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家庭型態與親職教育方案設計 周裕惠 老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輔導室工作報告 新竹縣立自強國中 報告人:輔導主任 蕭易璇 101 年 6 月 28 日 100 學年度 〈下〉 期末校務會議.
Advertisements

進步就是高貴. 2 友善校學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要點: 一、學生輔導與轉介、中輟預防與追蹤、 高關懷課程設置 二、生命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 家庭教育 三、教師增能研習、學生宣導、親職講座 進步就是高貴.
身心障礙學生評量實務 - ~ 鑑定安置篇 ~ 自閉症組 ( 新北市 ) 夜碩一 M 莊廣盈 1.
與所有主流學校及服務機構成為合作 伙伴,為有特殊需要的學生、學校及服務 機構提供多元化服務 。 服務 6 – 18 歲輕度智障的學童 本校聘任不同的專業人士,包括接受特殊 教育訓練之教師、自閉症輔導資源教師、 顧問醫生、註冊護士、社工 、言語治療 師等.
1 家長如何協助學障生 郭馨美 台北市特殊教育鑑定輔導委員會委員. 2 別讓孩子的權益睡著了 身心障礙者之人格及合法權益,應受尊重與保障 學校不得以身心障礙為由拒絕學生入學 學生家長有權參與孩子教育安置 學生家長應參與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之擬定 學校應提供最少限制的學習環境 依據學生需要提供必要之教育輔助器材及相關支持服務.
國小特殊教育課程綱要 (新課綱)介紹 竹林國小資源班教師 許珠芬. 基本理念 一、因應融合教育與普通教育接軌之需求,並以普通教 育課程為特殊需求學生設計課程之首要考量。 ※身心障礙學生之教育安置,應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 為前提下,最少限制的環境為原則。 二、設計符合特殊需求學生所需之補救或功能性課程,
早期療育期末訪問報告 語言治療師 班級:幼保四甲 指導老師:王立杰 學號: 998i0005 王依靜 998i0008 朱培怡 998i0019 劉怡婷.
5種常見溝通型態       陳亭君 林姿妤       黃皓維 王瀚廷 討好型 一致型 責備型 超理智型 打岔型.
幼兒特殊教育.
基督教倫理學 1 原則(一)﹕ 倫理學 及 不同的觀點.
台中市國光國小 快樂教室 蔡依晴 從新課綱出發的數學新探險.
【誰把我的聰明藏起來了? 】 校長特教知能研習
探问生命教育 ——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学习心得
大安國中資源班 績效訪視評鑑簡報 歡迎訪視委員蒞臨指導 九十七年三月十三日.
有 愛 無 礙 --- 談攜手計畫弱勢輔導活動 育英國中資源班導師 賴芹如.
高雄市國小輔導主任與組長研習 經驗傳承與分享
感恩❤ 爱的旋律 ——学会感恩主题班会 二(1)中队.
管理學院核心能力計算與檢討 以系所評鑑種子系所為例 財務金融學系.
勇敢做夢追求理想自由自在盡情飛翔 歡迎蒞臨 興南國小.
教學團隊運作模式.
聽覺障礙學生的認識與輔導策略.
花蓮縣花蓮市明義國小 100學年度 學前升小ㄧ身心障礙學生 升學轉銜就學宣導說明會.
入學管道說明 八德國中輔導處資料組
特殊兒童 特殊兒童 班級經營 科目名稱:班級經營 授課教師:蘇國榮 老師
追求卓越、助力发展 是ARP党支部不断奋斗的目标 ARP中心支部“七一”评优报告 2014年6月20日
特殊兒童親職教育 第五章:親職教育型態 補充報告
第二章 职业认知与职业选择.
融合教育之理念與實務知能普通高中職提供身心障礙學生資源服務的 個案分享
~歡迎~ 健康促進學校輔導團 蒞校指導.
屏東區會社專職研習 儲蓄互助社服務與行銷 報告人:張德仁
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調整現場實務 特教小組 執行秘書 林坤燦.
融合教育之理念與實務知能研習 普通高中職提供身心障礙學生的 資源服務模式
實習學生(教師) 教育實習歷程及工作項目 嘉義縣立溪口國民中學 校長 張家碩.
崇明國小資源班特教評鑑 工作心得分享 分享者:詹于青、邱幸儀.
臺北市國民小學96-100學年度 99學年度校務評鑑計畫
會議流程 1.主席報告 2.各處室工作報告(總務處→輔導室→教務處→訓導處) 3.提案討論 4.臨時動議 5.散會
國際行銷的政治與法律環境 學生:蘇玉里 ( )
光隆家商 優質化計畫 簡報 校 長 楊瑞明 教務主任 高美麗
Life with Food 生命与食品安全.
基隆市長興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 園所簡介.
WINTER 104學年度 特教業務承辦人研習 Template 特教法規及人事相關規定(含在家教育) 教育局特殊教育科 林慧雯科員
新北市立新北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學年度第2學期 期初校務會議
如何聯繫福利機構、善用資源、發揮同事所長、提升部門形象
104學年度彰化區身心障礙學生 適性輔導安置 日期:
医学寄生虫总论 (二).
認識資源班.
個別化教育計畫(IEP)之撰寫 陳筱璘.
台南市立安平國民中學 特殊教育資源班 簡介 特教組長:吳舒靜老師.
國立嘉義啟智學校 95學年度專家駐校輔導 期中報告 落實個別化教育計畫之實施與改進 中華民國 96 年 4 月 25 日.
導師會議
如何撰寫 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2012/10/29-11/08.
校園性騷擾 明愛天水圍綜合家庭服務中心 Caritas Integrated Family Service Centre-Tin Shui Wai 註冊社工:楊佩琳 2019/4/7.
臺東縣105學年度 特殊教育業務行政說明會 報告人 柯雅淇.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特殊類型教育(特殊教育、藝術才能班) 課程實施規範
一、真愛密碼 二、尋求真愛 三、有自尊的愛.
志工?社工? 我是一個快樂的助人工作者 永齡希望小學雲科分校督導 楊淑媛.
105學年度 服務學習教育說明會 Service Learning.
無紙化會議~ 請各位先行下載電子簡章 一.國中學術性向資優鑑定簡章。公告編號:71904 二.國小一般智能資優鑑定簡章。公告編號:72543
IEP 評鑑 張雅雁.林妤芳.李允文. 吳庭耀.張祖銘..
松鼠狗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 陳文希.
105-2學輔會議 輔導中心報告 輔導主任 湯雅玲.
淺談 2009特殊教育法新修正 教師應具備的特教法常識.
導師會議
會議流程 1.主席報告 2.提案討論 3.各處室工作報告(訓導處→教務處→總務處→輔導室) 5.臨時動議 5.散會
會議流程 1.主席報告 2.提案討論 3.各處室工作報告(訓導處→教務處→總務處→輔導室) 5.臨時動議 5.散會
版權所有,翻印必究.
新竹市政府教育處100學年新進教師研習 各科業務簡報.
表格填寫說明 台南市立麻豆國中 李志峰.
會議流程 1.主席報告 2.提案討論 3.各處室工作報告(總務處→輔導室→教務處→訓導處) 4.臨時動議 5.散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不同家庭型態與親職教育方案設計 周裕惠 老師

不同家庭型態的親職教育 第一節 單親家庭的親職教育 第二節 重組家庭與親職教育 第三節 隔代教養家庭的親職教育 第四節 收養家庭的親職教育 第二節 重組家庭與親職教育 第三節 隔代教養家庭的親職教育 第四節 收養家庭的親職教育 第五節 身心障礙家庭的親職教育 參考資料: 1. 自編寫教材;2. 張美齡等(2013) 。家庭 概論。台北:華格納出版社。

第一節、單親家庭的親職教育 一、易遭遇到的難題 二、親職教育重點與方法 何謂的單親家庭 所謂的單親家庭一般係指因離婚、喪偶、分居、服役、服刑、 長期異地工作或未婚的單一父親或母親,和其十八歲以下未婚 子女所組成的家庭。 單親家庭類型: 喪偶家庭:父母其中一方死亡,孩子與另一方同住。 離婚家庭: 父母因故離婚,孩子與另一方同住。 分居家庭: 父母因感情不睦或工作關係,由父母一方長期獨自撫 養孩子。 未婚家庭: 母親因持不婚主義、或因被強暴、或南方不願負責任, 在沒有婚姻下獨自撫養孩子,或是父母一方透過領養,獨自撫 養孩子。 其它:如父母一方遺棄或是服刑造成的單親家庭。

有關單親家庭的統計數字 行政院單親家庭普查(2010): 1. 約35萬2千戶。 2. 離婚:82.45%, 喪偶: 14.58%。 3. 56.68%的單親家庭之家長以女性居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YxH8mnCVtQ 單親家庭生活處境中的經濟與居住面向 經濟面 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1uap0XT_Q 女性單親家庭落入貧窮得比率遠大於男性單親家庭和雙親 家庭。因為女性單親的薪資平均是男性單親的80%: 1. 原是家庭主婦,成為單親後需要工作養家。女性單親 工作選擇與薪資都受限。 2. 要負擔家計又要兼顧孩子的管教問題。

有關單親家庭的居住面向與社會人際面向: 單親家庭生活處境中的居住面向 單親父親大多選擇與自己的父母同住,祖父母照顧孩子形成隔代 教養。單親母親得娘家支持相對低。可能與人分租房子或住在較 破舊的房子內,安全與衛生都是考量。居住環境影響子女的身心 健康。 單親家庭生活處境中的社會人際面向 1.單親父親需「父兼母職」,單親母親需「母兼父職」 2. 年長子女得分擔父母角色,年幼子女被迫早熟照顧自己。 3. 隨著婚姻改變,單親家長(夫家、娘家)人際網絡也改變。 在婆家是外客,在娘家是過客。 事實上,單親家庭需要社會的支持格外重要,如何走出前段婚 姻的陰霾,建立新的社會人際網絡,格外重要: 家務的協助、經 濟的資源、情緒與心理、子女的教養等都需要他人的協助。

單親家庭生活處境中的情緒行為面向 對單親家庭而言(包括離婚或是喪偶),單親家庭家長 的身心需要一段時間適應,走過: 寂寞、沮喪、退縮、 無助、怨懟、缺乏安全感等。 單親家庭子女也與家長一樣要面對家庭生活的轉變。 通常大多數的子女在一年內就接受父或母單親的事 實。但,如果父母陷入「受害者」迷思,子女就會 成為代罪羔羊,或成為大人談判的籌碼。長期下來 對於子女在情緒和人格發展上都不利。例如:較低的 自我概念、對人缺乏信任感、產生心理及行為問題 等。

單親家庭生活處境中的子女教養面向__ 大部分的單親家長覺得成為單親家庭以後對子女不 管在學業、就業、或性格行為上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但因單親家長在經濟、工作、社會人際關係以及心 理情緒等難題,在教養子女時較常需面對以下的狀 況: 1.照顧子女與工作難兩全: 工作與家庭兩頭燒,子女 年幼較難找到較好的工作,牽掛孩子在家沒大人照 顧。 單親家庭生活處境中的管教嚴格與寬鬆的兩難: 在經濟弱勢的家庭,父或母可能忙於工作無暇管教 子女,管教傾向於寬鬆及放任;在經濟較許可的家 庭因管教一肩挑,陷於管教嚴格與寬鬆的兩難。

正向的單親親子關係: 子女對於單親家長而言是一股支持與依附力量。因 為親子關係,讓單親家長能堅強走過生命幽谷。因 單親家庭較無傳統性別角色的束縛,且子女得負擔 較多的家庭職務,單親家庭子女可能會有角色較中 性化、思想較成熟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較佳的表現。

負向的單親親子關係: 一些單親子女面對父母離婚、爭吵或施虐情形,常 有逃避、失落與憤怒的情緒,如不適時疏導,則很 可能走入歧途。有些單親家長將孩子寵過頭,日後 漸難以管教,讓單親家長苦不堪言,疲於奔命。

老師要瞭解離婚家庭的孩子的內心與行為 沒有一個萬能的支援方式可以滿足單親離婚家庭的 需要。現代社會對於雖對離婚的接受度提高了,但 幼教老師仍要瞭解孩子受到傷害的事實是不變的。 離婚是家庭除了經歷死亡外,第二種巨大壓力來源。 家中成員多少都會經歷遺棄、創傷、拒絕、生活品 質變低等轉變。 對孩子而言,父母離婚代表著世界末日。他們所熟 知的家庭已逝去,有時連手足也隨父母分開而分開。

老師要瞭解離婚家庭的孩子的內心與行為,伸出援手: 1.離婚對孩子的傷害更甚於父母,孩子將一再承受人們來 去不斷的失落。幼兒園的孩子正處於對分離焦慮最敏感時 期,感到無力感,對自我概念的影響也最大。 2. 孩子因為對家庭的依賴及秩序感的崩解,他們的焦慮 會展現出依賴、啼哭、使喚和其他失序行為,因害怕被拋 棄,難以入睡或產生退化行為。 3. 幼兒會出現分離焦慮、緊張的依附關係、罪惡感、擔 心會失去愛和受到身體上的傷害。 4. 這些焦慮情緒會轉變為過動、情緒不穩,易哭、易怒 等 。這些情緒壓力也會讓他們做惡夢、尿床、情緒變化 大、恐懼等。 5. 成人(家長)對這群學齡前孩子所能最大的協助是:處理孩 子們擔心被丟棄的恐懼。成人可以向孩子強調他們並沒有 失去父母及兄弟姊妹,也不用為父母的離婚而負責。

老師可在校內幫助離婚家庭的孩子: 1. 維持井然有序的環境: 孩子在家庭轉變的階段,在學校裡一 個井然有序,可預測的老師同學關係,這是學校能給孩子撫慰 性的協助。 2. 鼓勵表達情緒: 善用聆聽技巧的老師有助於孩子解釋壓抑的 情緒。老師也可以透過一些課堂活動讓孩子從情緒中走出來, 例如:閱讀各種家庭型態的書、玩扮家家酒、玩土、沙與水的活 動,或繪畫等等,抒發孩子的情緒。 3. 老師在課程安排上要有適度調整,在言行中要表現出對不同 類型家庭的尊重。如慶祝母親節,可能只有單親爸爸會出席。 畫父親節卡片時,孩子可能只畫母親。 4.親師互動: 有些家長會對老師談起他們孩子的行為有拒絕聽下 去的敵對態度或疏離感。老師必須有敏感度去瞭解家長的情緒, 有時家長是困在於自己的婚姻(和事業)困境中,自顧不暇,難 以兼顧孩子在學校的問題。他們不是全然不關心孩子。 5. 確認孩子的監護權: 學校要有一份明確的文書資料,確認哪 一天?是誰可以接走孩子?誰簽醫療同意書、緊急聯絡人的連絡 電話等等。 6. 取得社區資源: 轉介家長相關的社福、心理諮商等資源。

結論 瞭解單親家庭的家庭情況與遭遇的難題 瞭解單親家長本身常面臨心靈無依靠、經濟來源困 難、心情苦悶、沒有安全感,又擔心子女在校受人 另眼看待等問題 瞭解單親家庭的幼兒容易產生焦慮 老師可以在校內幫助孩子並提供各種訊息與支持家 長。多關心子女的情緒是親子互動中不可缺乏的要 素!

第二節 重組家庭與親職教育 參考資料 1. 自編寫教材 2. 張美齡等(2013) 。家庭概論。台北:華格納出版社。

何謂重組家庭? 重組家庭(reconstituted family)是指家庭中的夫妻 雙方,其中一方曾結過婚,並帶來前次婚姻中的子 女。亦稱為繼親家庭。 繼親家庭類型: 1.父母雙方只有其中一方帶來前次婚姻的子女。 2.父母雙方均帶來前次婚姻的子女。 3.父母雙方均帶來前次婚姻的子女,並有現在婚姻的 子女。 4.未婚同居的男女,其中至少一方帶來前次婚姻的子 女。

台灣的重組家庭 美國有40%的婚姻是再婚狀態,21世紀將有50%的 孩子來自重組家庭(李嘉莉,2012) 。 台灣的離婚率高,再婚率也高,重組家庭的比率是 高居世界第四(美國是世界第一) 。

重組家庭的生活情況 1. 婚姻面向 繼親家庭會經歷以下「再婚」的改變: 1.感情心靈上的再婚: 重新建立起對另一人的承諾 2. 社交上的再婚: 在新住所、新環境中建立新人際網 絡 3. 經濟與法律上的再婚: 家庭經濟重新分配,法律上 牽涉前夫或妻的贍養費、子女合法的監護權。 4.親職角色的再婚: 如有子女,夫妻就要重新分配親 職角色的責任。

重組家庭易遭遇的問題 1.由於不同家庭生活背景及角色型態需在重組家庭中 重新調整 2. 重組家庭由於來自不同家庭,可能都是原來家庭 的主要決定者,一旦重組新家庭,則由誰來公平分 配時間、精力、物質、財務、情愛等,將成為重組 家庭需面對的問題 3. 親子關係、家庭向心力需重新培養,對新加入的 家庭成員,在孩子的想法仍屬「外人」,故在心理 上需要較長時間去調整、培養 4. 鄰居、親友不具同情心或主觀介入,也會使繼父 或繼母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倍感艱辛,吃力不討好

重組家庭的生活情況 親子面向 社會上對繼父母有許多負面的刻板印象,如「春天後母面」、 「繼父暴力」等。 重組家庭的生活情況 親子面向 社會上對繼父母有許多負面的刻板印象,如「春天後母面」、 「繼父暴力」等。 對繼子女的教養往往吃力不討好。在繼親家庭中常出現的是 「生親為主、繼親為輔」或 「生親扮黑臉,繼親扮白臉」的情 況。 要與沒血緣關係的繼親發展深厚的情感並不容易,但只要繼父 母在結婚前能先和孩子有所接觸,多往正面溝通,繼親家庭的 親子關係也不全然是不好的情況。 瞭解繼親家庭的孩子心理與行為 對於親生父母準備再婚時,多數子女一時間是難以接受的。在 重組家庭的過程中,子女往往有再度被遺棄的感覺。子女對待 繼父母有三種模式的對抗行為: 1. 疏離冷漠: 子女以拒絕溝通、擺臉色等發洩心中的不滿。 2.消極不合作: 陰奉陽違等敷衍父母。 3.積極反抗: 子女以批評、攻擊、和破壞等來反抗繼父母。

繼親父母如何化解? 如繼父母以同理、接納得心情來瞭解孩子在適應上 的困難,並對繼子女能「視如己出」負起養育的責 任: 1.敵意消除期: 視繼父母為外來者 2. 信任建立期: 漸覺得繼父母為可信任的人 3. 感情培養期:感受到繼父母的善意與關懷 4.接納認同期: 認同繼父母為家庭的成員。

繼親家庭的手足相處 繼親家庭的手足關係包括:親手足、半手足和繼手足。 1.可能原是獨生子女,但產生出許多手足。 2.原先得排行改變,如原是最小的,變成後面還有更 小的。 面對子女與繼子女的手足衝突,父母在處理上常感 棘手,斥責繼子女要顧及配偶的感受,怕遭偏袒自 己子女之議,又擔心自己的子女會怨懟,難以完全 公平。 家庭會議 家長可藉由家庭會議,凝聚「同是一家人」得家庭 認同感與歸屬感,瞭解彼此的感受和想法。儘可能 消弭雙方的心結。

繼親家庭親職教育之重點 1. 再婚男女必須學習和諧婚姻的維持和經營,有幸福 的婚姻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1. 再婚男女必須學習和諧婚姻的維持和經營,有幸福 的婚姻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2. 若將自己子女帶入新家庭,必須多加關照繼親家庭 中子女的親子關係。 3. 以愛為出發點。 4. 運用銘印現象,讓繼親和繼子女保有最好的初印象。 5. 應以公平態度,對待原生子女及繼親家庭中的子女。 6. 教導重組家庭父母認知孩子的身心發展階段及其個性 7. 熟悉親職教育的重點 8. 設計多樣親子活動

﹡請為繼母塑繪新形象 ﹡ 隨著社會變遷,婚姻狀況與昔日社會大不相同, 再婚或續絃者日多,古來認為「後母都是壞心腸」 的兒童文學作品或口傳故事頗多。為適應當前的社 會變遷,學校教師或文學工作者應多為繼母塑繪好 的形象,讓孩子對其家庭的新成員能不先入為主的 排斥,這是新世紀的重要親職教育工作。

第三節、隔代教養家庭的親職教育 隔代教養家庭興起的原因: 社會變遷和家庭結構改變是造 成隔代教養 1.雙薪家庭,父母將孩子託祖父母照顧。 2.父母離異、喪偶、未婚生子等單親家庭,祖父母代為照顧 孩子。 以祖孫家庭型態來看: 「非同居型」祖孫家庭 「三代同堂型」祖孫家庭 「隔代教養型」祖孫家庭 前二者雖非全時負起教養孫子女之責任,但仍常有受託照 顧撫養孫子女之機會

以廣狹義分隔代教養: 以廣狹義分: 則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及隔代其他親友如姑婆、 舅婆、姨婆等之照顧,不論是全時或部分時段之照顧, 皆歸類為隔代教養 如完全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全時照顧,父母只在週 末來探望或接回,甚至完全放棄照顧子女者,則歸 屬為狹義之隔代教養家庭

有關隔代教養家庭的類型 1. 日夜均由祖父母照顧,父母甚少回家 2. 白天由祖父母照顧,夜晚由父母照顧 3.平日由祖父母照顧,周末由父母照顧 4.主要由祖父母照顧,不定時由父母照顧 5. 由其他親友照顧

隔代教養家庭的生活處境 祖父母在親職角色扮演上可分為: 1. 正規型: 祖父母是協助角色,將教養的權責留給父母。 隔代教養家庭的生活處境  祖父母在親職角色扮演上可分為: 1. 正規型: 祖父母是協助角色,將教養的權責留給父母。 2. 趣味型: 祖父母將與孫子女得互動視為一種休閒活動, 只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 3.代理型:祖父母需負起照顧及教養孫子女的責任。 有些祖父母是自願且樂意負起照顧孫子女的任務, 有些是無奈的。後者家庭的父母通常都有經濟上的 困難或婚姻上的問題,迫使祖父母得變成父母來執 行親職工作。

隔代教養家庭易遭遇的問題 當教養孫子女的觀點與自己的兒子和媳婦不同時, 往往造成失望或無所適從之困擾由於體力較差,加 上對孫子女的寬容度往往較兒子或媳婦為大,因此 常顯現過度保護或縱容孫子女的情形 語言溝通的問題 價值觀念差異的問題 相關資源網絡的問題

隔代教養家庭的親職教育重點與方法 (一)選擇隔代教養學習型家庭的對象 (二)隔代教養學習型家庭方案目標 (三)隔代教養家庭親職教育活動設計示例 選擇隔代教養學習型家庭的對象 包括(內外)祖父母、學童、父母三者,若從協助 隔代教養的方案為著眼點,還可包括其他親友、教 師、志工及社會上有心推動方案之人士等

隔代教養學習型家庭方案可以下列十點為目標 協助祖父母新角色認知與調整 協助祖父母學習新的知識 協助隔代教養家庭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 協助祖父母建立新的社會支持系統 協助祖父母充實文化,減少祖孫間的隔閡 協助祖父母對自己教養責任有正確的認識 讓祖父母對孩子的發展成長階段與心理行為特質有 正確的了解 增進祖孫間關係與溝通要領 協助祖父母紓解教養責任壓力 讓祖父母對教養工作有經驗分享與相互支持

隔代教養家庭親職教育活動設計示例 老師多主動聯繫請祖父母 到宅家訪 結合旅遊之親子活動 祖父母說故事 舉辦讀書會 舉辦座談會 適時提供新的教材與教育概念給祖父母,協助祖父 母充實新知 多學習教養知識以教養適當的行為 尋求社會福利支助,不影響孫子女的生活和發展 與上一代共同討論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協調雙方的 想法

課堂上為隔代教養設計學生們的學習內容: 1. 教導孫子女認識老年人 2. 在心目中建立正向的老年觀念 3. 舉辦孫子女訪談祖父母的活動 1. 教導孫子女認識老年人 2. 在心目中建立正向的老年觀念 3. 舉辦孫子女訪談祖父母的活動 4. 教導孩子認識祖父母的家庭規範和自己家庭的 差異,協助孩子適應不同家庭中的標準。

第四節、收養家庭的親職教育 收養乃是當親生父母不能或不願照顧兒童時,透過 法律程序及兒童福利服務將其親生父母的法律權利 同時移轉到願意照顧兒童的收養父母身上,使兒童 與養父母成為具有法律保障的親子關係。收養亦可 說是領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OnFS5GSW Rk&list=PL7qPUFG2UlNcqfurMwm_ugkyUId03 nDJe 〔天主教善牧基金會〕生命的圓圈 Circle of Life 預告 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ZDPYjlvtVc&i ndex=2&list=PL7qPUFG2UlNcqfurMwm_ugkyUId 03nDJe

壹、收養家庭容易遭遇的問題 一、社會異樣眼光帶來壓力 二、是否告知孩子身世 三、不當的期待 四、法令問題

貳、收養家庭親職教育之重點 (一)介紹收養相關書籍或影片 (二)尊重孩子為一獨立的生命個體 (三)培養兒童正向的自我認同 (四)讓父母知道相關機構及自助團體的重要性

叁、收養家庭親職教育之重點 幾項老師與不同家庭型態家長親師合作的建議。 一、不作二度傷害或標記 二、主動讓家長了解學童的內在心理及外在行為 三、老師和家長保持相互學習的心態 四、提升教師與家長的互動與溝通 五、資訊的分享與研討

第五節、有身心障礙子女家庭的親職教育 。 參考資料 1. 自編寫教材 2. 張美齡等(2013) 。家庭概論。台北:華格納出版社

身心障礙的分類 依據1999年總統令修正公布的《特殊教育法》第三條規定: 本法所稱身心障礙,指因生理或心理之障礙,經專業評估及鑑定具學習特殊 需求,須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措施之協助者;其分類如下: 身心障礙的分類1. 智能障礙 視覺障礙 聽覺障礙 語言障礙 肢體障礙 身體病弱 身心障礙的分類 2. 情緒行為障礙 學習障礙 多重障礙 自閉症 發展遲緩 其他障礙

有身心障礙子女家庭常遭遇的問題 有社會接觸的受限,使得障礙者家庭與社會關係之 素質產生變化 因醫療及照顧費用增加所造成額外的財力負擔 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需要獲得多方面的協助 家有身心障礙者對家庭所有成員都是一種壓力,它 包括主觀與客觀的負擔,如手足問題。 身心障礙者之家庭面臨的另一困境在於:女性是大 部分身心障礙者之主要照顧者

身心障礙子女家庭的親職教育 有下列各項重點與方法 1. 家庭全員的心理建設 2. 情緒管理、壓力調適課程 3. 家長心理支持課程 4. 身心障礙者家長之夫妻成長營 5. 家庭溝通訓練 6. 親職教育 7. 生涯規劃課 8. 強調早期療育重要性的課程 9. 生活教育 10. 性教育 11. 有系統的法律宣導課程 12. 政府福利政策的溝通與說明

身心障礙子女家庭實施親職教育的重點1. 認識家庭功能與家庭成員責任,以及面對孩子身心 障礙事實之調適方法 以家庭為本位的親職教育,整體考量家庭的個別性, 設計個別化的家庭服務計畫

身心障礙子女家庭實施親職教育的重點2. 增進對孩子特殊需求的了解與合理的親子互動方法 設計能支持家長情緒、紓解家長壓力的活動 解說相關法規,引介社會資源

身心障礙子女家庭實施親職教育的方法1. 積極敦促家長參與孩子個別化教育計畫(individual educational plan, IEP)或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 (individual family service plan, IFSP)的擬定與 執行過程 辦理方式宜以小團體方式或一對一方式進行,以解 決個案的問題,少辦團體式的講座,以免不符個別 需求 辦理時間須長期持續,不斷追蹤評估,並調整方法, 才能達到效果

身心障礙子女家庭實施親職教育的方法2. 結合社會工作、醫療護理、特殊教育、心理與治療 等人員進行科際整合的服務,才能真正解決身心障 礙兒童及其家庭的問題 在方法上除請家長來學校外,亦可考慮採用巡迴式、 流動式、定點式等型態,將親職教育送上門,讓每 一家庭皆能發揮功能,協助孩子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