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救技术应用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 张丽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以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痰剂.
Advertisements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胃 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 针灸学内科病证. 一、概 念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3 胃 痛 胃痛, 又称胃脘痛, 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 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 又称 作 “ 心痛 ” 、 “ 胃心痛 ” 等。本病与 “ 真心痛 ” 有本质 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中医学 第八版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 不 寐 【概念】不寐,即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 病证。主要由于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使心神不安所 致。 【病因病机】 1. 心脾两虚 2. 阴虚火旺 3. 心虚胆怯 4. 情志所伤 5. 痰热扰心.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第十七节 开窍药 定义:凡以开通心窍,启闭醒神为主要 作用,用以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 开窍药。 适应证: 用于治疗温病热陷心包、痰浊蒙蔽清 窍之神昏谵语,以及惊风、痫病、中 风等猝然昏厥、痉挛抽搐等症。 特点:味辛、芳香,善于走窜,入心经。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 李瑞红
针灸学内科病证 胃 痛.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开窍药 一、含义: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二、功效: 开窍醒神(通关开窍、启闭回苏、醒脑复神)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针灸学 中医教研室.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头痛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 内科教研室.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更年期综合症 概 述 更年期 指妇女从生殖功能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生育功能完全消失的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前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三个阶段。一般从45岁左右开始,持续10~15年。 主要生理特点:  1.月经变化:通常有三种类型:月经突然停止;月经延迟,经量减少,逐渐停止;月经不规则。  2.生育功能:性生活能力、全身各器官机能逐渐减退。
开窍剂 概念:凡用芳香开窍药为主组成,具有开窍醒神作用,治疗 神昏窍闭之证的方剂,统称开窍剂。 适应范围:闭证一口噤,握拳,脉有力等。
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中风病的中医治疗 临邑县中医院副院长 内三科主任 唐东一 电话: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中风的中医治疗 广药附一院中医科 胡任飞.
视神经萎缩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 东方医院视神经疾病诊疗中心 韦企平.
肝胆.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经行感冒.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痉 病 痉病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开 窍 药.
便秘.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针灸治疗学 自治区中医医院 针灸科 马忠.
气血同病辩证.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汗 证.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王永霞
Apoplexy 中 风 中风. apoplexy 中 风 中风.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四节 经 外 奇 穴 康复医学系老服教研室 罗清平.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乳衄.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泄泻.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中 风 病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第五节 中风 一、概述 1.概念:中风是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伴口舌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仅以口歪、半身不遂为临床主症的疾病。因发病急骤,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薄厥、 偏枯、半身不遂 。病情可在数分钟至数天内继续恶化,发生昏迷、甚至死亡。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消 食 剂.
开 窍 剂.
关格 中医内科 陈良金.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心 绞 痛 孙 瑜.
運動穴位按摩 中國經絡學 穴位按摩 手掌按摩 腳底按摩.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医急救技术应用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 张丽娟

概 述 中医急诊学是研究急危重疾病及证候诊治的临床中医学,以“古为今用,洋为今用”为原则,以传统中医急救方法为主体,吸取现代急诊医学所长,实事求是,按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结合的诊治顺序处理急症的科学。应该体现中医的本质和现代科学进步的内容。

概 述 中医治疗急症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很多宝贵经验亟待继承和发扬。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用中医治疗急症者逐渐减少,不少中医本来能解决的急危重症,大都被西医取代,认为中医不能治急病,讲理论一大堆,实用价值不太大。现代中医必须正视现实,认识自身不足,取诸家所长,为我所用。

⑴古代医家辨治急症的经验 《内经》:“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 汉·张仲景《伤寒论》提出阳明高热之白虎汤;风寒束肺的暴喘之小青龙汤;热痢之白头翁汤;热性出血之大黄黄连泻心汤;阳脱寒厥之四逆汤等。

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提出急症的肠吻合术,并记录了内、外、妇、儿、五官等急症一方一论。 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共有备急方27首,如救卒死,外用“仓公散”开窍,内服“还魂散”。

《儒门事亲》以风药从两鼻中灌入咽喉,治疗破伤风。 明·吴又可《瘟疫论》主张急症急攻,治疗瘟疫。 清·叶天士、吴鞠通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以治疗热病。

⑵古代治疗急危重症的成就

①原始人工呼吸术: 汉·张仲景对自缢者使用原始人工呼吸术。“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倾,气从口出,呼吸眼开…”

⑵溺水的急救术: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提出了溺水的急救术,“肘后疗溺死一宿者尚可活:取瓮倾之,以孔者伏瓮上,会口临瓮口,然以芦火二七把,烧瓮中当死人心下,令烟出,小入死者鼻口中,鼻口中水出尽则活。芦尽更益为之,取

③导尿术: 《急救方》记载:“取印成盐七颗,捣筛作末,用青葱叶尖盛盐末,开便孔内叶小头内炊之,令盐末入孔即通,非常有效。”

概 述 中医能否治疗急症,是关系到中医发展及存亡的问题,在治疗急症过程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既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又吸取现代医学之所长补己之短,是当前研究中医急症的重要课题。

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要点 中医治疗急危重症的要点 ㈠、查明病因,明确诊断; ㈡、正确辨证,治法合理; ㈢、处方得当,审慎用药; ㈣、能中不西,中西结合。

中 风 概述: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出现昏仆而仅以歪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急性病症。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蛛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以及脑血管痉挛等,与本病类似。

病 因 病 机 风、火、痰、瘀、虚六者有关 阴虚阳亢,极而化风: 心肝火盛,风火相煽: 瘀血或痰瘀互结,阻塞经络或清窍: 中经络:无神识昏蒙,脑缺血 中脏腑:神昏,脑出血 闭证:邪气内闭清窍,属实证,阳闭、阴闭 脱证:五脏真阳散脱于外,属虚证

病 因 病 机 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阳闭: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阴闭: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缓滑。 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瘫舌萎,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判 断 标 准 1. 多急性起病 2. 有脑损害的症状,如偏身麻木与无力、言语不 能,呼之不应等。 3. 有脑损害的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偏盲、病理征、失语、昏迷等。 4. 有脑卒中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等。 5. 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剧烈的头疼、呕吐、颈强直为主要表现。 6. 辅助检查

治 疗 救治原则: 中脏腑者,急当开闭固脱,中西医结合抢救。 中经络者,治当平肝息风,化痰清热或以祛痰化瘀为主。

急 救 处 理 一、醒脑开窍:适用于闭证 1.针刺开闭: (1)取十二井穴放血。针人中、涌泉、太冲、丰隆、风池、内关、照海等穴强刺激,留针15分。 (2)取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配穴:极泉、委中、尺泽或随症加减。适用半身不遂。

急 救 处 理 太冲:足厥阴肝经,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丰隆:足阳明胃经,外踝高点上8寸。 照海:足少阴肾经,内踝下缘凹陷中。 尺泽:手太阴肺经,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极泉:手少阴心经,腋窝正中,腋动脉搏动处。

急 救 处 理 方法: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的泻法;继刺人中,在鼻下斜刺0.5寸;再刺三阴交,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度,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者下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穴操作同此;委中穴采取仰卧位直腿抬高取穴,进针1寸,提插泻法使下肢抽动3次为度,适用于中风半身不遂者。

急 救 处 理 2.注射剂开闭: (1)清开灵注射液:痰热内闭,40~80ml。 (2)醒脑静或牛黄醒脑静注射液:痰热瘀互结, 40ml。 (3)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 14~20ml;5~10ml

急 救 处 理 3.中(成)药开闭: (1)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痰热内盛阳闭证。 (2)苏合香丸:散寒豁痰,开窍醒神,用于寒痰湿浊内盛之阴闭证。 (3)回天再造丸:湿痰偏盛之阴闭。 (4)云南白药:0.3~0.5g,脑出血。 (5)生大黄:每次15g,开水泡服,至腑气通畅为止。

急 救 处 理 二、扶正固脱:中风一旦出现脱证,病情十分凶险,预后多不良,应采用针药并用,中西医结合。 1.针灸固脱: (1)艾灸神阙(隔盐灸)、关元、气海,15~20分,适用于阳气暴脱。 (2)涌泉、合谷、足三里,中度刺激,留针间接捻转,内闭外脱证。

急 救 处 理 2.注射剂固脱: (1)参麦液:100ml,气阴欲脱证。 (2)参附液:80ml,阳气欲脱证。

急 救 处 理 3.其他: 穴位敷贴: 中药外洗:透骨草 伸筋草 红花各适量,浸泡患侧手足,治疗急性中风中经络之手足拘挛证。

急 救 处 理 三、辩证论治:以上急救处理后,应立即或同时用中药辨证施治。 (一)中脏腑: 1.阳闭:突然仆到,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握紧,肢体强痉,大小便闭,面赤身热,口臭气粗,痰涎壅盛,躁扰不安,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息风,豁痰开窍 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味急煎频服(鼻饲)

急 救 处 理 羚羊角 钩藤 ;菊花 夏枯草 刺蒺藜; 龟板 白芍 ; 丹皮 生地;牛膝 大黄;石决明 天竺黄 珍珠母 ;郁金 菖蒲 羚羊角 钩藤 ;菊花 夏枯草 刺蒺藜; 龟板 白芍 ; 丹皮 生地;牛膝 大黄;石决明 天竺黄 珍珠母 ;郁金 菖蒲 若抽搐甚,加全蝎 蜈蚣 白僵蚕 ;烦躁明显者,加栀子清热除烦;喉中痰鸣者,加胆星 鲜竹沥(冲)以化痰;缺血性中风加丹参 当归

急 救 处 理 2.阴闭:突然昏仆,不省人事,面色灰白,痰涎壅盛,四肢欠温,静而不烦,唇舌紫黯,牙关紧闭,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大小便闭,舌质紫黯,苔白腻,脉沉缓滑。 治法:涤痰化瘀开窍 方药:温胆汤加味 半夏 橘红 茯苓 竹茹;菖蒲 胆南星;枳实;天麻 钩藤。大便闭者大黄通腑泻浊;神昏甚者苏合香丸辟秽醒神。

急 救 处 理 3.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息微弱,手撒肢冷,汗多不止,二便自遗,肢瘫舌萎,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人参 麦冬 五味子;附子 ;黄芪 龙骨 牡蛎 山芋

急 救 处 理 (二)中经络 1.痰瘀阻络:突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角流涎,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挛,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涩。 治法:豁痰逐瘀 通经活络 方药:涤痰汤加减 半夏 茯苓 胆南星 枳实 石菖蒲 竹茹 白僵蚕 泽兰 地龙 丹参 牛膝。

急 救 处 理 2.风阳痰火:突然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痰多而粘,口苦咽干,尿赤便闭,舌红或红绛,脉弦滑而数。 治则:息风潜阳 化痰降火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真 心 痛 概述:以心前区剧烈疼痛,伴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发凉,脉微欲绝或结代为特点的一种急性病症,相当于急性心梗。 病因病机:总属气血运行障碍而致阴阳离绝。 心血瘀阻 心气亏虚 心阳不振 气滞血瘀 痰浊闭阻 心阴亏损

判 断 标 准 临床表现:胸痛剧烈,常持续20分以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脉沉细或沉迟或结代或脉微欲绝。 伴手足逆冷,大汗,胸口压榨感,口唇青紫或苍白,喘息短气等。 常有饱食、寒冷、劳累、情志、努挣排便诱因。 辅助检查:心电图的改变 血清心肌标志物

治 疗 救治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 本证本虚标实。本虚者治以益气通阳,养心滋阴。标实者治当活血化瘀,豁痰开结,由于本病初期多见各种诱发因素,故治当兼顾疏肝解郁,消食导滞,散寒通络等法;后期则阴阳欲绝,正气虚极,又当回阳救逆,大补元气,固脱开窍等多法合用方能迅速奏效。

急 救 处 理 以芳香温通,化痰活血,理气止痛之品快速雾化吸入或舌下含服为首选。 (一)中成药: 心痛气雾剂:吸收迅速,能芳香开窍,温通心阳,解除血管痉挛,增加心肌血流量。 速效救心丸(川芎、冰片):活血理气,增加冠脉流量。 苏合香丸:芳香温通,理气止痛,属寒凝气滞证。 补心气口服液(黄芪 人参):补心养气止痛,气虚明显者。 滋心阴口服液(麦冬 沙参):养阴和血止痛,用于阴虚明显者。

急 救 处 理 (二)注射剂: 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 参麦注射液:益气固脱,救逆养阴 参附注射液:回阳固脱,改善心肌供氧

急 救 处 理 (三)针灸疗法:见效较快,有时可见到针到痛除的作用,常作为应急的有力措施。 (1)取穴:主穴分3组:谭中和内关;巨阙和间使;心俞和至阳 (2)手法:实证用泻,虚证用补,3组交替轮换,每日针刺1次,获得针感后留针15分,10天为1疗程。

急 救 处 理 巨阙:任脉,脐上6寸。 间使:手厥阴心包经,腕横纹上3寸。 心俞:足太阳膀胱经,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至阳:督脉,第7胸椎棘突下 捻转补泻: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 提插补泻: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时间短。

辨 证 论 治 (一)心血瘀阻:胸痛剧烈,多为刺痛,固定不移,入夜尤甚,冷汗自出,心悸不宁,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沉细或涩、结代。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 瘀血痹阻—郁金 元胡索 降香 丹参 三七粉 血瘀 气滞并重—沉香 檀香 荜拨 随证加减

辨 证 论 治 (二)心气虚弱:胸痛隐隐,时轻时重,时作时缓,心悸气短,自汗出,动则加重,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细或虚大无力。 治法:补益心气 方药:保元汤加味:人参 黄芪 炙甘草 柏子仁 酸枣仁 五味子 益气养阴:麦冬 玉竹 黄精 生脉散和归脾汤加味 随证加减

辨 证 论 治 (三)寒凝阳脱:胸痛彻背,感寒痛甚,掣及左肩及臂部作痛,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至昏厥,舌淡润或青,脉沉迟或结代或脉微欲绝。 治则:温通救逆 方药:参附汤或参附龙牡汤加味:桂枝 当归 白芍 甘草 细辛 干姜 随证加减:温通阳气之品

辨 证 论 治 (四)心阴不足:心胸灼痛,心悸心烦,口干盗汗,面色潮红,舌红少津,苔少或光剥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心 方药:生脉散加味 生地 天冬; 人参 炙甘草 茯苓;柏子仁 酸枣仁 五味子 远志;丹参 当归 心悸怔忡,脉结代:炙甘草汤 随证加减

急 救 处 理 (五)痰浊壅塞:胸闷痛如窒,气短喘促,头身困重,不能平卧,舌腻或滑或润,脉滑数,多见形体肥胖者。 治法:豁痰宣闭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味:干姜 白蔻 天竺黄 竹茹 苍术 桔梗 莱菔子 浙贝 温胆汤 健脾化湿之品

关 格 概述:上见饮食不下或呕吐不止,下见二便闭而不通,升降出入失常的临床危重急症。相当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肠梗阻、肠麻痹等。

病 因 病 机 1.湿热疫毒内结中阻:夹湿夹瘀,壅结中阻,三焦不利,上下格拒不通。 2.邪实内结,腑气不通:寒热内结、饮食停宿、虫积湿滞、腹部手术瘀血及肿瘤、粪块阻塞肠腑,均可使气机受阻,血行淤滞,升降失调,清气不升,浊阴不降。

关 格 3.脾肾两亏,三焦壅塞:疾病后期阶段,脾肾阳衰,湿无以化,壅塞三焦,升降出入受阻,上格下关。若湿浊之邪蒙蔽心窍,或湿浊化热,内陷心包,则可见神昏谵语;若湿浊之邪侵犯肝肾,或阳损及阴,阴液亏耗,又可见烦躁,抽搐,皮肤瘙痒。

诊 断 要 点 1.根据恶心呕吐,不食或厌食,大小便不通等主症,急性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则表现明显的腹痛、呕吐、腹胀、便闭。 2.舌脉:舌以红绛、红、淡胖、紫黯多见;苔厚腻、黄燥或光剥无苔;脉弦滑数、沉细弱或浮大无根、弦大至极多见。 2.病因病史:感受温热疫毒,饮食不节、寒热不调、腹部手术或急慢性肾炎、吐蛔便蛔。 3.辅检:肾功能 B超 CT等

救 治 原 则 关格病的关键在于枢机不利,清浊升降失常,属本虚标实之证,治本当缓,治标当急,治标者,一方面须疏利三焦,畅通水道;另一方面要开通肠腑,使便通气畅,邪有出路,但要注意中病即止,勿使邪去正伤。标急症缓急后,又当标本兼顾,扶正去邪,上格症状突出者,还应以止吐为先。

急 救 处 理 针刺止吐: 1.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恶心呕吐者,中脘 关冲 商阳 足三里 2.肠梗阻呕吐者,中脘 内关 公孙 足三里 1.慢性肾功能衰竭出现恶心呕吐者,中脘 关冲 商阳 足三里 2.肠梗阻呕吐者,中脘 内关 公孙 足三里 中脘:任脉,脐上4寸。 关冲:手少阳三焦经,第4指桡侧端。 商阳:手阳明大肠经,第2指桡侧端。 公孙:足太阴脾经,第一跖骨前下缘。

急 救 处 理 通利二便: 1.痛、呕、胀、闭明显者,大黄10g 厚朴30g 莱菔子30g 枳实壳各15g 芒硝 鸡内金 桃仁各10g 保留灌肠。 2.艾灸气海 天枢等穴个各3-7壮,可利小便。

急 救 处 理 针刺: 1.肠梗阻者,取足三里 内庭 天枢 曲池 合谷等,腹痛加内关 章门。 2.急性肾衰少尿期,中级 水沟 膀胱俞 阴陵泉 3.慢性肾衰尿毒症期出现尿少尿闭时,肾俞 三焦俞 关元 三阴交 阴陵泉

急 救 处 理 内庭:足阳明胃经,第二足趾桡侧。 天枢:足阳明胃经,脐旁开一寸。 曲池:手阳明大肠经,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章门:足厥阴肝经,第十一肋端。 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膀胱俞: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级:任脉,脐下四寸。 三焦俞: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急 救 处 理 变证救治: 1.痰浊内盛,蒙蔽清窍,出现神识蒙昧,甚至昏厥者:苏合香丸 醒脑静 1.痰浊内盛,蒙蔽清窍,出现神识蒙昧,甚至昏厥者:苏合香丸 醒脑静 2.痰浊化热,热入营血,出现神昏抽搐出血:至宝丹 紫雪丹 清开灵 3.脾肾两亏,心阳欲脱:回阳固脱,参附液 人参液 参麦液

急 救 处 理 活血降浊: 丹参针 川芎嗪针:改善肾脏血流量,增加尿量,减少血小板聚集,不同程度地降低血尿素氮、肌酐。 其他疗法: 降浊灌肠方:生大黄30g 牡蛎30g 附子15g 水煎200ml,每日一次,保留灌肠,2周1疗程。适用于阳虚浊阴上泛,腑气不通。

急 救 处 理 附子10g 肉桂3g 生大黄15g 桃仁、芒硝各10g牡蛎30g 适用于脾肾阳虚,湿浊、瘀血内壅三焦。 大黄15g 黄芩20g 槐花15g 白头翁30g 苏叶15g 牡蛎30g 适用于湿热蕴毒症。 槐花30g 大黄30g 地榆碳30g 适用于尿毒症有出血倾向者。 大承气汤:加细辛6g 灌肠,适用于肠梗阻。

辨 证 施 治 1.疫毒内壅 升降阻格 症候:尿少或尿闭,恶心呕吐,腹胀便闭,发热头痛,面目潮红,甚则呕血尿血便血,舌红绛苔黄脉数。 1.疫毒内壅 升降阻格 症候:尿少或尿闭,恶心呕吐,腹胀便闭,发热头痛,面目潮红,甚则呕血尿血便血,舌红绛苔黄脉数。 治法:泻壅通腑,解毒凉血 方药:小承气汤和清瘟败毒饮加减 尿闭-车前子 猪苓 泽泻 呕吐-半夏 藿香 竹茹 热伤气阴-麦冬 玄参 生地 2-3剂即可。

辨 证 施 治 2.邪壅肠结 出入反逆 症候:阵发性腹痛,胸腹胀闷,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而黄,舌红苔薄白,脉沉弦。多见肠梗阻。 2.邪壅肠结 出入反逆 症候:阵发性腹痛,胸腹胀闷,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小便短少而黄,舌红苔薄白,脉沉弦。多见肠梗阻。 治法:通里攻下 行气消痞 方药:复方大承气汤加减 腹胀-香附 大腹皮;淤滞-桃仁 当归;虫积-苦楝皮 槟榔;食滞-焦三仙;体虚-党参 当归;发热-黄芩 连翘;

辨 证 论 治 若邪壅肠结,壅热化燥伤津,见腹痛剧烈,腹部中度膨隆拒按,胸闷气促,便闭尿短赤,或发热,舌红,甚至红绛,苔黄腻脉弦数或洪数,治宜通里攻下,泻下热结,方用大承气汤加桃仁 赤芍 丹皮 双花 公英 ;热邪伤津耗液加生地 麦冬 石斛。

辨 证 论 治 3.脏气虚衰 三焦壅塞 症候:恶心呕吐,厌食腹胀,小便不通或尿少,乏力,精神萎靡,胸憋气喘,面色晦暗,口中尿味,或伴心悸怔忡,善惊,甚或神昏痉厥,舌淡苔腻,脉浮大无力或弦大至极。 治法:温补脾肾 利尿泻浊 方药:温脾汤加减:附子 肉桂

急 救 处 理 肝风内动:钩藤 菊花 龟板 牡蛎。 浊邪蒙蔽清窍:石菖蒲 郁金 远志。 痰浊化热蒙蔽心窍:黄芩 连翘。 心肾阳衰,阳气欲脱:重用附子 人参煎汤。黑锡丹鼻饲。 大黄是治疗关格的要药,一可泻下通腑,二可降逆泻浊。半夏是降逆止呕的良药。

继承、发扬祖国文化, 关爱、珍惜自身健康。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