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選 盍各言爾志賞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Advertisements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學生作文的寫作方法 童詩的寫作技巧. 一、童詩的寫作型式 1 .童詩要分行(一句一行) 2 .童詩可以分段.
作文教學 ~ 1 、心智圖作文 2 、作文開頭技巧 3 、好書介紹 高雄市國教輔導團 / 林園國小 林彥佑 部落格 : 電話 :
論語精選 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論語」之 部. 前言﹕ 「論語」是孔子門人與其再傳弟子集成, 書中輯錄孔子的言行和一些孔子弟子的言 行。這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就其內容 而言,應列入子部﹔但後世逐漸重視,至唐 文宗時,被列入經書﹔宋朱熹又把它與「大 學」「中庸」 ( 禮記中的兩篇 ) 「孟子」合為 「四書」,甚至為其作注,成為官定的讀.
智慧中國人的語錄 論語. 序曲 一、金玉良言 孔子的智慧語錄輯結成《論語 》,成為炎黃子孫千百年來的箴言 ,而古今中外亦有許多名言佳句皆 可成為我們立身處世之標竿。下列 文句可作為同學參考,同學可多參 考名人傳記或其他資料,找出更多 的名言佳句。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論語》中的子路.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又聞。 《論語.公冶長》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 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 《 論語.雍也 》
子罕篇. 1. 顏淵感嘆:「仰之彌高,鑽之彌 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當中的 「之」指的是?這段話在讚嘆誰有 何表現? 2.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中的 「彌」意思是? ( 等同於「日久彌 新」的「彌」 )
2011年度 音樂科 五年級 我最喜愛的流行曲.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資優教育 人文課程 孔子/四科十哲/論語.
第十課 論語選.
第六課 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長沮、桀溺」章
☆論教育篇☆ PART 2 第三組 組員:王子苓(1).宣艾儒(8).陳思羽(15).陳軒蓉(16).潘亭伊(27).鄧欣柔(28)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中國的教育.
慈濟臺南區(市中)大愛媽媽說故事-協進國小二年級教案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石牌金頭腦 概數篇(可複選)加油哦!.
第十六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教學目的】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吴昌晖.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第六課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我摘下幸福的花瓣 一片一片地 給你們送來 希望 給你們送來幸福 與 無穷的快樂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欣賞有趣的薑餅屋.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在NS-2上模擬多個FTP連線,觀察頻寬的變化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使用者經驗設計 User Experience Design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牙齒的構造與功能 牙齒大發現.
學習單元:N6 數的性質 學習單位:N6-3 用短除法求H.C.F. 和 L.C.M. 學習重點 : 1. 複習因數分解法求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G-30-3 What開頭的感嘆句.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這是對比彩度配色嗎? 圖片來源:flickr 作者:likeyesterday
分辨詞性
陳 情 表.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幼稚園(機構) 簡介 參觀日期 作者群.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象形圖 製作者:周子傑老師.
達文西密碼 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 ) 作者:丹‧布朗(Dan Brown) 第八章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1-1 隨機的意義– P.1.
POWER POINT 簡報小工具 課程教授:楊淳皓 老師 學生姓名:連逸峻.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音樂學士 ※主修鋼琴: 師事: 林足芬、董學渝、林明慧…等多位老師 ※花蓮女中 ※國風國中 ※明義國小
動畫演示 Node規範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像是增加節點、刪除節點、讓節點做一些事、取得第n個節點等等
細胞.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Quiz1 繳交期限: 9/28(四).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107-2 國中部任意選修 看動畫學英語 授課教師 羅曉筠.
信息 永生系列 第四講 永生的過程 (2) 約翰福音 6:50-51 牟張大明姊妹.
人事室 白宏堯 主任 編輯╱主持 本校圖文大樓七樓 國際會議廳
~ 遠離危險關係 ~ 打不是情, 罵不是愛 !. 警 訊 警訊一. 旋風般的激烈開端 警訊二. 占有慾 警訊三. 極端情緒 警訊四. 歸罪他人 警訊五. 言語暴力 警訊六. 冷漠 警訊七. 過去和現在的暴行.
試行計畫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 黃笑冰.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The Heavenly Kingdom People’s View of Wealth Management
17.1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相關係數 判定係數:迴歸平方和除以總平方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論語選 盍各言爾志賞析

描寫技巧 (一)全文幾乎都是透過對話的形式呈現,而人物的對話則與其性情若合符節。 在對話中問句的密集出現,也使得文中人物的互動顯得非常緊密。場景的安排的交代亦頗具巧思:先以「侍坐」點出這是一個師生共話討論的場面;行文至半才看到「鼓瑟希」,讀者方大悟原來對話從一開始便是在音樂聲中進行的;最後以「三子者出,曾皙後」句交代對話者從五人變成二人。高明的描寫技巧,使本章讀起來像是一篇有趣的極短篇小說。

描寫技巧 (二)本篇生動而形象地記述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議論人生志趣的一次談話,反映了儒家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態度和方法。 從人物的對話和動作中,可以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活生生的形象。本文僅三百一十五個字,其中用於敘事、描繪人生情態的文字極少,而主要筆墨是師生之間的對話及人物的動作,使本文具有非同凡響的藝術效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孔子回應弟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 ★對於子路的「其言不讓」,孔子讚賞之餘,以「哂之」的方式點醒他。 ★對冉求則許以是治邦之幹才。 ★對公西華則盛讚「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 ★對曾皙則「喟然嘆曰:『吾與點也。』」頗有深獲於我心之感。 ★總結:子路想當軍事家,冉有想當政治家,公西華想當外交家。而曾點所要求是一種自在和樂的生活情調。這種自得無礙的快樂滋味,當然是令人嚮往了!

2.四子述志—從「子路率爾而對」至「吾與點也」為第二段 一、段落分析 前三個人孔子不作具體回答,意味深長,這就迫出了「夫子何哂由也」的具體提問。 這一提問引出了孔子的一段評語。 本文分三段.. 1.孔子問志—從開頭至「則何以哉?」 2.四子述志—從「子路率爾而對」至「吾與點也」為第二段 3.孔子評志—從「三子者出」至篇末為第三段

二、本文特色1:結構完整 本篇雖是語體散文,但結構完整,以孔子的啟發性講話開頭,又以孔子的評語作結。

二、本文特色2:人物性格分明 本篇沒有多少記敘、描寫,基本上是用對話來組成全文。 師生五人的談話,如同劇本、小說中的人物對話一樣,具有鮮明的個性。 每個人說的話就像給自己畫像,既表現了各自的不同性格,又表現了各自的身分和專長。。

三、全文的線索 「言志」兩字是全文的線索。 最後一段孔子的回答,點明了 全文的中心思想:「為國以禮」。 (四子述志都在不同程度上闡明了這一中心思想)。

四、中心思想:「為國以禮」。 子路雖然「其言不讓」,但把「知方」(懂禮知義)作為治國的主要方略。 冉求高度重視禮樂教化。 公西華所說的「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也是禮的體現。 而曾皙所描繪的理想生活更是形象化的禮樂之治。

五、問題與討論 Q1、文中可看出五人的個性為何? Q2:孔子說『吾與點也』,原因何在?

Q1、文中可看出五人的個性為何? 孔子: 循循善誘、親切和藹 子路: 坦率、自信。 冉求: 謹慎謙虛。 公西華: 謙遜而知禮。 曾皙: 從容、寧靜、悠然灑脫。

Q1、文中可看出五人的個性為何? 子路「率爾而對」。 孔子先問「求!爾何如?」才有冉有的回答,這符合他「退」的個性。 最小的公西華回答之前先說:「非曰能之,願學焉。」是身為晚輩極為客氣的口吻。

其他輔證資料: <<論語‧先進>> 「聞斯行諸?」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其他輔證資料: 子貢於家語中謂:「齊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儐相兩君之事,篤雅有節,是公西赤之行也」。 可知公西華是嚴謹有節的人,慎重而不踰矩,在本文的表現正符合這樣的性格。

孔門四科十哲

孔門四科十哲 孔子的學生據說有三千人,其中七十二人在學業上很有成就。 西元七二○年,唐玄宗開元八年,依國子司業之請,塑孔門四科高弟十人坐像於孔廟,配享先聖,曰十哲。

孔門弟子中造詣最高的十人被稱為孔門四科十哲 德行: 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 政事:冉有、子路 文學:子游、子夏。

孔子三千弟子 http://beianwuhan.blog.sohu.com/96791595.html

德行── 顏淵、閔子騫 http://www.confucius.gov.cn/kzwz/200403/pic/kmdz.htm http://stweb.jcjh.tp.edu.tw/chinese/1chinese/9/four.htm

德行──冉伯牛、仲弓

政事── 冉有、季路

言語──宰我、子貢

文學── 子游、子夏 子游 http://www.confucius.gov.cn/kzwz/200403/pic/kmdz.htm

孔門弟子─子路 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 春秋時魯之卞人,生於西元前五四二年,少孔子九歲 性好勇,孔子之「野哉,由也」,即謂仲由有剛猛不馴之氣勢。 子路曾屢從孔子遊歷,對孔子敬愛不已 曾為季氏宰,頗著政績,曾治衛之蒲邑,孔子三稱其善,南遊於楚,從車百乘,仍不忘事親時之粗食,孔子曾謂仲由之事親:「可謂生事盡力,死事盡哀者也」。 左傳》哀公十五年,衛國動亂,子路為衛人碎屍成肉醬。

孔門弟子─曾點 曾點是一位奮發進取之士,孟子曰:「如琴張、曾皙、牧皮,孔子之謂狂矣。」孔子曰:「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即為明證。曾點雖狂而性暴,孔子仍喜愛之。 曾點之子曾參即為儒門宗聖。據說,曾子於瓜田除草,不慎割斷瓜根,曾點大怒,用大棍將曾子打昏,倒於瓜田良久始甦,起而向父認罪,且回家鼓琴而歌。孔子聞之,要門人不准曾子再進門,曾子自思並無過失,孔子則以「小杖則待,大杖則走」提醒他勿陷父之不義,曾子聞之,遂拜見孔子以謝過。

孔門弟子─冉有 小孔子二十九歲,是孔子之及門弟子,性謙和,多才藝,尤擅政事。 冉求之才能,雖屢為孔子所讚賞,但有些作為,孔子亦隨時予以糾正。冉求之仕季氏,是季氏請孔子未果,始由冉求出仕。冉求為季孫氏家臣,替季氏聚斂,孔子以季氏已很富有,要學生們指責冉求之不是。 冉求非獨文治上有所表現,在武功上亦有可圈之處。

孔門弟子─公西華 據禮記所載,孔子之喪,公西赤治喪禮,其棺飾、葬祭、旌旗等,分採夏、商、周 三代之禮制,備三王之禮以尊之。 《孔子家語》謂:「齊莊而能肅,志通而好禮,儐相兩君之事,篤雅有節,是公西赤之行也」。是時人認為他已達於「經禮三百,威儀三千」。 據禮記所載,孔子之喪,公西赤治喪禮,其棺飾、葬祭、旌旗等,分採夏、商、周 三代之禮制,備三王之禮以尊之。 今人尚親子關係如朋友,或始創於公西赤,據漢淮南王劉安所撰之淮南子載:「公西華之養親也,若與朋友處,曾參之養親也,若事嚴主烈君,其養一也」。

Q2:孔子說『吾與點也』,原因何在? 因為曾皙所描繪的是以禮樂治理的「太平社會的縮影」,與孔子的「風清俗美、人民安樂」政治理想正好相符。

Q3:孔子既然認同曾曾點的說法,為何又會大嘆一口氣呢? 內容:這是一種對於自然與人文之美的無限嚮往。之前三子所言只在事功,而「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則是一種大適融然的物我合一境界。 境界:曾皙所言也是一種天理流行、充滿的聖人之世。人處其中,但見動靜從容,胸次悠然,自然表現優雅的儒者氣象。 想到當時世局的混亂,孔子不免要長嘆了。

曾點所言誘人的春遊圖景,可能是一狂士的浪漫遐想,也可能是對太平盛世的憧憬,而在孔子經過周遊列國的艱辛與挫折後,也曾有「浮海、居夷」的想法,頓聞此言,不禁又勾起其老安、友信、少懷清平之世的渴望,故嘆息而深許之。

Q3:孔子既然認同曾曾點的說法,為何又會大嘆一口氣呢? 看到現實和理想的距離: 所有的對話結束在對冉有與公西華的肯定上,並未再對曾皙的志向多言,應微有提醒曾皙注意勿過於高蹈,以致忘懷儒家淑世責任的意味

Q5、請你談一談孔子師生之間相處的氣氛? 藉侍坐的機會,啟發弟子們暢談志趣,以達相互砥礪、學習的效果,無拘無束,或問或答,或隨想隨談,氣氛融洽,感情真切。 又因了解弟子們的性向,所以隨機點化,不是扮演著老師唱獨角戲的戲碼。

Q5、說說自己的志向與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