至0.2清晰、0.3模糊 雾视量个体存有差异,不能对所有眼采取同样焦度雾视,雾视过度会产生反应性调节 通常+0.75~+1.50D,同步等量,注视3-5min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4散光表检查: 雾视0.7左右,防止调节影响。散光表视标,观察各放射线条清晰度差异,是否某线条最清晰? 客观检查本身已存在散光和轴位,此步骤可省略,直接进入交叉柱镜精调或以客观散光度一半量值起始递加。

散光表检查 2.4.1.某线条最清晰小数乘30 法则确定散光大致轴位 如:2、8点线条最清晰,则小数2×30 =60轴位。在该轴位按-0.25C添加负柱, 并比较2、8那条更清晰或等清。若2清 晰继续加负柱至等清。若不能等清,保 持2清晰的度数。

散光表检查 2.4.2.某线条最深最浓,也可按轴位互补的方法确定散光轴位 如:上例2、8点线条最深最浓(2、8点即30度方位)它实际位在(180-30)150度 而它散光轴位则在(150±90)60度 与小数乘30结果相同

散光表检查 ※原则上不要盲目来回调整散光轴位。 ※若遇清晰线条在原位附近变动,则可微调散光轴位。 ※若遇多条清晰线条时,取中间位的一条。 ※若与原清晰线条位垂直,则说明散光度过高,应减少-0.25DC。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5首次MPMVA: 找出初步有效球镜矫正度数,即最佳视敏度最低凹镜或最高凸镜 0.7视力逐步调整球镜,至最佳视敏度。青少年1.2、成年人1.0 观察红、绿双色视标

红、绿测试 最佳视力,单眼观察红绿视标 先绿后红的原则 红色清晰近视欠矫;远视过矫 加-0.25D至同样清晰 色盲色弱慎用,不勉强按左右位辨认

红、绿测试 红色盲对光谱红端色敏感度降低,感觉红色比绿色背景要暗 老年人由于晶体变黄色,部分吸收光谱中的蓝、绿光,常感觉红色略请,导致矫正偏负

红、绿测试 首次红绿测试时,无法达到等清,取绿色清晰,以更好交叉柱镜测试。 再次红绿测试时,无法达到等清,取红色清晰,避免调节产生。 若遇三次以上同一颜色清楚,是否有红绿嗜好?可比较红绿视标中字母和数字的清晰度、或其他欠矫、过矫的方法。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6交叉圆柱镜检查: 确认有无散光 精调确认散光轴位 精调确认散光度数 必须先调轴,再调度。(镜片轴向若没有与眼的屈光主子午线重合,焦度是精确不了的)

交叉圆柱镜检查 有否散光的判定 弥散视标,交叉圆柱镜置视窗,手轮“A”在水平、垂直、45、135四个方向翻转比较 同样清晰排除散光 清晰度不同有散光

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轴位 弥散视标,手轮“A”与散光轴重合,翻转 两面同样清晰,散光轴位正确 两面不同,清晰一面向靠近红点负轴追红 ≤1.0DC进10退5;≥1.0DC进5退2 例散光轴90,红点在90右上方,向80追 红点在90左上方,向100追,至两面相同 不能等清,50内反复,取接近常用轴向

交叉圆柱镜:精调散光度数 弥散视标,手轮“P”与散光轴位重合,翻转 两面同样清晰,散光度数正确 两面不同,红点负轴清晰,散光度不足 白点正轴清晰,散光度过多 以0.25DC增减,同时添加半量符号相反球镜至两面相同。即连续两次红点清晰,同时调整球镜(减球加柱) 不能等清,0.25D内反复,取较小负柱镜

综合验光仪主观检查 2.7再次MPMVA: 方法同首次,散光基本矫正情况下,找出球镜最佳矫正度数 交叉柱镜检查未改变散光轴位和度数,或起始就没有散光,该步骤可省略 再次红绿测试无法等清,以红色略清确定最佳视力,禁忌拨加负片,诱发调节

三.终始阶段 3.1双眼平衡: 双眼平衡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视力平衡,我们寻找的是双眼在调节相对放松情况下,能够获得理想的矫正效果,且又能舒适平衡用眼

双眼平衡 1.感觉融像平衡: 包含屈光、视力及成像平衡(泛指成像位置、视力和影像质量) 2.运动融像平衡: 包含调节、眼肌运动平衡(泛指双眼在不同距离,各自调节平衡即双眼跟随目标的能力)

双眼平衡检查 1.交替遮盖: 2.棱镜平衡: 3.偏振平衡: 4.红绿平衡:

双眼平衡检查 一.交替遮盖: 双眼最佳矫正视力,同时加+0.75D凸镜浅雾视0.8以下 避免调节参与,交替遮盖要快,一般2-5s

双眼平衡检查 二.棱镜平衡: 双眼最佳矫正视力 同时加+0.75D凸镜浅雾视0.8以下 最佳视力上一行或弥散视标 R:3△BU L:3△BD 右眼看到下行;左眼看到上行 上行清晰左眼加+0.25D 下行清晰右眼加+0.25D,至同样清晰

双眼平衡检查 视标不分离: 疑垂直方向斜视; 可加大分离棱镜 可R直接内置6BU 可左右眼换置。

双眼平衡检查 三.偏振片平衡: 双眼最佳矫正视力 同时加+0.75D凸镜浅雾视0.8以下 偏振平衡视标,偏振片“P”置视窗,右135;左45

双眼平衡检查 三.偏振片平衡: 右看到偏振视标上、中两行;左看到偏振视标中、下两行 上、中两行清晰,右眼加+0.25D

双眼平衡检查 三.偏振片平衡: 右眼看到上右(绿9、红5),左眼看到左下(绿3、红6) 9、5点清晰,右眼加+0.25D 红6、红5清晰,双眼欠矫

双眼平衡检查 四.红、绿平衡: 双眼最佳矫正视力 同时加+0.75D凸镜浅雾视0.8以下 先绿后红,比较红、绿是否同样晰? 同样清晰

双眼平衡检查 ※ 双眼平衡的前提是浅雾视。(双眼同步等量+0.75D) ※ 双眼视力相差两行以内。 ※ 力求平衡,若交替不平衡,考虑主导眼。两眼视力相差<2.0D时,查主导眼并有效矫正;相差>2.0D时,先将较好一眼有效矫正。另一眼在舒适前提下,最大可能与主导眼接近。

三.终始阶段 3.2双眼MPMVA: 双眼浅雾视 在双眼平衡基础上,找出最终球 镜矫正度数 双眼MPMVA, 最后同时再递加 -0.25D,直至视标不提升为止

三.终始阶段 3.3老视验光: 中老年老视验光,必须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进行 处方原则是补偿近调节不足,一定要宁浅勿深,切勿过矫

三.终始阶段 3.4试戴调整: 验光配镜是两个不同范畴 验光室内检查,配镜是根据处方二次加工,两者即独立又紧密联系 成功与否需实践验证,既要矫正屈光,又要配戴舒适持久

三.终始阶段 望远看近有否视物变形,变扁长? 有否歪斜、扭曲不正?有否大小头? 有无深浅高低、有无凸凹不平? 有无头昏头晕、头脑发胀,眼花缭 乱、眼涩眼胀或不能持久配戴 是适应问题还是屈光矫正问题?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出具处方: 验光、处方、配镜是合格舒适眼镜的三部曲,需遵循处方原则 常规性原则: MPMVA:最佳视敏度最大正镜化 双眼平衡:真正意义上的两眼平衡或主导眼清晰

· 双眼调节同步、等量 · 调节、集合协调一致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1近视眼: 避免凹镜过大致人为远视,应最佳视敏度,最低凹镜原则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假性近视:一般不配,眼药水或保健操 低度近视:无明显症状,青少年不配或缓配,有症状必须配。轻度近视可看远戴,看近不戴 高度近视:青少年尽量矫正,中老年适应情况适当矫正。初次不适几步到位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2远视眼: 减少过度调节,防止调节疲劳,按最佳视敏度最高凸镜 6岁以下少儿≤+3.0D低度远视,生理性的可不矫。程度较高, 视力明显减退或伴有斜视,及时矫正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7~16岁少年,学习看书易疲劳,全矫 远视伴内斜足矫,远视伴外斜, 提高 视力情况最低凸镜 成人低度远视,无明显障碍暂不矫,有症状矫正或平时不戴,看近再戴 远视≥+3.0D全矫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3散光眼:消除症状为原则 足矫→低矫或几步到位→球、柱等值→放弃矫正 即配足最好,接受为主,宁小勿大 无论远散、近散,最佳效果、最低度数为妥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0.50×90或-0.50×180,生理性 轻度散光,可不矫 无明显症状散光,低矫,有症状全矫,若有不适,可球柱等值、配隐形、几 步到位或远近两副眼镜 斜轴散光,不影响视力斜轴可靠常用轴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儿童散光应充分矫正,尤弱视儿童 小儿远散,球镜≤+2.0D可忽略,只矫柱镜效果更好 复性散光若不适,可适量减球,柱不变 若视物偏斜可调轴位度数,球不变 高度伴低散,可去除散光部分 两眼轴位正交,应合理避轴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电脑验光出现混散,分析处理: 近散较大可按近散考虑,少考虑正球 远视较大可直接按远视考虑,少考虑负柱 远视力欠佳,近视力尚可,可按近视考虑,少考虑正柱

例1:+0.50/-3.00×180 重点考虑: -3.00DC×180 例2:+3.00/-0.50×180 重点考虑:+3.00DS 例3:-3.00/+0.50DC×90 重点考虑:-3.00DS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4老视眼: 补偿近调节不足为原则 据患眼习惯需求,测定个体现有调节 一半的原则考虑初步试附加 验证精确后习惯性阅读调整 出具处方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5屈光参差: 12岁以下儿童,全矫的原则 成人主观接受自我适应的原则 ·较高参差,视力较差眼相比较好眼增加3.0D低矫或配隐形 较高参差矫正后,若产生复视,应附加棱镜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6球镜伴斜视: 远视伴内斜、近视伴外斜 足矫的原则 远视伴外斜、近视伴内斜 最佳视敏度,最低度数的原则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7 AC/A比值: 远视眼: AC/A正常,完全矫正 AC/A偏高,充分矫正 AC/A偏低,低度矫正

三.终始阶段(出具处方) 3.5.7 AC/A比值: 近视眼: AC/A比值正常,完全矫正。初戴不适,降低度数几部到位

三.终始阶段 3.6预后说明: 一副眼镜 矫正屈光,配戴舒适持久 与验光、处方、配镜 患者配合,缺一不可

三.终始阶段 你是首次验光配镜,为保持较舒适,度数给你浅了些,过段时间再来详细检查一下好吗? 这次验光给你调整了度数或加了散光或调整了轴位,可能要适应几天,这很正常 你这次验光度数较深,镜架不宜选择太大

三.终始阶段 树脂片轻一些,有普通和高折射率的,高折射价位要高些,你可到柜台看一下 你配的是渐变焦镜片,可以适应远、中、近不同距离,平时配戴比较方便。但由于它有几个焦点在不断的变化,初戴可能会有些不适应,特别走路、开车时。你一定要适应几天后再戴它上路 耽误你很长时间了,有问题可随时来找我,这是我的名片,我叫××

谢谢! 联系电话: 13952265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