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社會發展與活動設計
社會發展的意義 社會發展 個體在成長階段﹐由於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使其在對待自己與對待他人的一切行為﹐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改變的歷程。 個體在社會化的歷程中﹐由原本單純的自然人﹐經由與社會環境中之人、事、物的互動﹐而逐漸學習到認識自己﹐了解別人﹐並進而在人己關係中學習到如何待人﹐律己﹐守紀等合於社會規範的一切態度、 觀念與行為。(由自然人成為社會人)
社會發展的領域 (1) 情緒發展 (2) 人格發展 (3) 道德發展 (4) 社會行為發展
社會發展、人格發展與社會化 社會發展可視為人格發展﹔名稱雖異﹐而所指者均為個體自小到大的成長歷程。故又稱為人格成長。 社會發展的歷程稱為社會化。
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論-1 (1) 人格構成三要素 本我﹕-與生俱來。(本能我) -其功能是尋求生存滿足的本能的衝 動(食/性)。 自我﹕-出生後經學習而獲得。(現實我) -其功能是在現實環境中尋求個體需 求的滿足。 超我﹕-在社會化過程中被塑造而成的。 -其功能是管制或壓抑本我衝動而使 之合於社會規範的功能。
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論-2 (2) 人格構成三要素 本我﹕本能我。 自我﹕現實我。 超我﹕道德我。 三個我之間因彼此互動(衝突/調和) ﹐而 產生一種內在動力﹐稱為人格動力。
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論-3 (3) 人格發展五時期 (i) 口腔期(0~1.5歲) (ii) 肛門期(1.5~3歲) (iii) 性器期(3~6歲) (iv) 潛伏期(6~青春期) (v) 兩性期(青春期以後~) (4) 人格發展每時期的人格發展各有其特徵 ﹐但皆與本我之內在性慾衝動有關。
社會發展與教育-4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 ﹕ (1) 發展危機 = 常性危機 (2) 發展順利者之心理特徵 (3) 發展障礙者之心理特徵
艾里克森理論的心理發展期(Erikson,1963) 期別 年齡 發展危機 發展順利者的心理特徵 發展障礙者的心理特徵 1 0~1 信任對不信任 對人信任,有安全感 面對新環境時會有焦慮不安 2 1~3 自主對羞怯 能按社會要求表現目的性行為 缺乏信心,行動懷疑害羞 3 3~6 主動對退縮 主動好奇,行動有方向,開始有責任感 畏懼退縮,缺乏自我價值感 4 6~青春期 勤奮對自卑 具有求學、做事、待人、接物的基本能力 充滿失敗感,自覺不如人而自卑 5 青年期 自我認同對角色混亂 有了明確的自我觀念與自我追尋的方向 生活無目的無方向,時而感到徬徨迷失 6 成年期 親密對孤獨 與人相處有親密感 與社會疏離,時感寂寞孤寂 7 中年期 愛心關懷對頹廢遲滯 熱愛家庭關懷社會,有責任心有義務感 不關心別人與社會,生活缺乏意義 8 老年期 自我統合對悲觀沮喪 隨心所欲、安享餘年 悔恨舊事,孤獨淒涼
社會發展與教育-9 艾里克森的教育涵義﹕ (1) 發展期中危機重重自我成長不易 -兒童中心主義 -社會文化中心主義 皆不合時宜 (1) 發展期中危機重重自我成長不易 -兒童中心主義 -社會文化中心主義 皆不合時宜 (2) 教育是發展的助力或阻力 *前五期適當教育 (3) 全人教育之基礎寓於健全之心理社會發展 *前五期積極或消極人格發展指標 *前五期認知學習
社會發展與教育-10 從皮亞傑到柯爾柏格﹕小故事與道德發展論 (1) 有一天﹐父親出門去了﹐朱利安偷偷地到父親的書桌上打開墨水瓶用筆繪畫。不小心滴下一小滴墨水﹐弄髒了一小塊桌布。 (2) 有一天﹐奧古斯都發現父親書桌上的小墨水瓶空了。於是他決定幫父親作一件事﹐將大墨水瓶的墨水倒進小墨水瓶中。沒想到不小心將墨水溢出﹐弄髒了一大片桌布。 他律(10歲以前)與自律(10歲以後)
故事
柯爾伯格道德發展的三期六段論(Kohlberg,1969) 期 別 發 展 階 段 心 理 特 徵 前習俗道德區 (9歲以下) 1 避罰服從取向 2 相對功利取向 只在表面看行為後果的好壞。盲目服從權威,只在逃避懲罰 只按行為後果是否帶來需求的滿足以判斷行動的好壞 習俗道德期 (10~20歲) 尋求認可取向 (乖孩子取向) 4 遵守法規取向 尋求別人認可,凡是成人讚賞的,自己就認為是對的 遵守社會規範,規定規範中所定的事項是不能改變的 後習俗道德期 (20歲以上) 5 社會法制取向 6 普遍倫理取向 瞭解行為規範是為了維持社會秩序且經大眾同意所建立的。只要大眾共識社會規範是可以改變的 道德判斷係以個人的倫理觀念為基礎。個人倫理觀念用於判斷是非時,具有一致性與普遍性
社會發展與教育-13 柯爾柏格的道德發展論﹕ 柯爾柏格的道德發展論是以習俗劃分標準。 貢獻﹕ (1) 道德不是有無問題也不是歸類問題 而是隨年齡增長而發展的。 (2) 道德判斷並不單純是是非對錯的問題﹐ 而是面對道德情境時從人己利害以及 社會規範等所作的價值判斷。
道德認知發展論之教育涵義 皮亞傑與柯爾柏格的道德認知發展論之教育涵義﹕ (1) 道德認知發展遵循兩大原則﹕ (i) 他律而自律 (外鑠而內發) (ii) 循序漸進 (2) 道德教學必須配合兒童心理發展 (3-缺) 全人化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不是德知而是德行 道德行為包含(i)認知(ii)情感(iii)意志
問題-1 柯爾柏格的道德發展論﹕ 柯爾柏格的道德發展論是以____劃分標準。 貢獻﹕ (1) 道德不是有無問題也不是歸類問題 而是隨年齡增長而______。 (2) 道德判斷並不單純是是非對錯的問題﹐ 而是面對道德情境時從_______以及 ________等所作的價值判斷。
問題與答案-1 柯爾柏格的道德發展論﹕ 柯爾柏格的道德發展論是以習俗劃分標準。 貢獻﹕ (1) 道德不是有無問題也不是歸類問題 而是隨年齡增長而發展的。 (2) 道德判斷並不單純是是非對錯的問題﹐ 而是面對道德情境時從人己利害以及 社會規範等所作的價值判斷。
問題-2 皮亞傑與柯爾柏格的道德認知發展論之教育涵義﹕ (1) 道德認知發展遵循兩大原則﹕ (i) _________ (外鑠而內發) (ii) ________ (2) 道德教學必須配合________ (3-缺) 全人化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不是德知而是____ 道德行為包含(i) ____(ii) ____(iii) ____
問題與答案-2 皮亞傑與柯爾柏格的道德認知發展論之教育涵義﹕ (1) 道德認知發展遵循兩大原則﹕ (i) 他律而自律 (外鑠而內發) (ii) 循序漸進 (2) 道德教學必須配合兒童心理發展 (3-缺) 全人化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 不是德知而是德行 道德行為包含(i)認知(ii)情感(iii)意志
問題-3 (1) 試論艾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之前五期。依 (A) 發展危機 (B) 發展順利者之心理特徵 (C) 發展障礙者之心理特徵 來回答。 (2)皮亞傑與柯爾柏格的道德認知發展遵循兩原則 (A) 個人經驗原則 (B) 他律而自律 (C) 團體價值取向 (D) 循序漸進 (E) 宗教教義 (複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