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临床细菌学 第五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细菌分类学 细菌分类学是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与鉴定的 第二篇 临床细菌学 第五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第一节 细菌分类学 细菌分类学是对细菌进行分类、命名与鉴定的 一门学科。任务是在全面了解细菌生物学特征 的基础上,研究它们的种类,探索其起源、演 化以及与其他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进而提出 能反映自然发展的分类系统,并将细菌加以分 门别类。它包括分类、命名和鉴定三个方面。
一、基本概念 1.细菌分类 根据细菌各自的 特征,并按照亲缘关系分类, 以不同等级编排系统。分类 有两种:
①细菌的生理生化分类法,包括 有传统分类法和数值分类法; ②细菌核酸、蛋白质结构的同源 程度进行分类法,称种系分类 或自然分类。
2.细菌命名 在分类基础上,给 每种细菌一个科学名称,便于 交流并保证所有的科研工作者 给予同样名称。
3.细菌鉴定 将未知细菌按分 类原则,确定细菌的分类地位。
二、分类等级 1.细菌的分类等级依次为界、门、纲、 目、科、属、种。细菌属于原核生 物界,包括有细菌、放线菌、支原 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分类等级表示方法如下:目、亚目、 科、亚科等。
2.种是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将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的细菌群体归成一个菌种;性状相近、关系密切的若干菌种组成一个菌属;相近的属归为一科;依次类推。在两个等级之间,可添加次要的分类单位,如亚门、亚纲、亚属和亚种等。群和组不是正式分类等级,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某个集体,任何等级都可借用。
3.同一菌种在某些方面仍有差异, 可再分成亚种,亚种以下的分类等级为 型,以区别某些特殊的特征。例如抗原 结构不同而分的血清型;对噬菌体敏感 性不同的噬菌体型;对细菌素敏感性不 同的细菌素型,生化反应和某些生物学 性状不同的生物型。
4.由不同来源分离的同一种、同一亚种或同一 型的细菌,称为株。株是从一次单独分离物 的单个原始菌落传代的纯培养物,例如从10 个肺结核患者的痰液中分离出的10株结核分枝 杆菌。具有某种细菌典型特征的菌株称为模式 菌或标准菌株,它是该种菌株的参比菌株。在 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以模式菌为依据, 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三、细菌命名法 细菌的学名的生物双名式,具备拉丁 化文字形式和明确分类等级的两个特点, 即有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构成。属名在 前,是名词,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 是形容词,均用小写;两者均用斜体表 示。细菌学名的中文译名则种名在前, 属名在后。
例如Salmonellatyphi(沙寒沙门菌)。 属名也可用第一个字母代表,如S typhi 等。有时泛指某一属细菌而不特指其中 的某个细菌则可在属名之后加上sp, 如Salmonella sp,即表示沙门菌属细 菌(sp代表菌种species,复数用spp);
如果使用1个亚种的名称,则在种名 后再加亚种名如Klesbsiella penumomae subspecies pneumomae。
第二节 细菌的分类方法 一、生理学与生化学分类法 细菌的形态、染色以及特殊结构是 最早的分类依据,方法有传统分类 和数值分类法两种。
1.传统分类法 19世纪以来,以形态 生理特征为依据选择稳定的生物学 性状,如形态结构、染色性、培养 特性、生化反应、抗原性作为分类 依据,然后按主次顺序逐级区分。 使用方便,分类亦明确,但有主观 性。
2.数值分类法 20世纪60年代,随计 算机的应用而发展的分类方法。它 对各种生物学性状按“等重要原则” 进行分类,选用50项以上的生理生 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相似度,划 分属和种,并确定亲缘关系。
二、遗传学分类法 遗传学分类是以细菌的核酸、 蛋白质等组成的同源程度分类。 该分类法的优点是:
①对细菌的“种”有较为一致的概念; ②使分类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③可制定可靠的细菌鉴定方案; ④有利于了解进化和亲缘关系。
基因型分类法有如下几种: 1.DNAG+C mol%测定 DNA分子两条链上4种碱基的总分子量为 100,测定其中G+C或A/T摩尔百分比,能反映 出细菌间DNA分子同源程度,习惯上以G+C作为 细菌分类标记。不同菌属间的G+C mol%范围 很大,在25%—75%之间,但同一种细菌G+C mol%相当稳定,不受菌龄、培养条件和其他 外界因素影响,亲缘关系越近的细菌,它们 G+C mol%越相近。
2.核酸同源值测定 利用DNA分子杂交技术测定DNA分子的相 似度。其步骤是先提取DNA,加热变性解 记DNA或rRNA)混合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保 温复性,重新得到杂交的双螺旋DNA分子, 鉴定其双螺旋结合率。
结合率大小反映DNA碱基序列相似程 度和菌种间的亲缘关系。同一菌的结 合率为100%,80%—90%的同源为 同种内、同亚种的细菌,60%-70% 的同源性为同种内不同亚种的细菌, 20%-60%则认为是同属中的不同菌种。
3.核蛋白体RNA碱基序列测定 细菌核蛋白体RNA序列比较保守, 其变化十分缓慢。分离提取细菌 16SrRNA,用T1核酸酶消化,分析 相关性。绘制各类群关系和树状谱, 从而确定种系的发生关系。
第三节 细菌的分类糸统 医学有关的细菌分类表
Ⅰ类 ,G—有细胞壁的真细菌 分 类 依 据 菌 属 需氧/微需氧、有动力、螺形 螺菌属、弯菌属 G—菌 螺杆菌属 假单胞菌属、军团菌属、奈瑟菌属、莫拉菌属产碱杆菌属、布鲁斯菌属、罗卡利马体属、鲍特菌属、弗郎西斯菌属 兼性厌氧G—杆菌、弧菌 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耶尔森菌属、弧菌属、巴氏杆菌属、嗜血杆菌属 厌氧G—直、弯或螺形杆菌 类杆菌属、梭杆菌属 厌氧G—球菌 韦荣球菌属 立克次体与衣原体 立克次体属、考克斯体属、衣原体属 螺旋体 密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钩端螺旋体属
Ⅱ类,G+有细胞壁的细菌 G+球菌 肠球菌属、球菌属 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 形成芽胞的杆菌 芽胞杆菌属、梭菌属 形态规则的无芽胞G+杆菌 李斯特菌属、丹毒丝菌属 形态不规则的无芽胞G+杆菌 棒状杆菌属、放线菌属、动弯杆菌属 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属 放线菌 诺卡菌属、链霉菌属、红球菌属 Ⅲ类,无细胞壁的真细菌 支原体属、脲原体属 Ⅳ类,古细菌 未发现有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