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格致中学 赵文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dvertisement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质数和合数 富县北教场小学 潘小娟 1 、什么叫因数? 2 、自然数分几类? 奇数和偶数. 3 、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 4 、写出 1—20 的因数。 前置性作业.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小结与复习( 4 ). 1 、内容小结 互斥事件互斥事件 不对立不对立 特点特点 ⑴ A 、 B 不能同时发生, A 发生必 然 B 不发生。 ⑵事件 A+B 是随机事件 概率概率 ,又若 A 1 , A 2 , … , A n 彼此互斥,则 对立对立 特点特点 ⑴ A 、 B 不能同时发生,但必有一.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高二数学 选修 条件概率(一).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上册) 4.2 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一)(2).
第三章 概率 单元复习 第一课时.
古典概型习题课.
欢迎 各位专家指导 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王春敏.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3.1.3概率的基本性质.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事件 的关系 和运算 概率的 几个基 本性质 南海中学分校高一备课组.
3.1.3 概率的基本性质.
10.2 立方根.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樣本空間與事件 餘事件:不在A中的樣本所構成的事件,即A′.
四种命题 2 垂直.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25.2 用列举法求概率(第3课时) 保靖民中:张 强.
余角、补角.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3.解:连续掷同一枚硬币4次的基本事件总数为 ,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课件制作: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纪迎春 10.7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授课教师:纪迎春.
实数与向量的积.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概率论》总复习.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用计算器开方.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课件制作: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纪迎春 10.7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授课教师:纪迎春.
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毕达哥拉斯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1.2 子集、补集、全集习题课.
辅助线巧添加 八年级数学专项特训: ——倍长中线法.
13.3 等腰三角形 (第3课时).
第4课时 绝对值.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鄢陵县彭店一中 赵二歌.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1.3 概率的定义及其运算 ? ? 从直观上来看,事件A的概率是指事件A发生的可能性 P(A)应具有何种性质?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九年级数学组汇报教学 课题:§ 锐角三角函数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九○三班.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位似.
第3讲 概率论初步 3.1 概率 条件概率和加法公式 3.3 计数原则.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1.2.2 充要条件 高二数学 选修 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格致中学 赵文清

教材的地位 “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是概率论最初步的知识,也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该小节,让学生初步感受概率的实际意义及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互斥事件的概念及其概率的求法。 难点:对立事件与互斥事件的关系,事件A+B的概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并掌握“互斥事件” 、“对立事件”的概念和实际意义,理解并掌握当A、B互斥时“事件A+B”的含义及其概率的求法,了解对立事件的概率的和为1的结论,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同时注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参与、积极交流的主体意识和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法和学法 采用探究讨论法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

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问题1、在一个盒子内放有10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其中有7个红球,2个绿球,1个黄球。若从盒中摸出1个红球记为事件A,从盒中摸出1个绿球记为事件B,从盒中摸出1个黄球记为事件C。则事件A、B、C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如图1)? 思考1:如果从盒中摸出1个是红球,则说明事件A发生与否?事件B呢? 思考2:如果从盒中摸出1个是绿球,则说明事件A发生与否?事件B呢? 思考3:通过对1、2的探究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结论1、事件A与B不可能同时发生,这种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 同理,事件B与C、事件A与C都是互斥事件。 思考4、若事件A、B、C中任何两个都是互斥事件,则说事件A、B、C彼此互斥。那么,三个以上的事件是否也能存在这样的关系呢?若能,请把它推广到n个事件的情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由特殊的情形去大胆地猜想一般的情形是否也存在,从而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思维方式。 探究结论2、一般地,如果事件A1、A2、…,An中任何两个是互斥事件,那么就说事件A1、A2、…,An彼此互斥。

广泛联想,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设问1、想一想,能用集合的知识来解释互斥事件的概念吗?若能,请给出互斥事件的集合意义。 [设计意图]集合是数学中基本概念之一,是联系中学数学中众多不同知识的纽带。当从集合的角度去认识排列、组合数和概率时,都可看成一个全集下的某个子集到数的集合的不同的映射。这样有助于揭示这些概念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可见广泛的联想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探究结论3、从集合的角度看,几个事件彼此互斥,是指由各个事件所含的结果组成的集合彼此不相交,即交集是空集,如图1所示。

设问2、在上面的问题中,若把“从盒中摸出1个球,得到的不红球(即绿球或黄球)”记为事件,则事件A与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思考4:能否从集合的角度给出解释? 探究结论4、事件A与不可能同时发生,它们是互斥事件。事件A与中必有一个发生;两个事件中必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发生的事件叫做对立事件。从集合角度来看,事件A(或)包含的结果的集合,是其对立事件(或A)包含的结果的集合的补集。即 若事件A与B 是对立事件,则A∩B=Φ,且A∪B=I,有P(A+B)=P(I)=1 用韦恩图表示为

设问3、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与概括可得如下的探究结论: 探究结论5、一般地,两个事件对立是两个事件互斥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反馈训练]:判别下列每对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别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 从一副扑克牌(52张)中任取一张 (1)“抽出红桃”与“抽出黑桃” (2)“抽出红色牌”与“抽出黑色牌” (3)“抽出的牌点数为三的倍数”与“抽出的牌点数大于10”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是检验概念掌握情况的有效措施,通过练习来纠正学生对概念理解中的错误,从而强化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变式教学,让学生的思维“跳”起来 变换1、对上面的问题1稍作变形:“若从盒中摸出1个球,得到红球或绿球的概率是多少?” 思考1、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表示这个事件发生? 思考2、这个事件是否能分解为若干个基本事件? 思考3、若把这个事件记作A+B,则A+B的概率如何求? 探究结论6、当摸出的是红球或绿球时,表示这个事件发生。故该事件可表示为两个事件A与B的和,记作A+B,即表示在同一次试验中,A或B中至少有一个发生就表示它发生。根据等可能事件概率的求法,可得到红球或绿球的概率为P(A+B)=

变换2、在上述问题中,事件A+B的概率与事件A与B的概率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学生探究:已知P(A+B)=,而P(A)= ,P(B)=,由 = + ,可以发现 P(A+B)= P(A)+ P(B)。 它告诉我们:如果事件A、B互斥,那么事件A+B发生(即A、B中有一个发生)的概率,等于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 变换3、能否把这个结论推广到一般的情形? 变换4、根据对立事件的意义,你能得出A+ 的概率吗? 探究结论7、因 A+ 是一个必然事件,故它的概率为1,又由于 A与 互斥,故得 P(A)+ P()=P(A+ )=1 即对立事件的概率的和等于1。 强调:该结论可改写为P()=1- P(A),这个公式给出了概率计算中采用“正难则反”的逆向思维解决有关问题的一个依据,自觉运用它来解题,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注重反思,让学生的思维“深”下去 例1、在20件产品中,有15件一级品,5件二级品,从中取3件,其中至少有1件为二级品的概率是多少?至多有1件为二级品的概率又是多少呢? [反思1]当问题所涉及的事件包含若干个事件时,要注意进行合理的分拆,如“至少有1件为二级品”分解为3个事件:A1表示恰有1件为二级品的事件,A2表示恰有2件为二级品的事件,A3表示3件全是二级品的事件。又如“至多有1件为二级品”分解为2个事件:恰有1件为二级品和3件均为一级品。 [反思2]在求某些稍复杂的事件的概率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化成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的和,二是先去求此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前者是直接法,后者为间接法。特别是要计算“至少有一个发生”的概率时,常用间接法。

例2、抛掷一均匀正方体玩具(各面分别标有数1,2,3,4,5,6),事件A表示“朝上一面的数是奇数”,事件B表示“朝上一面的数不超过3”,求P(A+B) 下面给出两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1:∵P(A)=,P(B)=, ∴P(A+B)= P(A)+ P(B)=1。 解法2:A+B这一事件包括4种结果,即出现1,2,3和5, ∴P(A+B)=。 请判断解法1和解法2的正误。 引导学生分析,求解与反思。 [反思1] 概率的加法公式仅适用于互斥事件,即当事件A、B互斥时, P(A+B)= P(A)+ P(B),否则公式不能使用。

[巩固练习] 1、课本P135 练习;2、P136 习题⒒2 1、2 3、某城市有两种报纸:甲、乙供居民们订阅,记事件A为“只订甲报”,事件B为“至少订一种报”,事件C为“至多订一种报”,事件D为“不订甲报”,事件E为“一种报也不订”。判断下列每对事件是不是互斥事件,如果是,再判断它们是不是对立事件。 (1)A与C;(2)B与E;(3)B与D;(4)B与C;(5)C与E。 4、在一个盒子内放有12个大小相同的小球,其中有5个红球,4个黑球,2个白球,1个绿球,从中取一球。求红或黑或白的概率。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需掌握如下知识: (1) 互斥事件,对立事件的概念; (2)要搞清两个重要公式P(A+B)=P(A)+ P(B) , P(A)+ P()=1的运用前提。 (3)       在求某些稍复杂的事件的概率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将所求事件的概率化成一些彼此互斥的事件的概率的和,二是先去求此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 [布置作业]P136 习题⒒2 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