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检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九章 各种标本采集法. 学习目标  1 、概述标本采集的原则  2 、说出各种标本采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 3 、能正确完成各种标本的采集.
Advertisements

LOGO 病例分析 第七小组 徐海洋 祖力皮卡尔 · 安尼瓦尔 曹晓军 严凤 赵思雨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口腔、食管、胃、肠、胰腺、肝 脏、肠道细菌、小儿粪便 一、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素问 太阴阳明论 医学院 中医系 教师: 郭煜晖. 题 解 本篇讨论了足太阴脾、足阳明胃的生理功能、 病理变化,以及脾胃的相互关系。 故名: “ 太阴阳明论 ” 。
任务三 穿刺术. 兽医基础 穿 刺 术穿 刺 术 一、胸膜穿刺术胸膜穿刺术 二、腹腔穿刺术腹腔穿刺术 三、瘤胃穿刺术瘤胃穿刺术 四、瓣胃穿刺术瓣胃穿刺术 五、肠管穿刺术肠管穿刺术 六、膀胱穿刺术膀胱穿刺术.
毛周角化症的植物护理. 引 言 —— 本课题的必要性和可信度  目前 美容市场常用毛周角化症的护理方法:自行使 用去角质沐浴用品,像是磨砂膏、去角质刷、丝瓜 布等等。适度的去角质有一定的帮助,但过头就会 造成皮肤的伤害。过度的摩擦不只会使皮肤受伤, 还会使角质层变得更厚。  我们小组设计了一套天然植物的毛周角化症护理,
周围型肺癌 CT 征象 分 析 攀钢密地医院放射科. 周围型肺癌: 系指发生于段及 段支气管以远的肺癌,约占原发性 支气管肺癌的 1/4 ,以腺癌多见。 其发病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吸烟、 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 射、饮食与营养等。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发病 因素之一。尤其是结核瘢痕者,男.
结合实际解读藏獒标准 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副主任 —— 张晓峰. 行业流行语 它的超群毛量震惊世人,高耸的头峰、丰密的 被毛、饱满的臀部饰毛以及飘逸的腿部绯毛皆 展露绝难匹敌的品质,骨量亦是不俗,一见难 忘,感受视觉上的无限震撼! 它拥有一副业界罕见的绝佳头版,方正之余又 不失圆浑饱满,超低的发毛点仿若起于那短方.
项目一:准备出库 出入库作业实务. 学习目标 1 .掌握出库的基本要求 2 .理解货物出库的依据和基本方法 3 .明确出库的作业流程 4 .能按要求完成货物出库前的准备工作 ,能计算出库货物的仓容,安排调配装 卸机具 5 .会填写各种出库单证 6 .掌握货物出库的各种方式.
外科病例汇报 小组成员: 傅友 王存馥 张倩倩 李文磊 朱文卿. 现病史 患者刘泽,男, 20 岁,江苏泰兴市人,因 “ 右下颌角无痛性 肿胀一月余 ” 入院,患者八个月前出现右下颌磨牙后区牙龈 及粘膜肿痛,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右下颌智齿冠周炎, 给予抗炎补液治疗(具体药名与计量不详),治疗后肿胀症.
口腔颌面外科病例讨论 N0.16. 病人信息 现病史: 患者朱燕,女, 45 岁,江苏南通市人,因 “ 右后牙拔 除术后七月伴右面颊肿痛六月 ” 入院,患者八月前右 下后牙区肿胀疼痛,自行口服消炎药后症状好转(具 体不详),七个月前拔除右上下智齿,术后一个月出 现右颊肿胀疼痛,症状一直反复未见明显消退,期间.
七 年 级 上 册 第 10 课 《秦王扫六合》 金火中学 许连聪 图穷匕见 (xian) 荆轲刺秦王 荆轲是战国末年燕国壮士。荆轲刺秦王是历史上著名的故事。 荆轲故事见司马迁所著《史记 · 刺客列传》。燕太子丹为挽救燕国 亡国之危,收买来自齐国的著名刺客荆轲,待为上宾,以宝马车 骑、美食歌女尽量满足荆轲取乐,甚至杀自己心爱的千里马将马.
第三节 特殊饮食的护理 一、鼻饲法 目的 准备 操作步骤 注意事项 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 插入胃内,从管内注入 流质食物、营养液、水 分和药物的方法。
痹 证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内容提要 概说 1 病因病机 2 诊查要点 3 辨证论治 4 预防调护 5 临证备要 6 结语 7.
中医外科学试题 A 卷. 1 、袋脓: 2 、走黄 ; 3 、流火; 4 、失荣: 5 、臁疮: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第二节 排便护理. (一)正常粪便的观察 1. 量与次数 排便是人体基本生理需要,每日排便量与食 物 的种类、数量及消化器官的功能有关。一般成人每日排便 1 ~ 2 次(婴幼儿 3 ~ 5 次),平均量 100 ~ 300g 。 2. 形状与颜色 正常粪便柔软成形,呈黄褐色,婴儿的粪 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粪便的颜色也因摄入的食物和药物.
第 3 节 雾化吸入疗法.
2013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卫生法规.
护士条例 李常香.
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
实验2 高等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分析 —花的发育和果实类型
留置囊性尿管操作中常见 护理问题及对策.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腹部检查 第二临床医学院诊断学科.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吸烟有害健康 课题调查报告 无锡市新安中学初三(4)班.
人际交往与医患沟通 ——卫生法律基础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 石海英
僵、麻、晕、瘫、流口水,首先脑塞通丸 脑血管疾病典型病例介绍及常见问题解答 编写:李旭勇等 编审:韩勤学.
红花酒精湿敷 用于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新进展.
实验十三 粗脂肪的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
口服给药术 南通大学护理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
实验四 果蝇培养、麻醉及雌雄鉴别 一 实验目的
不治已病治未病 宋汉秋 焦作市中医院.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操作技能-2 长宁区公共卫生人员规范化培训系列课程 主讲人: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综合办/应急办 庄建林 2015 年 8月 28 日.
第四十一章 泌尿系损伤 主讲教师:晏龙强.
教学目标: ★ 掌握小儿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急救护理; ★ 熟悉其常见原因和健康指导。.
猪生产与综合实训 授课教师:徐元青 联系电话:
腹部体格检查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黄才斌 教授 主任医师.
腹 部 评 估 Abdomen Assessment.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龙 梅.
肝损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林 艳.
癫 狂.
心包积液.
生物科專題研習 甚麼環境因素會影響麵包發霉的速度? 組員名單﹕3E 潘蘭平、潘淑儀.
产后出血 定义: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500ml,称产后出血。 一、病因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中醫療法解決失眠問題 指導老師: 林儒禮 報告人:呂佳祐 謝宜璟
颈 椎 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伤科.
第五节 洗胃术.
血液循环的意义:在人的体内循环流动的血液,可以把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并将人体内的废物收集起来,排出体外。促进人的新陈代谢。
实验二、灯的使用、玻璃管加工和塞子钻孔.
第一节 食物 一、食物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第 6 章 温里剂.
物質的變化 陳弦希製作.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维生素、水
导尿术.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第三章 体格检查 第六节 腹 部 《健康评估》配套CAI课件 主编:蔡小红 编者:濮丽萍 2010年10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
课件 第 三 单 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 题 1 分子和原子(1) 华池县五蛟初中 张诚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
CT检查 检出直径约2.0cm左右的早期肝癌 增强扫描可提高分辨率 有助于鉴别血管瘤 诊断符合率可达90% 费用昂贵.
CT在消化道穿孔的应用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普通外科 李朝
腹部CT 肝 胆 的CT影像分析与 疾病的诊断 胰 脾.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长方体(一)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子宫内膜异位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腹部检查

腹腔内有很多重要脏器: 消化、泌尿、生殖、 内分泌、血液、血管系统

病人取仰卧位,小枕置于头下,使 双腿弯曲腹肌松弛。 正确暴露腹部,从乳房至耻骨联合, 对女病人应盖住乳头。  嘱病人解小便,排空膀胱。

认识下列解剖标志,有助于描述病变部位: 肋弓下缘、胸骨剑突、脐、 髂前上棘、腹股沟韧带、 耻骨上缘、腹中线、腹直肌外缘。

腹部前面体表标志示意图

脊肋角

  为了便利于描述腹部器官的病 变,通过几条假想的线将腹部划分 成几个区。

腹部体表分区示意图 (九区法) 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 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区 上水平线为: 两侧肋弓下缘连线 下水平线为: 两侧髂前上棘连线 两条垂直线为: 通过左右髂前棘至 腹中线连线的中点

腹部体表分区示意图 (四区法) 通过脐划一水平 线与一垂直线,将腹 部分为四区。

腹部体表分区七区法

检查顺序 视诊、听诊、叩诊、触诊

一、视 诊: 医生站于患者右侧。 病人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注意 避免受凉。 光线充足、柔和、从前方投射。

病人的 体位

问 题: 腹部视诊包括哪些内容?

1、腹部外形 2、呼吸运动 3、腹壁静脉 4、胃肠型和蠕动波 5、腹壁其他情况

1、腹部外形 正 常 平 坦:平卧位时腹前面处于肋 缘至耻骨联合平面略低 饱 满:小儿及肥胖者腹部较圆, 略高于肋缘。 正 常 平 坦:平卧位时腹前面处于肋 缘至耻骨联合平面略低 饱 满:小儿及肥胖者腹部较圆, 略高于肋缘。 低 平:消瘦者腹部下凹低平

腹部外型 正常 平坦

腹部外型 异常 全腹膨隆

腹部外形 异 常 1、腹部膨隆:(明显高于肋缘耻骨平面) (1).全腹膨隆:呈球形或扁圆形,见于: 腹腔积液:呈蛙腹(外形随体位而变) 异 常 1、腹部膨隆:(明显高于肋缘耻骨平面) (1).全腹膨隆:呈球形或扁圆形,见于: 腹腔积液:呈蛙腹(外形随体位而变) 腹内积气:呈球形(不随体位变化) 腹内巨块: (足月妊娠、巨大卵巢囊肿)

                                                                                                                                                                                         腹腔积液   肝硬化腹水 心源性肝硬化腹水

腹膜后巨大肿瘤(右下腹部) 男性,58岁,腹膜后巨大肿瘤致腹部明显膨隆,以右下腹为甚。   腹膜后巨大肿瘤(右下腹部) 男性,58岁,腹膜后巨大肿瘤致腹部明显膨隆,以右下腹为甚。 手术证实骶前有一囊性肿瘤约20cm×20cm×30cm大小, 有完整的包膜,并与下腔静脉粘连。

局部膨隆: 见于脏器肿大、 肿瘤、炎性包块。 视诊应注意: 膨隆的部位、外形、与体位、呼吸的关系、搏动等

腹部肿块的位置判断法

全腹部凹陷 见于消瘦、脱水、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恶病质(舟状腹)。 局部凹陷 手术后腹壁瘢收缩所致。

2、呼吸运动 正常人: 男性及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 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腹式呼吸减弱/消失: 腹式呼吸增强: 见于肺部病、胸水。    见于腹水、剧烈腹痛、腹内巨块、妊 娠、腹膜炎、膈肌麻痹。 腹式呼吸增强:   见于肺部病、胸水。

3、腹壁静脉 正常人: 不显露、瘦者略可见。 腹壁静脉曲张: 见于门静脉高压、上/下腔静脉梗阻。 检查其血流方向有鉴别意义

下腔静脉梗阻腹壁浅静 脉血流分布和方向 上腔静脉阻塞时胸腹壁浅静脉 血流分布和方向 门静脉梗阻腹壁浅静脉 血流分布和方向 下腔静脉梗阻腹壁浅静 脉血流分布和方向 上腔静脉阻塞时胸腹壁浅静脉 血流分布和方向

甲 丙 乙 检查静脉血流方向示意图

4、胃肠蠕动波 正常人: 不见胃肠轮廓及蠕动波 胃肠梗阻时: 胃肠轮廓及蠕动波。

5、腹壁其他情况 皮 疹:   充血性或出血性皮疹,常见于 高热性疾病 药物过敏 带状疱疹 某些传染病 (如斑疹伤寒、猩红热)

腹部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腹部荨麻疹 带状疱疹

腹壁其他情况 颜色 正常人腹部皮肤颜色较暴露部位稍淡 左腰部皮肤蓝褐色斑:(Grey-Turner征) 脐周蓝褐色斑(Cullen征) 见于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腹壁其他情况 腹 纹 白纹—肥胖、妊娠 紫 纹—皮质醇增多症 瘢 痕—外伤、手术、皮肤感染的遗迹

妊娠纹 腹纹 白纹 紫纹

腹壁其他情况 疝:由于腹内压增高,腹腔内容物 经腹壁或骨盆壁的间隙或薄弱 部分,向体表突出而形成。 成人—腹股沟斜疝、股疝 婴儿—脐疝

脐部异常情况: 脐分泌物 腹壁其他情况 为浆液性、脓性有臭味 —炎症 水样,有尿味—脐尿管未闭 脐部溃烂—结核或化脓感染  水样,有尿味—脐尿管未闭 脐部溃烂—结核或化脓感染 脐部溃疡--坚硬、固定突出—癌

腹壁其他情况 上腹部搏动: 正常搏动: 多由腹主动脉传来,瘦者可见。 异常搏动: 上腹明显搏动可见于: 右室肥大, 主动脉瘤,肝血管瘤。

听诊方法: 将听诊器膜型胸件置于腹壁上,有步 骤地移动,仔细听诊全腹各区。 听诊内容:肠鸣音、振水音、血管杂音。

1、听诊--肠鸣音 肠鸣音: 将听诊器放于脐部附近,听诊至少一 分钟。 注意肠鸣音的次数、音调强度,如 未听到肠鸣音,则应延续听到肠鸣音为止 或听诊3~5分钟。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约为4-5次/分。

肠鸣音 异常 肠鸣音活跃:(肠鸣音>10次/分)但音调不 高亢见于:饥饿状态、急性肠炎、胃肠出 血、服用泻药后等。 肠鸣音 异常 肠鸣音活跃:(肠鸣音>10次/分)但音调不 高亢见于:饥饿状态、急性肠炎、胃肠出 血、服用泻药后等。 肠鸣音亢进:肠鸣音频率增加,响亮、高亢 甚至呈叮当声或金属声.提示机械性肠梗阻。 肠鸣音减少或消失:(续3-5分钟以上才 能听到一次或听不到)见于急性腹膜炎、低钾 或肠麻痹(脓毒血症)。

2、听诊--振水音 检查方法: 让患者仰卧,医生用冲击触诊法,振动胃 部,亦可用双手扶着患者腰部,左右摇晃,此 时 即可听到液气相互撞击的声音, 即振水音。

振水音 临床意义: 正常人在餐后或进食大量液体之后可 产生振水音。但如在清晨空腹或餐后6— 8小时以上仍能听到振水音,   正常人在餐后或进食大量液体之后可  产生振水音。但如在清晨空腹或餐后6— 8小时以上仍能听到振水音, 提示幽门 梗阻或胃扩张。

3、听诊--血管杂音 上腹部收缩期吹风样血管杂音常提示: 肾动脉狭窄 中腹部收缩期喷射性血管杂音常提示: 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 下腹部两侧收缩期吹风样血管杂音应考虑: 髂动脉狭窄

图8-83  腹部血管杂音听诊区

脐周连续性静脉杂音提示:门脉高压侧 支循环形成 当左肝叶肝癌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 亦可在包块部位听到吹风样血管杂音。

听诊—摩擦音 在脾梗塞、脾周围炎、肝周围炎或胆囊炎累及局部腹膜等情况下,可于深呼吸时,于各相应部位听到摩擦音, 严重时触诊亦有摩擦感。

叩诊 腹部叩诊:可了解腹腔某些脏器的大小、 叩痛、充气情况、积液、包块等。 叩诊方法: 多用间接叩诊法。 叩诊方法: 多用间接叩诊法。 叩诊音响:正常情况下,除肝脾区,两侧腹部近腰肌处为 浊音外,其余均为鼓音。

叩诊的临床意义 明显的鼓音为: 胃肠胀气、胃肠穿孔。 明显的浊音或实音为: 腹腔肿瘤、大量腹水、肿大脏器等。

肝脏 叩诊

肝脏叩诊 从右锁骨中线脐面开始向上叩诊,由鼓音转为浊音时为肝下界。 正常肝上界于第5肋间隙,肝下界于右季肋下缘。 在右锁骨中线上,从肺部清音区(第2、3肋间隙)开始向下叩诊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 从右锁骨中线脐面开始向上叩诊,由鼓音转为浊音时为肝下界。 正常肝上界于第5肋间隙,肝下界于右季肋下缘。 估计肝上下界间距离,正常约9-11CM。

  肝浊音界叩诊

临床意义 1、肝上下界 同时上移,见于右肺萎缩、腹内肿瘤、腹水和肠胀气等; 同时下移见于肺气肿、右侧渗出性胸膜炎; 2、肝浊音区扩大,见于肝炎、肝癌、肝脓肿等; 3、肝浊音区缩小,见于晚期肝硬化和急性肝坏死; 4、胃肠穿孔和人工气腹时,由于空气进入膈下,肝浊音区 消失代之以鼓音。

叩击痛 肝区及其它部位的叩击痛: 肝区叩击痛对诊断肝炎,肝脓肿有一定意义。 胆囊区叩击痛是胆囊炎的重要体征。

肝脏 叩击痛

让患者仰卧,自腹中部脐平面向一侧叩诊,叩由鼓音为浊音时,扳指不动, 令患者卧转向另一侧,再叩如该处由浊音变为鼓音,即称为移动性浊音。 腹水叩诊(移动性浊音) 让患者仰卧,自腹中部脐平面向一侧叩诊,叩由鼓音为浊音时,扳指不动, 令患者卧转向另一侧,再叩如该处由浊音变为鼓音,即称为移动性浊音。 用同样方法 ,再叩另一侧。 ( 表明腹水>1000ML)。 令 56

卵巢囊肿与腹水叩诊音的鉴别示意图 ①卵巢囊肿所致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中腹部,鼓音区则在腹部两侧; ②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 ①卵巢囊肿所致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中腹部,鼓音区则在腹部两侧,这是由于肠管被卵巢囊肿压挤至两侧腹部所致。     ②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     ③尺压试验也可鉴别。方法:当患者仰卧时,用一硬尺横置于腹壁上,检查者两手将尺下压。如为卵巢囊肿,则腹主动脉的搏动可经囊肿传到硬尺,使尺发生节奏性跳动;如为腹水,则硬尺无此种跳动。                                                                                       卵巢囊肿与腹水叩诊音的鉴别示意图 ①卵巢囊肿所致浊音区于仰卧时常在中腹部,鼓音区则在腹部两侧; ②卵巢囊肿的浊音不呈移动性; ③尺压试验也可鉴别。

胃泡叩诊 脾脏叩诊 鼓音区增大:幽门梗阻; 缩小:肝脾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鼓音区消失转为实音:溺水者、胃扩张。 左侧腋中线;第9~11肋间,宽约4~7cm。 脾浊音区缩小:左侧气胸或胃肠胀气时; 脾浊音区扩大:脾肿大时。

肾脏叩诊 叩击痛常见于肾结核、肾盂肾炎等。 膀胱叩诊 膀胱空虚时,叩诊呈鼓音,叩不出膀胱的轮廓。 膀胱充盈时,在耻骨上方可叩出圆形浊音区。

体 位: 患者仰卧位,头垫低枕,两手 平放于身体两侧,两腿曲起稍分开 使腹肌松弛,做平静腹式呼吸。 医生位于患者右侧,手前臂应与 患者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 检查时:态度和蔼,手掌温暖,动作 轻柔,由浅入深。

触诊 步骤

顺 序:从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由 下向上,先左后右,仔细触诊。 注 意:观察患者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 张者,通过交谈转移注意力, 减少腹肌   紧张。 方 法:右手四指并拢,手掌平放于腹部, 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弹力, 柔和地 进行滑动触摸。

内 容: 检查腹部有无抵抗感(腹壁的紧张 度)、压痛、搏动、包块和脏器肿大等。 步 骤: 先行浅触诊(下压约1CM左右),然 后行深触诊(下压约 2CM),对大量腹水 病人可采用冲击触诊。

浅触诊 深触诊 冲击触诊

腹壁紧 张度

腹壁紧张度 揉面感—结核性腹膜炎,癌性 板状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胃肠穿孔、脏器破裂) 局部紧张度增加: 脏器病变累及腹膜 全腹壁紧张度增加: 揉面感—结核性腹膜炎,癌性 板状腹—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胃肠穿孔、脏器破裂) 局部紧张度增加: 脏器病变累及腹膜 紧张度减低或消失: 见于重症肌无力、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低钾或大量放腹水后 ,经产妇,瘦弱的老人。 腹壁局部松软无力: 常为该部腹肌瘫痪,见于周围神经损伤等。

压痛和反跳痛 正常腹部触诊时:不引起疼痛,如由浅入 深触诊发生疼痛,称压痛。一般表示该区 域的脏器有病变。 压痛点:局限于一点的压痛如阑尾点、胆 囊点、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 肋脊点、肋腰点。 反跳痛:如触诊腹部出现压痛后,迅速将 手抬起,腹痛加重,称反跳痛。

阑尾炎

肾脏疾病压痛点示意图 肋脊点 季肋点 上输尿 管点 肋腰点 中输尿 管点 (1).腹面 (2).背面

液波震颤(波动感): 用手触击腹部可有液波震颤 此法检查腹水,需有3000~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用手触击腹部可有液波震颤 此法检查腹水,需有3000~4000ml以上液量才能查出,不如移动性浊音敏感。 液波震颤检查法示意图

单手触诊 病 人: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双上肢 置于身体两侧,平静呼吸。 医 生:站在患者右侧,右手掌平放在右 侧腹壁,腕关节自然伸直,四指并拢,与 肋缘大致平行, 自右前上棘平面开始,逐 渐向上移动触诊。

肝脏触诊示意图

双手法触诊肝脏时:   用左手托住受检者的右腰部,大拇  指张开置于肋部。右手的触诊方法同前

注 意:   触诊应与呼吸配合。      触诊应在右锁骨中线上及前正中线上进行。   当触及肝脏时应测量其肝缘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触及肝脏应注意:    肝脏的大小、硬度、形态、压痛、  边缘及表面情况。

肝脏下移:肺气肿、右胸腔积液。 肝 脏: 正常成人肝脏一般触不到,但腹壁松软 的瘦者深吸气时可触及肝脏(肋下<1CM、  痛。 1.大小 肝脏下移:肺气肿、右胸腔积液。

弥漫性肝肿大:见于肝炎、肝淤血、脂 肪肝、早期肝硬化等。 局限性肝肿大:见于肝脓肿、肝肿瘤等。 肝脏缩小:见于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 晚期肝硬化。

2.质地 一般分为三个等级,即质软、质韧和质硬。 质软如触口唇感;质韧即中等硬度如触鼻尖感;质硬如触前额感。 正常肝脏质地柔软; 急性肝炎和脂肪肝质稍韧,慢性肝炎质韧; 肝硬化质硬,肝癌质最硬; 肝脓肿或肝囊肿含有液体时呈囊性感觉,大而表浅者且可触到波动感。

3.表面形态 注意肝脏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边缘的厚薄,是否整齐。 正常肝脏表面光滑,边缘薄而整齐; 肝炎、肝淤血及脂肪肝表面光滑,边缘圆钝; 肝硬化表面有小结节,边缘不整而且较薄; 肝癌的表面多凹凸不平,有较大结节; 肝表面呈大块状隆起者,见于巨块型肝癌、肝脓肿等。

4.压痛 正常肝脏无压痛。 如果肝包膜有炎性反应或因肝肿大肝包膜受到牵拉,则出现肝压痛。 急性肝炎和肝淤血时,有弥漫性轻压痛。 4.压痛  正常肝脏无压痛。 如果肝包膜有炎性反应或因肝肿大肝包膜受到牵拉,则出现肝压痛。 急性肝炎和肝淤血时,有弥漫性轻压痛。 较表浅的肝脓肿有局限性剧烈压痛。

5.搏动  在正常肝脏以及因炎症、肿瘤等原因引起的肝脏肿大并不伴有搏动。 扩张性搏动向四面扩散,传导性搏动只向一个方向传导。 肝脏扩张性搏动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6、肝区摩擦感

常见肝脏病变特点 1)病毒性肝炎 肝呈轻度肿大,有压痛,质地稍韧。可伴黄疸,有时脾脏亦轻度肿大。 2)肝硬化 常见肝脏病变特点  1)病毒性肝炎  肝呈轻度肿大,有压痛,质地稍韧。可伴黄疸,有时脾脏亦轻度肿大。 2)肝硬化  常早期肿大,晚期缩小。无压痛,表面有时能触及颗粒,质地硬,脾常中度以上增大。可有腹壁静脉曲张及腹水。 3)肝癌  肝呈进行性肿大,质硬,表面常可触及大小不等结节,有压痛。可伴有腹水,常为血性,可能找到瘤细胞。

4)脂肪肝  肝大而韧,边缘钝,常见于体型肥胖者,脾无肿大。 5)淤血肝  右心衰竭、心包积液时,肝因瘀血而呈弥漫性肿大,表面光滑,边缘钝圆,质韧。常有明显触痛并可产生腹水。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方 法: 肿大胆囊可在肋缘下、腹直肌外缘处触及 肿大胆囊呈梨形或卵园形、张力较高的包块,可随呼吸上下移动,质地视病变性质而定:

胆囊触痛检查示意图 (Murphy)征阳性, 可见于急性胆囊 炎。

胆囊肿大的性质 如胆囊肿大,有囊性感,明显压痛者见 于急性胆囊炎; 胆囊肿大,有囊性感、无压痛可见于壶 腹周围癌; 胆囊肿大,有实性感、可见于胆囊结石 或胆囊癌; 胆囊明显肿大、无压痛、黄疸渐进加深, 称(Courvoisier)征阳性,见于胰头癌。

方 法: 平卧位: 医生的左手绕过病人前腹壁,将 手掌置于左腰部第7-10肋处,试将脾从后 向前托起。 右手平放于腹壁,方向与肋缘垂直,自 脐平面由下至上逐渐向肋方向移动,并呼 吸配合,触诊要领与触诊肝脏方法相同。 右侧卧位:再如前法检查。

脾脏触诊示意图

脾脏肿大测量法

正常人的脾脏不能触及。 内脏下垂、左胸腔积液、积气时膈肌下降 可触及脾脏。 轻度脾脏肿大见于: 慢性肝炎、败血症。 脾脏质地柔软

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黄疸和SLE等. 中度脾脏肿大见于: 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黄疸和SLE等. 脾脏质地一般较硬 高度脾肿大见于: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医生以左手掌托住右腰部并向上推起, 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脏。 如触及光滑钝圆的脏器,可为肾下极; 此时患者常有酸疼或恶心不适感。

肾脏 触诊

正常肾脏: 一般不易触及。 肾下垂、游走肾,肾较易被 触到。 肾肿大见于: 肾盂积水或积脓、肾肿瘤、多囊肾等。

膀胱触诊 膀胱增大多由积尿所致,触之囊性感,不能用手推移,按压时有尿意。 排尿或导尿后缩小或消失,借此可与妊娠子宫、卵集囊肿及直肠肿物等鉴别。 膀胱增大多见于尿道梗阻(如前列腺肥大或癌)、脊髓病(如截瘫)所致的尿潴留。 也见于昏迷患者、腰椎或骶椎麻醉后、手术后局部疼痛患者。

胰脏触诊 在上腹中部或左上腹有横行带状压痛及肌紧张,并涉及左腰部者,提示胰腺炎症;如起病急同时有左腰部皮下瘀血而发蓝,则提示出血性胰腺炎。 在上腹部肝缘下或左上腹部触到囊性肿物,多为胰腺假性囊肿。但要注意 胃在胰腺前面,故此区肿物需与胃部肿瘤鉴别。 如在上腹部触及质硬而无移动性横行条状肿物时,应考虑为慢性胰腺炎。 如有坚硬块状,表面不光滑似有结节,则可能为胰腺癌(无痛性黄疸)。

正常腹部可触到的其他脏器  腹直肌 腹主动脉   腰椎椎体 盲肠 横结肠 乙状结肠

腹部触诊时,易误诊的正常脏器

腹部包块 (一)腹部包块的常见原因 1.实质脏器的病理性肿大 如肝、脾、肾及淋巴结肿大等。 1.实质脏器的病理性肿大 如肝、脾、肾及淋巴结肿大等。 2.空腔脏器的扩张 如急性胃扩张、肠扭转、膀胱尿潴留。 3.炎症性肿块 如手术后所致肠粘连、阑尾周围脓肿。 4.肿瘤  良性者有腹壁皮下的脂肪瘤、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 恶性者有胃癌、肝癌、胰腺癌、肾癌、结肠癌等。 5.寄生虫 如包囊虫病常表现为皮下囊肿或肝囊肿,蛔虫团可引起肠梗阻。

(二)腹部包块的诊断步骤 首先确定有无包块并明确包块所在的位置,应鉴别包块是在腹壁、腹腔内或腹膜后。 (二)腹部包块的诊断步骤  首先确定有无包块并明确包块所在的位置,应鉴别包块是在腹壁、腹腔内或腹膜后。 然后触诊时应注意包块的: 位置、大小、形态、硬度、压痛、搏动、移动度、与邻近的关系。 再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特殊检查,如X射线、B超、内镜、CT、腹腔血管造影和活组织检查等,综合分析包块的性质和病因。

1. 你怎样区别门脉高压与下腔静脉梗阻形成 的腹壁静脉曲张? 2. 腹式呼吸运动减弱及消失常见于哪些疾病? 3. 板状腹及腹壁揉面感有何临床意义?

4. 一患者,在右下腹部阑尾区有明显压痛及反 跳痛提示什么? 5. 腹部触诊应包括哪些内容?怎样进行腹部 触诊? 6. 怎样进行肝脏、脾脏触诊?

7. 肝脏、脾脏肿大常见于哪些疾病? 8. 怎样测量记录肿大的肝脏和脾脏? 9. 胆囊肿大有何临床意义? 10. 怎样触诊肾脏?如何评价肾肿大? 11. 当触及腹部包块时,为了鉴别包块 性质,应了解哪些内容?

12. 叩诊肝浊音界消失时提示什么? 13. 怎样进行腹水的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有 何意义? 14. 一年青患者,有高血压,在左右上腹部可 听到收缩期吹风样血管杂音提示什么? 15. 何谓肠鸣音话跃与亢进?肠鸣音减弱或消 失有何意义? 16. 怎样检查振水音?振水音阳性有何意义?

腹部常见疾病体征

一、肝硬化 早期体征可见蜘蛛痣和肝掌,肝肿大、质韧,但压痛不明显,脾可触及。 晚期面色灰褐,可有皮肤、巩膜黄染,肝多缩小变硬,表面有结节,并有以下门脉高压征的表现: 1.腹水; 2.静脉侧支循环形成; 3.脾肿大。 1.腹水 腹壁紧张度增加,仰卧时蛙腹状; 移动性浊音, 有波动感。

2.静脉侧支循环形成  (1)腹壁静脉曲张,但血流方向正常; (2)食管下端和胃底部的粘膜下静脉曲张,破裂后可引起大呕血或黑便; (3)痔静脉曲张,形成痔,易破裂出血。 3.脾肿大  早期淤血性肿大; 继而发生纤维增生,故可高度肿大,质变硬; 并可引起脾功能亢进,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

二、急性腹膜炎 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两种 (一)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穿孔。 (一)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最常见于消化性溃疡穿孔。 患者表情痛苦,呈急重病容,呼吸浅快,脉数无力,腹壁运动受限; 出现板状腹; 当穿孔致腹腔有较多游离气体时,叩诊呈鼓音,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若腹腔有较多游离液体,可叩出移动性浊音; 当肠管麻痹时,可显示腹部膨胀,听诊肠鸣音常减弱甚至消失。

(二)急性局限性腹膜炎 常发生在病变脏器的部位; 检查时病变局部有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称腹膜炎三联征; 如和网膜发生粘连或形成局部脓肿,则可触到肿块。

三、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指阑尾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是急腹症中最常见的疾病。 体温一般为37.5~38.5℃。 初期有上腹部或脐周围位置不定的压痛。起病数小时后,右下腹阑尾点有显著而固定的压痛和反跳痛。 当阑尾炎并发坏死、穿孔后,右下腹压痛和反跳痛更为明显,并有局部腹肌紧张。 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时,可触及压痛明显的包块。

四、幽门梗阻 病人消瘦,倦怠; 脱水:皮肤干燥、丧失弹性,而且可出现维生素缺乏征象,口唇干,舌干有苔,眼球内陷; 上腹膨胀显著,能看见胃型和自左向右移动之胃蠕动波; 振水音明显。

五、肠梗阻 肠内容物在肠内通过时发生障碍,称为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是临床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根据发生的基本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和血管性肠梗阻。

(一)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最常见。病因有肠套叠、肠扭转、蛔虫和肠粘连等。 可见蠕动波及肠型听诊呈金属调的肠鸣音亢进。 (二)麻痹性肠梗阻 见于急性腹膜炎、脊髓损伤、严重的全身感染和腹部手术后等;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麻痹性肠梗阻无肠型。

(三)血管性肠梗阻 由于肠系膜血管内有栓塞或血栓形成,致肠管缺血,继而肠壁平滑肌发生麻痹,肠内容物运行停滞。 (三)血管性肠梗阻  由于肠系膜血管内有栓塞或血栓形成,致肠管缺血,继而肠壁平滑肌发生麻痹,肠内容物运行停滞。 临床有原发病和肠梗阻的症状和体征。

六、急性胰腺炎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发热。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除上述情况外, 黄疸; 腹胀以至肠麻痹; 腹膜刺激征; 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除上述情况外, 黄疸; 腹胀以至肠麻痹; 腹膜刺激征; 皮下出现淤血斑; 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