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源泉与资本的属性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关于汇率计算.
什么是伸展? 无论你是久坐的生活型态或是爱好运动的人,伸展可让你身体柔软,为接下来的动作做好准备,也可以让运动后的肌肉柔缓放松。
無論你是久坐的生活型態或是愛好運動的人,伸展可讓你身體柔軟,為接下來的動作做好準備,也可以讓運動後的肌肉柔緩放鬆。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 四 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Note1:把剩余价值的生产从一次性的事件推向不断 重复的连续过程。这里隐含的前提假设是什么: a.剩余价值的实现没有问题;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第六章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从本章开始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进行考察,运用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考察剩余价值在现实经济中的各种具体形式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 其本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要点 资本原始积累 价值规律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政治经济学原理 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第八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 四 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 四 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AC-田田老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Geophysical Laboratory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十章 方差分析.
口腔1班1小组(1-13号) 马克思热点讨论.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1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1菱形.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实数与向量的积.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九章 资本主义地租 第一节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 第二节 地租的两种形式 第三节 土地价格 课时:3 作业题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第七章 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第一节 产业利润的平均化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课时:3 作业题.
第五章 个别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主讲:.
专题四:资本主义及其演变趋势(一) 教学内容:资本剥削的秘密所在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4课时 绝对值.
魏新宇 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 魏新宇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第二十四章 所谓原始积累 一、概述 二、主要内容 第一节 原始积累的秘密 第二节 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找 因 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我们 欢聚一堂 新员工入职培训 Westin有限公司 w 培训师 Westin 2016年3月19日.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专题: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胡南.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篇 绝对剩余价值和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1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Note1:“总体工人”的概念——“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 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 他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 剩余价值不再被看作一种针对个人的剥削行为,而是作为一 个整体的一部分内容,在这个整体中工人互相合作并根据具 体分工分布在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他们共同创造为资本家 所占有的剩余价值。 Note2:生产工人——“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或者为 资本的自行增殖服务的工人,才是生产工人。” 怎么评价马克思关于“生产工人”的概念:马克思关于“生 产”定义并不是标准的或普世的,而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特 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概念。就资本主义来说,如果一个人不 对剩余价值做出贡献,那么就认为他是非生产的。在社会主 义下,就要以一种更加具有社会责任和和对社会有益的方式 来重新定义“生产”。

雇佣劳动 劳动的社会形式 劳动的具体种类 是否生产性 非雇佣劳动 独立农民、手工业家庭劳动 不可应用该分析 和收入相交换的劳动 服务 非 为国家所雇用的 公务员、国有产业从业者 是,非 为私人资本所雇佣 流通 金融、商业、保险 农、矿、制造业运输、某些保管 是 生产

5.1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Note3: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 劳动生产力“是同自然条件相联系的”,因 为“土壤自然肥力越大,气候越好,维持 和再生产生产者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就越 少”。 “剩余劳动量随劳动的自然条件,特别是随 土壤的肥力而变化”。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受自然制约的劳动生产力表现为合并劳动的资本的生产力。

5.1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但是良好 的自然条件始终只是提供剩余劳动的可能性,从 而只提供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可能性,而决不 能提供它的现实性。 劳动的不同的自然条件使同一劳动量在不同的国 家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因而在其他条件相似的 情况下,使得必要劳动时间各不相同。这些自然 条件只作为自然界限对剩余劳动发生影响,也就 是只确定开始为别人劳动的起点。但这些自然条 件本身决没有使劳动者必然为别人提供剩余劳动 或剩余产品。要使劳动者将自己的闲暇时间转变 成为别人提供的剩余劳动时间,需要外部的强制。

5.1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Note4:两种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只同工作日的长度有关,相对 剩余价值的生产则需要劳动的技术过程和社会组织 发生彻底的革命;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因为它 以工作日超过工人本身生存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绝 对延长为前提;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的,因为它以 劳动生产率发展到能够把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为工作 日的一部分为前提。

5.1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S=NT-αβNT (1) 讨论:是否可以做一个分解,把剩余价值变动中的绝对 剩余价值变化和相对剩余价值变化各自找出来? 理论基础:经典假设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经济发 展倾向获取相对剩余价值而非绝对剩余价值,然而,我 们可以看到现实世界中存在那些长期延续绝对剩余价值 生产的因素。现实世界中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大规模相 对剩余价值生产需要以一定的制度安排为前提。 想一想:中国是否存在帮助长期延续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的制度因素?

5.2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主要研究工作日长度、劳动强度和劳动生产力这三 个因素对于劳动力价格与剩余价值量的相对关系的 影响。(探讨几种组合关系的可能性。) 第一种组合:工作日的长度和劳动强度不变(已 定),劳动生产力可变。 a.不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一定长度的工作日总表 现为相同的价值产品(即劳动形成的新价值V+M ) 。 b. 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按照相反的方向的变化, 表现为一种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c.第三,剩余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始终是劳动力价值相 应减少或增加的结果,而决不是这种减少或增加的 原因。

5.2劳动力价格和剩余价值的量的变化 第二种组合:工作日和劳动生产力不变,劳动强度可 变。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强度的提高,产品的数量会 增加,因此,平均每个产品的价值保持不变,但是, 价值产品即V+M 增加了,这样,劳动力的价格和剩余 价值可以同时按相同或不同的程度增加。 第三种组合:劳动生产力和劳动强度不变,工作日可 变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日的缩短会减少剩余价值量, 只有使劳动力的价格低于劳动力的价值才可以得到补 偿。工作日的延长可以增加剩余价值,在劳动力价值 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价值和价格与剩余价值 的相对量就下降了,也就是剩余价值率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