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芮德源 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断层解剖学 何宇红 主讲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Advertisements

视神经及视路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四院眼科中心 中国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视神经疾病 视神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索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 受损后不易再生 视神经疾病包括视盘至视交叉以前的视神经段的疾病.
1 第二节 脑 端脑 间脑 中脑 延髓 小脑 脑干脑桥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 位于颅后窝、小脑腹侧 一、脑干:
第五节 脑神经  脑神经概况 脑神经概况  脑神经分布 Ⅰ嗅神经 Ⅱ视神经 Ⅲ动眼神经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 Ⅳ滑车神经 Ⅴ三叉神经 Ⅵ展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 Ⅶ面神经 Ⅷ前庭蜗神 Ⅸ舌咽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舌咽神经 Ⅹ迷走神经 Ⅺ副神经 Ⅻ舌下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 小结 小结  作业.
神 经 系 统 检 查 脑 神 经 检 查 诊 断 学诊 断 学 牡 丹 江 医 学 院 郭 艳 芹.
神 经 系 统 总 论 (2)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吐尔逊.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 ( Motor system) ( Motor system)
第三节 小脑. 位置: 颅后窝、延脑和桥脑的背侧。上方隔小脑幕 与大脑枕叶相邻,前下方借小脑上、中、下三对脚与 脑干的中脑、桥脑和延髓相连。
脑梗死 脑 梗 死脑 梗 死 Cerebral Infarction C I. 脑梗死 脑梗死定义 缺血性脑卒中( cerebral ischemic stroke, CIS ),是由于脑部血液供 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灶性 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LOGO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范佳 2012 年 3 月. Company Logo 【教学内容】 1 、复习脑部的解剖与生理功能。 2 、掌握额叶、颞叶、顶叶、枕叶损害表现。 3 、掌握内囊(三偏)、小脑(共济失调、肌张力障碍)、 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 4 、掌握脑干的几个综合征.
認識食品標示 東吳大學衛生保健組製作.
神经系统疾 病定位诊断 杏林人家.
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神经传导通路.
第二节 脑干.
致理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 實習月開幕暨頒獎典禮
运动障碍的 定位诊断.
第四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是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或从大脑皮质至效应器的神经元链,作为神经冲动传导的通路,称神经传导通路。
人体 解 剖 学 Human anatomy.
运动传导通路 The motor pathways
神经病学总论 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神经病学教研室 陈吉相.
项目: 反射检查 康复教研室.
第五节 端脑.
线粒体脑肌病 (Mitochondrial Encephalopathy)
二、 小 脑 (一)位置: 颅后窝内,小脑幕下方,在延髓和脑桥的背面。.
颅内肿瘤.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The Motor Pathways 运 动 传 导 路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教研室 主讲教师 张世卿
小脑 Cerebellum.
小脑 1. 位置 颅后窝,与端脑枕叶底面相隔小脑幕.
小 脑 Cerebellum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陈早根.
神经系统 第二节 脑 一、 脑 干 二、 小 脑 三、 间 脑 四、 端 脑.
結腸直腸腫瘤的認知.
神经病学总论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康复医学系.
經歷復活的愛 約翰福音廿一1-23.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第32章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一、运动调节的基本机制 (一)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 内科护理学 内科护理学 第七十三讲 主讲教师:刘一兵.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一) 实验8 大脑、小脑、间脑的结构与功能.
癔症(hysteria) 要求: 1 掌握癔症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2 熟悉癔症的病因和治疗策略 3 了解癔症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发病机理.
郭詩韻老師 (浸信會呂明才小學音樂科科主任)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肌、肌腱、骨膜、关节 脊神经 (周围突) 皮肤的精细触觉 第1级神经元 薄、楔束核 后根 薄、楔束
摘要幻灯片 脑血管解剖.
神经解剖学 康朝胜 主讲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头部断层解剖 (四).
神经定位诊断学 第五章 颅神经的定位诊断.
Organic Mental Disorders
脑白质病 (white matter diseases)
四、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一)结构 尾核 壳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 红核 } 新纹状体 } 纹状体 旧纹状体.
2. 戰後的經濟重建與復興 A. 經濟重建的步驟與措施 1.
好好學習 標點符號 (一) 保良局朱正賢小學上午校.
共济失调 定义:人体的正常运动是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前庭器 官、小脑、深感觉、视觉等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平 衡和协调,称为共济运动。这种协调发生障碍,称为 共济失调。 临床上,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共济失调可分为小脑性、 大脑性、感觉性、前庭性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 人体的正常运动是在大脑皮层运动区、前庭器官、小脑、深感觉、视觉等共同参与下完成运动的平衡和协调,称为共济运动。这种协调发生障碍,称为共济失调。
4. 聯合國在解決國際衝突中扮演的角色 C. 聯合國解決國際衝突的個案研究.
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發行 第十九章 稅捐稽徵法 稅務法規-理論與應用 楊葉承、宋秀玲編著 稅捐稽徵程序.
脊 髓 疾 病 ( Spinal Disease ).
民法第四章:權利主體 法人 楊智傑.
特发面神经麻痹 (又称面神经炎、 贝耳麻痹).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锥体外系功能解剖.
四年級 中 文 科.
聖誕禮物 歌羅西書 2:6-7.
颅 脑 断 层 解 剖.
脑血管.
依撒意亞先知書 第一依撒意亞 公元前 740 – 700 (1 – 39 章) 天主是宇宙主宰,揀選以民立約,可惜他們犯罪遭
神经组织 神经元 1、基本形态 2、功能 3、分类 神经胶质细胞.
經文 : 創世紀一章1~2,26~28 創世紀二章7,三章6~9 主講 : 周淑慧牧師
血流域解剖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大脑病变的定位诊断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芮德源 教授

大脑半球病变的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 意识与精神活动障碍; 失语症; 失用症; 失认症; 偏瘫; 癫痫发作; 偏身感觉障碍; 偏盲; 等等。

大脑半球病变的临床表现 定位症状: 额叶 (P.187-192); 顶叶(P.192-194);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背外侧面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额叶背侧部皮质及皮质下病变的诊断要点: 1.运动障碍是主要的症状; 2.瘫痪大都由弛缓性过渡到痉挛性; 3.单瘫(皮质病变)或偏瘫(皮质下病变);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4.肌张力减低(4区病变)或肌张力增高(6、8区病变); 5.早期、剌激性病变→癫痫发作,破坏性病变→瘫痪。 (二)运动区病变的定位诊断: 1.运动障碍: (1)癫痫发作: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区) I.局限性运动性癫痫 (I)完全性贾克森氏癫痫 (局部→全身) (II)不完全性贾克森氏癫痫 (仅限于局部)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区) II)先为头部相继出现身体向对侧旋转,而后扩延为全身大发作,病灶在6区 头、身转→全身抽 III)先有意识障碍,相继出现全身性癫痫大发作,病灶位于额叶的更前部(额极部) 昏迷→全身抽 III.瘫痪发作(抑制性发作) (2)瘫痪: 上肢单瘫;下肢单瘫;中枢性面瘫;面肌与上肢瘫;皮质性偏瘫;皮质性截瘫(旁中央小叶性截瘫)皮质性三肢瘫(旁中央小叶性三肢瘫)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区) 2.反射异常: 即出现所谓的“锥体束征” (1)病理征阳性。自皮质至第五腰髓锥体束任何部位的病变都可出现 (2)病变对侧深反射亢进(急性期减低或消失) (3)病变对侧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4)出现踝阵挛、髌阵挛、腕阵挛

定位诊断额叶病变的 (三)运动前区病变的定位诊断 1.运动障碍:  1.运动障碍: 特点(1)病变对侧上下肢出现一过性上下肢瘫痪,伴精细运动障碍,粗糙运动保存。   (2)慢性进行性病变者往往先出现肌张力增高以后才出现瘫痪。同时伴有(精细)运动性失用或出现病理性联合运动。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前区) 2.反射异常: (1)强直性反射: 上肢的强直性反射: 触觉性强握反射 (强握反射) 视觉性强握反射 上肢的强直性反射: 触觉性强握反射 (强握反射) 视觉性强握反射 下肢的强直性反射 (强直性跖反射)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前区) (2)噘嘴反射或吸吮反射 (3)屈肌反射亢进: 病变对侧出现:Hoffmann; Rossolimo; Mayer; Leri氏征 3.癫痫发作: 特征:头眼向对侧扭转,然后出现意识障碍(额极病变所致的癫痫:先出现意识障碍,后出现头眼向对侧扭转)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前区) 4.意识性头眼同向运动障碍(额中回后部病变): (1)剌激性病变: 使两眼向病灶对侧注视 (2)破坏性病变: 使两眼向病灶同侧注视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运动前区) 5.失写症: 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病变 (四) 额叶外侧部病变: 主侧半球额下回后部损害─ 运动性失语症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额叶底部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智能障碍: 1.智力低下、欣快、幼稚、性格改变 2.无动缄默症,情感障碍,抑制能力丧失,极度兴奋和欣快,强哭强笑,童样痴呆 3.狂怒发作:毛发竖直,血压升高,瞳孔扩大,攻击动作 4.近记忆力减退的消失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二)癫痫发作: 1.额叶底部肿瘤癫痫发作少见,偶可有大发作,有时为贾克森氏癫痫 2.根据癫痫发作的形式不同,可以作为推测病变部位的参考: ( 1)意识障碍,癫痫发作为偏侧性,常为额极病变 ( 2)意识障碍,病灶对侧出现局限性癫痫,病变位额叶的凸面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3)意识障碍,全身性大发作,额叶底部或大脑中线附近的病变 (4)局限性感觉性癫痫,顶叶病变 (5)精神运动性发作: 幻嗅、自动症或幻觉状态,为颞叶病变的特征。也可见于额叶底部或扣带回的病变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三)运动障碍: 1.额叶性共济失调: (1)症状没有小脑性及前庭性共济失调明显 (2)伴有额叶损害的症状 2.运动减少: 系病变波及皮质下白质及基底神经核所致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时,主动运动减少,甚至无动缄默 双侧扣带回病变也有类似的表现 可出现帕金森氏征 (四)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额底与丘脑下部有广泛联系尤与丘脑背内核有密切联系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病变时可有:食欲极度亢进,胃肠蠕动增强,多饮多尿,体温障碍,高热,皮肤血管扩张,排汗增多,等等。 (五)颅神经麻痹: 1.嗅神经麻痹:致嗅觉障碍 2.视神经损害 (1)视野改变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底面) (2)眶尖综合症 (3)视神经乳头萎缩-水肿综合症(Foster-kenedy 氏征) 三、额极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精神症状: 注意力、近记忆力减退或丧失,定向力障碍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极) (二)发作性症侯: 1.发作性强迫思维 2.癫痫发作:意识丧失,继之以偏侧性癫痫发作, 出现Korsakoff氏症侯群:近记忆丧,定向力障碍,虚构,视觉失认症,失算症,甚至渐痴呆 (二)发作性症侯: 1.发作性强迫思维 2.癫痫发作:意识丧失,继之以偏侧性癫痫发作, 3.精神运动性发作:与颞叶不同,出现好闻的幻嗅

额叶病变的定位诊断(额极) (三)运动障碍: 精神运动障碍,共济失调 (四)强握反射:出现于病变的对侧 (五)颅神经麻痹 嗅神经,视神经 颅内高压时可出现展神经及动眼神经麻痹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后中央回病变(感觉障碍):P.192 后中央回病变引起对侧半身一般躯体感觉障碍。剌激性病变引起感觉性癫痫;破坏性病变引起感觉丧失。 (一)感觉性癫痫: 后中央回受剌激时产生对侧躯体局限性或全身性感觉性癫痫。表现为麻木,电击或其他感觉异常,其表现形式如下: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后中央回) 1.不完全性局限性感觉性癫痫(不完全性贾克森氏感觉性癫痫),局限于一侧身体某一部位 2.完全性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完全性贾克森氏感觉性癫痫),自一侧身体某一部位开始,逐渐扩张至整个半身出现感觉性癫痫发作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后中央回) 3.半身感觉—运动发作 半身感觉性癫痫发作的同时或之后出现痉挛发作 4.局限性感觉—全身运动发作 5.感觉性—运动抑制性发作 (二)感觉障碍 破坏性病变→感觉障碍;对侧肢体局限性、节段性或根性、半身性感觉障碍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顶上小叶病变(皮质感觉障碍): 实体觉、两点辨别觉、触觉定位障碍 三、缘上回病变(运用不能、失用症)(优势半球):病人不瘫痪,但失去目的性运动的能力 四、角回病变(失读症): 优势半球角回为阅读中枢,破坏后→失读症;病人的视力正常,但不能理解已认识的文字含意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五、体象障碍: 顶叶,尤其是右顶叶病变时,对自体结构发生认识障碍,称体象障碍 (一)偏瘫失注症;(二)偏瘫不识症;(三)幻肢现象;(四)偏身失存症;(五)手指失认症;(六)身体左右失定向;(七)自体遗忘症;(八)肢体错觉、曲解、虚谈、忘想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六、失结构症(结构失认症) 七、格斯特曼(Gerstmann)氏症候群 病变部位:主半球角回、缘上回以及顶叶移行至枕叶部位的病变 表现为“四失”:手指失认症;左右失定向;失写症;失读症 八、半身萎缩症:发生在病变对侧肢体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九、视野缺损: 损害了顶叶深部的视放射背侧束,出现病灶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十、前庭症状:病变位于顶间沟附近 十一、空间定位觉障碍: 中央后回前部为识别空间的功能区

顶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十二、视觉障碍: (一)视物变形,视错觉 (二)视觉滞留 (三)视物失认 (四)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十三、眼球运动障碍:顶、颞、枕交界处病变→两眼向病灶对侧注视不能(两眼向病灶侧注视)

颞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颞叶具备的功能有:情绪与心理活动、听觉、语言感觉、嗅觉、味觉、记忆、头眼运动等。(P.194) 一、感觉性失语症(Wernicke失语或听觉性失语) 部位:颞上回后部病变

颞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表现:能听到声音,但不能理解语言; 自已能说话,但内容不正常 二、听觉障碍: 部位:颞上回后部或颞横回病变 表现:剌激性病变→幻听 破坏性病变→双侧听力减退

颞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三、命名性失语症: 部位:颞中回及颞下回后部病变 表现:对人、物不能命名 四、嗅觉与味觉障碍: 部位:海马回(钩) 表现:剌激性病变幻嗅、幻味 破坏性病变:一侧无症状 两侧有症状

颞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五、记忆障碍: 颞叶前部病变,产生近事记忆障碍 六、音乐机能障碍: 优势半球颞上回前部为音乐中枢 剌激性病变→音乐性癫痫发作   破坏性病症变→不能唱歌

颞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七、视野缺损:颞叶深部病变损害视放射腹侧部纤维→病灶对侧同相性上象限盲 八、眼球同向运动障碍 颞上回中、后部病变→两眼同向运动障碍 剌激性病变→两眼向病灶对侧偏视(听反射) 破坏性病变→暂时性共同偏视(向患侧)

颞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九、颞叶癫痫: 是以电生理定位为观点的分类名称,此病的病理活动主要位于颞叶与边缘系统 表现:神志慌惚、语言错乱、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与定向力障碍、幻觉、错觉、记忆缺损等。环境熟悉感,环境生疏感,变视感,巨视症,音幻觉

颞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钩回发作:嗅发作(幻嗅、难闻) 自动症:发作性不受意识支配的活动 十、颞叶病变的远隔症状: (一)动眼神经麻痹 ,钩回疝所致 (二)侵及脑岛→咀嚼、流涎、模糊的内脏痛 (三)面、舌、上肢的中枢瘫 (四)侵及内囊→均等瘫或三偏症候群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P.195 ) 一、视野缺损 (一)同向性偏侧性中心暗点:枕叶局限性小病灶(腔梗、囊虫等)→对侧同向性偏侧性中心暗点 (二)同向性偏盲 一侧枕叶中枢病变→两眼对侧同向偏盲;黄斑回避现象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三)同向性象限性偏盲 距状裂上唇病变→两眼对侧同向下1/4盲 距状裂下唇病变→两眼对侧同向上1/4盲  距状裂下唇病变→两眼对侧同向上1/4盲 (四)两眼同向水平性偏盲 两侧距状裂上唇损害→两眼下半水平性偏盲 两侧距状裂下唇损害→两眼上半水平性偏盲 (五)皮质盲(皮质性失明): 包括外侧膝状体至视皮质的全部结构的损害 (参考图:P.196-198, F.165-167)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1.外侧膝状体病变 单独病变少见。多合并有邻近结构的损害。 外侧膝状体内侧部损害→对侧同向下象限盲   外侧膝状体外侧部损害→对侧同向上象限盲 瞳孔对光反应正常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2.视放射病变(P.196 F.165) 背侧部纤维病变→两眼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腹侧部纤维病变→两眼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 视放射全部损害→两眼对侧同向性偏盲 瞳孔对光反应正常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3.枕叶视觉中枢病变 距状裂上方(楔叶)视觉皮质病变→两眼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距状裂下方(舌回)视觉皮质病变→两眼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 黄斑纤维不受损→黄斑回避现象 瞳孔对光反应正常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视幻觉(幻视) 视中枢剌激性病变→对则视野视幻觉 这种幻觉是简单的不成形的,如闪光、火星、火光、暗影 (一)视觉发作的特征表现 1. 幻视的部位恒定,在病变对侧视野范围内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2.如系占位性病变,发作频度逐渐增加,其它定位症征(偏盲、失认、失语等)也相继出现 3.发作与环境无关 4.可伴头眼向病灶对侧偏斜 二、幻视对定位诊断具有意义 (一)不成形幻视—表明枕叶或顶枕叶有剌激性病变

枕叶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成形幻觉:为颞叶或颞顶部的剌激性病变 (三)视觉认识不能症(视觉失认) 优势半球的顶枕区病变 视力存在,不失明 对日常所见的物体不认识,但通过触摸可认识

岛叶病变的定位诊断(P.199) 剌激脑岛→内脏活动和感觉 剌激额盖→下颌、舌及咽喉运动。咀嚼、流涎、发音 剌激颞盖→听幻觉 剌激顶盖→舌、咽喉及口内的感觉异常

边缘叶(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 (P.199) 一、科尔萨科夫(Korsakoff)氏症候群 (一)病变部位:内侧边缘环路(Papez环路) 内侧边缘环路(情绪记忆环路):大脑内侧面膈区(旁嗅区、胼胝体下回)→扣带回的深部纤维扣带束→海马回→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丘脑前放射→内囊→扣带回

边缘叶(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主要表现: 近记忆力障碍,虚构,顺行性遗忘,定向力减退 由于海马、乳头体、颞叶、扣带回、额眶面受累所致 乳头体→乳头被盖束→中脑被盖和网状激活系统 →内侧前脑束( MFB ) 丘脑下部、膈区 (二)主要表现: 近记忆力障碍,虚构,顺行性遗忘,定向力减退 由于海马、乳头体、颞叶、扣带回、额眶面受累所致

边缘叶(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Kluver-Bucy氏综合症(颞叶切除后行为综合症): (一)病变部位:边缘外侧环路(Livengston)环路 外侧边缘路:杏仁核→终纹→丘脑下部视前区→内侧前脑束 中脑背盖区

边缘叶(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主要临床表现: 性情温顺,无感情反应,近记忆力障碍,对文字记忆尤为困难,性欲亢进,过度警觉,精神性识别不能 由于颞前下部受累所致 三、精神症状或痴呆 病变部位:边缘系统,尤其是海马

边缘叶(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 颞前部 梭状回 近记忆力丧失 岛叶 分析批判能力减退 额眶回 违拗固执 扣带回 生活不能自理

边缘叶(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 四、颞 叶癫痫: 病损部位:颞叶边缘系 嗅味视听幻觉 熟悉感 杏仁核 陌生感 海马 精神运动性癫痫 梦境 病损部位:颞叶边缘系   嗅味视听幻觉    熟悉感 杏仁核   陌生感 海马  精神运动性癫痫   梦境 颞前叶   恐惧   欢乐   意识蒙胧    遗忘 

边缘叶(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 吸吮 岛叶 自动症 扣带回 吞咽 双重人格

基底神经节病变的定位诊断 功能:维持调节身体的姿势; 担负半自动性、刻板的、反射性运动。如:走路的双臂摆动的联合运动 表情运动 防御反应 饮食动作等

基底节病变的定位诊断 抑制性冲动 4、8 区 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 运动区 舞蹈症 此环路破坏 释放症状 手足徐动症 确切定位较难

基底节病变的定位诊断 一般而论: 舞蹈症 新纹状体病变 多动症 手足徐动症 扭转痉挛等 苍白球 肌张力增高 病变 运动减少 帕金森氏征 新纹状体病变 多动症 手足徐动症 扭转痉挛等 苍白球 肌张力增高 病变 运动减少 帕金森氏征 黑质 震颤

胼胝体病变的定位诊断 了解的不多。 (P.200) 一、精神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记忆力减退,智力障碍,精神活动迟钝,自主活动减少,人格改变及精神病样表现等 (一)胼胝体前2/3损害→以精神运动性症状为主 (二)胼胝体后1/3损害→以精神感觉性症状为主

胼胝体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失用症 胼胝体前1/3病变→失用症,主要为左手 三、假性球麻痹 胼胝体中1/3或靠近左侧豆状核附近的胼胝体病变→假性球麻痹 右面肌舌肌的纤维 都经过胼 因内囊 胝体中部 右半球头面部中枢的纤维 (故右侧偏瘫伴假性球麻痹者为胼胝体中部病变)

内囊病变的定位诊断 P.200 一、内囊病变的症候: 偏瘫 三偏症候群 偏盲 偏身感觉障碍 二、内囊病变的定位: (一)内囊前肢病变 三偏症候群 偏盲 偏身感觉障碍 二、内囊病变的定位: (一)内囊前肢病变 (参阅图:P.201, F.168)

内囊病变的定位诊断(前肢) 1.损害的纤维: 丘脑额叶纤维; 丘脑纹状体纤维; 额桥纤维; 额叶丘脑纤维; 纹状体丘脑纤维 2.产生的症状: 丘脑额叶纤维; 丘脑纹状体纤维; 额桥纤维; 额叶丘脑纤维; 纹状体丘脑纤维 2.产生的症状: 一般病变→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两侧病变:情绪障碍; 不自主哭笑

内囊病变的定位诊断 (二)内囊膝部病变: 1.损伤的纤维—皮质脑干束 2.出现的症状: (1)一侧病变→对侧中构性面、舌瘫 (2)两侧病变→假性球麻痹:声嘶哑、饮水呛吞咽难、咽反射消失、强哭、强笑、下颌反射亢进、口轮匝肌反射亢进掌颌反射亢进

内囊病变的定位诊断 (三)内囊后肢病变: 1.损害的纤维: (1)豆丘部:皮质延髓束;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束; 丘脑后放射 皮质红束; 丘脑后放射 (2)豆状核后部 — 丘脑后放射 (3)豆状核下部:听放射;视放射;枕桥束

内囊病变的定位诊断 2.出现的症状: (1)对侧上、下肢中枢性偏瘫; (2)对侧半身感觉障碍; (3)对侧同向偏盲

大脑半球各部病变的临床表现 见 P.202 Tab.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