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炎症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 周晖
发病 妇科门诊总数40-50% 70年代患病率45% 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宫颈的防御功能 宫颈阴道部表面覆以复层鳞状上皮,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 宫颈内口紧闭 宫颈管分泌大量黏液形成粘液栓,内含溶菌酶、抗白细胞蛋白酶
致病因素 宫颈易受性生活、分娩、宫腔操作的损伤 颈管柱状上皮抗感染能力差 颈管粘膜皱褶多,病原体难以完全清除
第一节 急性宫颈炎 acute cervicitis
病因及病原体 见于流产后感染、产褥期感染、宫颈损伤或阴道异物并发感染 常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 目前最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氏菌及沙眼衣原体,引起粘液脓性宫颈炎mucopurulent cervicitis
临床表现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粘稠或黄绿色 外阴瘙痒,下腹不适,腰酸痛或尿频,尿急,尿痛等。 妇检宫颈充血,水肿,粘膜外翻,常有接触性出血及触痛。 严重者宫颈表面上皮剥脱,坏死,溃疡,颈管粘膜外翻,大量脓性分泌物自颈管流出。
诊断 典型症状及体征 宫颈黏液涂片光镜下平均每个高倍视野有30个以上或每油镜视野下有10个以上的中性多核白细胞 或明确病原体:分泌物涂片、分泌物培养、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治疗 治疗原则:针对病原体抗生素药物治疗 淋菌性宫颈炎: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大剂量、单次给药 原则:及时、足量、规范、彻底, 衣原体:四环素、红霉素、喹诺酮类
第二节 慢性宫颈炎 chronic cervicitis
病因 急性子宫颈炎治疗不彻底转变而来 少数急性症状不明显,开始即为慢性病变。 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及厌氧菌 沙眼衣原体及淋球菌感染日益增多
病理 宫颈糜烂cervical erosion 宫颈肥大cervical hypertrophy 宫颈腺囊肿Naboth cyst 宫颈息肉cervical polyp 宫颈粘膜炎endocervicitis
宫颈糜烂 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 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 生理性糜烂:青春期、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
宫颈糜烂分型 单纯型(单层柱状上皮覆盖) 颗粒型(腺上皮及间质增生) 乳突型(间质显著增生)
宫颈糜烂分度 轻度: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 中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 重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
宫颈肥大 慢性炎症长期刺激,宫颈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和间质增生,使宫颈呈不同程度的肥大,表面多光滑,硬度增加
宫颈息肉 炎症刺激使宫颈管局部粘膜增生,逐渐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形成息肉 单个或多发,极少恶变,易复发
宫颈腺囊肿 腺管或腺开口阻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储留形成囊肿
宫颈粘膜炎 病变局限于宫颈管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宫颈阴道部外观光滑,有时宫颈管粘膜增生向外突出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阴道分泌物增多(乳白色粘液或淡黄色脓性、血性白带) 腰骶部疼痛、下腹坠痛 妇检:宫颈有不同程度糜烂、肥大、裂伤、外翻及腺囊肿
诊断 依据典型临床表现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阴道镜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 注意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鉴别
物理治疗 目前治疗宫颈炎最有效方法 激光、冷冻、红外线或微波;原理是将糜烂面单层柱状上皮破坏,使其坏死脱落,为新生鳞状上皮覆盖 治疗前常规做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治疗时间是经后3-7天内 并发症:术后出血、宫颈管狭窄、不孕、感染
其它治疗 药物治疗:中药或干扰素;适用于糜烂面小和炎症浸润较浅病例。 颈管粘膜炎:局部用药效果差,需根据分泌物培养和药敏结果全身抗感染治疗 手术治疗:息肉摘除,对宫颈肥大、糜烂面较深且累及宫颈管者可考虑锥切
小结 宫颈炎临床表现 慢性宫颈炎五种病理类型 宫颈炎诊断治疗前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