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中医危重症护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 一 )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曹 颖.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The vital signs( 生命体征 )are body temperature, pulse, respir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Advertisements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感 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高志卿. 河南中医学院内科学科 西班牙流感 1000 万人.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中医学 第八版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 不 寐 【概念】不寐,即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 病证。主要由于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使心神不安所 致。 【病因病机】 1. 心脾两虚 2. 阴虚火旺 3. 心虚胆怯 4. 情志所伤 5. 痰热扰心.
讨论汇报 囤荣梁 唐人彦 王 彧 张伟伟 宋 磊 房梁柱.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感 冒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一)定义: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 时行感冒.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温 病 教 研 室.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救护之翼组织 1 校园安全救护. 救护之翼组织 2 军训及校园中常见急救 晒伤 中暑 低血糖 扭伤 肌肉抽搐 出血 骨折 烧烫伤 溺水 火灾.
第十二章 内科病症护理.
郁证 主要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 痛, 或精神恍惚,易怒喜哭, 或咽中如有物梗塞。 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等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温 病 学.
风 温.
第五章第一节 口 疮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感冒中成药合理使用 德胜中心 刘桂伶.
第十五章 儿科病证护理.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我 起 誓: 尊师如父,爱徒如子。 仁心仁术,悬壶济世。 端庄检点,护患隐私。 非己所长,不强为之。 守誓得福,违誓福止。 希波克拉底誓言.
感 冒.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介绍.
王 付 制作.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肺结核.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经行感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燕梅
痉 病 痉病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清热药.
便秘.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气血同病辩证.
痉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 杨少锋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乳衄.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胃阴亏虚.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泄泻.
月经先期.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小组分工】 主讲人:刘易 ppt制作:罗廷、纪燕、张亚玲、曾红梅 查找文献、资料:彭婷、张春燕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白云小学 一(5)班 陶官森.
痉 症.
運動穴位按摩 中國經絡學 穴位按摩 手掌按摩 腳底按摩.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2018年流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刘清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六章 中医危重症护理

第一节 高 热 以体温39℃以上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外感风热、风寒、暑热、湿热、燥热及疫毒等,均可引起高热。 第一节 高 热 以体温39℃以上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 外感风热、风寒、暑热、湿热、燥热及疫毒等,均可引起高热。 现代医学中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病、肿瘤以及中暑等以高热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一)风热袭表 1.主症 发热,微恶寒,有汗, 口微渴,咽喉红肿疼痛,或乳蛾肿大,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2.调护原则辛凉解表,清肺透热。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卧床休息,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切忌汗出当风,多饮水。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半流质,忌用油腻辛辣之品;可以西瓜汁、梨汁、橘汁等或用鲜芦根煎水代茶饮,亦可食用甘润多汁的瓜果;高热不退者,可用酒精,或中药石膏水、薄荷水等擦浴。 (3)药物方法:选用柴胡滴丸。 (4)针灸方法:针刺大椎、曲池、合谷、风池,用泻法。

(二)风寒束表 1.主症 发热,恶寒重,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咏浮紧。 2.调护原则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卧床休息,居室温湿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温服中药汤剂,服后可稍加衣被,以助其微微汗出,使邪从汗解。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半流质。 (3)药物方法:荆芥12g 、柴胡12g、薄荷9g,水煎服。 (4)针灸方法:同风热袭表。

(三)热在阳明 1.主症 高热,汗出,口渴喜冷饮,心烦不安,面红,舌苔黄燥,脉洪大或滑数。 2.调护原则 清热生津。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居室宜安静、凉爽,多饮水;可用各种物理降温法退热。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可多饮清凉饮料或食甘润多汁的瓜果。 (3)药物方法:生膏30g、知母10g、银花30g,水煎服;或用柴胡滴丸。 (4)针灸方法:同风热袭表。

第二节 神 昏 以神志不清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又称“昏蒙”、“昏愦”、“昏不知人”。 第二节 神 昏 以神志不清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又称“昏蒙”、“昏愦”、“昏不知人”。 外感时邪、风阳上扰、痰浊内阻、水湿内阻及阴阳衰竭等,均可导致神昏。 本证可见于现代医学的多种疾病,凡出现神昏者,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一)闭证 1.热入心包 (1)主症:神昏谵浯,高热或身热夜甚,烦躁不安,面赤气粗,或有抽搐,尿黄赤,舌红绛而干,苔黄或焦黄,脉细数或滑数。 (2)调护原则:清心开窍,泄热凉营。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居室应安静,光线柔和,通风良好;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持续氧气吸入,头置冰袋物理降温,抽搐时用开口器置患者上下磨牙之间,以防咬伤舌头;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随时用温毛巾擦拭皮肤,及时更换衣裤及床单,注意及时翻身,防止出现褥疮。 2)饮食护理:初发病者可暂时禁食, 由静脉补充水分和营养,病人神志及吞咽功能恢复后,可给米汤、豆浆、果汁、菜汁、牛奶等,应及时改为经口进食。 3)药物方法:选用安宫牛黄丸或清开灵注射液。 4)针灸方法:针刺十宣(放血)、陶道、大椎、人中、劳宫,用泻法。

2.痰浊蒙心 (1)主症:神志模糊,语言不清,静而不烦,恶心呕吐,喉有痰声,面色晦滞,或身肤俱黄,胸闷腹胀,舌苔白腻或灰腻,脉沉滑或濡缓。 (2)调护原则:健脾燥湿,涤痰开窍。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应保持安静、通风,温、湿度适宜;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随时用温毛巾擦拭皮肤,及时更换衣裤及床单,注意及时翻身,防止出现褥疮。 2)药物方法:选用至宝丹。 3)针灸方法:针刺十宣、大椎、长强、陶道,或内关、中脘、丰隆穴,用泻法。

(二)脱症 1.亡阴 (1)主症;神志不清,汗出如油,面色潮红,身热手足温,烦躁不安,舌红而干,脉虚数。 (2)调护原则:益气养阴,固脱开窍。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应保持安静、通风,温、湿度适宜;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随时用温毛巾擦拭皮肤,及时更换衣裤及床单;注意及时翻身,防止出现褥疮。 2)药物方法:选用生脉注射液或参脉注射液。

2.亡阳 (1)主症:神志昏迷,额出冷汗或大汗淋漓,面色咣白,身寒肢冷, 目合口开,二便失禁,舌淡红而润,脉微欲绝。 (2)调护原则:回阳救逆,固脱开窍。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平卧位,密切观察病情。四肢厥冷者,可用热水袋保温,并加盖衣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皮肤、口腔护理和褥疮预防。 2)药物方法:独参汤口服或鼻饲,可选用参附注射液。 3)针灸方法:重灸神阙,温针关元、涌泉、足三里。

第三节 痉 证 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第三节 痉 证 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风寒湿邪,壅滞脉络,或热甚于里,消灼津液,或阴血亏损,均可导致筋脉失养,而发本病。 现代医学中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膜炎、脑血管意外、脑肿瘤、肠寄生虫病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惊厥等,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一)外邪侵袭 1.主症 头痛,项背强直,恶寒发热,肢体酸重,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2.调护原则 祛风散寒,解痉燥湿。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安静,光线宜暗,避免声光刺激。痉证发作时,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扣,用牙垫塞入上下臼齿间,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氧气吸入。在抽搐时,切忌强加约束,以免造成骨折。 (2)饮食护理:发作时应禁食,缓解后可予易消化、高热量流食。 (3)药物方法:羌活15g、葛根15g、白芍12g,水煎服。 (4)针灸方法:发作时可针刺或指卡人中、涌泉、合谷穴,用泻法。

(二)阳明热盛 1.主症 壮热,口渴喜冷饮,腹胀便秘,项背强急,手足挛急,甚则角弓反张,舌红苔黄燥,脉弦数。 2 .调护原则 清泄胃热,存阴止痉,。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应安静,光线宜暗,避免声光刺激。痉证发作时,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扣,用牙垫塞入上下磨牙间,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氧气吸入。在抽搐时,切忌强加约束,以免造成骨折。注意液体的补充,保持大便通畅。 (2)饮食护理:发作时禁食,病情缓解后,可进易消化、高热量流食。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可饮绿豆汤、西瓜汁。昏迷者可予以鼻饲。 (3)药物方法:大黄9g、生地15g、麦冬15g,水煎服。 (4)推拿方法:痉后可按摩肩髑、曲池、神门、合谷、膝眼、阳陵泉、环跳、承山。

(三)阴血亏虚 1.主症 素体阴亏血虚,或在失血、汗下太过之后,项背强急,四肢抽搐,头目昏眩,自汗,神疲,气短,舌淡苔薄,脉弦细。 2.调护原则 滋阴养血,养筋缓痉。

3. 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 (2)饮食护理:饮食宜营养丰富,可食用百合粥、清蒸甲鱼等。多食水果,可以乌梅15g、白糖适量,煎汤代茶饮。 (3)情志护理: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多给心理诱导,增强患者信心。 (4)药物方法:当归12g、白芍12g、鳖甲15g,水煎服。 (5)针灸方法:发作时可针刺人中、合谷、涌泉、足三里,用泻法。

第四节 血 证 血不循径,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的一类出血性病证。 第四节 血 证 血不循径,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的一类出血性病证。 多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情志过极,劳倦过度及久病或热病之后,损伤血络或气不摄血所致。 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胃肠道溃疡及息肉、肿瘤、肝硬化、泌尿系感染及肿瘤、肾小球肾炎、肾结核等所引起的出血,均可参照本证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 (一)咯血 1.燥热伤肺 (1)主症:喉痒咳嗽,痰中带血, 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2)调护原则:清肺润燥,宁嗽止血。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空气宜凉爽、湿润,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辛辣之品;可服西瓜、梨等清热滋阴类水果和饮用甘蔗汁、梨汁、番茄汁、藕汁等;可用银耳10g,水煎服,每日1次。 3)药物方法:白芨粉、三七粉各1.5g,冲服,或用白茅根60g、小蓟30g煎水代茶饮。 4)针灸方法:可针刺肺俞、列缺、鱼际,孔最穴,用泻法。

2.肝火犯肺 (1)主症: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苔,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2)调护原则:泻肝清肺,凉血止血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应安静、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卧床休息,避免劳累。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辛辣之晶。可用绿豆百合粥,以百合20g,水煮,去渣取汁,另水煮绿豆608,煮熟后加入药汁服用。 3)情志护理:注意化解病人的郁怒、烦闷情绪,为其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作好情志疏导。 4)药物方法:黄芩12g、旱莲草308、白茅根30g,煎水代茶饮。 5)针灸方法:可针刺肺俞、列缺、鱼际,孔最、行间、太溪穴,用泻法。

3.阴虚肺热 (1)主症: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咯血,血色鲜红, 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 (2)调护原则: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宜安静,湿度适宜,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饮食宜用养阴清热之品,忌辛辣油腻。可用冰糖黄精汤:以冰糖50g、黄精30g,水煮服。 3)药物方法:生地30g、麦冬30g、白芨5g,煎水代茶饮。 4)针灸方法:同燥热伤肺。

(二)吐血 1.胃热壅盛 (1)主症: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 口臭,便秘或大便色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调护原则: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空气清新,绝对卧床休息,呕吐时头偏向一侧。 2)饮食护理:大量吐血应禁食,出血停止后可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可用鲜藕汁、马齿苋汁等,忌辛辣肥甘之品及饮食粗糙,勿暴饮暴食。 3)药物方法:选用云南白药胶囊;或大黄粉3—6g冲服,每日1~3次。

2.气虚血溢 (1)主症:吐血绵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脉细弱。 (2)调护原则:调补脾胃,益气摄血。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温湿度适宜,出血量多时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饮食以易消化、营养丰富为原则,可进食红枣、桂圆、山药、莲子等。可用山药30g、莲子30g,水煮取药汁,另水煮粳米60g,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熟食用。 3)药物方法:选用云南白药胶囊。

(三)便血 1.肠道湿热 (1)主症:便血鲜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苔黄腻,脉濡数。 (2)调护原则: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温湿度适宜,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饮食可偏凉,可用绿豆汤、黑木耳粥、新鲜果汁。 3)药物方法:茜草、白及各30g,共研细末,每次3—6g,每日3次。

2.脾胃虚寒 (1)主症:便血紫暗或黑如柏油,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无华,神疲懒言,便溏,舌淡,脉细。 (2)调护原则:温阳健脾,养血止血。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温暖,注意腹部保暖。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温食软、烂食物,可用红枣、莲子、鸡、牛肉等,忌生冷之品。可用黄芪30g,水煎取药汁,另水煮粳米60g,待粥将成时加入药汁,煮熟食用。 3)药物方法:乌贼骨30g、白及30g、党参10g,共研细末,每次3g,每日3次。 4)针灸方法:可艾灸中脘、足三里、神阙等。

(四)尿血 1.下焦热盛 (1)主症: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红,脉数。 (2)调护原则:清热泄火,凉血止血。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卧床休息,多饮水。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可以白茅根30g,水煮取汁,再放赤小豆60g做粥食用。 3)药物方法:鲜车前草30g、鲜小蓟30g,煎水代茶饮。

2.阴虚火旺 (1)主症: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 (2)调护原则:滋阴清火,凉血止血。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宜凉爽,注意休息。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如胡萝卜、百合粥等。可用鸡蛋1只,敲一小孔,放入大黄粉1s,蒸熟用,可滋阴生热。 3)药物方法:选用知柏地黄丸。

3.脾肾亏虚 (1)主症:小便频数,尿血淡红,饮食减少,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头晕耳鸣,舌淡脉虚弱。 (2)调护原则:健脾益肾,补气活血。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卧床休息,节制房事,避免劳累。 2)饮食护理:饮食宜营养丰富,可食用羊肉、蛋、乳等温热血肉之品。可以山萸肉20g,水煎取汁,另水煮粳米60g,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煮熟后服用。 3)药物方法:选用六味地黄丸。 4)针灸方法:针刺隐白、关元、足三里、脾俞、肾俞、三阴交,用补法。

(五)紫斑 1.血热妄行 (1)主症:皮肤出现瘀点或瘀斑,或伴有鼻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2)调护原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宜凉爽,空气清新,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可将鲜藕洗净榨汁,每服10~50m1,每日2次。 3)药物方法:连翘30g,水煎,分3次服。

2.阴虚火旺 (1)主症:皮肤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潮热,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2)调护原则: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宜安静,避免噪音,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饮食可用养阴之品,如龟肉红枣汤,以龟肉200g、红枣10枚火炖烂,喝汤食肉。 3)药物方法:鸡血藤30g、生地30g、红枣10枚,水煎,每日1剂。

3.气不摄血 (1)主症:久病不愈,反复发生肌衄,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淡,脉细弱。 (2)调护原则:补气摄血。

(3)调护方法 1)生活护理:病室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饮食宜易消化、营养丰富,可常服红枣粥,以红枣10枚、粳米100g,水煮,粥熟后放入冰糖,食用。 3)药物方法:黄芪15g、红枣20枚,水煎,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