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调的基本模式 王萍 石锋 南开大学文学院语音实验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Boundary Tone and Focus Tone 边界调和焦点调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
汉语普通话阴平声调 听感范畴 The Perceptional Category of Tone 1 in Mandarin Chinese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C++中的声音处理 在传统Turbo C环境中,如果想用C语言控制电脑发声,可以用Sound函数。在VC6.6环境中如果想控制电脑发声则采用Beep函数。原型为: Beep(频率,持续时间) , 单位毫秒 暂停程序执行使用Sleep函数 Sleep(持续时间), 单位毫秒 引用这两个函数时,必须包含头文件
                                                                                                                                                                
Topic2 Where are you from?
课程与编码: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张露茜(博士)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系 林 琳.
普通话 台语 广东话 白捷 CHIN301班.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第一单元 初识C程序与C程序开发平台搭建 ---观其大略
第十章 IDL访问数据库 10.1 数据库与数据库访问 1、数据库 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由低到高分为四级:字段、记录、表、数据库四种。
第十章 方差分析.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汉语变音现象初探.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英语句型之—— 强调句型.
1.3 C语言的语句和关键字 一、C语言的语句 与其它高级语言一样,C语言也是利用函数体中的可执行 语句,向计算机系统发出操作命令。按照语句功能或构成的不 同,可将C语言的语句分为五类。 goto, return.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EBNF与操作语义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javascript语言里语句的结构;并用操作语义的方法描述对应的语义规则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VisComposer 2019/4/17.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牛津9A Unit6 Grammar.
用计算器开方.
实体描述呈现方法的研究 实验评估 2019/5/1.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4章 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 4.4 函数(一).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可编辑图表汇总 修改方法: 点击图表内容→“设计”选项卡→编辑数据.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主谓一致 (Agreement) 一、概念 在英语中,随着主语的人称或数的变化谓语动词采用单数或复数形式。 二、怎么判断?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4课时 绝对值.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李智强 旧金山大学 STARTALK Workshop, Berkeley, Aug ‘09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形式语言学的战国时期 与 支配及约束理论.
基于列存储的RDF数据管理 朱敏
任选四个不同的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数。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用所得结果的四位数重复上述过程,最多七步,必得6174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位似.
§4.5 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 Ⅱ ).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汉语语调的基本模式 王萍 石锋 南开大学文学院语音实验室

一、引言 语调结构的基本模式,是指非强调 (unemphatic)的陈述句,也就是自然 焦点的陈述句的语调模式(basic pattern)。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 功能句型、以及焦点句和情感句等都是 以基本模式为基础,通过参数的变化调 整进而得到的变式。

国内外的多位学者都曾对语调的结构模 式进行过深入探讨。 赵元任(1929、1933、1935)将汉语语 调分为:单字声调、中性语调和口气语 调。中性语调的规则是一城一乡一个样 子的,口气语调是几乎全国一个样,甚 至于跟外国语言也有好些相同的地方。 耳朵所听见的总(resultant)语调是那 一处地方特别的中性语调加上比较普通 一点的口气语调的代数和。

吴宗济(1984、1988、1996、2002)提出“变调块” 的思想和“移调规则”。他把普通话声调的连读变调 作为语调单元,认为它们是句调的基础。语句中 的短语基调是因语气的不同而变动的,对一个合 成的平叙句子,只移动其短语的基调,就能“生成”不 同语气的语调。 沈炯(1985、1994、1995)采用“声调音域”和“语 调构造”概念,阐述了声学界面和全句语调问题。 认为声调和语调分别落在不同层级、不同规模的 音段母体上,在语言的功能系统中它们各不相干。 声调和轻声使用低阶调节,直接用音区特征或曲 拱特征,而语调类型则是对声调音域高低音线做 的另一次调节,即高阶调节。

Bolinger(1978)将语调分为词汇层级和 句调层级。以Palmer(1922)、Halliday (1967)、Crystal(1969)、Cruttenden (1997)等学者为代表提出的“调型理论”, 将英语语调分为调冠、调头、调核、调尾 四个部分,而每部分都是由更小的音高运 动特征(如升、降、平调)构成,语调模式 可以说是听者对音高滑动感知的结果。 以美国结构主义为基础的调阶理论把语调 看作是“音高音位”(pitch phoneme),语 调是由具有区别性特征的音高调阶构成。

贺阳、劲松(1992)通过语音实验证明: 北京话语调的音高特征是通过改变声调 调域的高低来表现的,具体来说,陈述 语调、命令语调、感叹语调和一般祈使 语调属于中语调,求证语调属于低语调, 质疑语调属于高语调。 曹剑芬(2002)的研究表明:汉语里不 同语气的语调轮廓(即总体音阶走势)跟 英语或其他语言中的相仿。这与赵元任 先生关于口气语调的观点不谋而合。

Pierrehumbert(1980)开创了一种全新 的语调研究的理论框架,即“自主音段- 节律”理论(autosegmental metrical theory),简称AM理论。

前人的研究使我们对于语调的结构模式有了一定的认 识,为我们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基于此,目前,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汉语语调进 行细致的考察,具体来说,分别对陈述句和疑问句 的语调模式(石锋等 2009,王萍等2010)、焦点调 和边界调(石锋等 待刊)、下倾调和降阶调(王萍 等 2011)的作用域和量化表征、陈述句中句调域内 部不同位置的词调域、词调域内部不同位置的字调 域的同构性(王萍等 2011)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下面我们将分章介绍上述研究。通过这些课题的探 讨,我们对于汉语语调的认识逐渐清晰化、条理化, 进而能够逐步系统地归纳出汉语语调的基本结构模 式。

二、陈述句和疑问句语调模式的对比分析 表1 四位发音人疑问句与陈述句语句调域对比(半音值) 甲 乙 丙 丁 疑问句 21.8(3.2-25) 表1 四位发音人疑问句与陈述句语句调域对比(半音值) 甲 乙 丙 丁 疑问句 21.8(3.2-25) 14.1(17-31.1) 19.7 (7.6-27.3) 12.7 (15.2-27.9) 陈述句 21.2 (1.6-22.8) 14.6(15.1-29.7) 17.7 (4.1-21.8) 11.1 (13.9-25)

表2 四位发音人陈述句词调域 (石锋等2009) 表3 四位发音人疑问句词调域 (王萍等 2010) 半音(st) 百分比(%) 首 中 末 表2 四位发音人陈述句词调域 (石锋等2009) 半音(st) 百分比(%) 首 中 末 甲 17(4.5-21.5) 18.9(3.9-22.8) 17.8(1.6-19.4) 80(14-94) 89(11-100) 84(0-84) 乙 12.9(16.8-29.7) 11.7(16.4-28.1) 11.9(15.1-27) 88(12-100) 80(9-89) 82(0-82) 丙 12.3(9.5-21.8) 10.5(9.7-20.2) 15.3(4.1-19.4) 69(31-100) 59(32-91) 86(0-86) 丁 7.4(17.6-25) 7.1(16.6-23.7) 10.1(13.9-24) 67(33-100) 64(24-88) 91(0-91) 表3 四位发音人疑问句词调域 (王萍等 2010) 半音(st) 百分比(%) 首 中 末 甲 16.9(5.5-22.4) 16.4(8.6-25) 20.9(3.2-24.1) 77(11-88) 75(25-100) 96(0-96) 乙 11.2(19-30.2) 11.2(18.5-29.7) 14.1(17-31.1) 80(14-94) 79(11-90) 100(0-100) 丙 13.2(9.4-22.6) 12.4(10-22.4) 19.7(7.6-27.3) 67(9-76) 63(12-75) 丁 6.6(19.9-26.5) 5.3(20.2-25.5) 12.7(15.2-27.9) 52(37-89) 42(39-81)

为把疑问句和陈述句的表现放在同一水平上比较分析,我们分别将每位发音人疑问句和陈述句的半音值数据放在一起,选择其中的最高点、最低点作为调域两极,计算它们的百分比和起伏度。 图1 疑问句、陈述句语调音高格局对比图

对比陈述句、疑问句的中线的分布(图1):疑问句的各 词调域的中线都在50%以上;陈述句的句中和句末词调 域中线都小于50%,句首中线在50%上下。这可以看做 中线在区别两种功能语气时所起的标识作用。 疑问句的语调音高趋势为调域扩展;陈述句的语调音高 趋势则为音高下倾。和陈述句相比,疑问句的语句调域 整体提高,同时句末词调域的后字调域大幅度加宽,使 句末词调域覆盖全部语句调域,成为疑问句语调音高表 现的重要特征。 句中词调域在句首、句末词调域之间的过渡效应,对于 表达语气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疑问句的句中词调域收敛 提高,为句末词调域最大的提升扩展做好准备;陈述句 的句中词调域适当下降,为句末词调域下降到最低点预 备条件。

三、焦点调和边界调 边界调的表现可以通过音高、音长、音 强来表现。边界调的音高表现同样是调 域问题。边界调在韵律和语调研究中是 一个重要的内容。起伏度(石锋等 2009)、停延率(石锋等2010)和音量 比(梁磊等2010)都是对边界调进行实 验分析的重要工具和量化参数。

焦点调表现为焦点词调域上线的提高和下线的 降低,以上线提高为主;边界调的表现则是重 在下线的降低。这跟沈炯(1999)关于“低音 线受到节奏结构需要的调节,高音线受到句重 音和语调结构的调节”的观察是一致的。 强调焦点的词调域扩展,焦点后的词调域上线 大幅下降,造成词调域的显著压缩,这使得焦 点更为突显。然而,不论焦点位置在哪里,不 论焦点词调域扩展的程度大小,也不论焦点后 词调域是如何缩小,在句边界和词边界位置上 都保持了边界调的表现。这表明边界调和焦点 调各有不同,可以共现。

边界调的韵律表现存在于话语中所有韵律词以上 的单位,把音流中一个个单位划分出来。边界调 划分的韵律单位跟语法单位并不完全一样,但是 总体上是对应的。 焦点调是在保留边界调基础上的增量。焦点位置 的调域最大化扩展,时长显著延长。如果把自然 焦点句的边界现象作为边界调的表现。在强调焦 点下增加的那一部分,就是焦点调的表现。焦点 调和边界调不同:边界调在每个边界都有,是全 局的;焦点调只在特定的位置,是局部的。在宽 焦点的条件下,焦点调的表现会扩大范围,降低 程度。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四、下倾调和降阶调 音高下倾(declination)指同一韵律单元内部各个成分的音高 绝对值逐次降低的现象。降阶(downstep)是指一个韵律单元 内部高音成分的绝对调值在低音成分之后逐次降低的现象 (Stewart 1983; Laniran 2003)。 下倾和降阶属于人说话时普遍的自然现象,都与人的发音生理 密切相关,只是二者形成的生理机制有所不同,前者是由说话 时整体的气流机制决定的,是全局性的;后者是由于低音成分 的介入而导致的声带振动频率降低,是局部的。下倾和降阶也 同时并存于汉语中,而且它们在整体的语调结构中所处的层次、 作用方式和程度均存在差异。 音高下倾包含两个层次:全句的音高下倾(石锋等 2009)和句 子内部词调域的音高下倾(王萍等 2011)。降阶只在词调域这 一层次上发挥作用,所以在词调域这一韵律层级上,降阶和音 高下倾的作用是叠合在一起的。

图4 普通话陈述句句调域的音高下倾图 图5普通话陈述句词调域的音高下倾图 句调域、词调域的音高下倾 图4 普通话陈述句句调域的音高下倾图 图5普通话陈述句词调域的音高下倾图 (王萍等2011) (王萍等2011)

句调域的音高下倾,以词调域为基础, 分层次、阶梯式下降;词调域的音高下 倾,以字调域为基础,渐次下降。词调 域的音高下倾是句调域音高下倾的基础 表现和组成部分。

词调域内部的降阶 不同位置的词调域内部既有音高下倾的 作用,又有降阶的作用,而且它们对于 音高的影响常常叠加在一起。 本文通过“降阶度”的计算,将二者的叠 加作用进行分离,即将“下倾”的作用剥 离出去,进而单独考察不同位置词调域 内部的降阶作用的量化表现。

表6 词调域内部的降阶度(王萍等2011) 男(平均值) 女(平均值) 总体(平均值) 最高点 最低点 a.句首中字 (1+)1 17.9 17.3 26.2 25.8 22.1 21.6 (3+)1 16.2 14 25.5 24.4 20.9 19.2 降阶度(%) 21 40 8 16 28 b.句首末字 16.6 16.1 25.7 21.2 14.2 13.3 22.6 22.0 18.4 17.7 29 34 37 43 33 38 c.句首末字 (1+)3 13.7 9.0 23.3 18.3 18.5 (3+)3 13.1 8.4 23.2 18.2 7 1 4 d.句末中字 16.7 15.8 24.8 20.3 13.9 23.1 17.6 24 23 17 20 注:“1”和“3”分别代表阴平和上声

词调域内部,降阶对于音高的降低作用表现稳 定,且降幅普遍大于下倾作用。 句首词调域内部,末字的降阶度显著大于中字 的降阶度。 降阶对于后接高调(阴平调)的作用要显著大于 对于后接低调(上声调)的作用,因为上声调 本身已经处于调域的下线,其下降的空间已经 很小,如果音高继续降低,声带会非常紧张和 费力,相反,阴平则处于调域的上线,其下降 的空间很充裕,音高降低时,声带会比较放松 和省力。 句首和句末词调域内部的降阶度相差不大,而 且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降阶度存在互补性。

五、普通话陈述句中句调域、词调域的同构性 石锋等(2009)从节奏和停延的角度, 将汉语的语调结构划分为:句调域、词 调域和字调域三个层级。 其中句调域内部的词调域、词调域内部 的字调域,尤其是句末词调域内部的字 调域,它们的音高表现具有很强的同构 性。这种同构性主要表现在:音高跨度、 音高起伏度、调域中线三个方面。

表8 句首、句中和句末词调域内部字调域的音高跨度(St)(王萍等 2011) 句调域 词调域 全句 句首 句中 句末 男、女 (平均值) 调域跨度 14.9 9.1 9.9 14.2 分布区间 7.3-22.1 12.7-21.8 12.1-22 7.3-21.5 表8 句首、句中和句末词调域内部字调域的音高跨度(St)(王萍等 2011) 首字 中字 次中字 末字 句首词调域(St) 6.6 7.7 8.8 (14.6- 21.2) (14.1- 21.8) (12.7- 21.5) 句中词调域(St) 7.9 8.1 9 (14- 21.9) (13.1- 21.2) (12.4- 21.4) 句末词调域(St) 10 9.6 9.4 13.4 (11.4- 21.3) (11.6- 21.2) (11.3- 20.7) (7.3- 20.7)

音高起伏度的同构性 图6句调域音高起伏格局图(王萍等 2011) 图7 句首词调域音高起伏格局图 图8 句中词调域音高起伏格局图 图9 句末词调域音高起伏格局图 (王萍等 2011) (王萍等 2011) (王萍等 2011)

中线对陈述语气的表达也起到了重要的 标志性作用,句首词调域和句中词调域 的中线均在50%以上,句末词调域的中 线均在50%以下或接近50%。字调域, 尤其是句末词调域内部,首字、中字和 次中字的调域中线均在50%以上,末字 的调域中线均在50%以下或等于50%

句调域内部的不同位置的词调域,句末词调域内部各字 调域与句调域内部的各词调域的同构性最强。这主要是 因为句末群调域负载着三个语调层级的边界,即字调域 边界、词调域边界和句调域边界,所以在语调层级的归 属上,它应该既高于句首、句中词调域,又低于整个句 调域,是二者之间的一个过渡层级。那么,相对于句首 和句中词调域,句末词调域在语调层级上与句调域更接 近,相应地,它们的音高表现的相似性也就更强。 递归(recursion/recursiveness)是一个数学术语,在语言学 上用来指通过重复手段来延长句子的机制(何伟 2002)。 这一研究结果证明:递归性原则并不是句法结构的专利, 语音中也同样存在递归性,语调结构中不同层级的同构 性就是递归性在语音中的投射。  

六、汉语语调的基本模式 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关键的语言基 本层级,以及进入交际的成品。一般说 来,单音节和单音节以上的单位都可以 成句,成句的关键条件是有语调。语调 所涵盖的内容丰富且广泛,包括:句法 结构、语义信息、语气功能、语用、情 感等诸多方面。

“基本模式”和“变化模式”,是在语调中所 作的划分。 “基本模式”(Basic Pattern),是指非强调 (unemphatic)的陈述句,也就是自然焦点陈 述句的语调模式,简称为“基式”; “变化模式”(Variable Pattern),是指基本 模式之外的各种非基本式,简称为“变式”。 “基本模式”是语调构建的基础,语调研究的 起点。语调单元在语句中出现下倾调、降阶调、 边界调,这是在进入句子的同时就被它们各自 的位次所决定的。字调域、词调域和句调域是 语调基本模式中的不同层级单位。

男性 女性 总体 图10 汉语语调基本模式

图表显示:一个句调域中包含三个词调域, 它们分别是句首词调域、句中词调域、以及 句末词调域。其中句首词调域和句末词调域 最重要,因为它们决定着整个句调域的分布 位置和调域跨度。中间的词调域是动态的、 可选的(optional),即可增可减。 每个位置的词调域中,包含着不同位次的字 调域。决定词调域的分布位置和调域跨度的 是首字、末字,这说明词调域和句调域具有 同构性(王萍等 2010)。 这就是语调的基本模式。除汉语外,我们所 做的日语、韩语、粤语、英语的语调基本模 式和汉语是一致的,它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语 调的平台。

每个调类对于调域的贡献,即“调域负担量” (石林 2011)是不同的。普通话阴平、去声 主要负担其所在词调域的上线,上声负担其所 在词调域的下线。阳平主要位于调域的内部, 对于调域的负担功能稍差。它的浮动性较强, 有时距离调域的上线较近,有时距离调域的下 线较近,有时距离上线和下线的距离相对平衡。 根据“调域负担量”有可能解决调域的问题, 通过大样本的统计数据,得到各个位置的词调 域内部,不同调类的首字和末字分别距离上线 和下线的百分比值。目前,我们通过对6位北 京话母语者的陈述句语料进行细致的统计分析, 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七、结语 语调结构的基本模式在语调研究中的作 用非常重要。 基式是一个枢纽,一个关键的平台。 在基式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继续研究 “变式”。焦点、语气(疑问、命令、 祈使),以及情感都可以成为“变式” 的影响因素。变式有两个,语言学的和 副语言学的。语言学的有两个,焦点和 语气。副语言学的也有两个,情感和情 绪。

乔姆斯基(2010)认为:语言由一些固 定不变的原则组成,即“普遍语法”, 语言的多样性是与参数系统联系在一起, 即“特定语法”,但后者是基于前者深 藏未变的元素,其现象性的结果是由自 然法则所限制的。不同的语言,是参数 的改变,如,汉语词调域、字调域都比 较宽,但句调域比较窄,英语等重音语 言则相反,词调域比较窄,而句调域的 跳跃性比较大;同一语言内部,基式到 变式,也是参数的改变。

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