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两句未点出“厄运”、“美德”等字眼,能体现作者观点,但不是最能体现,它们是用比喻、对比给文章增添了诗意。)
苦难中的尊严 论厄运 直面苦难
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英国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周国平:1945年出生于上海,哲学博士,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守望的距离》、《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周国平文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主要译作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他的作品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 “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 。 周国平:1945年出生于上海,哲学博士,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
通过刚才找到的句子,思考培根要大家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苦难呢? 阅读《论厄运》 1、速读2分钟,划出《论厄运》中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名言警句。 “无所畏惧”、“勇敢战胜”、“坚忍” ◆“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 更难能可贵。” ◆ “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 “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示的。”
这样看来,《直面苦难》的主旨是什么? 阅读《直面苦难》,思考: 对于苦难,作者阐发了哪三个观点? 阅读《直面苦难》,思考: 对于苦难,作者阐发了哪三个观点? 人在自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这种坚强是战胜了软弱而挺起的坚强,但不要一味地美化苦难,它也有消极作用。 ◆面对自然苦难,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以此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苦难英雄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生活在世俗的旋涡中。面对苦难,最深刻的生活体验藏在日常生活的不为人知的角落。
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1、两文的观点有哪些共同之处? 2、阐述的侧重点又有什么区别? 3、它们说理上各有什么特点? 相同之处是,两文都肯定了逆境的价值。培根说:“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周国平说:一个人只有面对平常生活中的悲剧和苦难,才能成为真正的勇者。两文都指出了面对自然悲剧时应有的态度。培根说:“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的。”周国平说:“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不同之处是培根的“逆境观”是英雄主义的,具有古典浪漫主义气息,而周国平则汲取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养料,倡导一种平民化的“逆境观”,他承认逆境的作用,但同时指出逆境对人的消极磨损作用,反对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的做法,说“只有以软弱的天性勇敢地承受着寻常苦难的人们,才是我的兄弟姐妹”。 两篇文章都具有浓郁的思辩色彩和哲理味,观点鲜明简洁而有力度,但是在说理方式上,却很不一样。 《论厄运》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分析周密严谨,见解深刻独到。《直面苦难 》不追求分析论证的环环相扣,而是用诗一般跳跃的语句、具象化的阐发,直接点明思考的结果。
侧重点 厄 运 课题 相同点 直 面 苦 难 论 强调厄运的意义和价值,认为厄运可以培养并凸显坚忍的美德 (英雄主义苦难观) 征服 战胜 坚忍 谈的是同一个话题:逆境(那种造成巨大痛苦的事件和遭遇)怎样面对逆境及逆境的价值 倡导普通人的“苦难观”,承认苦难有积极意义但反对过分夸大苦难的积极作用和美化苦难英雄的做法 承担 挺住 承受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1作者不同(国籍不同,生活年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 2阅读对象不同(贵族vs普通大众) 3写作角度不同(正面思维,逆向思维)
海伦·凯勒、史铁生、霍金、洪战辉、司马迁…… 由这两篇文章,你们能想到哪些“苦难中的尊严”的经典故事? 海伦·凯勒、史铁生、霍金、洪战辉、司马迁…… 推荐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王蒙的散文《人生三境》
面对苦难,生命常青。真正热爱生命充满激情的人,不是他面临的苦难越来越少,而是他承受苦难的能力越来越强。 ——周弘