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概念 (Definition)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又称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自 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机.
血栓与止血检测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一、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 (一)血管壁的作用 (二)血小板的作用  (三)凝血因子的作用 (四)抗凝血系统的作用 (五)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作用  (六)血液流变学改变.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 黄晓明 陈嘉林. 人的止血机制 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Blood_clot.swf.
血液与造血系统疾病 南方医院血液科 李小芳 出血性疾病 概述 过敏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白血病 概述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出血性疾病概述 ( haemorrhage diseases). 【定义】 出血性疾病是止血功能障碍所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全 身多部位出血。 出血性疾病是止血功能障碍所致 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为 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常表现为全 身多部位出血。
止血与凝血功能检查 Tests for the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coagulation 诊断教研室 诊断教研室.
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3 第一节 概述 l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 皮肤、粘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 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病。
第二十五章 血液与造血系统药物. Ⅹ Ⅹ a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 纤溶酶原激活物 ( + ) 凝 血凝 血凝 血凝 血 纤 溶,抗凝 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纤溶酶原 激活物 血栓形成 ( Ca 2+ ) 血栓溶解.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了解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了解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能解释 ITP 、 DIC 的概念。 能解释 ITP 、 DIC 的概念。 熟悉 ITP 的病因、掌握 ITP 的临床分型及各 型的主要特点,首选治疗药物及其不良反 应。 熟悉 ITP 的病因、掌握 ITP 的临床分型及各.
出血性疾病 浙二医院血液内科. 概 述 定义: 由于止血机制 ( 包括血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纤溶功能和抗凝等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创伤后 出血不止,称为出血性疾病。 出血性疾病可分为: 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出血性疾病概论. 目 录 定义 正常止血、凝血机制 分类 诊断 治疗 定 义 由于止血机制(包括血 管、血小板、凝血因子 ) 异常引起的自发性出血 或创伤后出血不止,称 为出血性疾病。
专题复习 --- 走进名著 亲近经典 读完《鲁滨孙漂流记》这本精彩的小说 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 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 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 神,实现了自己航海的梦想。 我仿佛看到轮船甲板上站着这样的一 个人:他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 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血液系统疾病 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护理 一、贫血 贫血是血液系统最常见的症状 【护理评估】 (一)病史 贫血发生的速度、贫血的程度 (二)身体评估 评估主要体征,包括皮肤 甲床、粘膜是否苍白、血压的改变、肝 脾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三)心理 - 社会资料 (四)辅助检查.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系统的药物 Drugs Affecting Blood  Thrombosis  Platelet inhibitor  Anticoagulants  Thrombolytic agents  Treatment of Bleeding  Treatment of Anemia.
骨 髓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第四篇 实验诊断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泰山医学院临床学院 诊断学教研室 周丽.
出凝血筛选试验及其临床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 苏薇.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出凝血监测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重症医学系.
第 十 六 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内容纲要: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止血与血栓系统的平衡 凝血因子 血小板 纤溶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第十一章:血液 (blood-system).
血栓与止血检查.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肺结核.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具有抗血栓作用的酶抑制剂 血栓形成的三个因素: 1)血管壁改变 2)血液成分改变 3)血流改变.
第二章 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 第一节 概述 出血(bleeding) 止血(hemostasis)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
血液凝固调节系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 胡翊群.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血液科 徐建民.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临床医学五年制 实验诊断学 艾 清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一节 临床症状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张义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 D I C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张东华 学时数:0.5学时.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血栓与止血检测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 仁济医院血液科 陈芳源
出血性疾病概述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Overview [haiˈdrɔlisis ] 1. 轮流地, 交替地 [ɔ:l,tə:nitli] 电.
第十四章 血液的生物化学 Hemal Biochemistry.
抗血栓药.
凝血与凝血异常疾病.
第二节、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 丙型血友病.
血 友 病 (hemophilia)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肿瘤中心血液科 高素君.
甲型血友病.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第三章 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查.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血栓形成及其治疗 进展 周浦医院心内科 张湘.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出 血 性 疾 病 概 述 中山二院血液内科 李益清.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王明山 凝血特殊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王明山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如何寫工程計畫書 臺北市童軍會考驗委員會 高級考驗營 版.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讲授目的和要求 1、熟悉出血性疾病诊断、治疗原则 2、了解出血性疾病的分类

讲授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标准 治疗

概 述 因止血机制缺陷或异常而引起的以自发性出血或轻度损伤后过度出血为特征的疾病 图示 皮肤、粘膜出血

正常止血、凝血、抗凝血及纤溶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 正常凝血机制 抗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正常止血机制 1.血管因素 2.血小板因素 3.凝血因素

止血机制 出血 止血 纤维蛋白形成 血管损伤血液外流 或血液自发性渗出 血小板活化 血管应激反应 血小板 Ⅰb 血小板活化 血管应激反应 血小板 Ⅰb 血栓 ⅡbⅢa 内皮细胞 血管收缩 凝血反应 损伤效应 黏附、聚集 释放反应 外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TF TXA2 内源性凝血系统激活 vWF 神经相 磷脂 ET 体液相 5-HT Ⅻ 血小板相 释放TM 调节抗凝 纤维蛋白血栓 出血 纤维蛋白形成 止血

正常凝血机制 凝血因素 凝血因子 Ⅰ、Ⅱ、Ⅲ、Ⅳ(Ca2+ )、Ⅴ、Ⅶ、 Ⅷ、Ⅸ、Ⅹ、Ⅺ、Ⅻ、XIII、 凝血活酶 → 凝血酶 → 纤维蛋白生成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血浆凝血因子的名称、特性 凝血因子 合成部位 血浆浓度 血清中 Ⅰ - Ⅱ Ⅲ Ⅳ Ⅴ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ⅩⅢ PK 与Vk关系 纤维蛋白原 肝、巨核 - 2000-4000 无 Ⅱ 凝血酶原 肝 + 100-150 Ⅲ 组织因子组织凝血活酶 组织、内皮单核细胞 Ⅳ 钙离子 90-110 Ⅴ 易变因子 5-10 Ⅶ 稳定因子 0.5 有 Ⅷ 抗血友病球蛋白 肝、脾、巨核 0.1-0.2 Ⅸ 血浆凝血活酶成分 4-5 Ⅹ Stuart-prowe因子 8-10 Ⅺ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 5 Ⅻ 接触因子 30 ⅩⅢ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10-22 PK 激肽释放酶原 50 HMWK 高分子激肽原 70

凝血反应模式图 A B 组织损伤 内皮损伤 血管内皮损伤 组织损伤 TF+Ⅶa Ⅶ Ⅻ Ⅻa TF+Ⅶa Ⅶ Ⅸ Ⅸa+Ⅷa Ⅷ Ⅺ Ⅺa 组织损伤 内皮损伤 血管内皮损伤 组织损伤 TF+Ⅶa Ⅶ Ⅻ Ⅻa TF+Ⅶa Ⅶ Ⅸ Ⅸa+Ⅷa Ⅷ Ⅺ Ⅺa Ⅸ Ⅸa Ⅹ Ⅹa+ Ⅴa Ⅴ Ⅹ Ⅹa Ⅷ:C Ca2+、Ⅴ、 PF3 PF3 凝血酶原 凝血酶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ⅩⅢ ⅩⅢa ⅩⅢ ⅩⅢa A B

抗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抗凝血系统的作用 抗凝血酶(AT)(肝) 抗FⅩa、凝血酶、FⅨa、FⅪa、FⅫa 蛋白C系统 (肝) 抗FⅤ、 FⅧ 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 抗FⅩa、 TF/FⅦa 肝素 抗凝血酶(AT)、 FⅩa 促 t-PA释放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组成 纤溶酶原(PLG) 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t-PA)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活化剂(u-PA) 纤溶酶相关抑制物

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纤维蛋白原 Aa 极性片段 A.B. C.H 凝血酶 FPA (Aa 1-16) 交联 纤维蛋白 DD/e DY/YD (FDP) 纤溶酶 X.Y.D.E 纤维蛋白原 Aa 极性片段 A.B. Bb15-42、 1-42 C.H 凝血酶 FPA (Aa 1-16) FⅩⅢa FPB (Bb1-14) ( FDP ) X.’Y.’D.E’ 纤溶酶 D-二聚体 交联 纤维蛋白 DD/e DY/YD YY/DXD g -二聚体 aP 极性片段 多聚体 纤溶过程示意图

病因和发病机制 按病因及发病机制,将出血性疾病分为五种类型 血管壁异常 血小板异常 凝血异常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血管壁异常 先天性或遗传性 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性单纯性紫癜; 获得性 感染:如败血症; 过敏:如过敏性紫癜; 药物:如药物性紫癜; 营养不良:如VitC及PP缺乏症; 内分泌障碍:如糖尿病;

血小板异常 血小板数量异常 血小板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减少: 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血小板消耗过度:DIC; ④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功能亢进 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质量异常 遗传性: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获得性:抗血小板药物、感染、尿毒症、 异常球蛋白血症

凝血异常 先天性或遗传性 血友病A、B及遗传性FⅪ缺乏症 遗传性凝血酶原、 FⅤ、Ⅶ、Ⅹ缺乏症,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乏及减少症,遗传性FⅩIII缺乏及减少症 获得性 肝病性凝血障碍 VitK缺乏症 尿毒症性凝血障碍等

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异常 主要为获得性疾病 肝素使用过量 香豆素类药物过量及敌鼠钠中毒 抗因子Ⅷ、Ⅸ抗体形成 蛇咬伤、水蛭咬伤 溶栓药物过量

复合性止血机制异常 先天性或遗传性 血管性血友病(vWD) 获得性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临床表现 出血情况 血管性、血小板性与凝血障碍性三种出血性疾病的出血表现见表(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血管性 血小板性 凝血障碍性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临床鉴别 血管性 血小板性 凝血障碍性 性别 女性多见 女性多见 多为男性 家族史 较少见 罕见 多见 紫癜 常见 多见 罕见 大片瘀斑 罕见 多见 可见 血肿 罕见 可见 常见 关节 罕见 多见 多见 内脏 偶见 常见 常见 眼底 罕见 常见 少见 月经 少见 多见 少见 手术外伤 少见 可见 多见

实验室检查 筛选试验(见下表)

常用出、凝血试验在出血性疾病诊断意义 ± ± + 项目 血管性疾病 血小板疾病 凝血异常疾病 凝固异常 纤溶亢进 抗凝物增多 BT - PT 血小板计数 PT APTT + TT 纤维蛋白原 FDP ±

确诊试验 血管壁异常: TM、vWF 血小板异常: 形态、功能 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 血小板抗原(GPⅡb/Ⅲa和Ⅰb/ Ⅸ )抗体 凝血异常 凝血活酶 Ⅴ、Ⅶ、Ⅷ、Ⅸ、Ⅹ、Ⅺ、Ⅻ 凝血酶 Ⅱ 纤维蛋白原 Ⅰ

确诊试验 抗凝异常 AT、 PC、 FⅧ:C抗体、狼疮抗凝物 纤溶异常 3P FDP D-D PLG t-PA等

诊断标准 1 确定出血性疾病? 2 血管性、血小板性或凝血障碍性疾病? 3 判断数量?质量? 4 病史(家族史与基础疾病)及特殊检查 判断先天性、遗传性、获得性? 5 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基因、分子生物学检测 确定病因发病机制?

治 疗 病因防治(获得性出血性疾病) 预防与治疗基础疾病 止血治疗 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 其他治疗 免疫治疗、血浆置换、中药、基因、手术 避免引起出凝血异常的物质 止血治疗 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 止血药物: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VitK,抗纤溶 促血小板生成 TPO 局部止血 其他治疗 免疫治疗、血浆置换、中药、基因、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