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细讲》之 为政第二(3)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石初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Advertisements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论语》十则 1 、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 、畅读课文,并且背诵 各则语录。 3 、理解各则语录。 4 、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 、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孔子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思 想家之首。他的主要思想 是 “ 仁 ” ,他被誉为 “ 万世师 表 ” 、 “ 至圣 ” 、 “ 圣人 ” 。
《论语》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 余功清 一、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子曰: “ 有教无类。 ” 子曰: “ 君子贞而不谅。 ” 子曰: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子曰: “ 当仁不让于师。 ” 子曰: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子曰: “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学习目标: 3 、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 学习方法。
《〈论语〉十则》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 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语录体古籍。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 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 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人们的人生抉择和 价值取向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课文中所选的 《〈论语〉十则》 ,着重叙述了学习态度、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2014 年 9 月 28 日. 探究:孔子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价值?
你知道下列成语吗 ? 不亦 ( ) 乎 温 ( ) 知新 ( ) 而好学 不耻 ( ) 问 学而不 ( ) ( ) 人不倦 举一 ( ) 三 择 ( ) 而从 乐故 敏下 厌诲 反 善.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论语》十二章. 一、教学要求  1. 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 2. 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 3. 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 想。
学 弈 广东佛山南海狮山镇联表小学朱瑞仪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 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 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论语》六则 寻梦课件 21 《论语》六则(前三则) 请同学们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 学习的方法、态度、名言、格言、谚 语,每说出一个加一分,看哪一小组 说得又多又好。 第一组:得分 第二组:得分 下一页.
《论语》. 孔子 ——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人,春秋末期著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 订了《六经》 ( 《诗》《书》《礼》《乐》 《易》《春秋》 ) 。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人。孔子去世后,其弟.
华丰中学 李培珍老师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教学目标】 掌握春秋时期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认识老子和他的《道德经》;深入了解孔子 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了解《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弄清春秋时期在科 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老子、孔子和孙子的生平事迹及其主要思想。难点是轻天重.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 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 现只有半部《论语》,所 以世有 “ 半部《论语》治天 下 ” 之说。 《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 “ 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 四书 ” ,共二十篇。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 “ 礼 ” 、 “ 仁 ” 。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学习目标: 4 、学习古人端正的学习态度, 改进学习方法。 2 、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 3 、掌握 “ 而 ” 字的用法。 1 、了解并记忆古代文化常识。
《论语》十则.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教学总结与反思教学总结与反思 by 张 Andy. 观念转变 教学设计 教学评价 期末考试 名言警句 教学总结与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论语》 To learn without thinking, one will be lost in his learning. To think.
初中历史课堂.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论语细讲》之 为政第二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石初军.
《论语》论君子 钱逊
《论语》精选.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则.
Lún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富安中学刘瑛.
复习课.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商家中学 王爱军.
机械教研组教学课件 欢迎莅临指导 授课人:王小政 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六则.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知识结构 三角函数.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学英语报社--语文周刊.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个问题才让路。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 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 一 课 时.
第一课 为政以德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 13·9,富民、教民.
先秦诸子散文.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一、学习目标 论语十则 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论语细讲》之 前言 殷郡伟.
课题:议论文阅读之论点的概括方法及运用 作者:黄嘉珲 单位:广州市华侨外国语学校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孔子和学生.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论语细讲》之 为政第二(3)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石初军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从之者,言之于既行之后。”范氏曰:“子贡之患,非言之艰而行之艰,故告之以此。” 子贡问,如何为君子。孔子答:「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此意是说,君子先其言而行,行之而后,其言从之。」「从之」的意思,就是言从其行。如此,言行相符,即是君子。 刘氏《正义》引《大戴礼曾子制言篇》:「君子先行后言。」又《立事篇》:「君子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另一种断句: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先做后说,不失信于人。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故圣人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欲学者察乎两闲,而审其取舍之几也。 1、君子小人:是就品德而言。君子是有德之人,小人是无德之人。 2、周:一解,普遍、忠信;二解,公;三解,义。 3、比:一解,偏党、阿党;二解,私;三解,利。 君子小人的分野就在公私之间。 周是向内求,比是向外求。 周是超越对待的平等,比是人我、彼此、亲疏的对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1、学:学习,后觉效先觉也,读圣贤书 2、思:研究,思考,寻思其中的义理 3、罔:迷惘,迷惑而无收获,另解:诬罔圣人之义 4、殆:一解,危殆、危险;二解,疑,无所依据,则疑而不决也;三解,疲殆 中论治学篇曰: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为人师矣。 礼记中庸篇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子张篇曰: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卫灵公篇曰: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杨树达曰:此章与上温故知新章义相表里。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言温故知新可以为师,《中论》引孔子语谓学与思可以为人师,说正相合也。 如今之大学生,在学校,学而不思,离开学校,思而不学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范氏曰:“攻,专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程子曰“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甚。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qīn)然入于其中矣。” 1、攻:一解,学习、研究,如攻书;二解,偏执一端 2、异端:一解,异端邪说;二解,另一端 礼记中庸篇曰: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礼记中庸篇曰: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中道而行

前后脉络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这几句话都是谈君子 2、君子温故知新,君子不器 3、君子先行其言 4、君子不偏私 5、君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6、君子中道而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音汝。由,孔子弟子,姓仲,字子路。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1、由:仲由。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少孔子九岁。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可谓具臣矣 。

二愣子子路,子路的几个特点: ①好学习: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又闻;子路终身诵之;孟子曾称赞他闻过则喜; ②脾气躁:性子直,不高兴就说,甚至顶撞孔子。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在陈绝粮,子路愠见;子行三军则谁与?;子路率尔而对曰;如斯而已乎;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③勇敢坚毅: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由也喭;行行如也,不得其死然;君子死,而冠不免; ④急公好义:愿車马,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无宿诺;片言可以折狱 ; ⑤事亲至孝:二十四孝之“仲由负米”,对孔子忠心耿耿,对国君忠心耿耿,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2、诲女知之乎? 诲:教诲;女:汝 知之乎:我教你的,你知道吗?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你知道的就说你知道,你不知道的就说你不知道 4、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呀! 另外二解 钱穆:由呀!我教你什么算知道吧!你知道你所知,又能同时知道你所不知,才算是知。 曾仕强:仲由!我教你的,你知道吗?可以跟他讲的就跟他讲,不可以跟他讲的,一定不跟他讲,就说不知。这是智慧。

重要启示 1、生命是有限的,一切都是有限的、相对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的认知是有限的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 隔行如隔山 造原子弹的与卖茶叶蛋的不是一回事 博士一定搞管理(当官)吗? 3、不懂不要装懂 自欺欺人、自误误人 不知是知之母 不懂的可以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子张学干禄。 子张,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干,求也。禄,仕者之奉也。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行寡之行,去声。吕氏曰:“疑者所未信,殆者所未安。”程子曰:“尤,罪自外至者也。悔,理自内出者也。”愚谓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殆者择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约。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辞。言此以救子张之失而进之也。程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颜闵则无此问矣。或疑如此亦有不得禄者,孔子盖曰耕也馁在其中,惟理可为者为之而已矣。”

1、子张:史记仲尼弟子传曰: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孔子晚年弟子,道貌岸然(褒义词)。 2、学干禄 干:求也。禄,仕者之奉也,俸禄。三星:福禄寿 子张想学为官之道,求仕之道,今之考公务员是也。 3、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闻:多听人家讲 阙:空缺,搁置,放置一旁 疑:有疑惑,不可信 慎言其余:其他不疑惑的也要慎言之,言语恰到好处 则寡尤:则少过错。寡,少;尤,罪过,由外来。

4、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多见:多看他人做。 阙殆:殆,危险,有不安之意,搁置有危疑、不安之事 慎行其余:其他不危殆的,也要谨慎的去做 则寡悔:则少后悔。诲,悔恨,由心生。 5、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其中了 易经·系辞上传: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重要启示 1、多闻多见是博学 2、阙疑阙殆是精择 3、慎言慎行是守之约 4、寡尤寡诲是践履之平实 5、做官、做人是一回事 前后脉络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下句解释上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多闻多见,阙疑阙殆,慎言慎行,寡尤寡诲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哀公,鲁君,名蒋。凡君问,皆称孔子对曰者,尊君也。错,舍置也。诸,众也。程子曰:“举错得义,则人心服。”谢氏曰:“好直而恶枉,天下之至情也。顺之则服,逆之则去,必然之理也。然或无道以照之,则以直为枉,以枉为直者多矣,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 1、哀公:鲁君,名蒋。哀,其谥。 2、何为则民服? 如何做才能是老百姓服从你呢? 当时三家执政已久,哀公颇不得意,故有此问。 3、孔子对曰 朱注:凡君问,皆称孔子对曰者,尊君也。

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举而用之 直:正直,刚直,公平,公正 枉:不正,弯曲,邪曲,奸佞 错诸:放之于某某之上。错,放置;诸,“之于”二字之合音字。 举直者而置之于枉者之上,民所以服。举枉者而置之于直者之上,民所以不服。此义仍用小人,惟当置于下位,受制于在上之君子,不得为恶,民不被害,亦服。 夫子尊贤容众 另一解 举正直之人用之,废置邪枉之人,则民服其上。

重要启示 1、人世间永远是美丑、善恶、邪正并存的 易经只有乾坤两卦为纯阳、纯阴,其余都是有阳有阴 阴阳相对,曲直互生 2、追求公正、秉公办事,是原则,必须的 绝对的公正是不存在的 3、君子尊贤而容众 前后脉络 上句:子张学干禄 本句:哀公问 下句:季康子问 都是谈为政之道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肥。庄,谓容貌端严也。临民以庄,则民敬于己。孝于亲,慈于众,则民忠于己。善者举之而不能者教之,则民有所劝而乐于为善。张敬夫曰:“此皆在我所当为,非为欲使民敬忠以劝而为之也。然能如是,则其应盖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1、季康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肥,谥康。 鲁卿三家,世袭专政,民心不服。 2、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敬:恭敬;忠:尽忠;劝:劝勉为善,努力;以:而 如何使民对上恭敬尽忠,并肯加倍的努力呀?

3、临之以庄则敬 临:上对下为临 庄:端庄,严肃,认真 君以庄严面临民众,则能使民敬君。 卫灵公篇曰: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 4、孝慈则忠 孝慈:孝者,孝其老,慈者,慈其幼 君以孝道教民,并能以慈待民,则能使民尽忠。 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5、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善:指德;能:指才 善者举之,不能者,教之,扶掖奖进,嘉善而矜不能

颜渊篇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重要启示 1、上行下效,人心感应 在上者讲德行,老百姓自然讲德行 2、无为而治 朱注:张敬夫曰:“此皆在我所当为,非为欲使民敬忠以劝而为之也。然能如是,则其应盖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定公初年,孔子不仕,故或人疑其不为政也。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书周书君陈篇。书云孝乎者,言书之言孝如此也。善兄弟曰友。书言君陈能孝于亲,友于兄弟,又能推广此心,以为一家之政。孔子引之,言如此,则是亦为政矣,何必居位乃为为政乎?盖孔子之不仕,有难以语或人者,故托此以告之,要之至理亦不外是。 1、或谓孔子曰 或:不定代词,有的人。有的人对孔子说 2、子奚不为政? 先生为何不出仕从政呀?为何不出来做官呢?

朱注:定公初年,孔子不仕,故或人疑其不为政也。 诸侯国不用孔子 或人以为,居位乃是为政。 3、书云 书:尚书,下两句见古文《尚书·君陈篇》 孔子引《书经》解答。 4、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孝乎,赞美孝道。惟孝,再加赞美。 友于兄弟,包注:善于兄弟。 孝啊!真是孝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5、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这三句是孔子讲的 一说,施于有政,是《书经》句

施于有政。包注:施,行也。所行有政道。此意是说,施行孝友,即有为政之道。 是亦为政。是,指施行孝友而言。行此孝友二者,亦是为政。 奚其为为政。皇《疏》:何用为官位乃是为政乎。 孔子答意,虽然不在官位,只要在家施行孝友,亦是为政。孝友是为政之本,除此之外,何事算是为政,故云:奚其为为政。 孔子为万世师表,做了比从政更伟大、更不朽的事情 前后脉络 1、本章谈为政,子张、哀公、季康子先后问政 2、有人反问孔子为何不从政,孔子以书经作答 3、孝悌乃人道根本,有人道才有政道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輗,五兮反。軏,音月。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輗,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軏,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车无此二者,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信:信用、信任,信心 人如果没有信用,我不知他能做得些什么! 2、大车无輗ní ,小车无軏yuè 包注:大车,牛车。小车,驷马车。 大车,笨重货车,小车,轻车,高级轿车。

据郑注及《说文》,大小车皆有辕,以为牛马引车之用。辕端接一横木,此横木在大车名为鬲gé,在小车名为衡。辕端与横木相接处,各凿圆孔相对,以金属物贯穿之,使辕端与横木能活动自如。此金属贯穿物,大车称为輗,小车称为軏,是大小车行动之关键。 《说文》段注引戴东原说:大车鬲以驾牛,小车衡以驾马。其关键则名輗軏。辕所以引车,必施輗軏然后行。信之在人,亦交接相持之关键。故孔子以輗軏喻信。 信者,通于心与心之间,紧密联系,又有活动的余地,正如车辆的輗軏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曰: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诗外传卷九曰: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前后脉络 强调为政须讲信用,否则寸步难行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陆氏曰:“也,一作乎。”王者易姓受命为一世。子张问自此以后,十世之事,可前知乎?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马氏曰:“所因,谓三纲五常。所损益,谓文质三统。”愚按: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谓:仁、义、礼、智、信。文质,谓: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三统,谓: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不过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而其已然之迹,今皆可见。

则自今以往,或有继周而王者,虽百世之远,所因所革,亦不过此,岂但十世而已乎!圣人所以知来者盖如此,非若后世谶纬术数之学也。胡氏曰“子张之问,盖欲知来,而圣人言其既往者以明之也。夫自修身以至于为天下,不可一日而无礼。天叙天秩,人所共由,礼之本也。商不能改乎夏,周不能改乎商,所谓天地之常经也。若乃制度文为,或太过则当损,或不足则当益,益之损之。与时宜之,而所因者不坏,是古今之通义也。因往推来,虽百世之远,不过如此而已矣。” 1、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十世以后的事情,可以预知吗? 子张刚才问学干禄,现在又有问题了!(预知未来) 十世:一世为一代,古称三十年为一世,十世当三百年 一说,一世为一个朝代。

2、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因:因袭 礼:典章礼制,泛指一切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等 损益:殷有天下,依于夏朝之礼制,有损有益;原有而不合时宜者,废之,谓之损;其为时需而原无有者,立之,谓之益。 殷代因袭于夏礼,有所损益的,现在仍可考而知 3、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周代因袭于殷礼,有所损益的,现在亦可考而知,将来有继周而起的,纵然(即使)有一百世之久,也是可以预知的。 孔子明确告知子张,未来是可以预知的! 为什么?

孔子懂了天道 易经系辞上传: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天道不会变,人伦、五常大道不会变,谓之经 典章礼制是形式,要因时而变,谓之权,但是权不离经 儒家的经权之道,掌握变与不变,百世可知也。 卫灵公篇曰: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前后脉络 为政讲到最后,告诉我们要知道变与不变,不可变的一定不变,否则会出问题,需要改变的一定变,否则一样出问题,不论如何变,总在不变的范围之内,所以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非其鬼,谓非其所当祭之鬼。谄,求媚也。 知而不为,是无勇也。 1、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鬼:礼记祭法:人死曰鬼 非其鬼,谓非其所当祭之鬼。非自己祖先,不当祭而祭之,是谄媚之举。 郑注:谄以求福。祭自己的祖先,是为报答祖先的恩德。诚心祭之,自可获福。如《礼记礼器篇》记孔子曰:“祭则受福。”但祭非其鬼,则是违礼谄求,何能求得。因为他人祖先有其自己的子孙,不需外人祭祀,亦不会福荫外人

2、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安国注:“义者所宜为也,而不能为,是无勇也。” 义:宜也,应当。 遇见义所当为之事而不为,即是无勇。 礼记曲礼: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前后脉络 1、为政以德 2、德是完成自己,感化他人,治理天下 3、光明正大 4、见义勇为

谢 谢 大 家 我的联系方式: 0791-7046581(办) 0791-7046941(传真) 0791-7046581(办) 0791-7046941(传真) 13979130989 scjzay@ecjtu.jx.cn 交大日新博客http://2008.ecjtu.net/?21021 330013江西、南昌、昌北开发区 双港东大道、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介绍几本学习《论语》的书 网上购书更方便、更丰富 当当网、卓越网、淘宝网 1、《学庸论语》(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论语》并参酌程树德集释本);大字拼音本;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作者:绍南文化编,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大字拼音本,晨读用的。 2、《论语别裁》南怀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普通读者的入门功夫,上下几千年尽在其中,百看不厌; 3、《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钱老夫子的毕生心血; 4、《论语讲义》李里著,广西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年轻的长衫先生讲的论语,深入浅出; 5、《四书藕溢解》(明)藕溢大师,网络上有,从佛法看儒门; 6、《论语心得》于丹著,中华书局,美女的心得,美丽的心得; 7、《论语别裁》(明)张居正讲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皇家读本; 8、《四书集注》(宋)朱熹集注,最权威,最精辟,最成体系,无出其右。 网上购书更方便、更丰富 当当网、卓越网、淘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