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脂类化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科普中心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健康大课堂. 主讲人: 林亭 “ 饮食新概念 ” 科普讲座 饮 食 与 健 康饮 食 与 健 康.
Advertisements

貳、脂質 (Lipid) ( 一 ) 皆源自於動植物內的脂肪組織,是一種羧酸 酯,由碳 (C) 、氫 (H) 、氧 (O) 三種元素所組 成。 ( 二 ) 脂肪( Fat ) : 在室溫下呈固態者,如 豬油、 牛脂、羊油、奶油、乳酪等。 ( 三 ) 油質 (Oil): 在室溫下呈液態者,如黃豆油、 玉米油.
“ 油 ” 的生物概念 脂类 脂肪 类脂 脂类 脂肪:甘油三脂 类脂:磷脂、糖脂、类固醇 脂类的分类.
第二十八章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脂肪的生理功能 生物膜的结构组分:磷脂、糖脂 糖蛋白的膜定位 储能物质、燃料分子(氧化时每克可释放 出 38.9 kJ 的能量,每克糖和蛋白质氧化时 释放的能量仅分别为 17.2 kJ 和 23.4 kJ 。) 信号传导:激素、胞内信使.
第 29 章 脂类的生物合成. 甘油的合成 脂肪酸的合成 二者分别转变为 3— 磷酸甘油和脂酰 CoA 后的连接.
1 脂类的营养. 2 国宴菜肴之一:鸡汤白菜 3 国宴菜肴之一: 鸭肉红枣炖板栗 国宴菜肴之一: 鸭肉红枣炖板栗.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三节 脂 质 本节点睛 一、脂质的功能 二、脂质的分类与组成 三、脂肪的营养价值 四、脂肪在食品加工中的变化 五、脂肪的摄入量和食物来源
烹饪营养学 食品工程学院 烹饪管理系 李超
第二章 脂 类.
脂类分类 脂 油 蜡 单脂 脂类 磷脂 糖脂 复脂 固醇.
第五章 功能性油脂 吉林大学 功能性食品教学团队.
生命期与营养.
脂 类 生命体的储能物质.
脂 类.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二节 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 五 章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id.
第九章 脂类代谢 本章主要介绍脂类(主要是脂肪)物质在生物体的分解及合成代谢。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脂肪酸在生物体内的氧化分解途径—β-氧化和从头合成途径,了解脂类物质的功能和其他的氧化分解途径。 思考 脂类代谢 返回.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 合理膳食 适量运动 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第二章 脂类和生物膜 第一节 脂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多样性 第二节 脂肪酸 第三节 三脂酰甘油和蜡 第四节 酸败与脂质过氧化
第六章 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第五章 脂 类 代 谢 Lipid Metabolism
维生素A结构和性质、鉴别试验.
脂类生物化学 (Lipids and Lipid Biochemistry)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脂质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
29 脂类的生物合成.
第五章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第十章 脂类代谢 10.1 概述 10.2 三脂酰甘油代谢 10.3 类 脂 10.4 血浆脂蛋白代谢 10.5 脂类代谢的紊乱.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第八章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
Chapter 6 Lipid Metabolism 第六章 脂 类 代 谢.
第28章 脂肪的分解代谢.
第三章 能量与营养素 3.1 能量 3.2 碳水化合物 3.3 脂类 3.4 蛋白质 3.5 维生素 3.6 矿物质 3.7 膳食纤维
第2章 脂质.
第十一章 脂类 脂类包括油脂和类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是一类含有不同官能团,结构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生物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于质。
第二章 脂类 Lipids 重点:磷脂、糖脂 一、 脂类的概念
第七章 三萜以及苷类 定义 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指基本骨架,不包括糖),可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 分类 从结构上分两大类: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存在形式:游离形式(苷元) 苷的形式(与糖结合)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一节 葡萄糖、蔗糖.
第 五 章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id.
第十章 脂类代谢 返回目录.
第28章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及磷脂的分解.
第三节 脂类代谢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 物理性质:难溶于水而易溶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第 五 章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id.
生命的物质基础.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类脂 ——重要的生物大分子之一 类脂是生物体内形形色色脂溶性分子的总称,除作为细胞膜的组分和能量的储备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各类信息传递的分子,对这些分子还有所不知,尤其对许多超微量的、不稳定的生物机体中现场合成的脂类分子还知之甚少,而对它们与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则更是化学家面临的新课题。
Lipids and Lipid Biochemistry
Metabolic Interrelationships
第十一章 脂类代谢.
第 八 章 脂 类 代 谢.
第二章 脂 质 引 言 脂肪酸 三酰甘油和蜡 脂质过氧化作用 磷酯 糖脂 萜和类固醇 脂蛋白.
第 五 章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id.
第 五 章 脂 类 代 谢 Metabolism of Lipid.
第五章 脂类代谢 (Lipid Metabolism)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 八 章 脂 类 代 谢.
第五章 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类脂 脂肪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赵 晶.
第 2 章 脂质. 一、引言 (一)定义 由脂肪酸和醇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脂肪酸:多为 4 碳以上长链一元羧酸。 醇:甘油,鞘氨醇,高级一元醇或固醇.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代谢组学技术及应用新策略简介 代谢组学平台 刘慧颖.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脂类化学

第一节 脂类概念 一、脂类物质概念: 脂类是是生物体中的重要有机物,其共同点是不溶于水,只溶于苯、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大多数脂质的化学本质是脂肪酸和醇形成的酯及其衍生物。 二、脂类物质的分类: (一)按其化学组成分 (二)按其生物学功能分 三、脂质的生物功能

按脂类化学组成分 简单脂质:由脂肪酸和醇(甘油或长链醇)形成 的脂。如三酰甘油和蜡 复合脂质:除了脂肪酸和醇之外,还含有磷酸、 胆碱、糖等。如磷脂、糖脂等。 衍生脂质:由前两类衍生而来,并具有脂质一般性 质的物质。如长链脂肪酸、萜类、类固 醇、脂蛋白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按其生物学功能分 储存脂质:三酰甘油和蜡 结构脂质:即膜脂,包括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活性脂质:脂溶性萜类维生素,类固醇激素, 前列腺素、泛醌等。 返回

脂质的生物功能 生物膜的结构组分 是碳及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作为溶剂溶解一些维生素及激素 是其他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 保护机体表面以防止感染及水分的过度丢失 作为缓冲屏障以防止热、电及机械冲击 参与细胞识别,是与免疫有关的细胞表面物质

是由一条4~36个碳的烃链和一个末端羧基组成的有机物。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如18:0,18:1(9) 第二节 简单脂质 o CH2-O-C-R1 CH-O-C-R2 CH2-O-C-R3 一、三酰甘油 二、脂肪酸(FA) 1、结构、命名与简写符号P67 是由一条4~36个碳的烃链和一个末端羧基组成的有机物。分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如18:0,18:1(9) 碳原子编号从羧基端到到甲基端。

2、天然脂肪酸的结构特点 (1)一般为偶数碳原子,碳骨架长度4-36,常见 12-24,一般不分支。 (2)绝大多数不饱和脂肪酸中的双键为顺式结构。 (3)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有一定的规律性。 (4) 动物脂肪酸大多饱和的,植物中不饱和脂肪酸 多。 哺乳动物和人体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

(2)亚油酸和亚麻酸属于两个不同的多不饱和 脂肪酸(PUFA)家族 (1)必需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 (2)亚油酸和亚麻酸属于两个不同的多不饱和 脂肪酸(PUFA)家族 ω-6系列:指第一个双键离甲基末端6个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是ω-6家族的原初成员,人和哺乳动物体内 能转变为γ-亚麻酸并继续延长为花生四烯酸。(与生物膜结构、功能密切相关) ω-3系列:指第一个双键离甲基末端3个碳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α-亚麻酸ω-3家族的原初成员,人体内转变为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与视网膜和大脑皮层功能密切相关,DHA俗称脑黄金。)

人体内ω-6和 ω-3PUFA不能相互转变,研究表明: (1) ω-6PUFA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ω-3PUFA能显著降低甘油三酯。 (2)膳食中缺乏ω-6PUFA,导致皮肤病变。缺乏ω-3PUFA将导致神经和视觉疑难症和心脏疾病。 ω-6和 ω-3PUFA的来源: 参见三版P88-91 ω-6PUFA 亚油酸: 植物油(大豆、棉籽、芝麻、花生、玉米胚、葵花籽等) γ-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肉类、玉米胚油或体内由亚油酸合成。 ω-3PUFA α-亚麻酸: 油脂(大豆、胡桃、芝麻、小麦胚、油菜籽等) EPA和DHA: 人乳,海洋动物(鱼、贝类、甲壳类)或体内由 α-亚麻酸合成

三、脂肪酸与甘油三酯的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1、溶解度:脂肪酸烃链越长,水中溶解度越低。短链 脂肪酸(<10个碳)略溶于水。甘油三酯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2、熔点:不饱和脂肪酸比相同链长的饱和脂肪酸熔点低; 相同饱和度的脂肪酸链越长,熔点越高。 甘油三酯只有大概范围,与其脂肪酸组成有关。 3、其他:无色、无味 、密度小于1等

(二)三酰甘油的化学性质 o (1)水解作用:酸、碱、脂肪酶都可催化水解。 皂化作用:油脂的碱水解。 H2C-O-C-R1 H2C-O-C-R3 HC-O-C-R2 甘油三酯的结构示意图 (1)水解作用:酸、碱、脂肪酶都可催化水解。 皂化作用:油脂的碱水解。 皂化值:皂化1g油脂所需KOH的mg数。是油脂平均相对分子量和油脂中脂肪酸平均链长的量度。(会有关的计算)

皂化值的大小反映了油脂平均分子量的大小。 水解与皂化: +3KOH 甘油+ R1COOK R2COOK R3COOK o CH2-O-C-R1 CH-O-C-R2 CH2-O-C-R3 Mr 3×56 皂化值/1000 1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1×3×56×1000/SV 皂化值的大小反映了油脂平均分子量的大小。

碘值的大小反映了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2) 氢化与卤化 氢化:在Ni的催化下,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与氢 发生的加成反应。用于制造人造黄油。 卤化: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与溴或碘发生的加成 反应。吸收卤素的量反映了不饱和键的多少。 碘值(价):指100g油脂卤化时所能吸收碘的质量(g) 碘值的大小反映了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3)酸败和自动氧化 H -C=C- H H -C-C- O O 自动氧化 酸价: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的毫克数。  H H  自动氧化 -C-C-  O O H 酸价:中和1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的毫克数。 过氧化值: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与碘化氢反应而析出游离的碘,再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以100g油脂析出碘的克数来表示。

影响油脂自动氧化的因素 (1)油脂的脂肪酸组成 (2)温度 (3)氧气 (4)某些金属离子 (5)光线和射线 不饱和脂肪酸越多,越容易发生自动氧化。 思考:为什么家用猪油比花生油更易变“哈喇”? 因为天然植物油脂中溶有维生素E,起抗氧化作用。 (2)温度 (3)氧气 (4)某些金属离子 (5)光线和射线

人体内自动氧化的问题 (1)生物膜是生命系统中最容易发生脂质过氧化的场所 因为它具备脂质过氧化的两个必要条件: 氧气,多不饱和脂肪酸 (2)脂质过氧化对机体造成的损害 脂质过氧化的中间产物可引起蛋白质聚合,交联,从而限制了膜蛋白的运动性,不饱和脂肪酸的减少,膜脂的流动性降低,必然导致膜功能异常。 老年斑:脂褐素+黑色素,脂褐素由氧化了的不饱和脂质、蛋白质及其他细胞降解物聚合而成。脂褐素影响RNA代谢,使细胞萎缩和死亡。 (3)抗氧化剂的保护作用: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维生素E,维生素C等

第三节 复杂脂质 磷脂: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鞘脂:包括鞘磷脂和鞘糖脂。 甘油磷脂是第一大类膜脂,鞘脂第二大类膜脂

(一)甘油磷脂的结构 o 非极性尾部 HO H Sn -3-磷酸甘油 极性头部 甘油磷脂结构通式 Sn -3-磷脂酸 H2C—O—C—R1 R2—C—O—CH o H2C—O—P—OH H2C—O—C—R1 OH Sn -3-磷脂酸

常见甘油磷脂的极性头部和其净电荷(pH=7) 磷脂酰甘油 肌醇 甘油 丝氨酸 胆碱 胆胺 甘油磷脂名称 HO-X的名称 —X的结构 极性头基净电荷 磷脂酸 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肌醇 心磷脂 H - 1 —— H H

1、溶解性: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一般不溶于丙酮。 (二)甘油磷脂的一般性质 1、溶解性: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一般不溶于丙酮。 2、磷脂是两亲脂质,可做乳化剂,在水中能形成双分 子层微囊。 3、磷脂的水解: (1)被碱水解 (2)被酸水解 (3)被专一性磷脂酶水解

甘油磷脂在弱碱、强碱和酸的条件下水解 (1)弱碱水解产物: 脂肪酸盐和甘油-3-磷酰醇 (2)强碱水解产物: 弱、强碱 酸 强碱 (2)强碱水解产物: 脂肪酸盐、醇(X-OH)和甘油-3-磷酸 (3)酸:水解磷酸与甘油之间的酯键。

磷脂酶A1,A2,C,D:专一性水解甘油磷脂的 酯键和磷酸二酯键 磷脂酶 A1(B1) 磷脂酶 A2(B2) 磷脂酶 C 磷脂酶 D 磷脂酶B被认为是磷脂酶A1及A2的混合物。 溶血磷酸甘油酯(或溶血磷脂): 只含一个脂肪酸的甘油磷脂。能溶 解细胞膜。

鞘脂:不含甘油成分;是由长链的鞘氨醇、脂肪酸、极性头基(磷酸、胆碱等)组成的脂类 (三)鞘脂 鞘脂:不含甘油成分;是由长链的鞘氨醇、脂肪酸、极性头基(磷酸、胆碱等)组成的脂类 鞘氨醇 极性头基 脂肪酸 神经酰胺:由脂肪酸与鞘氨醇的氨基连接而成。是所 有鞘脂(鞘磷脂,鞘糖脂)的结构母体。

鞘磷脂的极性头基通过磷酸二酯键与神经酰胺相连。 1、鞘磷脂 胆碱鞘磷脂 鞘磷脂的极性头基通过磷酸二酯键与神经酰胺相连。 胆碱鞘磷脂、胆胺鞘磷脂与甘油磷脂一起归于磷脂,是组成膜结构的主要成分。

2、鞘糖脂:神经酰胺的1位羟基被糖基化形成β-糖苷 化合物,不含磷酸成分。分布膜外表面。 2、鞘糖脂:神经酰胺的1位羟基被糖基化形成β-糖苷 化合物,不含磷酸成分。分布膜外表面。 1 2 3 β-糖苷键 HO OH H 半乳糖基神经酰胺(Galβ1→1Cer) 脑苷脂 葡萄糖基神经酰胺(Glcβ1→1Cer)

乳糖基神经酰胺(Galβ1→4Glcβ1→1Cer ) 极性头基 H 1 2 3 乳糖基神经酰胺(Galβ1→4Glcβ1→1Cer ) 疏水尾 神经节苷脂: ( Galβ1→3GalNAcβ1 →4 Galβ1 →4 Glcβ1→1Cer ) 3 2 αSia ↑

一般不含脂肪酸,属于不可皂化脂质或活性脂质 第四节 萜和类固醇 一般不含脂肪酸,属于不可皂化脂质或活性脂质 1、萜:其碳骨架可看成是由两个或多个异戊二烯单位 连接而成。如类胡萝卜素,泛醌等。 2、类固醇: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极性头基 角甲基 甾核 烷烃侧链 如:胆固醇 的结构 也是两亲分子。

化学结构 胆固醇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参与膜的组成,对膜中脂质的物理状态有调节作用 转化为维生素D3 转化为胆酸和胆汁酸盐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9 12 13 14 15 16 17 18 20 11 21 22 24 25 23 26 27 参与膜的组成,对膜中脂质的物理状态有调节作用 转化为维生素D3 转化为胆酸和胆汁酸盐 转化为激素(如性激素) 血中脂蛋白复合体的成分之一

第四章 脂类化学习题 一、填空 1、下列简写符号 16:0 , 18:0, 18:1(9),18:2(9,12) 第四章 脂类化学习题 一、填空 1、下列简写符号 16:0 , 18:0, 18:1(9),18:2(9,12) 分别代表的脂肪酸是——,——,——,——。 2、哺乳动物和人体不能合成的脂肪酸是——和——,称为必需 脂肪酸。 3、能够形成脂双层的脂类是———。 4、脑磷脂在磷脂酶D的作用下,得到的产物是——和——。 二、问答 1、皂化价、酸价、碘价的大小分别能反映脂肪的什么性质? 2、甘油磷脂有怎样的结构特点? 3、简述胆固醇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4、写出磷脂酰胆碱的结构通式,指出磷脂酶A1,A2,C,D:的专一 性水解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