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第二節 冷戰時期的世界. 冷戰初期的世界 ( 一 ) 冷戰時代的來臨 1. 形成背景: 二次大戰後期,蘇聯共黨勢力大肆擴張 2. 美國的因應措施 A. 協助歐洲經濟復甦-馬歇爾計劃 (1947) B. 採圍堵政策:組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1950 年,簡稱 NATO (軍事同盟組織)圍堵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Advertisements

學習重點: 1. 國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和形 式如何? 2. 北伐的經過如何? 3. 國民黨內部及其與共產黨的 關係出現了怎樣的變化? 4. 國共分裂後共產黨採取甚 麼策略應付國民黨?
1 第二章 第二節 聯俄容共的政策 時代背景 原由及考量 與反對及埋疑慮 影響與矛盾. 2 前言 國民黨的躍動貫穿了一部 中國現代史,國共之爭, 支配了現代中國人的命運 ……
1920 陳獨秀等人於上海籌組中國共產黨 1921 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1923 孫中山開始聯俄容共,重組國民黨 1924 創立黃埔軍校 1925 孫中山逝世 1926 蔣介石北伐 1927 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
商業溝通:專業與效率的表達.溫玲玉 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 14 章 衝突管理 授課教師:. 2 學習目標 了解衝突的內涵及重要性 列舉產生人際衝突的因素 了解衝突管理的模式 說明如何解決衝突,增進雙方的人際關係 學習建設性衝突,做好良好的衝突管理.
國民革命軍北伐 北伐的背景 軍閥各據一方 袁世凱死後,軍閥割據混戰,國家四分五裂。 1926 年,兩系三派形成鼎足之勢,役此對立。 兩系三派軍閥 直系吳佩孚 佔據華中 直系孫傳芳 盤踞東南 奉系張作霖 割據東北.
第六課.
大陸小黨的政治參與 高永光老師 上課使用 Classroom Only.
毛澤東時代的 社會主義現代化.
2. 國家的政治體制 1.
第四章 第六章 第六章 中共的崛起與發展 History 第一節 國共合作與對抗 第二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第五課.
分題二 中國的現代化與轉變 第 3 章 早期的現代化努力 專題 1:南京政府推行 現代化的努力.
民初政局 共和制下的集權嘗試.
第一篇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三章 戰後復員與國共內戰.
天災人禍 年年有 1949年以來 「逢九之年」的災難 有許多是百年一見的災難 也有些是充滿傳奇的災難 與你一起來見證 「逢九必災」的世紀災難.
香港與內地的關係 主要貿易夥伴 香港 – 西方技術、轉口貿易市場 中國 – 食物、工業原料、工業產品 緊密資金流通
高中歷史 第四冊 4-1.
第一節 危機的定義、特性及危機處理的決策模式
國內利率之變動 3.25% % 2.036% 年利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冷戰的發展 歐洲 亞洲 後史太林時代 中美蘇關係緩和 冷戰結束 以後.
第 3 章 戰間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亞洲的民族復興運動 蘇聯共產政權的成立 經濟大恐慌 軍國主義的擴張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聯合國的成立.
主題:「抗日戰爭前後」的歷史人物與社會面貌 國共內戰時期( )的服飾、 政治、經濟、社會民生
有多少人還知道….
第十章戰後及現代的台灣(上).
第五章 中華民國的建立與發展 第一節 革命與建國 第二節 新文化與新思潮 第三節 從中原到臺灣.
第九章 戰後臺灣的政治、外交的演變 第一節 臺灣接收與中華民國政府遷臺.
學習重點: 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及華北 中國全面抗日 抗戰勝利後中國的國際關係
第一章 國共第一次合作     (1924至1927年) 第二章 國共十年武裝對立     (1927至1937年) 第三章 國共第二次合作     (1937至1945年)
課 題 八 戰後國共關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認識國共政治協商的概況 2)認識國共內戰的概略經過及結果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波斯灣戰爭. 波斯灣戰爭 緒 論 從兩次波斯灣戰爭到伊拉克內戰 緒 論 波斯灣地區已成火藥庫 恐怖組織大肆擴張 高科技武器的發展與運用 回教世界反美反西方情緒 迅速擴散.
全民國防教育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國防部.
第六章 共產中國與兩岸關係 第一節 共 產 革 命.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類別圖 方塊 (bricks) 背景 (bg) 技能 (skill) 位置 圖片 產生 移動 掉落 位置 圖片 儲存 消除 畫出 規則 效果
社會主義的發展 工業革命 資本主義社會 社會主義的改革 烏托邦的社會主義 激進的馬克思主義 代表 主張 著作 主張 行動 《共產黨宣言》
談判藝術與哲學-藉周恩來談判風格觀察 洪孟啟 教授.
戰敗 與 帝國覆亡 姓名:楊陳正廷 學號:
國際金融專題 亞太國家的股價和匯率之間的共整合關係 林秉毅 授課教師 :楊奕農老師.
蘇格--美國對華政策與台灣問題 第六~八章
中國國民黨黨歌 課題二 國共分合 國共第一次合作 國共分裂與十年對立 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 《探索中國史》5 乙部 課題二 國共分合.
第十三章 從中原到臺灣 第一節 革命之再起與國民政府 第二節 抗日戰爭與國共內戰
柬埔寨 U 王詩惠.
吳羽婷 森林系.
國際衝突與軍事力量 政治大學外交系系主任 李 明 教授.
不對稱衝突的概念 冷戰之後的世界 從革命到轉型 實際計畫的發展 檢討與反思 第十二週 當代議題(1)不對稱衝突與軍事轉型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研習目的:希望透過這次研習,來認識「自由神像」的由來和發掘自由神像對美國人的重要性。從中對「自由神像」的認識加深。
班級:財金二丙 學號:4A 姓名:廖偉伶 教師:陳曉蓉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分題一 主要衝突與和平的訴求 第 2 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衝突及為和平所作的努力 冷戰緩和 ( 年)
(著名戰役 Famous Battles) Random Slide Show Menu
從歷史與行銷的角度看 台北市長選舉的新突破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Connecting to advertisement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第四章 世界霸權的爭奪 第一節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 世界秩序的重整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國際金融體系 指導老師:陳曉蓉 4A 陳怡如.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中共政治 潘兆民  東海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在羅馬的日子.
P106.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1.
德 育 年級:一年級.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內容重點 大躍進運動前的中國 大躍進運動 三面紅旗 毛澤東《十年總結》 文革前的政治形勢.
Application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國共內戰

遠因 首先,國、共兩黨之建國思想與主義迥然不同。國民黨奉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其政治制度理想以美、英等為藍圖。共產黨則信仰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實現共產為其最終目標。由於主義各殊,因而北伐末期已各自分道揚鑣,後雖因民族危亡而再度合作抗日,一旦抗戰勝利,遂頓成水火之勢。

其次是雙方積怨極深。自1927年國民黨「清黨」起,國、共兩黨已進行了長達十年之內戰。國民黨以優勢之兵力對共產黨的「蘇區」實行五次圍攻,迫使共產黨勢力輾轉遷徙至陝北,損失至慘。抗戰中,迫於民族大義,兩黨雖一度合作抗日,然彼此磨擦亦時有發生。抗戰勝利後,兩黨的武裝衝突愈演愈烈,終於釀成大規模之內戰。

近因 日本一投降,國、共兩黨在受降問題上便發生嚴重對立。雙方爭奪敵軍之裝備、爭管日本撤守之地區,乃為增強己方之實力,進而消滅對方並控制全國之政權。在和談之背後,彼此均枕戈待旦,一場內戰浩劫實無可避免。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分成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世界」和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世界」兩大陣營。美國對國民黨進行了大量的軍事援助,而蘇聯亦將收繳的日本武裝接濟共產黨在東北等地的軍隊。因此,國共內戰也是二次大戰後「自由世界」和「共產世界」兩大陣營之間的爭奪戰。

國共和談 重慶和談(1945年): 抗戰期間的國共衝突,因受降問題和日本投降,雙方搶奪勝利成果而激發起來。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為便於解決中共之間的歧見,遂於1945年電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到重慶,共商國是。 但主要因為美國不想打破亞洲勢力均衡

經過: 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在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之陪同下,自延安飛抵重慶,雙方舉行直接談判,經四十多天的會商,於10月10日發表了「雙十協言」,其內容重點為: 1/ 和平建國,避免內戰; 2/ 政治民主,召開政協; 3/ 整編軍隊,統一軍令。

3. 結果: 和談失敗: 由於國共雙方邊談邊打,毫無誠意, 未能真正消除歧見,

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 1. 背景: 1/ 和談失敗: 由於重慶和談未能解決國、共之間長期以來之糾紛,故美國復派特使馬歇爾來華,欲以和平民主達成中國之統一。  

2. 經過: 1946年1月,於重慶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國共雙方簽訂了「關於停止國內戰爭的協定」

3. 結果: 此次會議,國、共雙方幾經爭持,終能獲得協議,可惜之後因各地的軍事衝突而無法實行。

國共全面內戰爆發之經過 1/ 進佔延安 2/ 三大戰役 遼瀋戰役國軍於此役前後犧牲三十萬餘人。 淮海戰役國軍殲滅近二十萬人 1/ 進佔延安 2/ 三大戰役 遼瀋戰役國軍於此役前後犧牲三十萬餘人。 淮海戰役國軍殲滅近二十萬人 平津戰役政府軍共損失五十多萬人。 三大戰役結束後,政府軍的精銳部隊幾乎全被殲滅,共軍則已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

國民黨失敗之原因 士氣不振: 八年抗戰剛結束,國、共雙方內戰又起,國軍俱抱厭戰心理,加上通貨膨脹,軍隊待遇惡劣,故士氣不振

金融紊亂: 八年抗戰期間,國府因軍費龐大,故大量印發法幣鈔票,引致通貨膨脹;戰後又發行金圓券,通令全國人民盡將家藏黃金兌換,以致怨聲載道。

黨內分裂: 共軍節節勝利,國民黨內部意見分歧。如李宗仁、白崇禧公開主和,一些地方官員則通電要蔣介石下野。其後,國民政府有不少重要官員及地方首長,亦紛紛投向中共

共產黨成功之原因 人民支持: 共產主義強調反帝國主義,加上共產黨善於宣傳,提出土地改革,減息減租,故得民心。 接收武裝: 日本投降後,蘇聯將所俘獲得的六十萬關東軍武器裝備,悉數移交共軍接收,並恢復日軍遺下的東北軍火工業,以供應共軍之需要,使共軍的軍備大增。

戰略優越: 國民黨自恃軍事優勢,對共產黨基地盲目進攻,損耗了大量軍力;共產黨則採取優越戰略,利用游擊戰術,化整為零,重點出擊進而包圍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