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祛风湿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定义:凡以通利小便,排泄水湿为主要 作用,常用以治疗水湿病证的药物,称 为利水渗湿药。 适应证:主治水湿病证,水湿同为阴邪, 因其停留的部位不同,常见的病症有: 小便不利、水肿、淋证、黄疸、泄泻、 痰饮、带下、湿痹、湿温、暑湿、湿疹、 湿疮等。
Advertisements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1 .特点:味甘淡或苦,性寒,主入肝胆。 2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3 .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身黄、小便黄。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十六单元 补阳药. 功效 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入肾经。 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入肾经。 咸以补肾,辛甘化阳,能补助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 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 诸证。 咸以补肾,辛甘化阳,能补助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 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
湖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 痛 风. 痛风 — 定义 痛风为慢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 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 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 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相当 于中医的痹证。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治风剂 学习目标: 掌握:川芎茶调散、大秦 汤、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熟悉:治风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 用注意事项。 熟悉:小活络丹、牵正散、消风散、大定风 珠。 了解:玉真散。
治风剂  概念 :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 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有 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 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 称治风剂。  立法依据 : 外风宣散, 内风平熄。  适应范围 : 风证。
第十节 止血药 定义: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 常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 适应证: 出血证可由多种原因造成,主要表现 为咯血、咳血、鼻出血、吐血、便血、 尿血、崩漏及外伤出血等。 可分为:血热妄行所致出血;虚寒性 出血;出血兼有瘀滞。
1 止血药 一、含义 : 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 药,称为止血药。 二、功效 : 止血 。 三、分类 : 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 四、适应证:出血证。 五、配伍: 凉血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常配活血化瘀药,防止止血留瘀。 六、使用注意: 1 .因证选药。 2 .关于炒炭止血的问题。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引言  《中藏经》:痹者,闭也。  现代临床上的风湿病、类风湿病、痛风 病等皆属于《内经》痹证范畴。  《内经》中的 “ 痹 ” 范围很广。
痹 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治要点                         分证论治.
第四章 袪风湿药.
《内经》痹症明代思辨录 冰释工作组.
第五节 腰 痛.
第二十章 祛湿剂.
第九章 祛湿药 掌握化湿药藿香、苍术的功效、主治和特点。 凡能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药物叫祛湿药。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腰 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开窍药 一、含义: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为开窍药。 二、功效: 开窍醒神(通关开窍、启闭回苏、醒脑复神)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平肝息风药 一、含义: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治 二、功效:平肝潜阳,息风止痉。 三、主治: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祛风湿药.
第八讲: 祛风湿药 功效:祛风湿药主要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此外,部分药物还分别具有舒筋活络、止痛、强筋骨等作用。
温经散寒话艾叶.
中药学总论 董振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痹证乃经络气血为邪气闭阻,营卫运行凝涩不畅所致之病。 包括风寒湿痹、脏腑痹等,较之今天单指关节病变的痹证,含义更广。
第九章 清 热 药.
清热药 二、功效:清里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 三、适应证:里热证。 四、使用注意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含义】祛风湿—指以苦燥之性的药物祛除流于 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的风湿之 邪,用治风湿痹痛的方法。
痹证.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第一节 祛风湿药及方剂.
46、 痹 证.
第十五章 祛湿剂.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第一节 痹 证 第一节 痹证.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凡是由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等作用,以治疗风证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第一节 痹 证 第一节 痹证.
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国内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规模最大的大型金牌制药企业之一,公司于2010年1月6日在美国成功上市。 公司厂房、设施均按GMP标准进行设计建造、购进,已于2004年6月一次性通过了GMP认证验收,并与2009年再一次通过验收.
腰 痛.
第四节 祛风湿药 定义:凡是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清热药.
痹 病 沧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科.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中医风湿病学》 筋 痹 辽宁中医药大学风湿病科 高明利.
痹 证 Bi syndrome.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大血藤(红藤) 苦平 大肠肝 藤茎
祛 湿 剂.
利水渗湿药.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中药学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消 食 剂.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第九节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sciatic neuralgia),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临床上以根性坐骨神经痛多见。本病多见于感染性疾病、脊柱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盆病变、腰骶软组织劳损及部分内科疾病中。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坐臀风”、“腿股风”、“腰腿痛”、“痹证”等范畴。本病与感受外邪、跌仆闪挫等有关。病位主要在足太阳、足少阳经。感受风寒湿邪或湿热下注,痹阻经脉;腰部跌仆闪挫,损
活血化瘀药.
第二十章 活血化瘀药.
第五章 化湿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祛风湿药

定义: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

风湿---因---本 痹痛---果---标 “风除湿去,血活气行,而证即愈。” 《本草求真》

适应证: 风湿痹痛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素问·痹论》

风胜者---行痹、风痹 肢体疼痛游走不定 祛风+活血

寒胜者---痛痹、寒痹 肢体疼痛剧烈,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祛风+散寒止痛(温经)

湿胜者---着痹、湿痹 肢体疼痛重着不移 祛风湿+利湿、健脾

热痹(久郁化热;夹有热邪) 关节局部红肿热痛 祛风湿+清热

筋骨痿软无力、疼痛 (痿痹) 久病不愈 拘挛麻木,屈伸不利 (顽痹)

风湿痹痛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 兼证:肌肤麻木(风湿侵犯肌肤) 筋脉拘挛(风湿侵犯经络) 关节不利(风湿侵犯筋骨)

独活

一、祛风湿,止痹痛--风寒湿痹痛 特点: 1、新久痹痛均可用 2、善治寒湿痹痛 3、善下行,治下半身痹痛

二、 解表--头风头痛 风寒表证 表证夹湿

羌活与独活比较 相同点:祛风解表,胜湿止痛 不同点:独活解表力缓,善治下半 身疼痛 羌活解表力强,善治上半 身痹痛,太阳头痛

1、羌、独活宋元之后正式区分 “古时羌活独活,未尝分别,……自宋以来,则独活别为一条。” 《本草正义》

2、所治偏表偏上---羌活 (九味羌活汤) 所治偏里偏下---独活 (独活寄生汤)

“羌活则疗水湿游风,而独活则疗水湿伏风也。” “羌有发表之功,独有助表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独行下焦而下理。” 《本草求真》

防己

一、祛风湿,止痛--风湿痹痛

二、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不利 脚气

风水证--水肿兼有表证 皮水证--脾虚湿盛水溢肌肤

木防己(广防己):偏祛风止痛 汉防己(粉防己):偏利水消肿 “汉防己主水气,木防己主风气” 《本草拾遗》

川乌

一、祛风除湿-- 风寒湿痹,拘急疼痛

二、散寒止痛--寒湿痛证 解毒:绿豆60g黄连6g甘草15g 生姜15g 红糖适量 蜂蜜50-120g,凉开水冲服

马钱子

一、通络止痛--风湿痹痛 跌打肿痛

二、散结消肿--痈疽肿痛

使用注意 1、有毒,注意用量。  (入丸散0.3-0.6g) “鸟中其毒,则麻木搐急而毙,狗中其毒,则苦痛断肠而毙。若误服之,令人四肢拘挛。”            《本草原始》

2、内服须经炮制。 3、孕妇忌用。

雷公藤

一、 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风湿顽痹

二、 杀虫解毒--痈肿疔疮          腰带疮 麻风顽癣

威灵仙

一、祛风湿,通经络-- 风湿痹痛,拘挛麻木 “威,言其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纲目》

特点: 1、药性走窜,通利十二经络。 “为风药之宣导善走者也。”        《本草经疏》

2、止痛力强 “丹溪曰:威灵仙,痛风之要药也。其性好走,通十二经,朝服暮效。”     《本草图解》

二、消痰水--痰饮积聚 “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  《纲目》

三、治骨鲠--诸骨鲠喉 威灵仙,糖醋煎,鱼骨刺,软如绵。

秦艽

一、祛风湿,舒筋络--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手足不遂 特点:药性偏凉,热痹为宜 新久痹痛均可投用

二、退虚热--骨蒸潮热 小儿疳热 三、清湿热--湿热黄疸

络石藤

一、祛风通络-- 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二、凉血消肿-- 喉痹,疮肿

木瓜

一、舒筋活络--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脚气肿痛 “专治筋脉为病,急者可舒” 《本草便读》

二、除湿和胃--吐泻转筋

蕲蛇

一、祛风通络--风湿顽痹 口眼斜,半身不遂

二、定惊止痉-- 麻风疥癣,皮肤瘙痒 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

豨莶草

一、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半身不遂

特点: 生用善清湿热 制用强筋健骨 “生用则性寒,熟用性温” 《纲目》

二、清热解毒--疮疡肿毒 湿疹

五加皮

一、祛风湿,强筋骨--风湿痹痛 腰膝软弱,小儿行迟

二、 利尿--水肿,脚气

桑寄生

一、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 风湿痹痛,腰膝酸软

二、安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狗脊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风湿腰痛脊强 肾虚腰膝软弱 肾虚尿频遗尿

要点 1、主治证 下半身风湿痹痛:独活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2、功效 补肝肾安胎:桑寄生 既清虚热,又清实热:秦艽

3、品种与功效 汉防己--功偏利水消肿 防己 木防己--功偏祛风止痛

4、用量用法 先煎:川乌 久煎:雷公藤 入丸散:马钱子 0.3-0.6g

5、分类 祛风湿、止痛: 独活、防己、川乌(散寒) 通络止痛: 马钱子、雷公藤(祛风除湿)

祛风湿、通经络(通络): 威灵仙、 络石藤、蕲蛇、豨莶草 舒筋活络:木瓜、秦艽(祛风湿)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强腰膝)

6、其他 寒凉性药:防己、雷公藤、秦艽、 络石藤、豨莶草 有大毒药:川乌、马钱子、雷公藤、 蕲蛇(有毒)

祛风湿药使用注意 1、根据痹证的不同类型,适当配伍 2、祛风湿药常与活血药及行气药同用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气通则血活,血活则风散

3、痹痛日久常兼瘀血,配合活血药同用;久病则虚,宜扶正祛邪 4、辛香苦燥,易耗伤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