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主讲:肖勇学校:江西中医学院 专业: 2012 级中医专业研究生 魅力《易经》. 自我介绍 江西中医学院 2012 级研究生,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师从江 西中医研究所所长、江西省中医院副院长、江西省名中医 刘英锋教授。 研究方向:经典方证的分类研究。 导师深厚的儒学素养,特别是在易学与医学方面的造诣深.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中 医 基 础 学之 阴 阳 五 行 学 说中 医 基 础 学之 阴 阳 五 行 学 说. 中医学是以阴阳五行为哲学思想、脏腑经络为理论 核心、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辨证论治为诊疗特 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主要内容 :包括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经络、病因、 病机、诊法、辩证、防治原则几大部分 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中医教研室 李宗信.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的相互关系  对立制约  消长平衡  互根互用  相互转化.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章. 1.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 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如何在中医学中的 应用 本章重点内容.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中医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P13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是根据中医自身独有的特 色而建立起来的,主要概括有以下三点: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是根据中医自身独有的特 色而建立起来的,主要概括有以下三点: 一、整体观念二、恒动观念三、辩证论治.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阴阳应象介绍  阴阳,有名而无形,必须依附于具体的事物 或现象才能体现出来。根据人与天地相应的 道理,自然界之阴阳与人体之阴阳,其象相 应,故曰阴阳应象。正如马莳所言: “ 以天地 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 象相应。 ” 本单元主要论述了《内经》中阴阳 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并列举了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构筑在 中国古代哲学基础之上的。中国古代 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精气学说, 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始终,并成为 中医理论体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中 医 基 础 理 论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中 医 基 础 理 论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主要内容: 1 、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2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八章 防治法则 王德海 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二篇 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整体观、系统论、发展观 第一节 整体观 第二节 系统论 第三节 发展观
第五章 病 机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中医基础理论.
《黄帝内经》原文选读 长春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
阴阳 五行 学说.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张 介 宾.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中医的治病原则 辨证施治 寒则热之,热则寒之 人得天地之全气,物得天地之偏气,故可以物之偏补人之不足.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走势分析.
中医与保健 赵熙全.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九章 防治原则.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数 学 分 析 第九章 定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学基本公式 主讲:师建国.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第一单元 初识C程序与C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观其大略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第一章 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
ATP SLYTYZJAM.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药物的跨膜转运.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基因信息的传递.
基于学案制作ppt 录屏工具使用 郑建彬.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Sssss.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阴阳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古人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世界观 和方法论,引用于医学领域后,成为指导预防、 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成为中医学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五行学说不是神秘的玄学,它是古人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的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 返回目录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就是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就是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 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返回目录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1.阴阳的基本概念 2.阴阳的基本特征 3.阴阳的属性特征 4.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所以,阴阳并不专门代表个别具体的事物或现象,而是代表相关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意义。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 阴阳的基本特征 阳 运动的 外向的 上升的 温热的 明亮的 无形的 兴奋的 阴 相对静止的 内收的 下降的 寒凉的 晦暗的 有形的 抑制的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1.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的属性特征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 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 的分类归纳。 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 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素问.阴阳离合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2.阴阳的相关性 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 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 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 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 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3.阴阳的相对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特定条 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 即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 阳 体表 上 左 外侧 腰背 胸 六腑 心肺 阴 体内 下 右 内侧 胸腹 腹 五脏 肝脾肾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4.阴阳的可分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 表现为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或现象,随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变更,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以至无穷。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中有阴,阳中有阳; 阴阳之中再分阴阳。 《素问.金匮真言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阴阳所具有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 可分性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运 动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相互转化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 1.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 对立——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是相互对 立、相互排斥的关系。 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 特性,是相互牵制、相互约束的关系。 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2.阴阳的互根互用 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 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 互根——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 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 的前提和条件。 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 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3.阴阳的消长平衡 含义——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 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 原因——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根互用 导致阴阳皆消皆长。 此长彼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 此消彼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 阴阳互为消长 阴阳对立制约 此长彼亦长:阴随阳长;阳随阴长 此消彼亦消:阴随阳消;阳随阴消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皆消皆长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4.阴阳的相互转化 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 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 内在因素—— 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 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返回知识点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 阴阳对立 阴阳互根 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 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 阴阳消长 阴阳转化 阴阳运动的形式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应与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相适应。因此,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关系,是人体生存和健康的必备条件。 “人与天地相应也” 《素问》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阳 表 上 左 外侧 腰背 背 胸 六腑 心肺 手足三阳经 阴 内 下 右 内侧 胸腹 腰 腹 五脏 肝脾肾 手足三阴经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三)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四)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 阴盛 实寒证(阴胜则寒) 阴阳 偏盛 伤阳 兼阳虚(阴胜则阳病) 阳盛 实热证(阳胜则热) 阴阳失调 伤阴 兼阴虚(阳胜则阴病) 阴不制阳 阴虚 虚热证(阴虚则热) 阴阳 偏衰 不能生阳 阳虚(阴损及阳) 阳不制阴 阳虚 虚寒证(阳虚则寒) 不能生阴 阴虚(阳损及阴)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 实寒证 实热证 正常 虚热证 虚寒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在于阴阳失调,因此,在临床上,只有分清阴阳,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属性归类 阳 阴 色泽 鲜明 晦暗 声息 高亢宏亮 低微无力 症状 热、动、燥 寒、静、湿 脉象 数、浮、大、洪、 迟、沉、小、细、 病变部位 表、外、上 里、内、下 概括疾病证候 表证、实证、热证 里证、虚证、寒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1)损其有余: 阴或阳一方偏胜但未损及对方,此为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六)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 (1)损其有余: 阴或阳一方偏胜但未损及对方,此为 实证,应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 阴盛 实寒证 寒者热之(热性方药) 阴阳 偏盛 实证 泻其有余 伤阳 兼阳虚(酌加温阳药) 阳盛 实热证 热者寒之(寒性方药) 伤阴 兼阴虚(酌加养阴药)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补其不足: 阴或阳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为 虚证,应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 。 阴阳 补其不足 偏衰 虚热证 补阴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阴虚 阴阳 偏衰 虚证 补其不足 阳虚 虚寒证 补阳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 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治宜补阳以制阴,此即“阴病治阳”。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明·张景岳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2.归纳药物性能 (1)归纳药性: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 寒、凉属阴,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温、热属阳,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2)分析五味: 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 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辛、甘属阳; 酸、苦、咸属阴 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辛、甘属阳; 酸、苦、咸属阴 滋味不同,药效不同。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